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矛盾產生
得知三萬青軍已經成功牽製南門附近的風軍之後,張愷這邊,也立即下令,率主力大軍由東門出,準備從這裏突圍。
可陸辰早就防著他這一招了。
青楚兩軍,想要突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東南兩個方向,因為這樣,才能爭取與王雙一部匯合,這一點,在風軍大軍圍城之後,陸辰就與手下諸將商議過了。
因此,在這裏張愷也是遭到了迎頭痛擊!
夜晚作戰,對風軍陣型的影響並沒有多大,也並不妨礙之間的協調配合,在一直沒有間斷的慘嚎聲中,楚軍是倒下一批,又上一批,前赴後繼。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楚軍已死傷慘重,可仍舊沒有撕破風軍防線,這個時候,縱觀全局的陸辰已是開始下令道:“可壓著楚軍打!”
隨著他的王令,風軍不再作防守狀態,而是開始齊齊邁步前壓。
“風!風——”
如刺的長戟,和一麵麵的重裝豎盾,組成了鐵甲方陣,邁步整齊,場麵震撼!
這個時候,原本是衝鋒突圍的楚軍,可卻完全頂不住了,開始被逼得連連後退。
沒過多久,張愷就看不下去了,也當即厲聲喊喝道:“撤!快撤!”
他軍令一下,本就被打的膽寒的楚軍,頓時就如同潮水一般,直接放棄戰場,倉皇朝城內退去。
而青楚可是聯軍,楚軍一退,在戰場上,自然就會引發連鎖反應,也頓時將青軍陣型搞的大亂。
越橫見狀,目眥欲裂!
本來,若再戰下去,即便楚軍撕不開風軍防線,青軍這邊也是極有希望的,可是現在,場麵大亂,隨著楚軍的逃竄,青軍這邊士氣大跌,再無戰意。
氣急敗壞之下,越橫也是毫無辦法,隻能是狠狠說道:“撤!”
這一撤,青楚兩軍突圍無果,也相繼返回了漢陽城內。
這個時候,風軍那邊也有人開始建議陸辰,趁勢攻城,不過卻被陸辰否定了。
漢陽城防完善,若采取強攻,傷亡必然極大,而且短期之內,也根本無法攻破城關。
可以說,現在越橫倒是希望陸辰對漢陽展開強攻的,因為如此一來,風軍兵力必然折損嚴重,到時候就無法再采取圍城打援的策略了。
困死漢陽城,無疑是最好的策略。
而今日突圍之後,回到城內,沒等越橫質問張愷,這時候,一名青軍偏將卻疾步走了進來,接著麵向越橫,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悲聲說道:“越帥!王將軍….……戰死了!我軍三萬將士,全部陣亡……”
他口中的王將軍,自然就是指率三萬青軍的那名將領,那可是以三萬將士的性命,為己方主力爭取的突圍機會,可是現在,卻因為張愷的撤退,而導致突圍失敗!更是白白犧牲了那三萬青軍!
可想而知,越橫現在是何等心情!
聽完偏將的匯報之後,他也閉上雙眼,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時候,張愷似乎也是覺得有些過意不去,不由動了動嘴角,道:“越橫將軍……”
他不說話還好,一張口,無疑是讓越橫怒火中燒,也再忍不住了,直接一指張愷,怒聲說道:“張將軍!前番突圍,你何故下令撤退!”
“這。”張愷攤了攤手,道:“風軍防備森嚴,我軍損失慘重,且無法前進一步,再不撤退,豈不是要全軍覆沒?”
“你!”越橫氣極,再次怒道:“若再戰下去,我軍必能撕開風軍防線!可就因為你的撤退,卻令突圍失敗,更讓我三萬青軍將士,白白灑血!”
聽到這話,張愷也頓時不樂意了,不由辯解道:“你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此次突圍失敗,全怪我楚軍不成?”
“你說呢!”越橫繼續瞪目道。
其他青軍偏將,也一副憤怒不已的模樣,紛紛在強忍著怒火。
而楚軍將領聞言,哪肯願意,雙方怒目而視,張愷更是開始說道:“此戰失敗,乃你我兩軍共同之責任,越橫將軍自己謀劃不當,害死了三萬青軍,怎能將責任全部推到我楚軍身上,簡直可笑之極!”
“你說什麽!?”越橫大怒,忍不住上前逼了幾步。
“你要幹什麽!?這可是在我楚地!”張愷也不甘示弱,直接狠狠一拍桌案站了起來。
隨著兩人的動作,兩邊將領,也都紛紛產生了敵意,開始下意識的按住腰間刀柄。
雙方劍拔弩張,直到過了好一會兒,越橫才再次深吸了口氣,接著狠狠瞪了張愷一眼,冷哼一聲,轉身而去。
一幹青軍偏將也紛紛冷哼出聲,連忙跟著越橫離開了大廳。
而等他們都走後,一名楚將卻站了出來,憤憤不滿的說道:“哼!一幫喪家之犬,有什麽資格在此發怒!”
“算了,不必計較。”張愷擺了擺手。
兩軍產生了極大的矛盾,可為了生存,越橫沒有辦法,第一次突圍之後,又過一段時間,他也再次向張愷提出了這個方略。
這一次,張愷或許是覺得之前有愧,己方不占理,因此,吸引風軍火力的,變成了楚軍。
可突圍剛起,三萬負責牽製的楚軍,在戰了還沒有半個時辰之後,就全麵潰敗,直接又退回了城內,因而導致風軍其他防線收縮,再次將青楚主力打回了城內。
上一次,三萬青軍,為了給己方主力創造機會,那是全部血灑戰場!可以說,是真正的出了全力。
可是這一次,三萬楚軍,連半個時辰都沒有戰到,就倉皇敗退,可想而知,青軍那邊得有多氣。
這已經不是越橫一個人的發怒了,而是所有的青軍,皆憤憤不已!
上麵將領看不慣將領,青軍士卒,看著楚軍士卒時,更是雙眼布滿怒火。
雙方在議事大廳,再次發生了爭吵,到了最後,越橫是指著張愷的鼻子,將其罵了個狗血淋頭,繼而再次拂袖而去。
到了外麵之後,他更是氣急敗壞,衝著青軍副將道:“張愷鼠輩,不可與之相謀,當盡早另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