第三百七十七章 甘公
「寡人自南陽歸秦,已近一歲未領兵征戰。」
「大秦已不乏文武官員,無需王上親征乃是好事。」
「應是如此.……」
子嬰與韓談僅攜未至數百侍衛觀望咸陽百姓秋收,一歲已過,見黃葉落地再綠,而今又落,周而復始,不由感慨。
今歲秦地除了較更冷外,一切皆於往年無異,而別國則只能坐看田間荒蕪。
「臧荼實力不弱,后遇韓信不戰自降。想必亦是燕地早已無力支撐戰事之耗,不得不如此。」子嬰思索道。
「臧荼死於燕地內亂,與韓信何干?」韓談皺眉不解。
「哈哈.……寡人記錯。」子嬰輕笑已對,無意辯解。
韓談識趣,未做再問。
「想來王上雖未出戰,亦有心衡山戰況,故有此誤。」韓談笑道,「胡夫人臨盆在即,近來大事交於陸相國便可。」
「可~」
子嬰不覺一笑,南陽亦至秋收之時,英布若再無動作,便需待明歲。冒頓復仇心切,亦早欲再揮兵南下。過幾日,他只需為二人傳達同戰之信,后便可坐觀東方大戰。待時機成熟,輕而易舉便可得漁翁之利。
只不過,子嬰心中已生出一股從未有過的求全之意。此意本微,隨著胡夫人肚子漸大,其意漸強。
子嬰昔日可犯險過向巴蜀崇山峻岭,僅攜數百兵順漢水至別國,如今這些事想想便覺陌生。果然孤身一人與有后之人思慮不同。若再有其事,他的第一反應便是派統領前去為之。此外,如今形勢亦不如當年緊迫,他若再欲如前番行事,恐朝臣皆不會答應。
一如馳騁疆場的趙武靈王,不覺強大外敵,而面對傳人之事則像是一介蠢材。或許非是其本就愚蠢,只是其心有變,本不會犯錯之事,亦有了偏差。
其心一變,成敗便轉。
「但願寡人鋒利如新,永無過錯。」
韓談受不住異常的寒意,子嬰亦無心久留,隨即入車返宮。
歸途中,子嬰放眼東望,非是齊地,而是韓地。
……
「項氏又敗了?!!」
府宅中,朱家剛聞俠客報信,慌怒間推翻几案。
天下豪傑紛紛擇主而投,他自認選了一個最強之君。然三番兩次出戰失利,已動搖他的心。
「正是.……」俠客跪地緊張回道,「據聞西楚一戰便損十餘萬人。」
「項氏可有何動向?!」朱家瞪眼問道。
「項氏大軍似不再西行,轉而至北。似欲全力取韓地。」
「韓地?呵呵……」
朱家扶額苦笑,韓地勢微,無險可守。王翳,戚腮二將便可維持不敗,項羽若大軍攻韓,可謂必勝。
然,此舉便意味著項氏服軟,強國不克,只能攻伐弱國,欲以小勝掩藏大敗。
在朱家看來,項羽不僅敗戰,更是敗氣。
「項羽可得天下,一靠強兵,二靠豪氣。兵敗倒無妨,氣損如何長久?此為大敗之象,不可久也!」
朱家背剪雙手,繞著倒下的几案來回踱步。
「如此看來,本盟主僅能依附負芻,負芻有屈於英布之下,英布依於韓信……如此為之奈何?!」
「盟主不若暗投於韓信,如此還可多一處生路。韓信反魏后,除去對秦,倒無敗績,『北勁』匈奴亦非是其對手。而今又聞尉繚相助……」
「表面勢大罷了,若不可解五穀之危,亦是短命之相。」朱家打斷道。
俠客不敢多言,只能靜待朱家靜思,尋出他計。
半晌后,朱家雙目大張,目中有光。
「有了,董翳!」朱家笑道,「若論擇主,董翳當是換主最多之輩。時已至此,董翳仍可安居齊地,想來定有命助。」
「盟主欲投奔董翳?」俠客猜測道。
「滾!一介廢物有何可投?」朱家白眼道,「此人不可投,卻可交好。但看其人如何行事,我等可跟隨。想來必會無礙。」
俠客哭笑不得,未料朱家可思慮出如此昏招。
「董翳至齊,始終閑處。事不宜遲,今日便攜大禮拜會!」
待朱家攜數車大禮至董翳府宅外時,並未見董翳親自出面相迎。侍衛聲稱通報,入宅半晌不見外出。
「二三之臣,如此傲氣?!」俠客心生不滿。
「不可胡言,想必是董翳至此,不敢招搖。我等靜待便是。」朱家深呼吸道,他此刻的氣憤絕不比俠客少。
直至俠客倚車廂閉眼打瞌睡,朱家的耐心終於徹底耗盡。
「翟王!昔日翟王真是好大架子!」
「朱俠客,不可!」
「滾開!」
朱家怒從心來,拔劍在手,踢門便入。眾俠客凶神惡煞跟隨其後,侍衛欲阻攔,碰眾人目光,又縮回原地。
一入不大的庭院,朱家便聽聞一室內董翳窸窸窣窣的言語,與不時傳出的大笑之聲。
「好你個昔日翟王!至齊仍是心有不軌。」
朱家率俠客一涌而入,數十把明晃晃的長劍將一席黑衣的董翳與其面前老者包圍。
二人之間擺放數十卷竹簡,與一張帶有有星星點點墨跡的白布。方才的侍衛正佇立一旁,聚精會神觀望怪布。
董翳與老者一頭霧水。
「啊……」侍衛回過神連忙跪地,「望朱俠客恕罪,小人望星圖入迷,誤了大事。」
「星圖?」朱家不覺眯眼,察覺到非常之處,「原來此間皆是誤會,本俠客不怪。」
俠客齊齊收劍,朱家跪坐一旁,手指白布上較大的墨點,望向白須老者,「此為何星?」
「此為歲星,其旁有一環繞之星,為老夫先祖最先所見,世人皆不察也。星圖亦是先祖所畫。」老者捋須,沾沾自喜。
「有如此之能,便是通天之人?」
一瞬間,朱家似想通董翳為何輾轉不敗的原因——董翳暗尋鬼神之術。
始皇時「熒惑守心」之事,他亦是有耳聞。此刻再聞「歲星」,心道必有大事!
「星圖,歲星……莫非老者先祖乃是與魏人石申其名之甘德?」一俠客問道。
老者笑意滿面,「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