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帝后失和
310
趙皇后聽了這話,頓時愣在當場,半天都沒回過勁兒來。
廢后這樣的話,邕晟帝從未說出口過。
他們是結髮夫妻,風風雨雨四十年才走到今天,都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而今邕晟帝竟然對她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真的讓趙皇后無法接受,說到底,這四十年他們吵過鬧過,也說過狠話。
可邕晟帝也從未說過這麼狠心絕情的話。
更是沒有言及廢后啊。
此番說出這樣的話,可見是真有了這樣的心思。
畢竟都到了這個年紀了,廢后這話更不是輕易能說出口的了。
「陛下如今對臣妾已經這般不滿了嗎?」趙皇后滿臉苦澀,看著邕晟帝問道。
趙皇後幾乎一下子失去了方才的戾氣和咄咄逼人,足以證明邕晟帝說出廢后這話來,也真是傷的她不輕啊。
「皇后如今是越來越沒分寸了,朕一直都在考慮,是否是朕決定冊立皇長孫為皇太孫,讓皇后覺得朕這皇帝對你來說,已經是無足輕重的了。」邕晟帝沉聲說道。
「臣妾從未有過這樣的心思,對於臣妾來說,陛下不單單是尊貴的皇帝陛下,還是臣妾的夫君,臣妾同陛下夫妻四十載,風風雨雨一起經歷了這麼多,臣妾以為,陛下就是臣妾的天,是臣妾畢生的依靠。」趙皇后說道此刻,也十分的動容。
其實趙皇后覺得自己說的,也都是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
雖然皇宮裡的陰謀算計著實讓人厭煩,她也不得不承認,對邕晟帝,她也是有過謀求算計的,可同樣的,她對邕晟帝也是真心一片的。
沒有什麼情分能抵得上這少年夫妻結髮之情。
哪怕邕晟帝後來有過這麼多的妃嬪,哪怕他獨寵向貴妃這麼多年,甚至扶持趙王和太子打擂台,她都沒有改變過。
可如今邕晟帝說出廢后,趙皇后都覺得自己這四十年就像是一個笑話。
「你沒有這樣的想法嗎?你若是沒有,那朕今日對你,朕不打算冊立皇長孫為皇太孫了。」邕晟帝直接說道。
趙皇后差點就昏過去,這也太過分了吧,這不是朝令夕改嗎?
哪有這樣的道理啊。
這到底是一國之君啊,對於立太子一事,還能猶如說笑一般嗎?
今日要冊立這個,明日改立那個?
趙皇后覺得邕晟帝是不是瘋了,不過就是因為信陽郡主她說多了幾句不中聽的話,還能上升到這個地步嗎?
趙皇后心裡真是被邕晟帝給氣死了。
「陛下金口玉言也可以這般的朝令夕改嗎?」趙皇后問道。
「朕還沒有明旨,只是私下裡對你說過罷了,朕若是願意改,隨時都可以改,皇后你有意見嗎?」邕晟帝冷冷的說道。
聽了這話,趙皇后更是覺得火氣都快壓制不住了。
她真是不明白了,這邕晟帝的彆扭到底在什麼地方。
即便是有些事情對自己不滿,可也不至於到如此地步吧。
她到底做錯了什麼,能讓邕晟帝連這麼大的事情都可以改變呢?
這冊立皇嗣的事情,也能是說改就改的嗎?
「朕不單單是要取消冊立皇太孫的事情,而且還要解了向貴妃的禁足。」邕晟帝繼續說道。
如果說冊立皇太孫的事情改了,趙皇后覺得憤怒。
而邕晟帝說的這句話,給趙皇后的感覺就不僅僅是憤怒,而是恨極了。
這件事,對於趙皇後來說,幾乎就是誅心了。
趙皇后對向貴妃母子,那真是深惡痛絕,恨不得剝皮抽筋的地步了。
可卻依舊沒有對付向貴妃和趙王,這是為什麼呢?
不還是因為邕晟帝決定冊立劉軒為皇太孫,所以趙皇后就想著投桃報李,既然邕晟帝想要保向貴妃母子,那她就隨了邕晟帝的心意就是了。
可卻萬萬沒想到,邕晟帝竟然連這話都說的出來。
看著意思,是要赦免向貴妃啊。
向貴妃毒殺了太子,而邕晟帝竟然要赦免向貴妃。
這一條,無論如何,她是不能容忍了。
「陛下的意思,是要赦免向貴妃?」趙皇後幾乎咬著牙問道。
「是。」邕晟帝答道。
「看來陛下對太子的死,已經徹底忘懷了吧。」趙皇后冷笑著說道。
「可見太子在陛下心中,也沒有什麼分量。」趙皇后說的凄涼:「向貴妃毒殺太子,這才多久,陛下就要赦免向貴妃,陛下此舉,和廢了臣妾有什麼區別,若是陛下真的覺得臣妾不配為皇后,那就直接下旨廢了臣妾吧。」趙皇后說著,直接跪了下來。
她是真的受不了這樣的奇恥大辱了,如果讓她眼睜睜看著向貴妃被赦免的話,她寧可自己死了算了。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她什麼都能容忍,什麼都能退讓,這真的是她的底線了。
「皇后就這麼容不下貴妃嗎?」
「臣妾該如何容得下她,要不臣妾去殺了趙王,看看向氏能不能也不對臣妾計較?」趙皇后冷笑著問道。
「怎麼,你死了兒子,還要拉著朕的兒子陪葬嗎?」邕晟帝脫口問道。
「陛下,太子也是陛下的兒子,臣妾從未想過讓趙王陪葬,可是臣妾也無法容忍陛下就這樣寬恕了向貴妃,向貴妃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陛下就不清楚嗎?向貴妃是個什麼樣子的人,陛下難道不知道嗎?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向貴妃為了自己,能把陛下給推出去,還能給太子下毒,這樣惡毒至極的女人,死不足惜,為何陛下還要把她留在身邊?」趙皇后質問道。
邕晟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可趙皇后卻依舊質問著說道:「陛下寵愛寧妃,臣妾都不曾過問過一句,不管怎麼說,寧妃不會對陛下的安危有任何的威脅,可向貴妃不同,臣妾絕不同意向貴妃繼續伺候陛下。」
「是嗎?皇后的話實在是深明大義啊,可皇后你對朕有多少算計,也唯有你自己心裡清楚,放眼整個後宮,哪個女人不算計朕,哪個女人不想從朕這裡得到些什麼,皇后也不例外吧,唯一朕心儀的女子,如今也不在了,唯有蓁兒,對朕沒有任何算計,可是朕卻聽了你的話,把她給逼死了。」邕晟帝憤恨的看著趙皇后。
趙皇后沒想到邕晟帝竟然還能提到葉蓁的事情。
頓時又愣了一下,看來因為葉蓁的事情,邕晟帝是有心結的。
邕晟帝說葉蓁對他沒有算計,趙皇后覺得是個笑話。
葉蓁如何能不算計?
只是如今葉蓁人死了,這邕晟帝就記不住葉蓁的不好,而記憶中也全都是葉蓁對他的好,對他的愛了。
人就是如此,活著的人,永遠不如死去的人有分量。
而活人也永遠鬥不過死人。
但是邕晟帝把葉蓁的死怪到她的頭上,這真是讓她覺得十分委屈啊。
說到底,葉蓁的死和她關係也不大啊。
這是太后的錯啊。
可趙皇后很快也明白了,因為太后是邕晟帝的親生母后,他做兒子的沒法同母后翻臉,所以就選擇同自己翻臉了。
畢竟這件事,她也摻和了,所以現如今,就只能成了這個背鍋的人了。
可說到底,她也是受害者啊。
太子的死,已經讓她生不如死了,她真是不明白,邕晟帝為何還可以這麼殘忍的對待她呢。
「陛下,葉蓁的死,臣妾也很抱歉,可葉蓁的死和臣妾無關啊,當時臣妾可是站在陛下這一邊的。」趙皇后解釋道。
「夠了,皇后你的心思,也唯有你自己知道,你一直都把蓁兒當做眼中釘一般,朕懷疑母后那邊也是你搞的鬼。」邕晟帝蠻不講理的說道:「你就是因為答應了朕,無法正面逼迫蓁兒,所以才到母後面前搬弄是非,讓母後來對付蓁兒從而達到你的目的,朕真是低估了你的厚顏無恥。」邕晟帝真是越說越生氣,看樣子都恨不得掐死趙皇后。
趙皇后真是徹底的傻眼了,趙皇后哪裡想過邕晟帝心裡竟然是這樣想的?
邕晟帝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這對她來說也真是太不公平了吧。
她何時有過這樣的想法?又何時這樣做了啊?
但是趙皇后很快就抓住了事情的重點。
邕晟帝這樣的想法是哪裡來的,難道是太后暗示給他的嗎?
趙皇后將心比心,太后這樣做,也是極有可能的。
畢竟葉蓁的死,對邕晟帝的打擊太大。
並且葉蓁的死也跟太后脫不了干係。
這時間久了,若是說邕晟帝對太后沒心結,似乎也不大可能。
太后是為了轉移責任,所以故意這麼說的嗎?
趙皇后想到這裡,都快嘔血了,可這真的和她無關啊。
她最多就是隔岸觀火,可是從來沒有火上澆油啊。
為何到現在,這所有一切的責任都成了她的了。
她倒是成了最噁心的人了。
看邕晟帝這樣子,真是對她深惡痛絕到了極限了。
怪不得,這些日子,趙皇后也明顯感覺到邕晟帝對她的冷漠和不滿了。
只是在信陽郡主這件事上,爆發了出來罷了。
「陛下,臣妾沒有,臣妾真的沒有這樣做,臣妾是希望陛下能開心的,葉蓁的事情,臣妾真的沒有對母后說過任何的話,陛下明鑒啊。」趙皇后再三分辯道。
可是不管趙皇后說什麼,這心結一旦已經種下了,就很難去解開了。
「皇后,朕對你很失望。」邕晟帝一字一句的說道。
趙皇后何嘗不是呢,趙皇后對邕晟帝也很失望。
這夫妻二人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也著實很可笑啊。
「陛下對臣妾失望,臣妾對陛下也很失望,臣妾和陛下四十年夫妻,可陛下竟然對臣妾猜忌至此,在陛下的心裡,臣妾就是這樣的人嗎?」趙皇后也不在分辯,反倒是口口聲聲質問道。
「你是什麼人,說實話,朕已經看不明白了,朕原以為朕很了解皇后,可是走到今天,朕才覺得,朕其實一點兒都不了解皇后你。」邕晟帝冷笑著說道,對趙皇后甚至連一眼都懶得去看了。
「是寧妃說的吧。」趙皇后滿臉嘲諷。
「你總是這樣,事到如今,你還是認為朕和你之間出了問題就是別人的緣故,寧妃什麼都沒有對朕說過,而是朕本身對你很失望。」邕晟帝一字一句的說道。
「是嗎?原來是臣妾出了,也許從一開始就是臣妾的錯,臣妾不該四十年了,都看不透陛下,最無情是帝王家,陛下直說臣妾對陛下一心都是利用,可陛下對臣妾呢,難道陛下對臣妾就沒有利用過嗎?當初陛下沒有利用過臣妾的家世嗎?而到了現在,大概臣妾身上再也沒有值得陛下利用的了吧,陛下就可以對棄如敝履。」
「既然相看兩生厭,到不如再也不見。」邕晟帝冷冷的說道。
「一世夫妻,半生情緣,陛下當真要絕情至此?」趙皇后一時間真的難以去釋懷,也不能放下。
這也許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差距吧。
男人若是對一個絕情,殘忍到讓人無法想象。
真是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的。
而相比之下,女人就優柔寡斷,思慮的比較多了。
其實對於趙皇後來說,倒也不奢望什麼帝王的寵愛了。
畢竟這麼多年夫妻了,可是趙皇后也不能和邕晟帝做到決裂的地步啊。
如果他們決裂,皇后的地位不穩了,會直接影響劉軒的。
雖然太子不在了,可是她也要為劉軒考慮啊。
「不是朕絕情,而是皇后對朕已經變了。」
「臣妾從未變過,臣妾雖然不敢保證對陛下從未有過一點兒謀求算計,但是臣妾對陛下的心從未變過。」趙皇后斬釘截鐵,一臉真誠的說道。
從趙皇后的眼神中,的確可以看得出來,她是沒撒謊的。
可是如今邕晟帝對她的信任已經完全的崩塌了,就是已經到了不信任的地步了。
這人與人之間一旦失去了信任,那就真的什麼都不剩了。
「真不想聽,朕如今真的不想聽皇后說任何的辯解之言,朕不會廢黜的,這一點你大可放心,方才朕說廢后的話都是氣話,你畢竟是真的結髮妻子,這麼多年,也算是恪盡職守,無可挑剔,朕會留著你的后位,往後這六宮之事,就交給貴妃和寧妃吧。」邕晟帝淡淡的說道。
聽邕晟帝的話,這件事似乎說的十分隨意,就好像在討論今天的天氣如何一般。
可趙皇后卻是無法接受的。
寧妃也就罷了,邕晟帝竟然真的要赦免向貴妃。
這一旦重新掌權,那這太子之位,遲早是要落入趙王囊中的。
若是趙王做了太子,那劉軒還有活路嗎?
想到這些,趙皇后真是連死的心都有了。
她不能坐以待斃。
這是趙皇后想到的唯一的方法。
「陛下對臣妾如何,哪怕將臣妾禁足臣妾都無話可說,可若是陛下要赦免向貴妃,臣妾不能答應。」趙皇后冷冷的說道。
「若是朕執意如此,你又能如何?」邕晟帝絲毫沒把趙皇后的話放在心上。
「如果陛下執意如此,臣妾也無可奈何,陛下如此不念舊情,對臣妾絕情至此,臣妾只恨自己當初瞎了眼蒙了心,如今淪落到這種地步,臣妾無話可說。」趙皇后深深的拜倒在地,語氣更是愈加的平淡了。
其實趙皇后這個反應,讓邕晟帝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依著邕晟帝對趙皇后的了解,趙皇后應該歇斯底里才對,一如她剛才的樣子,有多麼的憤怒,可為何到了現在竟然風平浪靜了呢?
這一點,邕晟帝也有些看不透了。
可就是這樣,他才隱隱擔心,擔心趙皇后是不是還有后招?
其實趙皇后如此,是真的對邕晟帝徹底失望,乃至是絕望了,所以才會如此的。
她不想再爭論了,因為再爭論下去,也沒什麼意義了。
對於邕晟帝來說,趙皇后此刻說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甚至連呼吸都是錯的。
所以她索性閉口不言了。
「陛下還有何吩咐?」趙皇后問道。
邕晟帝竟然有些說不出話來了,他的確是沒什麼可說的了。
他以為趙皇後會怒氣衝天,甚至會同他爭吵,同他鬧個翻天覆地的,可是很遺憾,趙皇后什麼都沒說。
看樣子是打算離開了。
邕晟帝一時間,真的是有些無言以對了。
「既然陛下沒什麼可說的,那陛下請離開吧,臣妾累了就不陪陛下了。」趙皇后說著,直接行禮,然後離了正殿,去了內殿。
邕晟帝呆愣住了,趙皇后這從最開始的歇斯底里和不甘心,以至於他都把話給說成這樣了,可趙皇后竟然還無動於衷,這真的是很叫人意外啊。
這趙皇後到底是怎麼了?
他真的是搞不懂了。
而趙皇后都不在這裡了,他一個人留在這裡也沒什麼意義啊。
索性也就起身離開了鳳儀宮。
邕晟帝思來想去,回了龍吟殿。
其實對於邕晟帝來說,他心裡也並沒有原諒向貴妃。
畢竟他和向貴妃之間的裂痕也真的是挺大了。
也不是一時間能夠解決的問題。
就好像向貴妃之前遇到危險把她給推出去那一次,這個心結,只怕是一輩子都解不開的。
邕晟帝之所以那麼說,完全是為了氣趙皇后的。
他對趙皇后的不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當然葉蓁的事情也是個導火索。
葉蓁的死對於邕晟帝來說,也當真是不小的打擊。
而如今,也正如趙皇后心中所想,邕晟帝真的把葉蓁的死全都怪趙皇後頭上了,覺得是趙皇后導致了葉蓁的死。
當然,這一切趙皇后猜得都沒錯,也是太后明示給邕晟帝的。
太后這麼做,自然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了。
太后眼見邕晟帝一直都放不開葉蓁的死,她自然是要為自己找個借口推脫的,不然的話,為了葉蓁和自己的親生兒子疏遠了,這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索性就把跟這個鍋甩給了皇后。
而邕晟帝也不想去管這件事是真是假了。
他也是需要一個人背鍋就是了。
他也不能一味兒的責怪自己的母后,皇后也是個合適的人選。
所以此番皇后成了母子二人鬥法之下的犧牲品了。
這邕晟帝總要有人去怨恨的。
再有就是邕晟帝自己的內心也有些分裂。
這太子是他的長子,理所應當被冊立為皇太子。
可如今這皇太子歿了。
他也沒必要這麼著急的在冊立皇太孫,或者是皇太子吧。
這件事根本就不用著急。
其實邕晟帝不想冊立皇太孫,多半的原因也不是因為趙皇后,而是他自己後悔了。
當時做這個決定,真的是有些太倉促了,大多數的原因是因為太子的死,對他的打擊有些大了,這看著太子奄奄一息的樣子,他自然是想讓自己的兒子走的安心一些啊。
而讓太子走的安心一些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冊立劉軒為皇太孫。
當時只想著太子的慘死了,可是現在,卻是真的追悔莫及了。
而反悔這件事就必須要跟趙皇后翻臉,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邕晟帝也是看的明白,所以他寧可同趙皇后翻臉。
自古這帝王都是十分子嗣的,這話是一點兒也不錯的。
這才是邕晟帝的目的。
邕晟帝如今達成自己的心愿了,他倒是十分高興,可苦了趙皇后了。
趙皇后回到內殿,躺在寢房的床上,這全身的力氣似乎都被抽幹了。
她是真的承受不了這個結果的。
好像一下子,所有的一切就全都變了,怎麼就會變成這樣了呢?
她和邕晟帝之間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啊。
她這邊沒覺得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是邕晟帝已經把她給打入冷宮了。
當然,這個打入冷宮,不是指身份地位,而是這個人打入冷宮,是在心裡把她給打入冷宮了。
到現在,她都沒明白為何會變成這樣。
四十年夫妻,竟然走到今天這樣相看兩生厭的地步。
她本來以為,她這個結髮妻子在邕晟帝心裡,到底是有些不一樣的吧。
可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啊?
趙皇后雖然對邕晟帝徹底死心了,可是卻也怎麼都不明白。
她就是想不通啊。
趙皇后甚至都不知道以後該如何面對密陽公主,面對劉軒。
原本還興高采烈的等著劉軒回盛京的。
可現如今,劉軒即便是回來了,也不知道該對劉軒說什麼好了。
趙皇后也隱隱有些擔心,如今她和邕晟帝的關係成了這樣子,會不會影響劉軒啊?
又或者,邕晟帝會不會直接不待見劉軒,或者是直接不想讓劉軒回宮了啊。
這一次,她派遣安德海出宮是對的。
這謝景灝是邕晟帝的人,把他解決了,也是很對的。
趙皇后思來想去,似乎也重新燃起了鬥志。
她的確是不能在這樣坐以待斃下去了。
如果她就此頹廢下去的話,那劉軒就更加沒有任何的指望了。
她一定要從長計議。
既然邕晟帝已經不念及任何夫妻之情了,那她自然也不用惦記著了。
趙皇后打定了主意,也就不在自憐自哀了。
畢竟這趙皇后也不是個戀愛腦,不是心裡只有邕晟帝,不像從前的洋楊璨一樣,滅有愛情就活不下去的人。
到了她這般年紀,更是為以後打算的比較多就是了。
可有件事,她始終是有些難以釋懷。
她一定要去見見太后,要問問太後為什麼要這般害她。
趙皇后雖然想通了好多,可是對於這一點,她始終是想不明白。
她捫心自問,做皇后這些年,對太后也是恭敬有加,也是一個合格的兒媳婦,可是太后竟然這樣對待她,真是讓她接受不了。
所以趙皇后倒也沒耽擱,直接去見太后了。
太后原本是不想見皇后的。
因為太后猜出來來見她所為何事了?
既然見面是讓大家不愉快的事情,那為何還要見呢?
這豈不是自討沒趣兒,自找不痛快嗎?
可趙皇后也似乎和太后杠上了,太后若是不見她,她就不走。
而且就跪在壽寧宮外頭了。
這可是真讓太後有些為難了。
這皇后跪在她宮外,算是夠難看的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發生了何事呢?不然這皇後為何就跪在外頭不肯走啊。
主要是影響不好啊。
太后無奈之下,也只好讓皇後進來了。
趙皇后見到太后之後,二話沒說,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母后,您為何要把葉蓁的死盡數推到兒臣的頭上,您明知道兒臣和這件事沒關係的。」趙皇后在這件事上,是真的很委屈的。
太后微微皺眉說道:「皇后,你就如此對哀家說話嗎?」太后質問道。
趙皇后冷笑了一下說道:「母后,兒臣這麼多年來對母后一直都恭敬有加,從未有半分的違拗,可母后卻把這莫須有的罪名加註到兒臣身上,母后可知道,陛下本來對葉蓁的死就是耿耿於懷,如今為了這件事也跟兒臣翻臉了,甚至連原本要冊立軒兒為皇太孫的旨意都要收回了,並且還讓兒臣交出協理六宮的權利,讓向貴妃和寧妃來攝理六宮,兒臣這個皇后也形同虛設,母后可害苦了兒臣了。」趙皇后抱怨著說道。
畢竟這起因也是因為太后的挑撥才會如此的。
如果不是太后自己這樣說,邕晟帝也未必會這樣想啊。
她真是不明白太後為何要這樣害她啊。
她到底哪裡對太后不敬了,讓太后如此陷害她,把她這個皇后給徹底架空了。
「皇后,其實哀家並沒有對皇帝說什麼,哀家只是說,你不好出面處理這件事,所以哀家寧可自己當這個惡人,至於皇帝會怎麼想,哀家也控制不了,畢竟皇帝這把年紀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是?」
太后這很明顯就是推諉責任啊,趙皇后不是聽不出來。
而且趙皇后也感覺的出來,太后對於誰做皇太孫,或者做皇太子,都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好像這對太後來說,也並無太大的區別一樣。
「母后,您到底為何要這樣對待兒臣,兒臣是有什麼地方讓母后不滿意了,如今兒臣落到這個地步,以後在後宮,處處受到掣肘,難道這就是母后願意看到的嗎?」趙皇后追問道。
趙皇后對於這點,還是有些不甘心的。
這些年,她真的沒有對太後有半分的不恭敬,也包括從前,她覺得自己也是一個稱職的兒媳婦。
可為何太后竟然這般算計自己,難道把她自己給算計到這個地步,對她有什麼好處嗎?
還是太后也想要廢后?
趙皇后比較想知道的,也是太后做這件事到底是什麼目的?
還是太后想要扶持哪一位皇子嗎?
所以才藉機這樣對付自己的。
要不說,趙皇后的心思也的確是夠彎彎繞繞的。
想的也的確是夠多的。
她也算是殫精竭慮了。
太后也明白了趙皇后的意思。
其實趙皇后倒是真的想多了,她真的沒有別的意思。
她只是不想因為葉蓁而母子離心,就隨便拉了一個人當炮灰,可沒曾想就這樣把皇后給拉進來了。
她說的話的確是模稜兩可的,可是邕晟帝就一心認為是皇后做的,她又有什麼法子啊。
要怪也只能怪這邕晟帝一早就對趙皇后存了心結。
這夫妻之間的不信任,總歸不是她造成的吧。
太后也挺無奈的。
「皇后,這件事也怪不得哀家,哀家並沒有禍水東引到你身上,哀家只是給了陛下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可誰曾想皇帝就一心認為事情是你做的,哀家也沒辦法。」太后也算是給了趙皇后一個解釋。
這一切是個意外,太后也並不想這樣的。
只是不受控制罷了。
「母后,您怎麼可以說這麼不負責任的話,當時明明就是您逼迫葉蓁的。」趙皇後分辯道。
「哀家哪一句話說錯了,當初若不是你無用,不敢出頭,哀家會出面管這件事嗎?說到底,還是你自己不中用,你倒是一心討好皇帝,可是皇帝還不是遠了你,你自己沒考慮過這是因為什麼嗎?」太后毫不客氣的說道。
「母后,您這強詞奪理吧,這明明是您的錯,您為何要推到兒臣身上呢,正如陛下這般,明明是他不顧及這麼多年的夫妻之情,可都盡數怪到兒臣頭上了,臣妾算是看出來了,這陛下果真是母后的好兒子。」趙皇后這話也帶著幾分嘲諷之意了。
因為她心裡實在是受不了,才會說這樣的話的。
「皇后,哀家體諒你也受了委屈,就不同你計較了,你想要問的事情,哀家也回答了,若是無事,你就退下吧。」太后直接說道。
趙皇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再說下去也沒什麼意義,也就直接離開了。
不管怎麼說,終究趙皇后是失勢了。
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發生了這樣天翻地覆的改變。
不過趙皇後到底也是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后,不可能會這麼坐以待斃,任人宰割的。
趙皇后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她一定會反擊的。
如今這宮裡一鬧騰起來,也是各人有各人的心思。
到了晚間,邕晟帝再次去了寧妃宮裡用膳。
其實寧妃不管從哪方面來說,真的不算出挑。
可莫名的,邕晟帝現在就特別的喜歡和寧妃相處。
覺得和寧妃相處是真的簡單隨心。
因為寧妃身上有一種很祥和的氣息,彷彿對什麼都不爭不搶的。
對他也是無欲無求,沒有任何的謀求算計,若是在過去,邕晟帝未必能看重這些,可是到了現在這個年紀,邕晟帝卻更喜歡寧妃這樣的性子了。
最起碼和寧妃相處起來的時候不覺得累。
也不用提防著寧妃會謀算自己。
寧妃知道邕晟帝來用晚膳,所以準備了邕晟帝愛吃的膳食。
兩個人現在相處久了,寧妃倒是也琢磨出了相處之道了。
這樣的相處真的比過去強多了。
說到底,也是因為自己過去太年輕了,不知道變通,也不知道偽裝,所以才會一點點失去了聖寵,否則的話,她的日子也不該是這樣的。
邕晟帝用過晚膳,寧妃給邕晟帝親手泡了茶,茶水也是七分熱的。
這都是寧妃看著邕晟帝身邊的人如何伺候,一點點學會的。
不得不說,寧妃能重新獲得邕晟帝的寵愛,也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寧妃雖然沒有自己表現出來的那麼無欲無求,可她有些話說的也是真的,她真的沒打算讓寒王去爭帝位的。
她只是想讓自己和寒王的未來能夠更好一些。
畢竟這人往高處走,她也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放在那裡吧,朕待會兒再喝。」邕晟帝說道。
「好。」寧妃從來不多話,也不會主動探聽什麼,就是一直都陪在邕晟帝身邊罷了。
有的時候,她會陪在邕晟帝身邊做針線。
這些年,她的針黹女紅進步的特別快。
這些日子更是給邕晟帝做了不少衣物鞋襪,荷包香囊什麼的。
衣服鞋襪上頭的花樣,都是邕晟帝素日里喜歡的,針腳更是整齊,比宮中的綉娘還精巧幾分呢。
這香囊的味道也是邕晟帝素日里用慣的。
能夠知道這些,也足以證明寧妃真是在邕晟帝身上花了心思了。
這男人都一個樣,都喜歡女人在自己身上花心思,邕晟帝當然也不例外了。
即便是帝王也逃不開這個思維方式。
這也是為何邕晟帝越來越喜歡和寧妃相處了。
這種感覺,真是簡單舒適,沒有絲毫的壓力。
如此寧妃也沒在打擾邕晟帝,就坐在一邊做針線,這次給邕晟帝做了一件家常的通身袍。
都快做好了。
邕晟帝看了會書,其實邕晟帝到了這個年紀,也很喜歡這樣安靜的相處。
寧妃的裝扮也很隨意,其實這樣隨意的打扮盡顯老態,不過他也不年輕了,這樣相處起來才更加的真實,讓他感覺,他們是都老了。
有時候其實和向貴妃相處起來也挺累的。
歲月雖然好像沒有在向貴妃臉上留下痕迹,可是他這些年可是真的蒼老多了。
不單單是趙皇后,就是他和向貴妃站在一起,都好像是兩代人了。
從前看著向貴妃的容貌十分驚艷,看著是順眼,可現如今,不知道為何,大約絕色女子見多了,這張臉也看的倦了吧。
倒是寧妃看起來,給人的感覺更真實。
邕晟帝放下書卷,慢慢的走到了寧妃面前。
寧妃剛好也做好了通身袍最後收尾的地方。
這件衣服算是徹底完成了。
「陛下看完書了,陛下試試衣服合適嗎?」寧妃笑著說道。
邕晟帝自然任由寧妃伺候他穿衣。
這袍子做了,不大不小,不肥不瘦,正好合身。
而且顏色和樣子,都是他喜歡的。
邕晟帝頓時覺得心裡暖意融融的,其實寧妃從來沒給他量過尺寸,做出來的衣服卻這般的合身。
邕晟帝也特意讓人去打聽過,寧妃也從未派人去跟繡房里打聽過他的尺寸,可以說,寧妃是用眼睛觀察自己,然後就做的這般合體了。
這也只有一個原因,因為寧妃對自己上心,否則哪裡能做出這麼合身的衣服呢。
「這衣服,朕喜歡。」邕晟帝滿臉動容的說道。
其實有時候兩個人相處,這樣小小的細節,最容易打動人了。
尤其是邕晟帝這個年紀,他更渴望平淡的幸福。
邕晟帝之所以和趙皇后漸行漸遠,是因為趙皇后太過正式,一板一眼,讓邕晟帝覺得公式化,和趙皇后在一起感受不到親人般的溫暖。
只是覺得他是皇帝,而趙皇后是皇后。
只怕這一點,趙皇后自己也沒察覺到吧。
說到底,還是趙皇后自己把人給推出來的。
趙皇后一心都覺得,自己是結髮妻子,這四十年的感情。
可這夫妻之間,尤其是你的夫君還是帝王,也是要靠著不同的是手腕去維繫這段關係的。
當然,寧妃也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明白這個道理的。
她之所以現在能做的這麼好,也是因為經歷過這幾十年的失寵才得來的經驗和教訓,說起來,這才是心酸血淚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