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意義非凡的暑期檔i.
6月11日,《壹十三》全國小規模公映第三天,雖然隻有30多個主要城市上映,銀幕數量也不過200來塊。
但三天的時間,《壹十三》還是轟下接近千萬的票房。
平均一塊銀幕可以貢獻45000的票房收入,以30塊一張電影票為標準,大概有超過三十萬人次的觀影。
這個數據公布出來後,整個國內影壇瞬間噤聲,什麽影市寒流、大製作讓國產電影倒退等言論通通被掃進垃圾桶。
票房才是硬實力!
也是在這一天,京城宣布全市範圍內的電影院允許開業,防疫指揮部也撤掉了,全麵複蘇的號角正式吹響。
而《壹十三》全國公映的時機也已經成熟,2003年的暑期檔正式開始。
曾幾何時,暑期檔這個概念還是媒體口中的西方神話。
但隨著董熹的發力,01年的《憤怒的公牛》、《我的野蠻女友》,02年的《大人物》、《曾是超人的男子》,將整個暑期檔的概念徹底的炒作起來。
這兩年的暑期檔,一直是內地最大的票倉,沒有之一。
雖然沒有像馮褲子那樣自稱“賀歲片之父”,但董熹確實配得上“暑期檔教父”的稱呼。
今年比較特殊,因為疫情的影響,暑期檔究竟能否延續下去,還是未知。
所有人都在觀望的時候,《壹十三》已經開始劈荊斬棘的清理掉障礙。
按理說這個時候入場會是個不錯的選擇,董熹在前麵清除障礙,跟在後麵喝口湯是沒問題的。
但分賬大片被中影壓的死死的,根本就沒有機會與《壹十三》同台競技。
至於國產電影,更是畏懼董熹的鋒芒,不敢輕易去挑戰。
所以《壹十三》在這個階段是沒有對手的,隨著京城的逐步解封,擋在身前最大的攔路虎也消失於叢林深處。
熹子影視在6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壹十三》將會在本月15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並開啟預售。
開幕的銀幕數量會達到史無前例的800+,這是什麽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拷貝賣了800多個,而《壹十三》的母帶也由於連續超負荷洗映,已被損壞,無法再洗了。
不但一、二線城市全麵鋪滿,甚至能夠覆蓋到大部分三線城市。
此時全國的銀幕數量也不過才2000+,能夠在開幕同時啟動800+的銀幕,也能證明院線方麵對《壹十三》的看好。
因為是董熹的戲,按照和院線方麵的協議,《壹十三》的分成比例高達41%,遠遠高於其他國產片的38%。
而且這個拷貝也不是想買就買的,大城市的院線繼續保證每個拷貝的票房要在20萬以上,800個拷貝的保底的票房,就達到1.6億!
已經超過董熹生涯最高《憤怒的公牛》的1.5億(單內地票房),按照投資兩個億來計算,現在的年代款利率為5.49%。
熹子影視必須純賺2.1098億左右,才能勉強與投資持平。
也就是按照院線的方麵41%的分成比例,票房需要達到5億………
現階段國內票房想要拿5億,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好在核算成本也不是單看投入。
畢竟《壹十三》的成本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硬件的投入,是固定資產。
而且在戛納出售部分海外版權,也回了不少的血,否則就指望票房收回成本。
那國內沒人敢拍大片。
6月15號,《壹十三》正式全國公映,這次沒有搞什麽首映禮。
但隨著上午10點的首場放映開始,全國各地捷報頻傳。
京城的三十家電影院,首場上座率爆滿。甚至第二場、第三場都同樣是100%的上座率。
憋了兩個月的京城百姓,似乎要將熱情揮灑在電影院裏。
拷貝有限,多廳影院也會留出一部分影廳來放經典電影。
什麽《奶茶特攻隊》、《計劃先生》、《燃燒》………等電影,相比於《壹十三》幾十塊錢的票價,這些三塊、五塊的電影,看的觀眾也有很多。
全國各地的首日上座率都很高,主要是因為預售的緣故。
大家都做好心理準備,《壹十三》首日票房,甚至前三日的票房都會很高,但真當票房出爐,還是打破所有人的心理預期。
首日2000萬+,3日狂攬5800萬+,打破去年才由《英雄》創造的三天3800萬。
這意味著《壹十三》在大規模上映三日的票房,就足以讓其他國產片望塵莫及。
一部電影盤活整個市場行為,在曆史上也多次發生,隨著《壹十三》大爆發,其他電影出品方再也坐不住了,紛紛宣布定檔。
一時間就有高達20多部電影衝進這個暑期檔,妄圖分一杯羹。
當然不會和《壹十三》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從專家的分析來看,《壹十三》還有半個月或者20天左右的所謂黃金期。
在這個時間段裏,任何擋在《壹十三》麵前的電影,都將會是炮灰。
所以大家瞄準的是之後的檔期,畢竟之後學生們會放假,他們可是主力觀影人群之一。
也許、大概、說不定學生群體對《壹十三》這種曆史題材的電影不感興趣的~
雖然不想和董熹同期競爭,但今年這種情況下,全年電影都壓縮在下半年。
不打董熹,就要去賀歲檔搏命,那時候才是真正的僧多粥少。
而董熹的另一部電影《月球》,宣布定檔的是國慶檔。
而賀歲檔熹子方麵也不會放棄,所以對其他人來說,暑期檔、賀歲檔以及國慶檔是沒啥區別的。
正所謂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早死早超生。
早上映還能早點兒拿錢,很多電影其實都壓了好幾個月。
老百姓口袋裏的票子是有數的,不可能雨露均沾,有些電影注定隻是陪襯。
雖然懂這個道理,但萬一逆襲成為主角,那可就發達了!
在一片喧囂下,《壹十三》依舊穩步的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既首日2000萬、三日5800萬後,電影首周的票房也順利破億。
也成為首部票房單周過億的國產電影………
在其他國產片還在為最終票房努力突破千萬的時代,這注定是個奇跡。
全國上下一片讚譽之聲,除了少數吐槽這不是武俠片的觀眾外,大部分人都很滿意。
而《壹十三》也成為董熹生涯首部,在茄子網上評分過9分的作品。
“《壹十三》就算打破《英雄》的票房紀錄,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張衛平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透露。
“當初《英雄》上映的時候是被偷票房了,據我們估計真實票房是在4億元以上,早就超過《泰坦尼克號》創造的紀錄………”
張衛平大嘴叭叭叭的抱怨,這一下子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院線方麵。
不過也能理解,《英雄》當初雖然票房高,但爭議不斷,越罵就越激起一輪又一輪的觀影潮,於是奇跡誕生,拿下2.5億。
可是董熹非但沒有挨罵,反而得到相當多的誇獎,也朝著這個票房數據衝去,張衛平心裏感到不舒服。
很正常。
不過熹子方麵並不滿意,沒有爭議話題度就不夠,現在看不出影響,但等到電影票房疲憊期的時候,爭議反而能引起觀眾的好奇心,讓他們走進電影院。
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在商討著對策,怎麽給電影挑毛病。
自己找自己茬兒,賤不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