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聲勢
雷遠疾步下階,緊走了幾步。因為這時穿著一身寬鬆便服,不似習慣的戎服那般利落,於是他隨手提起衣袍下擺,再加快點速度。
這時候正是下屬各曹吏員當值忙碌的時候,見雷遠小跑出外,在兩邊路上的官吏連忙下拜行禮。向朗持著卷宗從一邊院子里出來,待要詢問,尚未開口,就見雷遠匆匆忙忙從院門前過去了。
待到府門時,李貞和李齊排開儀仗,分列左右。
雷遠跨過門檻,便見到軍師將軍諸葛亮帶著幾名從人站在門前。今日負責夷道城守的雷澄在一旁作陪,正殷勤遣人為諸葛亮等人帶馬。
以雷遠的身份,如今玄德公麾下文武,值得他大開正門出迎的只有寥寥數人罷了,而諸葛亮絕對是那數人之一。
雷遠原以為,來宜都通報的使者會是宗預等大司馬府的吏員,如果玄德公有意表示尊重,遣馬良或者老資格的簡雍也行。然則竟然勞煩身為大司馬府中樞的諸葛亮親自走這一趟,實在讓雷遠有點受寵若驚。
他連忙迎上前去:「不知主公有何意旨?竟勞煩軍師親至!」
諸葛亮笑道:「續之不要多想。我到江關迎接孫夫人,順便偷閑,在峽江探看風景罷了。」
從成都到夷道的陸路水陸合計,少說也有兩千里的路程。計算日程,諸葛亮應當只用了十天就走完了,堪稱神速。但他精神抖擻,毫無半點疲憊神色,隔著數步與雷遠對答,語音清亮,中氣十足。
諸葛亮這一說,雷遠便知玄德公確有重要的吩咐,但不合外傳。他當即答道:「軍師來宜都遊玩,是我等的榮幸。還請進府一敘,容我安排行程。」
當下雷遠領著諸葛亮來到自己平日里辦公的廳堂,又遣扈從出外吩咐,他人無事莫要打擾。
落座之後,諸葛亮道:「想來續之已經知曉了,孫劉兩家將有大舉,須得辛苦續之,往江淮走一趟。」
說著,他令從者取出一份公文,請雷遠先看。
雷遠雙手接過,拆開封印,細細閱讀。
公文的內容很簡潔,只有幾句話:
「天步艱險,禍難殷流,遂使天下三分,賊臣凶戾,百姓流離,肝腦塗地。此非忠志之士推誠委命,戮力一心之時哉?故,前與車騎將軍揚州牧孫氏為同盟,相約共翦醜類,以救社稷。果能翻然齊舉,御以長轡,比及數載,興復可冀。而所憂乃千里之遙,難問虛實,東西形援,未必剋期。奮威將軍雷,江淮名族,當舉眾東行,以示唇齒相資之誼也。」
隔開一行,又道:「援筆飛書,言辭不盡。諸事可詢軍師將軍亮,以參戎佐。」
落款乃是大司馬劉備。
那就是說,孫劉兩家發起的大規模北伐,已經確定了。
就在建安十七年,真正能夠決定天下走向、確定億兆黎民未來的強大勢力,即將開始他們的棋局。
這場棋局,以從涼州到江淮的數千里江山袤原為紋枰,以數以十萬計的軍隊、鐵騎和舟師為棋子。任一人落子,都將使整個世道出現翻天覆地的劇變,而隨之而來的,則是無數人的的命運隨之變化。
或者名垂青史,為百世景仰,或者失敗身亡,屍骨曝野。榮辱生死,盡在這即將到來的連番大戰之中。
雷遠情不自禁地深深吸氣,深深吐氣。
他向諸葛亮微微躬身:「那麼,主公需要我做些什麼呢?」
諸葛亮道:「此地可有輿圖?我且為續之指畫局勢。」
「有,有。」雷遠連忙起身,到牆邊打開柜子,找了一副極大的輿圖來。
雷遠在灊山時,就非常重視輿圖。所到之處,舉凡山川河流道路,都隨時記錄,曾經憑著一幅輿圖,獲取了領軍支援擂鼓尖隘口的權力。到荊州后,又用粟米製作成沙盤,以推演攻守進退。
他這會兒拿出來的,便是涵蓋了整個長江流域的大圖,地形大致照他前世的記憶所繪,極其精確,而重要的隘口、水陸通路等,都用不同的顏色專門標識。雖說只有江淮和荊北、巴郡等地標誌密集,其它地方空空蕩蕩,但以當代的製圖水平來說,算得上一件珍寶。
諸葛亮眼前一亮,隨即將輿圖打開到淮南的位置。
「孫劉兩家協力北伐的提議,始自於前年重訂盟約之時。當時我與魯子敬在巴丘設壇會盟,確定荊州為主公所有,而吳侯借取江夏、漢昌兩郡,待到奪取江淮時,再議歸還。」
雷遠頷首,伸手在輿圖上畫了個圈:「所謂江淮,就是淮南郡和廬江郡。這兩地乃是揚州在大江以北的部分,兼有水陸之利,為東南之屏蔽。吳侯一旦得此,則威力所及,可至青徐兗豫四州,從一隅之主躍升為爭衡中原的強豪了。」
「正是如此。」諸葛亮拍一拍手,繼續道:「然而吳侯始終缺乏在江北平原與曹軍對抗的決心,因而在確定盟約時提了個要求。他與玄德公約定,當江東起兵進攻江淮之時,玄德公必須在益州、荊州等地對曹軍形成牽制,否則盟約便無意義,他也就談不上歸還荊州土地。」
雷遠瞬時想到數年前那次,吳侯提大軍圍攻合肥,卻被蔣濟一封書信嚇退的情形。他連連搖頭道:「我素知吳侯雖有野心,卻殊少沙場決勝的手段和毅力。卻不曾想他竟已不敢獨力與曹軍決雌雄?可笑,可笑。」
諸葛亮道:「畢竟近數年間周郎離世,而宿將也多有折損,吳侯難免缺乏信心。主公一旦取得荊益兩州,遲早要起兵北伐;此際能得吳侯策應,且不論效果如何,哪怕徒具聲勢,也是好事。所以協同起兵之事,雙方俱都認可,只是……」
諸葛亮擺了擺羽扇,慢慢組織語言:「只是,玄德公希望吳侯在春夏漲水之時及早起兵,以吸引曹軍主力向東;而吳侯那邊,則希望玄德公先期出兵漢中。故而兩家使者往返數次,未能最終決斷。」
雷遠繼續點頭。
再好的盟友關係,歸根到底出於利益,更不消說孫劉兩家乃是各懷鬼胎的同盟。曹軍主力無非就這麼些,孫劉兩家都想少打惡仗少損失,多拿好處多佔地,讓盟友去硬吃敵軍的主力。
所以兩家也不知道彼此打了多少嘴仗,費了多少筆墨,都盼著對方先動。
問題是,這討論總得有個結束的時候,兩家始終拖延下去,孫劉聯盟始終不動,曹軍可能倒要動了。到那時候,數十萬曹軍南下,必得有一家承擔全部壓力,而攻守之勢進而逆轉,那又何必?
所以最終的辦法很簡單。兩家各自派一支援軍,盯著盟友的行動,你我兩家誰也別想拖延。至於誰承擔曹軍的壓力更多些,那就看曹丞相的選擇,誰也別埋怨。
「主公之所以拜託續之出面,往淮南一行,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哦?」
諸葛亮用扇柄敲打著廬江和淮南兩地,輕聲道:「這兩地乃是廬江雷氏深耕之所,而當地數十萬百姓,現被曹軍驅使耕作屯田,形如奴隸。續之,你有沒有辦法在這裡造些動靜出來,替吳侯張一張聲勢呢?」
雷遠不禁失笑。這主意可真夠損的,怪不得需要諸葛亮親自出面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