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美在一瞬間> 第二十三章 紀念吳天明導演

第二十三章 紀念吳天明導演

  紀念吳天明導演

  昨天早晨,我本想寫些練筆的文章,打開新浪博客,從一位作家的博客中,得知吳天明導演在3月4日上午,已經離開世界了,讓我震驚,因為看過他兩部電影《人生》和《老井》。《人生》看過最少三遍以上,我從中得過很多人生前進的力量,給過我重新奮進人生創造新希望的信心。我和吳天明導演本沒有見過一次麵,可是我從他的電影中,從采訪他的一些視頻中,感覺他像我的一位好友好老師,他的音容笑貌早就銘刻在我的心中,可是現在竟離開了世界,還有一個原因吧,我對於藝術的一種熱愛的原因吧,竟對吳天明導演離世,情不自禁地眼淚水不停從眼眶中湧流出來。


  為了紀念吳天明導演,我又看了一些過去曾看過的視頻如《路遙的記錄片八集》,第四集有吳天明導演談和路遙一起在陝北拍《人生》要用景點的情況。


  吳天明導演說:“路遙的《人生》,我一看,就把我一下子給


  吸引住了,這就是我要表現的東西。這個片子基礎是路遙的,我是踩著路遙的肩膀上去的,拍了這個電影後我才出名的。”


  聽到吳天明導演這段話,可以感受到吳天明導演是一位有感恩之心的人。


  吳天明導演拍路遙《人生》的電影,當然通過電影讓人們更了解路遙的《人生》,從另外一個方麵,也更成就了路遙


  的《人生》,讓很多人從《人生》電影中更直觀地體會人生起伏,如何對待人生的失敗,如何對待愛情珍惜愛情如何待人等等。


  吳天明在《路遙紀念片八集》中,對陝北人有一個很好地評價。


  吳天明導演這樣說:“我和路遙去陝北拍人生的場景鏡頭,我對路遙說,這個地方行不?路遙的是有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的場景時間空間等的,那地方不對,他就說這個不行。找一個地方拍時,問路遙說這裏行不?路遙以為感覺對了,就肯定地說這個地方能拍。”


  路遙性格就是陝北人的性格,跟上路遙在一起,到了陝北,一切都是通的。陝北人,招待我進窯洞裏,坐到炕上,給我做陝北風味的飯吃,打雞蛋,還說,下一次再來,管吃管住,這就是我們的民族性格啊,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善良純樸可愛的美德!


  聽了吳天明導演這一番話後,我才更明白了一切藝術,主要的還是要創造歌頌我們中國人民善良的美德,給些積極向上給人希望樹立生活信心的東西。


  了解一個人的作品,需要了解創作作品的本人,這也許就是孟子早說過的知人論世。我聽懂了吳天明導演這一段話後,昨天一天,我懷著一個為了紀念吳天明導演,在網上又看他了兩部電影《人生》和

  和《老井》。


  《人生》中,農村孩子高加林,第一次經曆了人生的失意,他本來是大隊學校的民辦老師,在當時被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


  高加林回家後,氣情很難平靜。他在山上掄起钁頭拚命挖地。


  村中沒有文化的姑娘巧珍,卻在遠遠的望他,在他渴的時候,給他提水喝。她家一棵棗樹的棗子紅了,摘了一大袋子,有意給村中德順大爺送去,讓他送高加林吃。


  高加林拚命挖地不顧勞累的時候,德順大爺拿著巧珍送給她的棗子讓他吃,說:“這是巧珍送給的。”


  德順大爺還有意給他介紹巧珍,說:“巧珍是一個好姑娘,你要是能給巧珍結婚,這一輩子是掉進福窩裏了。”德順大爺的話說得高加林直笑。


  巧珍對高加林表現的是真愛高加林,她願意為了她心愛的人付出一切。


  高加林的父母親,為了讓高加林減少體力勞動的強度,怕他受不了強體力勞動之苦,她的母親蒸了一大籠子白麵饃頭,讓他提到城裏去賣,可是他到了城裏後,鼓著勇氣喊了幾聲賣饃頭,發出的聲音很難聽,沒有人引起人多麽大地注意,一個饃頭也沒有賣出去。


  巧珍騎自行車,趕到了城裏,找到了高加林,對高加林說:“我幫你賣這籠子饃,賣了錢後,一分也不少,全給你送來。”


  巧珍把一大籠子饃頭,架在自行車,實際上並沒有在街上賣,而是到了她裏姨娘家裏,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姨,這籠子饃,是我母親做的,讓我給姨送來。”


  當巧珍到了縣文化館閱覽室裏找到了高加林,把買饃的錢給了高加林後,他很驚訝,還以為巧珍真會賣饃賣得這樣快。


  高加林以後有了一個偶然的機會,因為他的二爸是當地有一定的官位,縣裏的人事部門,有意把高加林安排到縣廣播站當通訊員,算是正式地當上了國家幹部。


  巧珍送他到縣城工作。在去縣城的一條路邊,和高加林分手時,緊握著他的手,可是高加林為了他以後的人生前途,把他的手從巧珍手上用勁扯了下來。


  高加林到了縣廣播站正式工作後,給高加林送她親手做的布鞋。


  她給高加林說:“咱家的母豬生了十二個豬娃,又死了兩頭,還有十個。”


  巧珍摸了摸高加林床上鋪的被子,說:“我給你送張羊毛氈褥子。”


  高加林這一段時間因為和他的高中同學王亞蘋談戀愛後,對巧珍的感情就淡的多了。


  高加林說:“毛茸茸的,不要。人看了還笑話。”


  高加林又一次人生命運改變,因高加林和王亞蘋談戀愛後,王亞蘋的男友王克男他媽以高加林走後門問題向縣紀委告了高加林,這時候,王亞蘋並沒有跟高加林跟到底,而是回到杭州老家工作。高加林有意哄她,我不愛你,我愛的是巧珍。王亞蘋有意迎合說既這樣,我祝福你們幸福。


  高加林回到農村後,德順大爺用他早年愛過一個初戀女人的故事教育他,“我雖然現在是個光棍,可我還要為很多沒有實現的人生希望在努力著,你一個青年人,以後還會有希望的,千萬不要失掉人生的希望啊!”


  相信這樣的話,高加林聽到後,心裏一定會好受的。


  巧珍和高加林婚事變化時,心情無比痛苦。可是巧珍的二姐勸巧珍說:“人生的希望是多方麵的,千萬不要因為一個希望破滅了,就以為一切都完了。要重新恢複新的人生希望啊!”

  按德順大爺說的,當高加林到城裏工作後,以為那個王亞蘋真的全和他成為終生連理,實際上發展不是這樣的,當時德順大爺說:“你把巧珍丟掉,真正是把一塊金子丟掉了,你會後悔的。”


  按生活的邏輯發展,證明德順大爺的話是對著哩。


  《人生》電影中把人善良的美德,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電影《老井》故事情節是這樣的:黃土高原的老井村祖祖輩輩打不出一眼井,老年人把打井的希望寄托在年輕人身上。為了讓家鄉人喝上水,旺泉把全部精力都投在打井上,在省水利局孫總工程師的推薦下,旺泉參加了縣辦水文地質學習班。


  學成歸來,他與巧英、旺才等年青人風餐露宿,終日顛簸在群山之中。老井村曆史上第一口以科學方法測定的井位終於破土動工。正當全村人日夜奮戰的關鍵時刻,出現了塌方事故,旺才犧牲了。巧英和旺泉被土石封在井下,在生命可能隨時被奪走的情況下,他們終於做了一次夫妻。不久,他們被救上地麵。


  旺泉出院後又繼續帶領大家打井,資金沒有了,萬水爺帶頭捐出自己的棺木,喜鳳也將自家的縫紉機捐出來,村民們踴躍捐獻。巧英托人將自己準備的嫁妝全部捐出來,獨自走出這萬重大山,去尋找新的生活。井,終於出水了。村民們集資刻了一塊石碑,石碑上鐫刻著“千古流芳”和《老井村打井史石碑記》。刻上了老井村幾百年來為打井而死去的一長串祖輩的名字,讓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千古流芳。


  以上寫的這些,也是為了表達我為什麽喜歡吳天明導演電影的原因吧。


  吳天明導演也是一位樂於幫助人的人。張藝謀當年還沒有真正走進電影藝術大門的時候,吳天明啟用張藝謀在老井中扮演旺泉,張藝謀確實塑造這個人物很成功。張藝謀拍《紅高梁》的時候,他想盡辦法為他抽資三萬元,他去山東莫言的家鄉,請當地農民種了一百畝高粱,才沒有耽誤種高粱的季節,到了拍《紅高梁》的時候,有了大用場,確實有紅高梁這樣的場景,為他的《紅高粱》電影增色很大!

  《人生》中把陝北的民歌用了好幾首,一首是《黃河般夫曲》,黃河是象征中華民族精神的。


  另外陝西一位女歌唱家馮建雪,唱人生中插曲,她感謝吳天明導演,說:“我唱了幾十年歌,沒有一個人知道,可是天吳天明導演讓我唱了電影《人生》的插曲,讓很多人知道了我。”


  吳天明當年和路遙把《人生》影拍成以後,人生當時是參加奧期卡五部電影送去參加比賽的之一,得了很多大獎。


  吳天明給路遙高興地說:“這一次咱們弄成了,弄美了。”這說明他對電影是多麽熱愛啊!

  我喜歡吳天明電影中描寫普通人的善良,喚醒人們對人生希望,歌頌中華民族積極取頑強拚搏精神,他的電影充滿了真正的人文關懷,給每個看電影的人很多溫暖。


  吳天明導演雖然走了,我以為他並沒有有走,他的電影還在,他永遠活在喜歡他本人和他電影的人們心中!

  見到村中兒時夥伴——蘇占良

  三月二十九日上午,妹妹、妹夫給兒子舉辦婚禮,我和愛人提前一天從外地回到了妹妹的家裏,來參加婚禮。


  在本村的人,還有在外麵工作的人,都來參加。


  妹妹家客廳的一個長深紅色的沙發上,坐了一個我還不認得的人。


  妹夫建堂對我說:“這位就是你常說的占良?”


  “占良?”


  我這時候,是站在占良的麵前,向坐在沙發上麵的占良瞅去,一時在沒有確認之前,還不相信眼前這個人,就是占良。


  我問:“你家是不是住在西街?你是不是姓蘇,叫蘇占良?”


  “是的。”


  然後我們倆個親密地握手擁抱,坐在一起敘舊。


  我和占良小時候,同在公路以西兩裏路的小學上過學。長大後,各人為了各自命運,在不同的地方努力。他現在是一個工廠的廠長,而是我在一所中學當了一名老師,中間,連一次麵的機會都沒有見過,一過就是多少年過去了。


  時間是什麽?是流水,是彈指一揮間,是電光閃了一下。


  見到了占良時,這一瞬間,我如大夢初醒一般,才想到了我少年時代過去了,青年時代過去了,到了目前這麽個樣子,已過去了很多光陰,我還能用手再一次把失掉的光陰重新拉回來嗎?有一種人生的況味在內心中滋生起來。


  我對占良說:“中間,我每回故鄉,你卻不一定回來,很難遇到你。我也聽說過你混的很好,當上廠長了。”


  占良笑笑。


  占良的愛人也在現場,占良給我說:“我的愛人是東北鐵嶺和趙本山一個地方人,很早就跟上我到了咱地。”


  我的愛人也在現場。


  我第一個念頭,對占良印象深的記憶,像一幅畫麵,一下子清楚地如從水中浮現出來一樣,畫麵還是小時候小學生的樣子。


  我對占良說:“每上學時,我從東街到西街,站在你家的門前喊道:“占良,上學去?我還要等一小會兒,然後你慢慢地從屋子裏走出來,你手中拿著一本,拿得端端的,眼睛一點不望別的地方,就集中到書上麵每一個字中,沿公路邊,一直看到了學校大門跟前。我也是一樣,不過,我看書的時候,沒有你專心。拿現在來說,公路上邊走邊讀書是不好的,違反交通安全,可是當時就那樣的。”


  占良也記起了這一點,微笑著說:“當時,我們倆都是愛讀書的人。我每看《平凡的世界》的,那孫少平、孫少安弟兄倆個的人生命運,和我們多麽相像。我們因為從小愛讀書,才讓我們發現了在我們的遠方,還存在著一個美好的世界,總想去尋找那個美好的世界。”


  我像講故事一樣地說:“當時,我在當水庫工地的民工,一天八個小時強體力勞動一點不能少,你卻被任部長發現,提為指揮部通訊員,當時是任部長宣布的,當時你還向大家行了一個禮,我對於我來說是當時很羨幕你的,記得特別清楚!可以說,任部長是改變你人生命運的人!”

  “是的。任部長一句話,那一年征兵,我就當上了兵,從此以後離開了農村。”


  “那個人現在還在嗎?”


  “住在城裏的時候,我還去看過幾次,現在不在世界了。”


  那個任部長在我的心中,還是青春模樣,他總有一幅和顏悅色的麵孔,是一個大高個子,即興演講能力很強。


  我給占良講了我的一段人生經曆,是難於上青天一般。


  我喊歎地說:“人生要遇到大貴人,沒有貴人是不行的。我曾經自費到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然後到城市找工作,遇到了一些說話算數的人,才把我的工作問題得到解決,如果遇不到一位貴人,那這一輩子想到城市生活的美夢就實現不了。”


  當我聽到了占良講他的愛人是東北人,我說:“你能來到我們這裏,生活方麵能習慣嗎?”


  她說話時,每一個字音感到拉到長一些,有一種特別腔調,微笑著說:“能習慣!我來到這裏時間久了,實際上早都成了商洛人了。”


  想不到這一次回故鄉參加妹妹給她的兒子舉辦結婚儀式,竟意外地見到了兒時的夥伴,我們中間好久不見麵,見了麵之後,談論往事,讚美如今農村的變化,我的心情久久處在一種無比的激動和感慨之中,如醉如癡。


  我有兩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一部放在單位的辦公室裏,一部擱在家中的書桌上。想說的,是現在放在家裏的這本。


  1995年底,寒風凍手也凍人。那是我當兵第一次送別退伍老兵。依依惜別後,在收拾淩亂的宿舍時,在一個抽屜中無意發現這部詞典,靜靜呆在那兒。詢問無主,也無人要。我就收起來,放在了學習桌裏。


  長時間從事政務宣傳的我,也算是一個準文字工作者了。撰稿和編輯,是工作的主要內容。說起來,我初中畢業就入伍了,沒有受過係統的教育。沒有學曆、文化底子薄,始終是我人文素養和學曆檔案上的硬傷。


  使用文字,僅憑激情和熱愛,還不是夠的,以至於將“及”和“即”,“地”與“的”等字混淆也是常事了,也有把兢兢業業的兢說成了“克”。一次,同事對我說,你將陳寅恪的恪,單獨念“克”是對的,但在他的名字裏是念“確”。還有一回,單位舉行座談會,安排我發言。我將領導對諄諄教誨一句說成“淳淳”教誨,會議的主持人當場指出我的錯誤,引得周圍一陣哄笑。


  當時深感無地自容。這部詞典,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也是從那時開始的。凡是拿捏不準的字或詞,我就打開它,查閱起來。也是從那時起,我文字中的錯別字,才漸漸少了起來。我也因此而慢慢養成了認真和嚴謹的性格與習慣。


  這兩年,在指導孩子預習課文和作業的過程中,這部詞典更是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時孩子懶,錯了的字,不願意改,強著,認死理,這時候詞典就給了我最有力的支持,腰板也為此而硬朗了不少。


  偶爾讀到一篇關於錢鍾書的文章。先生晚年生病住院,在病床上最大的樂趣,就是讀詞典。他與別人不同,枯燥的詞典,也能讀得津津有味。據說,他最大的興趣,卻是挑文本中的錯誤或毛病,並樂在其中。若是發現有錯誤,便高興得哈哈大笑。對待一本詞典的認真勁,顯現出先生的人文修為和學養格局。又想起他的著作《寫在人生的邊上》。對時間、學術、文學,不都是這麽認真麽?

  把邊緣上的時光,用來讀文識字,比如通過手中的詞典,提升素養,其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2013年一個春天,我忽然心血來潮。想到了一種方式——那就是用詞典中簡單的23個音節,拚出我覺得重要的關鍵詞,牽引生發出日常時光的細枝末節。讀詞典,寫隨筆——順著拚音字母,一天以一詞為主題,圍繞我的理解,加上我的聯想,寫零碎的文字。於是,就有了下麵這些感悟:


  關於B——“敗筆”:以前寫的文字,再看時有不少敗筆。做人,依然如此。浮躁、馬虎、拖拉等性格上的問題,何嚐不是做人的敗筆呢?“擺設”:買成堆的書,很多沒有靜下心來讀,最終都成了擺設。“包袱”:分別是包衣服等東西的布,或影響思想或行動的負擔,或曲藝作品中的笑料。關於思想上的,青春漸行漸遠,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曆的事越來越多了,覺得更加淡定從容,看事待物,不再那麽極端、較真了。“寶貴”:世界萬物,都有規律。就像寶貴的東西,始終都是寶貴的。比如,陽光、平安、健康、親人、時間、友誼……寶貴的東西,其實都是不需要錢的。“保持”:“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要堅持讀書,雖囫圇吞棗,雖不求甚解,但讀總比不讀好,終究是個好習慣;寫作在堅持,每天少則幾十字多則過千。“保存”:情感、友誼、幫助、經典或是教訓,都值得保存。某一封信、一張照片,也應當保存。“本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偶爾記在本子上的素材,不經意間就派上用了。


  “筆力”:技術是練出來的,本領也是練出來的,力量也是練出來的。多看多記多思多寫,筆鋒才有力。“辯論”:朱光潛先生說,一棵樹都能看出它在植物學家眼中的植物性、畫家眼中的藝術性、木匠眼中的實用性等三種形態,何況這世間萬物呢。何必去辯論,就算是爭贏了,又如何呢?“捕獲”:機會就是給有準備的人。麵對千變萬化的瞬間,你的相機隻有隨時準備聚焦,才可能保證拍攝下來。靈感,也是這樣。“步步為營”:軍隊作戰,每前進一步,就要設下一座營壘,行動需謹慎,防備需嚴密。其實,人的一生,每前進一步,也需要打下基礎,做人需謹慎,處世需嚴密。


  翻閱著詞典,再說C——“擦試”:樂器需要擦試,鏡片需要擦試,以及我們那顆飽經風霜的心靈。“裁剪”:平時拍的照片,回頭看時,發現大部分在構圖上都要裁剪;寫的文稿,也需要進行裁剪。“產品”: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產品,每件事都是一個產品,每項物品都是一個產品。音樂是作曲家的產品,莊稼是農民的產品,專利是發明家的產品,子女是父母的產品,收獲是付出的產品。“常態”:讓讀書、學習、奉獻、專注,成為常態,一種平常而正常的狀態,會令人體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感悟。“承諾”:作家鐵凝回憶童年時,一位長輩說話不算話的小事,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憶仍難以平靜。流逝的歲月裏,我們有多少承諾,最終沒有兌現呢?“礎石”:墊在房屋柱子底下的石頭,是非常重要的。健康的身體是人生的礎石,幸福的家庭是人生的礎石,樂觀的心態是人生的礎石,平安的生活是人生的礎石。“觸類旁通”:無論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或是在藝術愛好與創作中,以觸類旁通而演化或訓練出來的發散式思維,在求知或探索的征途上尤其重要。“傳承”:故鄉農村肥沃的大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祖輩們的勤苦勞作,父親們的忍耐堅韌,是值得我們這一代人繼續傳承的。同樣,文化、技術、品質、善良等,也需要傳授和繼承。“脆”:每天高質量的午睡後,就覺得天是脆脆的,心情也是脆脆的。

  ……


  林語堂在《寫作的藝術》中說,“作家對詞字本身始終本能地感到興趣,都有他所愛用的字詞。每一個字詞,都有它的生命和個性。這生命和個性,是普通的字(詞)典所不載的,除非如《簡明牛津字典》一類。好的字(詞)典,都是頗值得一讀的。”


  當我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深有同感。多年後的今年,我發現,現實生活中所有的文字,所做的事情,哪個不在詞典之中呢?於是,我把這些因詞典而生發出來的感悟,一條接一條的發到一家論壇上,居然贏得了不少朋友的鼓勵和肯定。它從一個側麵,也記錄了我對生命的認知和理解。如今回顧,這種堅持和練習,雖然隻有不到一年時間,但對我後來的寫作、練筆及思考,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讓人覺得受益匪淺。


  在工作、學習和寫作中,或是在語言的表達和文字的書寫上,讀錯字、發錯音、誤其義,在所難免。這部詞典,如師如友,所給予我的幫助和指導,有如江河湖海,時而潤物無聲,時而洶湧澎湃。


  匆匆而過的是時光,有多少的歲月悠然蹉跎。轉眼,看這部詞典,不知不覺既然已跟隨了我22年了。與它,相遇於青春,陪伴至中年。對它,情如故,親似友,不勝感激。


  後來,我又買了一部新的詞典,放在單位上使用。而家中的這部詞典,現在看起來,硬麵已磨爛,破舊不堪了,但在我眼中,既是一見如故,又是一往情深。我覺得,不管是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應該在書桌上放一本詞典。不管你喜不喜歡,依不依賴,這本詞典,過去曾是多麽光輝燦爛的存在啊,在將來同樣將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有一天,我把這破損的詞典拍了張照片發在網上。不一會,有朋友跟留言說:“我也有一本同樣的、同年代的詞典,好巧!”


  每個人都用過詞典,並在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有的在語言上,而有的,已滲入血液和靈魂,並成為人的一部分。


  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因又讀了辛棄疾一首詩賀新朗,其中有一段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這首詞含有中國天人合一莊子齊物論看世界的哲學思想流露,我當時有一種心靈被觸動之感,回憶我在某一個瞬間,也有這種看法。


  有幾回看山,從自己站立的地方決定方位,以西有一節山是一凹形,兩邊高,中間低。有時看那山頂,猶如一道流動的河流之狀,卻是凝聚在那裏,一高一低,一起一伏,和人心中流動的節奏相同。山上有葳蕤的綠樹,給人一種生機勃勃之感。


  看山的時候,有很多關於山的想象,把山和我的人生經曆相同的感受聯係在一起了。


  那麽山看我是怎麽一回事?我的情懷,我的身體還有外貌都和山如此相似。


  還有很多如看見山一樣的感覺,有的時候是來之聽覺。


  昨天晚上,看中央電視三套一個與中秋有關的音樂節目,德德瑪老師全家人同上節目,又再次唱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

  彩蝶紛飛百鳥兒唱,一彎碧水映晚霞

  駿馬好似彩雲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這首歌詞選擇了這平常很美的意象,組合在一起,經德德瑪老師那柔美深情的女中音一唱,讓我感受到了草原我的家的美麗。


  這讓我聯想到了人們總是以為自己的家鄉是美麗的。


  比如生活是南方的人們會唱唱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我的故鄉商洛,還有一首賈平凹老師作詞,趙季平作曲《秦嶺最美是商洛》,有一位女歌唱家譚晶唱的,經唱了之後,這樣,一首寫商洛的歌曲,才有了生命,讓我感受到了它的美麗,對於我來說,自然有親近感,我會想到了故鄉的人,故鄉的河,故鄉的一草一木,都含在故鄉美這一主題之中了。


  德德瑪老師唱歌為什麽好聽?她是因為熱愛唱歌,她是為了唱好歌麵來到世界上的。她曾經害過一次大病,讓她發音功能幾乎失掉,她重新學習發音,克服了多少學習歌唱的困難啊!這真是一個鋼鐵一般堅強的人!現在站在舞台上的德德馬老師和從前一樣,整個人一唱歌,就完全是沉醉在歌中那樣一種境界裏去了。


  我在聽德德瑪老師唱歌時,把我一下子帶到了一種美的意境之中去了,跟著她的歌聲,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我這時候,眼前的世界都一下子變了模樣,細細看每一件物時,都莊嚴神聖,都有它美的各不同之處。


  有一回,我路過大山一條小河時,小河水清淨得如同天上的白雲一般,猶如天鵝的羽毛一般白,它緩緩地流動著,那向北的一道山挨著,像是友情般的擁抱著那山一樣。

  我當時有一種被感動之感,這麽清淨的小河啊?這小河真是我學習的榜樣,讓我的心如同變得這樣一種純淨就好了。


  夏日裏,下大雨,這條小河漲水了,這小河水漲了之後,同樣有大河的激流湧起,衝起大浪濤。小河水變成了紅泥水。過了幾天之後,天晴了,小河水又恢複到了先前的平靜,還有它本來的清淨。


  看到了小河流水的變化,我想人的心曾經被汙染過,應恢複到它本來的純淨上麵,讓善良至於心中,這是我應追求的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


  我曾經多次看三亞的大海,那水像是和藍天一般藍,海麵很寬,從祖國四麵八方,還有來之各國的朋友,對大海那種深情般的喜愛,是共同的,都在大海的警示區內遊泳。


  我到了大海邊,有一種衝動,大海完全是我的好友一般,那般渴望,那般急不可待地要走近它,同樣,下到了警示區範圍的大海中遊泳。


  那時候,大海頂上天空上的太陽當頭,地麵上的熱度升起,下到了海裏後,卻是一種清涼之感。


  我在大海中遊泳的時候,感到我變成了大海的一滴水,一滴水能表現整個大海的所有,我以為我變成了大海,那時候,人間所有的一切痛苦在我身上都不曾發生過一樣,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浪淘盡,讓我對人生的生命本質有一種洞悟。


  我家養了一隻小狗,最近有一天下大雨,它跑出去,五個多小時後,又回到屋內,全身濕漉漉的,一進屋內,把它的頭倒立起來,不停地亂翻,並且發出一種特別的嘶咧的聲音。


  我想:下這麽大的雨,你到什麽地方去了?在什麽地方躲著?這讓我看到了它的很多可憐心疼之處。我看見它可憐之處的時候,對它說:“下一輩子變個人吧。”


  我坐在電腦前寫作的時候,它聽話時候,一整天就靜靜地呆在我的雙腳下那一片地方,它做了我很好的陪伴。


  做人好,還是做一隻小狗好?從小狗身上,讓我看到了做人的幸福感。


  這隻小狗敬業精神,實在感動人。有一回它病了,病得腳都立不起來,可是它聽到了門前有人過,還是掙紮著起身,並且跑得很快,到門前吼叫,我心想:人家過一下也沒有什麽,不必這樣大聲叫,累自己,可是它就是一定要盡它做為狗應盡的責任。


  這隻小狗,我不希望它跑到外麵,有時它就不顧我的反對,跑到了外麵,當它回來時,我批評它,它一定知它錯了,隻用眼睛翻看著我,我又原諒了它。


  這隻小狗對於我,很多時候,總想辦法待我好,我從外麵回來進屋時,它聽到我的時候,整個身子向我撲來,那聲音,那動作,簡直是不顧一切,讓我感受到了它對我如此親密友好。


  正像莫言老師說過的,人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站在人的角度,輕視動物,以為自己的智慧比動物高,實際上動物的智慧比人高很多,人倒要向動物學習的。


  我從我家養的這一隻小狗中,看到了我有很多不如它的地方,比如說它的不計較,有時,我愛人因它某些錯處嚇唬打了它,它還照樣對我愛人好,總是呆在她的身邊。


  愛人說:“小狗不記我對它的不好,我打它罵它,它還對我好。”


  有一天晚上,它跑出去,到天亮後才回來,我當時嚇唬一下它,向它的屁股上打了幾下,但我知道,它必定是個動物,人都有管不了自己的時候,何況一隻小狗呢?


  我從小狗身上,看到了我身上很多如這隻小狗相似的影子。


  專家講過,世界上,不能隻有人一家,應和各種動物和諧生存在一起,這樣,等於保護了整個地球,這話絕對是有道理的。


  我有時在讀書時,發現與我心共鳴的句子,以為那段文字就是為我寫的?


  讀《紅樓夢》第五回時,那裏麵每一首對人物命運預設寫的詩,讀著讀著,就被她們的人生命運,滋生出一種同情心。


  如新編的《紅樓夢曲十二之第二》: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


  這說明賈寶玉最愛的人是林黛玉,他們之間是有前緣,林黛玉是一棵絳珠草,寶玉是神瑛侍者,對絳珠草日已繼夜,有灌溉之恩。


  這神話故事有趣味,神瑛侍者下世要經曆一番,絳珠也要下人世去,去為了還神瑛侍者對它的灌溉之恩,用她一生的眼淚還它。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又春流到複。


  這樣的詩句,流露出作者是怎麽一種對林黛玉那發自內心的愛?


  我讀《紅樓夢》的時候,有時,會為一句話,一句詩而感動,浮想聯翩,想這曹雪芹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如今的作家能有幾人比得上它。


  曹雪芹在說明作文的方法是,有這樣兩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不懂世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懂得愛萬物,愛所有的人,如何能寫出感動人心的文章。


  還有兩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詩中,有真假二字,那個好?還是求真好,曹雪芹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一個真感情,真善美,所以它的作品才寫得如此感動永遠的讀者。


  我在讀《紅樓夢》的句子的時候,用心讀時,如進書中具體情景之中,真能達到合一的境界,真能一字一句讀《紅樓夢》這一本書時,如同聽到了曹雪芹教導我的聲音,如書中所有人物在我眼前又活了一回。。


  與世界萬物為一體的,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應有仁愛之心,這是古人的教導,有這一種想法時,我覺得自己也能讀懂和理解《紅樓夢》的,並且能理解曹雪芹為什麽能創作出這樣一本的。


  這種讀《紅樓夢》的感覺,如同辛棄疾那兩句詩的感覺一樣,“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這也是一種審美上的感覺,很神妙的,隻有靠個人用心體會,隻能是個中人獨特體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