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人心(一)
“武昌”這個名字,乃是三國時孫權大帝所取。他老人家為了和曹操爭奪荊州,建都於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
這座城可了不得,襟江帶河,交通便利,被譽為“九省通衢“之地,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係四方。
朱亨嘉攻下了武昌,天下震動。
陝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各省心懷大明的紳民,無不喜極而泣、奔走相告。一些身懷重病、年紀老邁的士子們,流著淚叮囑家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魯監囯舊臣、大儒黃宗羲興奮地寫道:“逮夫靖王嶽州、武昌之捷,天下震動,此萬曆以來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這位大儒去年奉魯監囯之命與阮美、馮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長崎島、薩斯瑪島,結果受了日本人好一頓白眼,無功而返。
回大明後,清廷又拿家人性命威脅他,遂返家隱居,不再任職魯監國行朝。
黃宗羲雖然隱居,血性猶存。當年餘姚孫嘉績、熊汝霖起兵抗清,他變賣家產,召集黃竹浦六百餘青壯年,組織“世忠營”響應。之所以隱居,一是擔心家人生命安全,更主要的是對大明的前途灰心失望。
現在朱亨嘉打下了武昌,形勢大好、複明有望。梨洲先生在家裏憋不住了,冒著清廷的通緝,向舊主魯監囯通報清軍消息,又捎魯監國密信聯絡金華諸地義軍。
這期間老黃家家禍迭起,弟弟黃宗炎被捕;兒媳、小兒、小孫女病夭;故居兩次遭火。黃宗羲皆不改誌,堅持反清複明。
他雖然屬於魯監國陣營,仍托人給朱亨嘉寄了一封賀信,祝賀他建此不世奇功。
朱亨嘉閱信後大悅,囑閩浙總督何騰蛟、浙江巡撫張肯堂等人,加緊挖魯監囯牆角,分化、收買魯藩文武官員;又遣使至福建,拉攏魯監囯權臣建囯公鄭彩等人。
他深信,隻要功夫高,沒有牆角挖不倒。
??
“老爺,剛得到消息,靖王攻克武昌了!”
家人稟告顧炎武。
“什麽”,正在揮毫潑墨的大儒顧炎武,聞言一顫,手中毛筆落地,兩行清淚脫穎而出,“天佑我大明啊!”
三十七歲的顧炎武,字忠清,可他一點也不忠於清朝,多年來一直在長江下遊秘密從事反流複明大業。
顧炎武定了定神,吩咐家人,“給吾換一套筆墨,吾要寫詩以賀”。
行雲流水之間,一首小詩寫成。
廿載吳橋賊(指孔有德),
於今伏斧砧。
國威方一震,
兵勢已遙臨。
張楚三軍令,
尊周四海心。
書生籌往略,
不覺淚痕深。
聞捷報,欣喜欲狂的心情,盡在詩中。
??
“監囯,又有前大明官員來投奔您了”。
跟隨朱亨嘉西征的軍中書記官瞿昌文匯報。
“哦?都有哪些?”
朱亨嘉坐在武昌王府內懶洋洋地問。
自從打下武昌後,投奔他的官員、士紳絡繹不絕。
前明官員劉遠生、管嗣裘、朱昌時、吳德操等人,本來已經避世山居,現在都從大山裏走出,來武昌參見朱亨嘉,共商機務。湖北、湖南的明朝士紳也紛紛求見。
這些人都不是空手來的,或帶著金銀、或帶著糧食。
朱亨嘉毫不客氣地笑納了,一清點犒軍物資,居然高達十幾萬兩銀子,稍稍緩解了一下財政困難。
“監囯,這次來的是兩位崇禎朝老臣,一位是崇禎期江西巡撫郭都賢,另一位是崇禎朝工部侍郎周堪賡。您還是親自見一見為好”。
因為來投奔、犒師的官員士紳義士,實在太多,沒時間一一接見。所以小官、普通士紳、民間義士等,朱亨嘉讓矍昌文代自己見,隻有比較重要的人物,才自己親自見。
“嗯,讓他們進來吧”。
周堪賡,字仲聲,六十歲,天啟五年進士;郭都賢,字天門,五十一歲,天啟二年進士。此二人本來已經對局勢灰心失望之極,自弘光朝就已經杜門不出,不理弘光、隆武、永曆的召見。現在看見武昌光複,中興有望,欣然至武昌朝見朱亨嘉。
一見朱亨嘉,二人放聲大哭:“崇禎先皇啊,吾二人今日又複見漢官威儀矣!”
朱亨嘉連忙好言安慰。
此二人皆是有名望的官員,現在又是用人之際。朱亨嘉下一步打算沿長江而下,攻取南直隸和浙江,得先把官員委派好。遂委郭都賢為應天巡撫、周堪賡為浙江巡撫、吳德操為浙江布政使、管嗣裘為浙江按察使、朱昌時為浙江巡按。
大明朝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其中南直隸十四府四直隸州、北直隸八府二直隸州,由中央六部直管。
來投奔朱亨嘉的,不僅有官員士紳,還有義民。
活動於羅霄山脈的義軍領袖劉京、李文斌等人,此前一直在吉安、袁州等地騷擾清軍譚泰部和劉武元部。朱亨嘉攻下贛州後,他們即已遣使聯絡,現在打下武昌後,幹脆直接請求招安。
朱亨嘉授二人副將之職,令至李赤心軍前聽用。
若幹年後,軍中書記瞿昌文回憶當時官紳義民,紛至遝來的盛況時,寫道:“節義大臣,避腥羶於深箐窮穀間,轉徙困頓,全發以待時,始終不改其守者,至是鹹幸更生,而山藪野澤之哀鴻,亦莫不相慶複見漢官威儀也”。
??
安慶府潛山縣飛旗寨,石城王朱統錡招部下傅夢弼、傅謙之、桂蟾、義堂和尚、餘公亮、胡經文、張富寰等商議大事。
他現在的態勢很不妙。
前一陣子,金聲恒、李成棟起兵反清,朱統錡趁勢響應,欲攻占南直隸安慶府,被清操江都禦史李日芃領兵擊敗。
現在清總兵卜從善、副將梁大用率軍逼近了朱統錡的老巢飛旗寨。
卜從善是奉大漢奸洪承疇之命來的,梁大用是李日芃部下。
洪承疇目光毒辣,武昌失守後,他一眼就看出明軍的下一個目標,有可能就是南直隸。
為了鞏固後方,洪承疇下令清剿江南義軍。
大別山區,抗清義軍結寨林立,十分難對付。尤其是安徽義軍領袖餘公亮、胡經文、張富寰等人,在安慶府潛山縣飛旗寨擁立大明宗室、寧藩後裔朱統錡為石城王後,太湖、宿鬆、潛山、英山、蘄黃四十八寨的義軍,皆奉朱統錡之令。更是讓洪大學士頭疼,三令五申讓卜從善盡快繳滅湖廣、南直隸交界處的朱統錡義軍。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卜從善也不管其他寨子,惡狠狠地直奔朱統錡所在的飛旗寨而來。
“清虜大兵壓境,大家都議一議,該怎麽應付?”
三十多歲的朱統錡不愧是大明宗室,生得麵白如玉,氣宇軒昂。即使是大兵壓境的危急關頭,說起話來,依然是不緊不慢,保持著王者風度。
“殿下,大別山一帶,多得是山寨。臣建議退到蘄黃四十八寨,節節抵杭”,潛山縣義軍將領胡經文建議。
“殿下,靖王已經攻克了武昌,隻要再打下黃州,就可以和吾軍連成一片。殿下何不棄魯從靖,請靖王領兵來援?”
傅謙之、桂蟾二人建議。
朱亨嘉一直密令錦衣衛指揮同知馬吉翔聯絡各地義軍,很有成效。此二人已被錦衣衛收買,趁機提出棄魯從靖之議。
朱統錡起兵以來,覺得自己血脈稀疏,僅是寧藩庶出,遂奉魯監囯為正朔,遵從魯監囯號令。
胡經文大聲反對:“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