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明靖江王> 第241章 緬甸(一)

第241章 緬甸(一)

  “兄長,吾不辱使命,已經將那些該死的阿拉幹人趕回去了”,緬甸國都阿瓦,莽白興衝衝地向緬王、自己的兄長莽達(緬名平達力)匯報。


  阿拉幹國,指的是緬甸西麵的若開邦,此時依然是一個獨立國家。阿拉幹人,精於航海和飼養大象,因為經常和葡萄牙人貿易,獲得了大量的火器。這個國家很奇怪,軍隊中的本國軍人隻有一半,另一半則由***、佛教徒、切支丹(基督徒)雇傭兵組成。


  這些雇傭兵很能打,有效地保障了阿拉幹國的獨立。即使是緬甸的一代大帝、白象國王莽應龍,也拿阿拉幹人沒辦法。他統一了卑謬、勃固、阿瓦、孟養、孟密、木邦、蠻莫,打敗了暹羅、瀾滄等國,可就是拿不下阿拉幹(若開)。


  此時,緬甸的東籲王朝和緬西的阿拉幹王朝,均處於國力最強盛的時期。阿拉幹人和暹羅人是盟友,經常和緬甸鬧摩擦。前一陣子,阿拉幹人的雇傭軍,又竄入了下緬甸。莽達派弟弟莽白率軍去驅逐這些阿拉幹人,不負所望,得勝歸來。


  望著弟弟朝氣蓬勃的臉,莽達十分欣慰。打虎還靠親兄弟啊!他一直牢記著父親他隆王的教導,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對這個弟弟特別好。這個弟弟也沒讓他失望,十分地驍勇善戰。


  莽達繼承了父親他隆王的仁慈善良,卻沒有繼承他隆王老練的政治手腕。繼位三年了,因為性格過於溫和,漸漸壓不住下麵那些都瓦(王子)、貴族、土司、頭人,緬甸的國勢也漸漸衰弱。


  咦,為什麽一個仁君,反而讓國勢變弱了?

  這主要跟緬甸的國情有關。這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大大小小的民族有一百多個。居於統治地位的緬族是古羌人的一支,由雲南遷徙而來。中南半島各國之所以害怕緬甸人,緬甸之所以能成為中南半島一小霸,主要是它施行的是一種****製度。


  是的,正宗的古代****,一種全民皆兵的可怕製度。


  這種兵農合一的製度稱為阿赫木旦和阿台製度。


  緬甸把全國所有的村莊分為阿赫木旦和阿台兩種,整個村莊一般都從事同一種職業,由國王直接控製。阿赫木旦村除了一些工匠村外,主要負責打仗。有步兵村、騎兵村、戰象村、水軍村、洋炮村等等,各村皆設頭人管理。禁衛軍、騎兵、象兵村等級最高,步兵村次之,雜兵村最次。按照等級繳納賦稅,等級越高,徭役賦稅越少。最可憐的是那些阿台村,徭役賦稅比阿赫木旦村高得多,有時也要被拉去當雜兵。


  這種製度,非常適合戰爭,卻極其不利於經濟發展。所以緬甸很窮,首都阿瓦隻能算是一座大兵營。


  他隆王是仁君,見百姓們日子太苦,在位期間便不打大仗。不打仗,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些,大大小小的軍事貴族們卻不滿意,有不怕死的想和國王掰手腕,被他隆王三兩下搞定。終於將經濟恢複到了阿瓦王朝時期,國庫也充實了起來。


  莽達最佩服他隆王,也想學父親,不打仗,讓百姓過好日子。緬甸的軍事貴族們不答應,老不打仗,怎麽獲得財富和土地?他們越來越不滿意莽達,轉而支持莽白。很多貴族私下裏在傳,莽白王比莽達王更適合當緬甸的國王。


  ??

  孟養城,孟養土司思華正在請蠻莫土司思綿議事。


  孟養、蠻莫、木邦、孟密一帶的百姓,多屬於撣族(百夷族,後世稱傣族),和阿瓦一帶的緬族不是一個民族。孟養宣慰司和木邦宣慰司皆是大明冊封的“三宣六慰”之一,蠻莫安撫司本是孟養的一部分,孟密安撫司本是木邦的一部分,大明中期得到冊封。


  孟養土司和木邦土司曾經聯兵打下過阿瓦城,所以和緬族有仇。後來緬族的東籲王朝逐漸強大,複仇,吞並了孟養、蠻莫、木邦、孟密,消滅了木邦罕氏,又拉攏孟密思氏,讓孟密的思禮管理木邦。如今、木邦和孟密已經徹底倒向了緬甸,孟養和蠻莫表麵上屈服於緬甸勢力,但是卻一直有分離傾向。


  主要是緬甸****太狠,緬甸人輪番戍守孟養,向孟養百姓征收重稅養兵,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流著淚說:“如果孟養不滅亡,我們撣族人何以會到這個地步!”


  孟養的百姓懷念孟養被緬甸征服以前的日子,對孟養土司思華促動很大。思華和緬族有仇,他的先祖思個(也有譯為思箇)死在緬人的手裏。


  聽說北方的大明重新強大了起來,可不可以棄緬投明呢?這樣百姓們就不用向緬甸人繳這麽重的稅了。這事風險太大,一個人幹不行,得拉著蠻莫土司思綿一起幹。


  思華想試探思綿的態度,“安撫使,最近蠻莫百姓日子可好過?”


  思綿一楞,這安撫使一職,是大明朝冊封給自己祖上的,自從降了緬甸,好久沒提過了。思華以安撫使稱自己是何意?難道是??

  他想了想,不動聲色地回了句:唉,緬人征的稅太高了!蠻莫的百姓苦啊!宣慰使,孟養的情況怎麽樣?”


  一聽思綿同樣用大明冊封自己先祖的宣慰使一職稱自己,思華內心狂喜,索性把話挑明了說。


  “賢弟,實不相瞞,緬人征的稅太高,孟養的百姓快活不下去了。吾欲和賢弟一起,重歸大明如何?”


  思綿皺了皺眉頭,他們家和緬人有仇,和大明也有仇。


  四十九年前,他的祖父思正和思華的叔祖父思轟一起反抗緬甸。兵敗後,思正逃到明軍控製的騰越城。結果當時的明雲南副使漆文昌害怕緬軍大兵壓境,居然斬殺思正,以安撫緬軍。此舉傷透了蠻莫思氏的心,幹脆降了緬甸。


  大明殺了思正,不但沒有平息戰火,反倒讓緬甸覺得大明軟弱可欺。1604年,緬軍進攻孟養,孟養土司思轟兵敗逃往大明境內的幹崖宣撫司身死;1606年,緬軍攻陷木邦;至此,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蠻莫安撫司、孟密安撫司俱成為緬甸領土。


  “宣慰使,大明現在麵臨著清國的壓力,投奔大明,不一定能得到保護,反而有可能會惹禍上身啊!”


  思華想了想道:“無妨,吾等可以先給幹崖宣撫使刀鎮國寫封信,試探一下大明的態度和能提供的幫助再做決定。幹崖刀氏和咱們一樣,都是百夷族,不會騙咱們的”。


  南甸、幹崖、隴川三宣,和車裏、緬甸、孟養、木邦、老撾、八百大甸六慰,皆是百夷族(傣族),百夷族在緬甸稱撣族,彼此同氣連枝。


  當年,思華的叔祖思轟兵敗後,帶著千餘部下投奔幹崖刀氏。至今,他的堂叔思祖還住在幹崖。思華本人和幹崖宣撫使刀鎮國也是好朋友。


  思綿想了想道:“便依兄長之言。隻是要千萬小心,讓孟養和蠻莫的緬軍知道了,可不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