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官窯
朱亨嘉攆著屯齊的屁股,一口氣收複了九江府、南康府全境,兵逼饒州府。
兵敗神速,打老了仗的他,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笑吟吟地環視諸將:“哪位將軍做先鋒,去取饒州?”
“末將願往”,兩個聲音同時響起。
一瞅,原來是武昌伯馬進忠和總兵惠之觀。
馬、惠二人,皆是剛從長沙趕過來。馬進忠是原義軍出身的將領,歸順後屢立戰功,頗為驍勇;惠之觀原來是清軍副將,歸降後,在武昌、九江等戰役中立了些軍功,升為總兵。
其實,惠之觀之所以能升總兵,主要是因為那一聲“好”。
當年,朱亨嘉打了大勝仗,登黃鶴樓,準備作詞。結果還沒動筆,惠某人就高吼了一聲“好”。這種有預見性的馬屁,讓監國靖王龍顏大悅,升官自然便快。
朱亨嘉瞅著惠之觀,樂了。湖口之戰,明軍傷亡了五千人,卻收伏了降兵一萬,從降兵中挑選精銳,補充完戰損後,他將餘下的降兵皆撥於惠之觀指揮。結果,這一路打下來,惠之觀的部下已經增加到了一萬五千人。
朱亨嘉本想派馬進忠去,畢竟馬進忠部戰鬥力強些。
不料馬進忠卻譏笑惠之觀道:“汝一個降將,做先鋒,莫丟了大明的臉”。
惠之觀羞愧難當,以頭搶地,居然磕出血來,“末將自歸順以來,對大明忠心耿耿,求監國給末將一個機會”。
朱亨嘉見惠之觀頭都磕出了血,覺得不能寒了降將的心,今後,降軍會越來越多,這可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遂扶起惠之觀道:“先鋒者,關係著大明的形象。惠卿若做先鋒,當嚴明軍紀,不得拿百姓一針一線”。
惠之觀大喜,“監國放心,臣一定令鎮撫嚴格執行軍紀,有敢擅拿百姓一針一線者,嚴懲不貸!”
??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朕惟治世文戡甘肅總兵張勇,公忠體國,屢立戰功。特授爾三等阿達哈哈番,著令調往五省經略洪承疇處聽用。命爾戡平叛逆、以慰朕心。欽哉特諭。順治八年十月六日。
張勇接完旨,西安三邊總督孟喬芳笑嗬嗬地將他喚到身邊,“非熊,汝飛黃騰達的機會到了,須得好生為朝廷效力,以報君父聖德”。
“督憲栽培之恩,末將粉身難報”。
孟喬芳一笑,“你找之間就不必來這些虛禮了,速速點驗兵馬,趕往南直隸。莫讓皇上著急”。
河西綠營剛剛鎮壓了米喇印、丁國棟回民起義,士氣正旺。張勇點了南一魁、趙光瑞、佟透、王進寶諸將兩萬兵馬,趕赴南直隸。
??
恵之觀召集剛剛投降明軍的參將康時升、遊擊馬泗汗,訓話道:“本帥不管爾等以前是何方牛鬼蛇神,降了吾大明,便得守吾大明的軍規。畏戰不前者,斬;劫掠民財者,亦斬。監國令本帥為先鋒,汝二人整頓兵馬,隨本帥出征,若敢怠慢,軍法無情”。
二將神色一凜,“末將領命”。
說也奇怪,這些降將降兵,一旦歸順了新主人,戰鬥力立即提升了數倍。直追得老主子屯齊的八旗兵,一口氣逃到了浙贛邊境。最慘的是清鄱陽湖水師,人可以逃,船卻沒法逃,隻好一把火燒掉戰船,水師變成了陸師。
江西明軍逼近浙西,令清浙閩總督陳錦大驚。
本來浙江戰場,清軍擁有人數優勢,他又得到了固山額真金礪、劉之源的兩萬漢軍旗援兵,正疇躇滿誌地準備一舉蕩平浙東明軍。不料後院起火,隻得令金礪、劉之源的漢軍旗援救屯齊。
屯齊得了這兩萬生力軍,恢複了點信心,拚湊了五萬兵馬,沿浙贛邊界的三清山、玉山、平洋山一線防禦。
??
二十萬大軍,無邊無際,先鋒已攻克了廣信府治上饒縣,朱亨嘉的大軍才走到饒州府浮梁縣。
他心裏十分驚奇,沒想到自己用降將做先鋒,他們的行軍速度居然如此之快,都攻下上饒了。急忙諭令惠之觀在上饒等待自己的大軍,不可輕敵冒進。
這一日中午,朱亨嘉來到了一個大鎮子,說是鎮,卻比得上一般的縣。
“此地何名?”
“稟監國,此地名喚景德鎮”。
“景德鎮?”
朱亨嘉一楞,下令在此地紮營,明日再行軍。來到了瓷都,豈可不見識一下精美的瓷器?
一見朱亨嘉中午就在景德鎮紮營,心腹大太監馬歡喜立即體會了聖意,找來向導,帶朱亨嘉遊覽了一下湖田村景德鎮禦器廠(官窯)。
湖田古窯說是官窯,其實大明中期已經廢棄。
明孝宗朱祐樘是個好皇帝,勤政愛民、生活檢樸,太檢樸很了,連瓷器都舍不得燒,下旨曰:“天寒軍士久勞,工役及燒造內官騷擾地方,誠宜停止,江西燒造磁器,內官不必差”。到崇禎帝時,更是可憐,龍袍都穿舊的,又怎麽舍得花銀子,燒這些禦製瓷器呢?所以,官窯隻好停了。
順治帝品位高,占了江西後,倒是派了些窯官,打算恢複景德鎮禦器廠生產。可惜,剛剛準備開工,便被朱亨嘉的大軍打跑了。
現如今,景德鎮真正紅火的,是各種各樣的私窯,很多以前都是官窯的窯戶。
“監國,這位便是禦窯廠的陶把樁”,馬歡喜帶著一個黑黑瘦瘦的老頭兒來到了朱亨嘉麵前”。
“草民叩見監國靖王殿下”。
“平身。老人家不必多禮,領孤四處看看便好”。
不看無所謂,一看眼花了。
鬥彩、五彩、青花、孔雀綠釉青花、青花釉裏紅、祭紅、祭藍、紫金釉、黃釉、白釉、白釉刻填綠龍、豆青釉、仿哥、仿鈞??各種色澤的瓷器無不精美。
“老人家,為何景德鎮的瓷器有如此多的色彩啊?”
“稟監國,官窯主要是依聖意所燒。宣德帝喜好青花,青花瓷俱佳;景泰帝喜歡琺琅器,景泰藍便燒得多;成化帝愛彩瓷,鬥彩聞名一時??”
哦,原來如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古人誠不我欺!
“老人家,燒一件瓷器要多少道工序啊?”
“稟監國,從做胚,到燒窯成瓷,要經過七十二道工序,最簡單也要十一道”。
乖乖,不容易啊!難怪景德鎮能出精品!
朱亨嘉又逛了逛,忽然看見禦窯廠後有一個高高的土山,山上隱約可見碎瓷片。
“此山是做什麽的?”
“稟監國,朝廷有嚴格的瓷器挑選標準,稍有瑕疵便打碎掩埋。日子久了,碎瓷成山”。
天!這得打碎多少瓷器!
欣賞過了官窯,朱亨嘉大開眼界。回營,準備繼續行軍。
他沒有料到,自己不過是欣賞了一會瓷器,順便弘揚一下傳統文化,便被大臣們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