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漢鼎余煙> 第四百九十二章 在即

第四百九十二章 在即

  昔日在灊山中,馮熙代表吳侯前來拉攏淮南豪右聯盟,過程中一旦發現雷氏另有去向,立即鼓動陳蘭叛亂,搶奪淮南豪右聯盟數萬人丁。這是個狠人,是以雷遠在控制淮南豪右之後,對他始終客客氣氣,不敢稍有慢待。


  好在到現在這時候,馮熙已經沒資格和雷遠為難了。


  哪怕他已經從討虜將軍掾屬升為車騎將軍東曹掾,執掌江東武官的遷除和任用,雷遠現在卻是執掌重權的二千石,在荊州為關羽的副貳。說得不客氣點,吳侯本身也不過控制一個揚州,身份未必就比關將軍高出多少。馮熙為人下屬,全沒有拿大的資格。


  當下雷遠召馮熙入見。


  兩人寒暄幾句以後,馮熙並不正面催促,先說此來奉了吳侯旨意,帶了兩艘大船,運糧五百石,以備沿途所用;又道雷遠率軍往江東時,馮熙將全程為嚮導,以免沿途的麻煩。


  雷遠連聲致謝,當場召來正在偏廳辦公的馬忠,請他安排糧秣入庫,再招待馮熙休息一兩日。他歉意地對馮熙道:「可惜很快就要起兵,不克陪同子柔一同觀看峽江間的景緻,只能留待以後有緣了。」


  這麼說,就是承諾即將行動的意思,馮熙當然不會在乎什麼峽江景緻,當下滿意地離去。


  雷遠則鋪開摞在面前的卷宗,繼續原來的工作。


  這些卷宗乃是各種委任和命令,內容早都確定過了,知道出兵在即,才最終用印。


  雷遠名義上領著宜都太守和江關都尉的職位,實際上長期領兵出外,殊少實際履行職責。去年一整年,他只有四個月在宜都,其餘時間都在蜀中往來作戰;今年也是如此,三月就要出兵,還不知什麼時候能夠折返。宜都倒也罷了,江關的各處戎堡,除了離開益州時視察過一遍,再沒有去看過。


  大漢四百年傳承下來,法令條文自然是完備的,雷遠來此世后,常為這自上而下的層層治理體系之嚴謹充實而驚嘆。然而封建社會的治理原則乃是「人治」,雷遠在一日,處處雷厲風行,他若不在,就難免出問題。


  所以此番出兵之前,他的許多精力都放在宜都本郡的事務上,非得把一切人選都安排妥當,千萬不能再出現上次那種豪族勾連胡為的事情了。


  為此首先要明確的,是自家離去之後轄區政務的負責人。


  這方面原由郡丞向朗獨立負責,現在雷遠決定,由五個人共同負責,小事各司其職,大事商議決定。這五個人是:郡丞向朗、主簿辛彬、郡尉王延、夷道令蔣琬、樂鄉長周虎。


  這五人既要彼此配合,也要彼此督促,若有疏漏,互相查遺補缺,否則待雷遠回來,俱都受罰。


  五人當中,向朗是玄德公部下的舊人,辛彬和王延是老資格的心腹。蔣琬因為治理有方,經雷遠舉薦,由六百石提升為千石,成為向朗在政務上的直接助手;而樂鄉的事務事關重大,周虎以廬江雷氏家宰的身份出任,在那裡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在軍事方面,雷遠所部分佈在巴東和宜都兩郡的合計九千人。此番出兵,乃是孫劉同盟彼此互相支援,講究個人數對等。吳侯已遣三千人入蜀,雷遠也只需動用三千,留下六千人保守峽江要地。


  基本上,此前經歷過益州征戰的將士都留下,以慰思鄉之情,但有渴求立功的勇士主動提出東行的,雷遠也都批准。郭竟、鄧銅、賀松、丁奉、任暉等校尉和益州軍的吳班、雷銅二將俱都隨行。


  吳班雷銅領著他們的兩千益州軍,郭竟等校尉只帶千名精銳,然則以雷氏在江淮的影響力,如有必要,這千名精銳隨時可以化身為上萬大軍的骨幹。


  負責代領留守六千人的,乃是雷澄。


  往日里雷澄自負勇力,酷愛突陣破敵,去年往益州一趟,大概見識到真正的猛將是何水準,被嚇著了,此後便開始沉下心,重視練兵習戰的基礎。


  此番由他留守,再加上沈真、韓縱等人都是廬江雷氏的老部下,另外王平新被提升為假司馬,作為輔助。他們看好地盤毫無問題,如有萬一,也不是沒有出擊的能力。


  至於隨同雷遠出行的本部,由三百名騎士和數十僚屬組成。


  這三百騎絕大部分都是涼州人,重傷初愈的馬岱負責帶領他們。此去江淮數千里路途,雷遠卻將自己的安危託付給了曾經你死我活廝殺的敵人,部下將校們都有些擔心,但雷遠相信馬岱不會辜負自己的信任。


  僚屬們無非馬忠、閻圃那幾位,再以雷衍、雷淑、梅成、樊尚等人為鄉導。這些人有的負責輜重後勤,有的協助文牘書信,有的負責往來聯絡,各有職司,也都需要提前明確。


  所有這些任命、安排,或需宜都太守印,或需江關都尉印,或需奮威將軍印。雷遠將幾個印章在案几上一字排開,啪啪地敲過,只覺得胳臂有點酸。


  待到將這些都完成了,看窗外天色已然昏暗。


  雷遠起身伸個懶腰,回內院去。


  這時趙襄正在為雷遠收拾行囊。她和雷遠成婚一年多,已經兩次送丈夫出征,但她是武人的女兒,見慣了出征送別,並不似尋常小兒女那般作灑淚姿態。


  見雷遠回來,趙襄令婢女端來夜食。


  雷遠每天都要去軍營,與將士們共同訓練,因而飯量一直很好。趙襄為他準備的夜食也很豐盛,主食是雕胡飯,配著烤魚和鹽菜,還有個醬過的雞子。雷遠嘗過趙襄作的烤魚以後大加讚賞,最近連著吃了好幾頓,只覺百吃不厭。


  趙襄與雷遠對坐著,笑著看他狼吞虎咽。


  雷遠問道:「夫人不嘗嘗么?」


  趙襄搖頭道:「這幾日沒什麼胃口。」


  雷遠止箸不食,看看趙襄的面色:「怕不是前幾日吹風,受了寒?早些歇息,可不要強撐。」


  兩人說了些閑話,趙襄覺得倦了,便去歇息。


  雷遠面臨出征,實無睡意。按說此番出征,屬於孫劉兩家政治宣示的動作,政治意義遠高于軍事意義,江東自有強兵猛將,也輪不著他去爭功。但他是愛操心的性子,自家心裡打了無數的腹稿,彷彿成了江東統帥,將要揮師北伐。


  他在床邊坐了會兒,覺得趙襄的鼻息漸漸平緩,於是替她掩緊被子,自己輕輕地起來,在門邊的案几旁落座。


  案几上鋪了一副輿圖,有點舊,因為前年渡江時受了潮氣,有幾處筆跡洇開了,看不大清楚。尤其是圖上六安至番山,到小霍山,再到天柱山的路線,有幾個重重的墨點,還有黑色的實線虛線標識。還有一處被筆杆子戳了個洞,這會兒顯得特別礙眼。其它幾處倒是不受影響,宛城、舒縣、居巢、合肥等周邊重鎮,依舊清楚明白。


  雷遠略微挑亮些燈火,看著這些熟悉的地名,慢慢回憶當年的情形。


  過了許久,他放下燈盞回頭,發現趙襄不知何時醒了,她用亮晶晶的眼睛看著自己,卻不說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