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抗清民族統一戰線
朱琳澤的大軍和辛思忠的三千順軍殘兵敗將到新野城暫避清軍。
他們一路上不敢停歇,入夜之後也未在野外宿營,而是繼續馬不停蹄地行軍趕往新野城,全軍抵達新野城的時候已經是深夜。
到了新野城,各哨炊事棚的士卒或是就地以餐車造飯,或是以從當地百姓處購買而來的鐵鍋生活造飯。
由於長期和禁衛軍一同屯駐山東,朝廷自從成立以來未曾斷過高傑的軍餉,高傑亦是有意向禁衛軍看齊,高傑的營兵軍紀較之以前好了許多。
高傑以身作則,雖然克扣士兵軍餉的情況依舊存在,但情況已經比之前好了很多,至少除了家丁之外的底層士兵也能收一筆足夠果腹的軍餉。
倉廩足而知禮儀,在糧草不是很匱乏的情況下,高傑也能約束住底層士兵。一路上也未出現嚴重的擾民之舉。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禁衛軍隨同高傑的營兵一同行軍,高傑營中的官兵對禁衛軍將士心懷忌憚,尤其是高傑,知道閩王最討要士兵擾民,嚴令部下禁止擾民。
朱琳澤讓炊事棚多煮食一些食物,分發給辛思忠麾下的順軍。他部隊的體量要比順軍殘兵大很多,多煮食三千人的飯食不過是舉手之勞。
除了少數出身南陽的軍官,軍中將官對順軍也無血海深仇,雙方一同分享飯食,未在篝火旁攀談,關係也還算融洽。
辛思忠接過一碗熱騰騰的粥,隻見粥內有瘦肉、鹹蛋、青菜等物,不僅量大,很多士卒在喝完碗內粥後還可添置。
傷兵還能收到一個水煮蛋,辛思忠大感詫異,南明朝廷的軍隊夥食這麽好?
南明朝廷的士兵麵色紅潤,取食有序,沒有出現哄搶的情況,連傷兵們手裏的蛋都無人搶。這個辛思忠印象中的明軍大不相同。
用完飯食,官兵們或是在城下,或是在街道上紮營過夜,並不征用民宅。就連朱琳澤本人,也隻住在城內的官衙內。
辛思忠來關押拜謁朱琳澤感謝白天的相救之恩,他的士卒大多是步兵,要是被清軍追上,必將損失慘重。
“多謝閩王相救之恩。”辛思忠抱拳躬身道。
朱琳澤放下手上的工作,緊了緊背上的鶴氅,示意辛思忠坐下。
“辛將軍請坐,明順雖是宿敵,但終究是自家仇怨,正所謂兄弟隙於牆,外禦其辱。明順之間的恩怨終究是咱們漢人自家的事情。”朱琳澤問辛思忠道,“孤聽聞闖王有順江東下江南之意,可有此事?”
辛思忠倍感慚愧,作為大順軍的高層,李自成有東下取江南的意圖他當然知曉,不過這是大順軍的軍事機密,他也不好和朱琳澤談及此事。
“大軍去向何方,聖上自有聖裁,辛某隻是大順軍中一個小小的果毅將軍,不敢過問軍國大事。”辛思忠敷衍道。
李自成是有順江東下,趕在清軍之前奪取江南的意思。隻是在見識過了南明軍隊的戰鬥力後,辛思忠也不看好東下取江南。
南明朝廷的軍隊也不見得比滿洲人的軍隊好惹,似乎是比滿清軍隊還要硬的硬茬。
見從辛思忠口中套不出什麽話來,寒暄幾句後,朱琳澤打發走了辛思忠。隻希望順軍早日派代表前來相談抗清之事。
他不奢望李自成能親自前來,哪怕是派劉宗敏、劉芳亮這些麾下大將來談也好。
辛思忠說他不知道順軍要南下取江南是假,但辛思忠在大順軍中位卑言輕則是真的。一個小小的果毅將軍,在大順軍中說話,的確沒什麽分量。
“搖天動、黃龍等人上表願歸順朝廷,此事如何處理?”辛思忠走後,李定國將搖天動、黃龍的降表呈於朱琳澤的桌前。
搖天動和黃龍都是大老粗,這份降表不僅字跡工整,行文也十分流暢優美,不像是這兩個泥腿子出身的流賊能寫出的降表。
這份降表必是出自四川官員之手,雖然自張獻忠入蜀後,朝廷失去了對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實際控製,但還保留著這些地方流官以及督撫大臣的任免之權。這些地方除了張獻忠控製的四川腹地和川西之外,其餘的地方名義上還歸屬於弘光政權。
這封降表應當是出自當地明朝官紳之手,當然搖天動和黃龍想要降弘光朝也是真。
弘光朝大軍東進而未發檄文,這些地方的流寇心裏頭自然也是忐忑不安。
明末的起義軍軍紀和明軍一樣有好壞之分,軍紀最好的要數李自成所部的起義軍,這也是李自成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天下的原因。
汝寧之戰,李自成見官軍和起義軍強弱易主,一改流寇作風,開始守土不流,整肅軍紀,獲得了當地百姓的擁戴,這是其李自成所部農民軍的一次蛻變。
而張獻忠的軍紀則在明末起義軍平均線上下。至於搖天動和黃龍的搖黃十三家,則是起義軍中軍紀最差的,最不幹人事的一支起義軍。
燒殺淫掠對於他們而言不過是常規操作,這些家夥甚至喜歡將嬰兒拋向空中,以長槍刺之取樂。
朱琳澤雖有心團結一切抗清力量,建立抗清民族統一戰線,但也要看對象。
朱琳澤要團結的主要對象是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搖天動和黃龍這些打著義軍旗號的匪寇還入不了他的法眼。
朱琳澤將降表擱置在一旁,詢問李定國張獻忠之事。李定國到南陽之後,他就讓李定國給張獻忠致書張獻忠和他的三個兄弟。
大西軍這支日後在抗清戰場中大放異彩的軍隊,朱琳澤還是有招安的打算。
大西軍是一支好軍隊,隻是攤上了張獻忠這麽一個腦癱的領導。
“尚未收到回信。”李定國失望地搖搖頭道。
他多麽希望這次收到的不是搖黃十三家的降表,而是他義父和他幾個兄弟的降表。
閩王日後肯定是要收複河山,一統天下,李定國不想與張獻忠以及昔日的袍澤為敵。
李自成在收到辛思忠的信件後陷入沉思,辛思忠的為人李自成清楚,斷然不會在這麽重大的事情上欺瞞他。
明軍涉險出兵相救順軍出乎所有大順將官的意料,隻有劉芳亮表現的比較淡定。
當然,李自成更關心的則是這支明軍的戰鬥力,半個時辰全殲清軍的兩個牛錄,還他娘的全是清一色的滿洲八旗兵。這讓李自成大受震撼,這還是他認識的那支明軍麽?
這等戰績,大順五營在全盛時期也難以做到。明軍戰鬥力如此之強,下江南之舉似乎也不可心。
陝西丟了,現在東下取江南又出現了變故,李自成又不想留在荊襄直麵清軍主力,思來想去隻有入蜀這一條路可走。
要麽入蜀從張獻忠手裏將屬地搶過來?李自成萌生了這麽一個想法。
他和張獻忠的關係本來就不好,在大順軍潰敗後,張獻忠直接放棄了李自成當初給他封的秦王,私自建立大西政權,並改元大順。這讓李自成心裏非常不舒服。
張獻忠這廝分明是在羞辱、惡心他李自成。
“諸位以為如何?”
李自成一時半兒拿不定主意,畢竟這次的決定關乎整個大順政權的存亡。他召集來眾將僚佐,將辛思忠、朱琳澤的來信遍示大順的核心高層。軍中大將有不識字的,則讓幕僚們不念給他們聽。
“臣以為明軍不可信,明軍這是想以我大順之軍力,屏護其江南,我大順之軍,焉能給明軍當槍使?”牛金星首先站出來反對。
他已經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收拾了家當,一手派人和清軍和談表示願意降清。現在和南明合作,開什麽玩笑?
大部分將官也表示反對和明軍合作,這些將官眼中對明軍都是輕蔑之色,對紙上的戰績亦是不以為然,虛報戰功乃是明軍為數不多擅長的事情,明軍的戰報信不得。
劉芳亮則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李自成看向劉芳亮:“芳亮,這紙戰報你怎麽看?明軍的戰績是真是偽?明軍的合作是否有誠意?”
劉芳亮是殿內大順軍諸將中唯一和明軍交過手的將領,李自成想聽聽劉芳亮的意思。
李自成親自點名,劉芳亮隻得站了出來,實話實說道:“大夥就算不信明軍,也得相信自己人,臣與辛思忠共事多年,辛思忠的為人臣清楚,這份戰報是真。南明閩王的軍隊,的確戰力不俗。臣曾在天津衛河敗於朱琳澤之手,臣敗的心服口服。”
劉芳亮當初和朱琳澤勤王交戰的時候,大順軍的軍力還處於鼎盛時期。
天津衛河一戰,李自成也知道,不過當時李自成隻是對南陽王朱琳澤這個名字多留了個心眼,也沒太當回事。不想今日從南陽王搖身一變,變成閩王的朱琳澤成了他的勁敵。
傷痕累累,躺靠在太師椅上劉宗敏聞言臉色也變得非常難看,真如劉芳亮所言,那江南,大順也去不得了。
“我大順經營荊襄兩年,荊襄之地可比陝地還要穩固,若和明軍聯手抗清,我大順在荊襄大有可為。”負責留守荊襄的白祖旺也主張和明軍合作,留守荊襄。
荊襄是大順最後一塊根據地,也是最穩固的一塊根據地,要是丟了荊襄,他們可就從政府軍變成流寇了。白祖旺不想放棄荊襄之地。
“陛下。”顧君恩硬著頭皮向前一步,說道,“閩王朱琳澤多次致信言共同抗清之事,其軍屯於南陽已久,要是他們想乘機攻我大順,早就動手了。
如今明軍主動出手相救,足見其誠意,臣以為,聯明抗清之事可行,朱琳澤所提出的抗清民族統一戰線,大有可為。
以我大順一支孤軍難敵清軍,但要是和明軍聯手抗清,必能抵擋清軍之鋒鏑。”
不出所料,顧君恩的發言引起了大順文武百僚的猛烈抨擊。
文臣們很多都給自己找好了退路,像牛金星這等已經遣使聯係滿清,商談投降事宜的不在少數。
而武臣則是和明軍交戰多年,驟然和明軍合作,一時接受不了。
李自成細細咀嚼著顧君恩的這番話,也覺得顧君恩說的有道理。
在京師和山海關的時候,顧君恩就提出了不少有建設性的建議,李自成現在也後悔當初沒有采納顧君恩的建議,反而聽信宋獻策之言。
要是當初采納了顧君恩的建議,如今也不至於落魄至此,山海關一戰也未必敗北。
朱琳澤若是讓他李自成投效於明廷,李自成肯定不願意,他李自成在最落魄的時候被孫傳庭打的隻剩下十八騎遁入深山。當時的情況李自成比一般的土匪好不到哪裏去,就算是這樣,李自成也不願意投降明廷。
更不用說現在他還據有荊襄之地,麾下還有二十萬大軍。
但朱琳澤在信中所說的是合作,也就是說雙方的關係是平等的,這樣的條件李自成也不是不能接受。
李自成現在唯一顧慮的是,明廷是否是真心實意要和他聯手抗清。
李自成沒有立刻做出決定,屏退重臣之後,李自成留下劉芳亮和劉宗敏、劉芳亮、袁宗第這三位他最為倚重的大將,當然,李過和高一功也是李自成所倚重的大將,隻是現在此二人下落不明,也不知道是是生是死。
除了三位順軍大將之外,顧君恩也被留了下來。
見顧君恩被留了下來,牛金星和宋獻策互相對視了一眼,默然離開了大殿。
“宗第,方才你一言不發,現在殿內都是咱們的老弟兄,聯明抗清之事,你有什麽想法但言無妨。”
早年跟隨他的老弟兄雖都以封侯封伯,但李自成還是習慣稱呼他們的名字。
“這個閩王年紀輕輕就監國南明,手握南明軍政大權,而今手裏又有強軍,必非善類。”袁宗第開口說道,“但月隻有這樣的人,方能抗擊清軍,依臣之見,隻要明軍有十足的誠意,未嚐不能和明軍合作。”
顧君恩是讚成和明軍合作的,李自成將他單獨留下,顧君恩心知李自成也有和明軍合作之意。隻是李自成不知明軍是否有誠意,不願單純地被明軍當槍使,替南明擋清軍鐵騎。
“依臣之見,陛下可答應朱琳澤所提出的抗清民族統一戰線之策,陛下移駕荊州,置大將戍守襄陽。
若是明軍肯助我大順軍守襄陽,則與明軍合作,若明軍不助我大順軍守襄陽,陛下則可乘舟東下,拿下武昌,直取江南!”顧君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