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是不是朕的兒子也要教訓?
第一百十四章是不是朕的兒子也要教訓?
在舉行凱旋儀式后的十餘日後,朝廷再發詔命,授以歸降的突厥各部落頭領官職。
以頡利為右衛大將軍,並授懷善郡王爵,在長安為其置豪華的府弟,數百侍候的人供差遣。
授頡利手下的大將阿史那思摩為右武衛大將軍、懷化郡王,並令其為頡利降眾的新頭領。
在頡利被我大軍包圍,即將當俘虜的時候,大部的突厥頭領都向我大軍投降了,但就作為夾畢特勒的阿史那思摩還忠心地護衛著頡利,率手下拚死抵抗,最終被擒。
李世民得知此情況后,感嘆其是一條真漢子,並未給予阿史那思摩處罰,反而嘉其勇,授其右武衛大將軍、懷化郡王,與頡利一樣級別的職、爵,還特別授其為暫時還存在的突厥部落的頭領。
這可以說是突厥降將裡面待遇最高的一個,在明眼人心裡都會明白,雖然歸降的突厥頭領中,有好幾位被授以郡王的爵,但就阿史那思摩得皇帝的另眼相看。
王易因為知道歷史上阿史那思摩歸降后對大唐的忠心,對李世民如此的授獎,由衷地敬佩。
李世民識人手段還真的有一手,差不多就是從阿史那思摩還有執失思力開始,許多歸降的胡人將領得到大唐重用,包括後來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等,這些胡人將領歸降后,一直忠心耿耿地為大唐做事,甚至數次領軍出征,為大唐征戰四方,立正卓著的戰功,一些胡將還只身前往北方,勸降其他部落來歸降,他們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李世民駕崩后,不少的胡人將領悲天愴地,哭著喊著要為李世民殉葬,雖然因為李世民遺詔的特別吩咐,這些胡將沒有殉葬成功,最後按他們的模樣雕了一些石像在昭陵邊上守衛,但也從中可見他們對李世民,對大唐的忠心。
若不是因為知道原來歷史中這些人物的事迹,李世民對待歸降胡將不同的方法與手段一定會讓王易不能理解的,甚至會勸諫阻止的,如今他只有敬佩的份。
數次作為使者來長安的執失思力為左領軍將軍。
先於頡利歸降的突利可汗,被授以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原本在支持頡利和夾擊頡利間猶豫徘徊、最終所領部被迫降唐的阿史那突尼失為左武衛大將軍、懷德郡王,其手下的頭人史善才為右武衛中郎將,被李靖策反的康蘇密為左武將中郎將。
不過這些胡人頭領雖被授以軍職,但他們並未能直接到軍中領軍,他們的將軍、中郎將職只是閑職,挾蕭后及楊廣之孫楊政道來降的康蘇密,也沒有得到重用!
此次幾乎所有隨頡利一道歸降的突厥部落的頭領,都被朝廷授以官職,被授五品以上職務的突厥人,差不多都有五百以上。不過這些突厥頭人所授的職務,大多都是散官或者閑職。
這些歸降的胡將,以後職務上會有何變動,能否到朝中任實職,那自然要看他們以後的表現,而且這些人全部留在長安任職,沒有任何一名有影響力的突厥頭領回到原來的領地上任職。
王易不知道這是不是他的影響之故,或者是李世民謀略更加長遠的緣故,反正幾乎所有的突厥頭人,在歸降后被授以的新職,都已經和原來歷史上的大不相同了。
這樣個新的歷史-——,王易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北疆的歷史,一定不會和原來的相同了,至於會如何發展,誰也無法預料了。
在對這些歸附的突厥頭人封賞授職的同時,朝廷也宣布了詔命,在定襄大都督府下,設置雲中、定襄、桑乾三個都督府,及順、祐、化、長等六個州。各都督府及州的長官由漢人當作,副長官由當地的突厥頭人擔任!
被俘虜的數十萬突厥部落族人,朝廷還未下達安置的命令,這差不多近三十萬突厥族人,分片關押在長安與洛陽間的數處集聚地,有重兵把守看押。
因為大部的頭領都被押送到長安,這近三十萬突厥族人差不多陷入群龍無首的地步,時常有小規模的騷亂髮生,不過這些騷亂都被鐵腕的手段解決了。
在得知唐軍有連帶的懲罰手段處理歸降突厥部落的騷亂,那些已經被朝廷「招撫」的突厥頭人很是心急,一再要求去安撫他們的族人,朝廷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在我看守俘虜的將領陪同下,這些突厥頭人進到營中,以自身的安排說服他們的族人,朝廷會給他們好的安置的。
這些突厥頭人現身的說法還是有效果的,突厥族人騷亂的事大幅度減少。
雖然在戰事勝利的消息傳來后,朝廷對如此處置這些突厥降眾已經有了大致的方案,但那只是一個方向性的政策,並不是具體的實施方案,如何處置這些俘虜,將哪部分安置在哪個道,哪個洲,作為戰俘的那些突厥人安排在什麼地方進行勞動改造,都還在討論中。
朝會時候,朝臣們時常為這些事發生爭論,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不過那些歸降的突厥族人如何安置,已經有了大概的方案,只不過,安排進行勞動改造的那些戰俘,將置於何處,數次朝會時候朝臣們討論來討論去,暫時還沒個定論。
不是大朝會,一般性的朝會王易是沒有資格參加的,他並不太清楚朝中大臣為如何安置突厥降眾的事依然還在爭論,他以為李世民早有定論了,所以並未過多關注,他關注的還是上次與長孫渙等人衝突后,那些被他和手下人痛揍的紈絝子弟們的父親,會有何反應。
自當日在酒樓與長孫渙等人發生衝突事後,王易只拜訪了長孫府,向長孫無忌表示歉意,其他府上並不曾去,他只是派出手下,四處打聽這些府中對這件事的反應。出乎他的意外,當日被打的那些紈絝子弟的府上,並無什麼異常的動靜,只不過相互間有過造訪而已。
自覺長孫無忌已經不會再找他麻煩,其他紈絝的父親也不會找上來門,王易的擔心也消除了大半。只不過就在王易稍感放心的時候,又接到宮內來人的傳報,宣他進宮。
李世民心情似乎很好,在王易進了殿,向他施禮后,即招呼王易落座:「晨陽,這段時間朕忙於處理歸降突厥部落的事,都未與你好好聊事了!今日我們坐下好好說說事!」
王易跟著李世民在案邊坐了下來,恭敬地作了一禮回話,「陛下忙於朝事,沒得空閑,臣這些日子卻無所事事,不能為陛下分擾,甚是慚愧!」
「你無所事事,就到街上去尋釁滋事,與人打架了?」李世民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說道。
李世民這般神色,又當面問起來,王易先前怕被皇帝責罵的擔心完全消除,當下故意露出一點尷尬的神色說道:「想不到臣與人在酒樓爭鬥的這種小事,連陛下都知道了!」
「這還是小事?你不看看被你們打的都是些什麼人?」李世民重重地拍了一下案幾,怒斥道,「臭小子,你真能啊,閑著無事到外面喝酒,還帶著朕的兒子去,竟然在酒樓與人爭風吃醋,為一個賣唱的女子大打出手,想不到你小子還有這般花花心思,公然和人家搶女人!你府上不是有個才貌都非常不錯的妾室了嗎?又想再找小妾了?你想要納妾,與朕說一聲,朕賞你幾個宮中女子即可!」
聽李世民如此說,王易有點著急,趕緊解釋,「陛下誤會了,事情並不是這樣的!當日臣與蜀王殿下,馬御史一道在酒樓喝酒,聽到隔壁有女子的呼救,過去看時候,發現是有人輕薄賣唱的女子,把那女子的衣服都拉破了,實是讓人看著惱怒!臣等好心勸那幾位喝酒尋樂的公子'>放了那個賣唱的女子,但沒想到那些人根本不聽勸解,還對臣和馬御史群起攻之,臣和幾名隨從怕蜀王殿下被傷到,被迫還手,將那些人制服!只是沒想到,他們都是朝廷功臣的後人!臣並不故意和他們爭鬥,也不是搶女人,事後把那名女子送回了住處,那是一名以賣唱為生,掙幾個錢供養有病老母的弱女子…」
王易大概地把當日的情景說了一遍,還一再強調,李恪沒有參加鬥毆,也沒露臉。
李世民已經聽李恪說過當日事情發生的經過,李恪當日所說的情況越加的誇張,把長孫渙那些人大大丑化了一番,把王易的行為當作非常俠義之舉講給他聽的,聽王易這基本接近事實的描述,反而有點意外,只不過責備的口氣依然保持著:「臭小子,朕知道你身手不錯,數個人都不是你對手,只是你那不錯的身手,沒用在戰場上,今番卻讓來對付朕那些有功之臣的子嗣,你那相好長孫凌的哥哥長孫渙,還有朕姐姐的兒子,蕭瑀的兒子,屈突通的孫子,你膽子還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把這些一般人不敢惹的人狠狠地打了一頓,這一下子,你把朝中這些重臣都得罪,下次你還準備再得罪何人?是不是要教訓朕的兒子,把朕也得罪一番?」
聽李世民這有點搞笑的責怪,再看這皇帝那古怪的臉色,王易剛剛提起的心又放了下來,「陛下,臣當時只是一時衝動,意氣用事,被迫還手的,根本沒想過要去得罪誰。臣年輕,性子急,容易衝動,一向愛打抱不平,不願意看到有柔弱之人被人丈勢欺凌,看到不平事自然不能容忍,下次遇上了,還是會插手去管,只是不會採取這樣暴力的手段,不會再打人了!」
「好小子,你得了便宜還賣乖,還敢有下一次,」李世民有點被嗆住了,咳嗽了兩聲,笑罵道,「你打了人,拍拍屁股就走了,也不去想會不會有人認識你,會不會有人來找麻煩……」
「連陛下都知道了,他們定然也知道是臣的乾的了!」王易小聲地嘟噥了一句。
「臭小子,朕還不知道你那點心思,」李世民用指頭指著王易,唾沫橫飛地罵道,「朕知道你腦袋好使,知道自己闖下了禍,會有人找個麻煩,特別是長孫府上,所以想到去你那相好府上道個歉,但你其他府上就不去理會了?還下次,下次若再如此,朕也懶得來管你的事,更要責罰你了!」
「多謝陛下的恩典!」王易趕緊起身作禮致謝。原來李世民插手管這事了,難怪被他們打的人的那些府上,至今沒什麼動靜,應該都是李世民干預之故了。
「不過你所做並不過錯,遇到此種事,是不能置之不理,功臣之後,如何能做這般無禮之舉,被人知道,朕都要蒙羞!朕已經嚴責了這些人的父親,讓他們好好教管一下他們的兒子,不要讓朕再聽到有類似的事發生,朕希望他們成為朝廷的有用之才,而不是只知道游手好樂,調戲女子的紈絝!」李世民義憤填膺地說了兩句,再降低語調,似警告王易一樣,「不過你做事也不要如此衝動,要插手也不要親自動手,朕對你可有非常多的期望,不希望你與朝中大臣間有芥蒂產生,讓人對你心生誡意,以後難做事!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多謝陛下教誨,臣一定謹記在心!」
王易對李世民的包容和恩寵還挺是感激,他還真的擔心柴紹、蕭瑀等人找上門來,興師問罪,即使自己有理,就會他們也是很累的,幸好李世民的插手,讓這些事都不會再發生了。
只不過李世民所說,長孫凌是他的「相好」,讓他有點哭笑不得,這皇帝說起這事時候,為何口氣怪怪呢?王易又下意識地想起當日李世民酒喝多時候的言語。
只是不待王易細想,李世民開口打斷了他的思路,「好了,此事就這樣過去了,朕不願意再聽到有人提及,朕今日來,是要問詢你一些事的!」
「陛下,有任何事,儘管問詢,只要臣知道,一定知無不言!」
李世民收起了剛才的神色,變得嚴肅了,「近三十萬突厥族人歸降,這些人一定要儘早安排,如何具體安置突厥降眾,將需要進行勞動改造的突厥戰俘置於哪些地方,朝中大臣爭論不休,將歸降的突厥人安置在內地是你提出的主意,朕今日想聽聽你的主意!」
第一百十四章是不是朕的兒子也要教訓?
第一百十四章是不是朕的兒子也要教訓?,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