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決定
雷遠站在趙雲身後,看著曹軍傳令兵沿著山道邊緣的狹窄空間向後奔走,身影很快就消逝在了岩崖後面。
片刻以後,長短相間的悠揚號角聲在迥匝群山之中響起。伴隨著號角聲,各支隊伍的旗幟自后至前依序晃動,表示收到了訊息。緊接著,號角聲就被千百人的轟然腳步聲所掩蓋,那是後方的曹軍率先撤退了。過了半晌,弓弩手、槍矛手和刀盾手們收起武器,慢慢返入岩崖以後。接下再輪到王當所部。最後,張遼本隊的精銳甲士啟程。即使是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他們依然嚴格遵循著各隊抽疊的次序,部伍絲毫不亂。
雷遠站在趙雲身旁,看著那支紅色的尾羽伴隨著黑色潮水一同退去。他知道敵人這一退,便不會再來了。
他終於情不自禁地鬆了口氣,覺得雙腿有些發軟,想要癱倒在地。
在雷遠身後的台地上,同樣目睹曹軍撤離的將士們沉默了片刻。他們忽然醒悟到,過去幾天籠罩在頭頂上的恐怖的陰雲完全消散了,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都有了活路。於是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大聲歡呼或哭喊起來,肆意地釋放著過去幾天里無處宣洩的壓力。
丁奉甚至跳起了舞,他跳著跳著,猛衝到雷遠跟前,向他大聲叫嚷:「小郎君,曹軍走了!我們真的贏了!哈哈哈哈!」
丁奉牢牢記得自己族兄的話,所以他比其他人更了解雷遠的艱難,深知過去的幾天里,雷遠所經過的每一刻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現在,他居然勝利了,他真的勝利了。
這場勝利是運氣?是天意?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丁奉不知道,他也懶得想。為了這場勝利,丁奉同樣失去了許多。然而既已勝利了,就該盡情慶祝。
在丁奉的帶領下,更多的將士沖了上來。
將士們並不了解整個作戰的過程;他們只記得雷遠要求他們堅持,在逆境中帶領他們迎擊,最後迎來了勝利。他們簇擁在雷遠身邊,語無倫次地歡慶著,嚷嚷著,隨後又到別處去,與其他將士互相擁抱,哭號流涕。
居然勝利了。
較之出征之時,能夠看到勝利的人有多少?那些葬身於沙場、看不到勝利的人又有多少呢?
「辛苦各位!」雷遠打起精神,一一撫慰著將士們。
看著將士們因為激動而失態的情狀,雷遠心中感嘆。他也同樣因為勝利而欣喜,但除了欣喜以外,還有更多的感受。想到過去幾天的經歷,他感到后怕,感到慶幸;想到那些戰死了的親人和戰友,他又感到黯然神傷;想到此刻站在身旁的,竟然就是這段歷史中的風雲人物,他又覺得有幾分激動和忐忑。
種種情緒在他漸漸放鬆下來的腦海中肆意往來此起彼伏,讓他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百感交集。
雷遠看看趙雲。
趙雲一件件解下甲胄和武器,遞給身旁的親衛,又順手在衣袍上抹了抹掌心的汗水。兩番逼退曹軍屈指可數的大將,並沒有使他表現出特別的激動,依然是那幅坦誠樸實的樣子:「張遼不是易於之輩啊,真要廝殺一場,雙方都難免慘重死傷。能夠使之不戰而走,那是最好了。」
雷遠後退半步,向趙雲莊重地長揖行禮:「若非將軍,隘口這裡的千餘將士,不知還有幾人能夠活命;天柱山中的數萬百姓,也將落入曹賊的魔掌。雷遠在此,代所有的將士們,代所有的百姓們,拜謝將軍的恩德。」
眼看雷遠長揖,距離較近的淮南豪族所屬將士們連忙跟著躬身,距離較遠的將士們注意到了這個情形,也陸續止住了狂歡,只要是能動的,全都向趙雲躬身行禮:「感謝將軍恩德!」
趙雲略微讓開半步,以示不敢接受眾人之禮。
來此之前,他曾主公和軍師反覆確認淮南豪族中重要的領袖人物。這其中,包括了雷緒、陳蘭、梅乾、辛彬等,也包括雷脩這樣年輕的首領,連鄧銅、丁立、賀松等有實力的部曲將都提起了。卻唯獨沒有注意到眼前這位雷遠雷續之。現在看來,主公和軍師,恐怕都失算了。
此番趕到擂鼓尖救援,趙雲本就存了結好淮南豪族有力人物的意思,甚至做好了支持其中一人或數人的準備。沒想到,梅乾、雷脩、丁立都已經死了,而包括鄧銅、賀松在內的這批淮南精銳,已經完全服膺於雷家小郎君的指揮。
趙雲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但是身為戎馬半生之將,他看得出來:這種服膺是真摯的,毫不摻假的;這種服膺,一定是能夠帶領所有人攫取勝利的將領才能獲得。
這位雷家小郎君以臨時糾合的部眾抗擊張遼數日,並能得到將士們的如此擁戴,可不是尋常之人。而他此時此刻這個大禮,「代」了千餘將士,還要「代」天柱山中的數萬百姓嗎?
看來雷緒確實病重,而雷脩也真的死了,故而,雷家小郎君的心意不問可知。
趙雲能夠感覺到,眼前這位小郎君對自己懷著一種特殊的親切感,甚至……甚至有些像是普通人對傳說中英雄人物的崇敬。但是,能夠在如此困難局面下糾合人心,以圖未來,他又絕不會輕易受人左右,他必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有強烈的取捨判斷,哪怕力量是如此微弱,也並不掩飾自己的目標。
趙雲眼神炯炯地注視著雷遠,半晌之後才懇切地道:「廝殺搏鬥這些,乃是我的份內事,小郎君和各位不必這樣客氣,更無須感謝我的恩德。我奉玄德公之命前來相助,如果一定要感謝的話……今後,小郎君不妨當面向玄德公致謝?」
雷遠明白了趙雲的意思。
他微微沉吟。
自赤壁之戰以後,豪傑並起、各據州郡混戰的局面就已經走到了盡頭。不少有識之士都看出,真正能夠左右天下局勢的英雄,唯有曹公、吳侯和劉豫州三人而已。而雷遠比這些有識之士更多了一重優勢:他人窮儘可能推測判斷的結果,對雷遠來說,卻是記錄在青史之上的、不可動搖的史實。
所以雷遠很早就清楚,真正的強權即將崛起,這天下再沒有供人首鼠兩端、依違取利的空間了。淮南豪右們無法無天的自在日子已經走到了盡頭,無論廬江雷氏宗族還是自己,都需要擇主而從,融入某個體系之中。
問題是,擇哪一位而從?三位英雄當中,唯獨曹操不用考慮了。雷氏宗族已經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面,而雷遠也不想和殺人狂為伍。那麼吳侯和劉豫州之間,又該如何評判其高下之分?
雷遠本來覺得,這不是可以立即決定的。
雷脩戰死以後,雷遠在最短時間內掌控了淮南豪右們拼湊出的斷後隊伍;此刻張遼撤退,雷遠有意憑藉這支武力掌控廬江雷氏,進而取得在淮南豪右聯盟中的主導權。既然如此,戰友們的利益,雷氏宗族的利益、數萬依附百姓的利益,甚至他們今後數十年的未來,都會與雷遠的決定息息相關。這其中有太多的現實因素,需要雷遠綜合考慮,不宜輕率。
但是,劉豫州既然派遣精銳直抵這深山之中,他的招攬之意也就再明顯不過。劉豫州的地盤在荊南四郡和江夏郡的夏口,距離灊山遠隔數百里,能夠間隔如此遙遠的距離投入力量,他的決心和誠意,在其中展露無疑。
換一個角度考慮:這不僅需要對淮南戰局變化的準確把握,落到具體的執行層面,又需要對主君絕對信賴的、真正的雄兵猛將。
與之相比,吳侯動用兵力輒以萬計,卻不能實際為淮南群豪抵禦一兵一卒;輒以刺史、將軍封官許願,卻實實在在地讓淮南數萬民眾都成了喪家之犬。唯一的優勢大概就只有部曲家族世襲的兵制了,但雷遠並不在乎這個,他重視宗族的力量,卻不會讓自己被宗族所囿。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在戰場上實打實的救命恩情,還有近在眼前的合作可能……難道不比吳侯那些口頭許諾要靠譜?
雷遠笑了起來,一旦下定了決心,他只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
「想到自己或有機會見到劉豫州這樣的英雄,一時間竟然驚喜得呆了,將軍莫要怪我失態。」他誠懇地道:「劉豫州帝室貴胄,仁義廣佈於四海,雷遠早就久仰高名。只恨山水相隔,身份又有雲泥之別,無緣拜見。如果將軍不嫌麻煩,我願隨將軍一同啟程,向劉豫州當面致謝。」
頓了頓,他再次向趙雲拱手:「另外……雷遠雖然年少無知、才具庸碌,卻也常思報效國家。此時此刻,如果能有什麼為劉豫州效勞的地方,請將軍儘管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