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海上升明帝> 第726章 搶人

第726章 搶人

  「如今內地安穩,北方也已收復,流民減少,移往台灣的移民數量也開始減少,現在移民台灣的,主要是福建浙江廣東山區的無地貧民,但朝廷遷移他們去台灣,花費較高。」


  冒襄這一年以三品下放掛職五品的府司馬,實際干著個縣丞的差事,但放下心中的那點情緒,努力靜下心來做事後,他倒也漸漸上了道。


  台灣道四府,都在爭奪移民,所有府縣官員的第一要務就是移民和招商,尤其是移民放在首位,所有官吏都被要求招移民,並且列入考核,還是考核第一要求,還要求他們動員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來移民。


  沒有人一切都休談。


  但移民也是有成本的,得去內地招人,越遠成本越高,要包路上吃用,還有船費,到了后還要有安家費,新移民到了大多是窮人,沒有能力直接定居墾荒,還得先在屯庄結社屯墾,但這些官營屯庄,招來了人,也得準備耕牛、種子、農具,墾荒也得修水利等。


  甚至還要跟台灣土著藩人爭鬥。


  都是成本。


  一開始都是直接招那些戰亂飢荒中的流民,他們餓的活不下去,只要能有口吃的,別說運去台灣移民,就是拉去南洋當豬仔他們都會願意的。拉到台灣后,直接就提供些口糧,然後就集體墾荒。


  他們都是官營莊園的佃戶,墾的荒地還是官府所有,收穫的糧食還能收起地租,這種移民墾荒,台灣的官府還有的賺。


  但中原安定,這種免費的流民沒了來源,只能跟中原搶人,用跑馬圈地吸引內地無地的貧民過去圈地墾荒。


  但越來越不好招,得包船費,包路上吃用開銷,甚至到了台灣后還得安置。


  台灣現在一窮二白,田地等還搞免稅等,財政沒錢,雖然有中央特別移民專項拔款,但也數量有限。


  各地想要大量移民,還得另想辦法。


  冒襄的辦法就是官府力量不夠,那就藉助民間力量,現在不找那些窮人們移民,現在找富人移民,找那些士紳地主豪強商賈們移民。


  因為他們有實力,不需要朝廷負擔移民費用,朝廷只需要給政策條件。比如給予他們更多的圈地額,允許他們圈佔更多土地墾荒,甚至是允許內地的士紳商民們組成商屯,以商號的形式招佃過來墾荒。


  反正現在台灣到處是地,缺的是人。


  而且台灣的氣候很好,適合種甘蔗和棉花、煙草等,內地現在對種植經濟作物是有一定限制的,完全可以招商過來商屯,不用官府增加開支,能引來人開墾種植。


  種植這些棉花、甘蔗、煙草等,又來再發展初級加工產業,榨糖、紡紗、煙絲等等,還能提高稅收。至於人手,讓他們自己招佃,或是直接買奴隸來經營農莊。


  先開發了再說。


  而如果有中原的士紳地主,願意過來移民發展的,自然是更好了,他們有實力,可以自己運來耕牛、農具、種子,甚至能夠買來奴隸,招來佃戶,能夠開墾更多荒地。


  「我們需要做的就兩個,一個是放開政策限制,允許他們商屯,允許百姓墾荒更多地,其次就是給予稅賦上的減免,比如新墾荒地,給予更多年限的免稅。而對榨糖、紡紗等作坊,也應當給予更多稅賦減免。」


  「雖然暫時會減少稅賦收入,但台灣首先還是得要發展,發展起來了,再收稅也不遲。」


  水田種稻,既能自給,還能銷往內陸。而其它園地,種植甘蔗、棉花、煙草、茶葉等,既不用佔用內地寶貴的耕地,還能帶動台灣發展。


  把台灣的農業定位於內陸原材料產地,能有很大的成本優勢,利用土地和政策的優勢,發展大面積的經濟莊園,大片種植,甚至採用奴隸、僱工種植,提升產能效益。


  他還提出了開山,開山是專在台灣南中北修建三條連貫東西的道路,穿過高山,連通東西部,修建驛路,既加強聯繫,也藉此加強對土著藩人的控制,甚至還可藉此開發山中的礦場等,還可向土著收購鹿皮、樟腦、藥材、木材等。


  開山和撫藩一起施行,現在不少島藩,尤其是山裡的生藩很野蠻,也很仇視移民,發生了不少下山襲擊的事件。


  修三條穿山道路,就能讓明軍深入山區,分割他們,先貿易交通,然後連剿帶撫,在山裡設立集驛站、兵堡、集市、屯堡等為一體的堡鎮,在那裡還要設學校,招藩人子弟入學,引藩人入市交易等等。


  不能簡單的征討、圍剿,山高林密,還是得以市易來吸引他們交流,只要他們肯市易交流,到時還可以引導他們與漢民合作開礦、伐木等等。


  許多山藩仍是習慣射獵為生,少量種植,各自有世代相傳的獵區,為了爭奪獵場,還經常出草獵頭,這種野蠻的習俗,使的他們對漢移民十分仇視,如果不能改變他們的這種傳統,那將來衝突必然會越來越嚴重,帶來的後果和損失也極大。


  朝廷可以跟他們交易,帶去鹽、鐵、布、煙、糧食等這些,換他們的礦產、木材、藥材等東西,他們也能增加收入,雙得其利,雙贏。


  冒起宗坐在爐邊跟兒子仔細的探討著他的這些治台方略,對一些細節加以填充和修改。


  聊了許久。


  冒起宗看著兒子,有很欣慰的感覺,以前冒襄風流,人很浮躁,雖然自覺懷才不遇,可不能踏踏實實的做事。就算之前為掌印都給事中,也反而更加如此。現在去了台灣一年,整個人變黑變瘦,卻也變的穩重踏實了。


  他拍了拍兒子肩膀,「你今年三十八歲,也終於成熟穩重了,現在這樣很好,就在台灣好好乾滿三年吧,若是到時能爭取再轉三年知府就更好,年輕人不要急躁,你若能在那安穩六年,真正的干出一番實事來,把一個府做出幾分真真切切的成績,那就是你最寶貴的政治財富的本錢,永遠都不會吃虧的。」


  「年輕人當追求事業,風花雪月終非正道。」


  ······

  整個正月朱以海都非常忙碌,每天都要接見大批的官員,地方督撫、布按,分巡、知府,都是成批的一起召見。


  又得抽空見各方使節。


  還要召見統兵將領們,忙的朱以海都上火,滿嘴泡,喝水都疼。


  偏偏皇后還在跟他嘔氣,越發讓人著惱。


  好在文安之為首輔兼首席總理大臣,辦事能力確實比宋之普要強,許多事情他都能處理的井井有條。


  直到初八,朱以海才有空召見了台灣的一眾官員。


  聽他們做了番仔細的報告,講了如今的發展,以及面臨的各種問題,財政問題,藩社問題等。


  有朝廷全面支持政策,台灣的發展其實是飛躍式的,前年台灣的漢移民才總共三十來萬,今年已經剛好突破了一百萬。


  這得益於朝廷的各種政策支持,鼓勵大家拖家帶口移民,甚至還給安家費,讓大家圈地墾荒,提供各種移民貸款。


  吸引了許多內陸百姓過去,尤其是福建百姓,福建多山少地,造就福建人喜歡外出闖蕩的性子,以前禁海,大量百姓下南洋,甚至去做走私做海盜,早年顏思齊鄭芝龍他們經營台灣的時候,就有許多百姓跑去墾荒了。


  不過早前就只是去墾荒,青壯過去,基本上不帶家小。


  而現在朝廷鼓勵直接移民落戶,甚至還鼓勵漢移民與島上平原的熟藩通婚,連之前荷蘭人留下的那些奴隸,也有不少給予了他們自由和戶籍。


  可台灣的這些地方官員們,卻還覺得人口太少了,畢竟設了一個道,下面有四個府。


  可一個府現在也才二十來萬人,這其實也就一個縣的人口。


  現在朝廷這邊的要求是,滿萬戶人口可以增設一個縣,他們都希望能夠增加人口,增設縣鄉。


  冒辟疆提出的治台方略,移民、招商、開山、撫藩這幾條,朱以海覺得最直接到位。


  如今移民的規模慢慢降下來,成本在提升,轉而加大商屯確實是不錯的辦法。


  「朝廷可以出台政策,鼓勵商屯,許他們到台灣承包土地墾荒種植,許他們種植甘蔗、棉花、煙草、茶葉、桑葉等,許他們自由招募僱工或是買奴種植,給予稅賦等優惠。」


  朱以海沒有直接如冒襄提出的那樣直接允許圈地商屯,而是跟採礦一樣搞承包經營。


  允許商民劃地墾荒,但需要取得承包執照,以五年或十年為一期,到期可以續租,但墾荒的土地所有權仍是國有,而不是直接墾荒了就是自己的。


  這是與民墾的區別,百姓墾荒的地,只要在其限額內就是自己所有,可以辦理地契存檔,一丁可墾百畝。


  但商屯性質的,雖不限額,但商屯為承包租佃性質,沒有所有權。但可以保證長租,甚至是優秀租佃權,以五年甚至十年為一期,只要地不荒,就不收回。


  甚至新墾荒的商屯地,還可以前期租賦的減免。


  這樣做也是加個保險,防止台灣的地一下子全被圈佔了,以後移民無地可有,豪強如果圈佔了大部份的土地,是會有嚴重後遺症的,所以也不能只顧眼前,必須得放眼長遠。


  先來的移民,允許他們挑選好地墾荒,給的田額也高,一丁百畝,甚至女子,未成丁的男子也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田額。


  如果他們能夠耕的過來,那麼一家能佔有幾百畝地,實行輪耕,新墾荒地產量雖低,也能有不錯的產出。


  後面的移民,肯定慢慢的就沒有那麼多地可墾,到時有田額也占不了那麼多地,那也是必然。


  就好比內地,尤其是在地稀人多的地方,許多百姓也就幾畝地,甚至絕大多數一畝自己的地都沒有,只能成為地主的佃戶。


  人人有地,人人都是自耕農,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最終必然還是金字塔的結構,一二成的地主,佔有七八成的土地,剩下八九成的百姓,卻都只能是地主的佃戶。


  大亂過後,能夠重新分配一些土地,緩解一些土地兼并,但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強盛之時,對外開拓,征服新的土地,移民分地,也能讓不少百姓獲得新土地,成為新的地主或自耕農,但這的前提,也是原土著地主失去土地,淪為奴隸或是佃戶甚至是被消滅。


  台灣懸於海外,有不少可開發利用的土地,這塊寶地是相當難得的,這樣的地方並不多,而且就算是台灣,也得面臨島上土著的威脅。


  朱以海的少府監名下,有最早上島墾荒的皇莊隊伍,到如今,已經擁有皇家莊園稻田七萬五千多畝,甘蔗、棉花、煙草園十二萬多畝。


  朱以海的皇家莊園是島內最大的地主,採用的基本上都是奴隸、僱工種植,奴隸來自戰俘,也有不少原荷蘭人留下的奴隸,還有從南洋等地買的奴隸,僱工則有許多是之前招募的流民。


  皇家莊園有這麼大規模,也與他下的本錢足有關。他一開始就是全力發展,投入血本經營。


  皇帝在中原保留的皇莊不多,不與民爭地,而對台灣這樣待開發的荒島,卻下血本投入,也是為起一個帶頭作用,雖然對比之下,成本比內地高,但朱以海覺得還是值得的。


  他這幾年也在台灣划封了大量土地給勛戚官員們,那些獲實封爵的,基本上都額外的得到了一塊台灣的土地,幾百上千畝不等,這些地都是台灣荒地,需要他們自己組織人去開墾種植,也是變相的利用他們開發寶島。


  「冒辟疆的建議很好,」


  皇帝稱讚了冒襄,然後提出明年皇家少府監將繼續帶頭開發台灣,會加大對台灣礦產、木材等的開發。如今探明了台灣多個金礦銅礦和硫磺礦,明年都將正式前開採。


  同時也會在台灣新建木材廠和造船廠,還要在那邊建樟腦加工坊,以及鹿皮加工坊等。


  「明年朝廷會將福建御營一協駐台灣,另御營水師也會進駐一協,省巡防警備營也將駐台灣一協,還將設屯營一鎮,他們的家卷也都遷移落戶口台灣,你們要做好準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