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海上升明帝> 第780章 氣氛上來了

第780章 氣氛上來了

  十六歲的察哈爾汗阿布奈跪地請求將蘇尼特首領騰機思兄弟斬殺,將其部落人口沒收為皇家奴隸,這話一出,騰機思直接嚇昏死過去。


  這裡面多少有幾分公報私仇的味道。


  畢竟蘇尼特曾經是察哈爾八鄂托克之一,但蘇尼特在林丹汗想要一統蒙古諸部的時候,卻叛逃北投漠北,現在還頂個蘇尼特汗耀武揚威,對於曾經的舊主察哈爾更是毫無尊重。


  此次多倫會盟,皇帝到來前,各部王公們就已經奉旨先來,可騰機思面對林丹汗遺腹子阿布奈不僅沒有半點尊重,甚至見面時公然懷疑阿布奈不是林丹汗的兒子,說他是林丹汗遺霜囊囊大福晉跟黃台吉生的。


  這般公然侮辱阿布奈,年輕氣盛的阿布奈豈有不記仇之理。


  正所謂破鼓萬人錘。


  這個時侯剛歸附后首次來會盟拜見皇帝的巴林部左翼首領塞布騰,右翼首領滿朱習禮也都站了出來,「不除蘇尼特,難以服眾,請陛下廢除蘇尼特,將其部份分拔各部為奴。」


  這兄弟倆不僅拿蘇尼特做投名狀,還起了點私意,也想趁機分一杯羹,分些蘇尼特的人口部眾。


  當初巴林部也是內喀爾喀五部之一,在萬曆年間也曾是一雄,但後來因反覆橫跳,喀爾喀五部被后金與察哈爾輪番攻擊,最終蘇巴海之孫色特爾等率領殘部降后金。


  後來女真將殘破的巴林部還一分為二,色特爾之子塞布騰封為郡王,主右翼,滿朱習禮封為貝子,主左翼,兩翼同游牧地,當潢水北岸,與阿嚕科爾沁、翁牛特、克什克騰、烏珠穆沁等相鄰交界。


  自那以後也算被后金徹底收服,此後忠心的當了滿洲十六年忠犬,算是恢復了點元氣,在之前明軍北伐,巴林部也還一直跟著滿洲,直到眼看著濟爾哈朗帶著滿洲順治小皇帝都一路跑過潢水,越跑越遠了,最終才在明軍和歸附明軍的蒙古諸部的威脅下投明。


  自知這次又沒站好隊,投的晚了,現在也是趕緊表現。


  他還拿出當年俺答汗攻破兀良哈萬戶后的處置為例,當年俺答汗攻滅了六萬戶之一的兀良哈后,可是直接就把這個萬戶的諸部人馬,全都分拔至其餘五萬戶為奴。


  而俺答汗統領的土默川萬戶,後來因為子孫無能,右翼諸部紛紛脫離順義王的控制,雖與明朝達成封貢協議,但右翼迅速衰弱,順義王甚至只能控制土默特十二部,到了後來十二部也不完全在順義王控制下。


  因此後來土默特西征時,土默特無力抵抗,很快被攻滅,崇禎五年,皇太極西征察合爾,林丹汗渡河西走青海,清軍佔領歸化城,土默特俄木布洪台吉與各部首領收集部眾,投降后金。


  但后金並不放心曾經實力強大的蒙古右翼,於是鎮守歸化城的貝勒岳脫以有人告俄木布謀叛為由,將俄木布逮捕押送沉陽。


  后金改國號為清后,進一步對土默特打壓,廢俄木布為庶人,將土默特十二部編為左右翼兩旗,設立都統副都統、參領、左領等官直接統轄。


  曾經強大的土默特由此淪尺地一民不能私為我有的滿清內屬旗,清廷廢去其王爵,委任非貴族出身的古祿格、杭高為都統,仍不放心,對土默特一步步打壓。


  先是縮小土默特兩翼轄境,不承認他們是帶地投誠,把土默特的牧地陸續分割,安插別部蒙古,如在土默特西境、西北境安設烏拉特三公旗,安插四子部落王旗、達爾漢貝勒旗、茂明安旗等。


  土默特部的轄場被縮小,遷來各部擠占,畫地為牢。


  又派兵駐防,在呼和浩特派有重兵,設歸化城將軍駐守。


  土默特在滿清中原失敗后,兩位非土默特王公出身的都統古祿格和杭高,也是死心踏地的帶著不少土默特人隨駐防清軍北撤。


  居住在河套一帶的又叫歸化城土默特,而土默特還有一支因為降清較早,所以待遇稍好點,稱為東土默特或喜峰口土默特。


  當年俺答汗與明達成封貢協議,其子辛愛黃台吉不滿足父親的決定,在嘉靖中帶領自己的部眾在宣府邊外、獨石、薊州一帶游牧,並建立各營,其中一營叫兀愛營,所在地滿套兒(河北豐寧)。


  後來俺答汗病故,辛愛黃台吉從滿套兒回歸化城繼承順義王位,東部兀愛營由其子噶爾圖統領。


  萬曆四十三年,噶爾圖死後,其子鄂木布楚琥兒繼位,到此時兀愛營已經成為土默特別部,林丹汗西遷,鄂木布楚琥兒也聯合他部參加了抵抗,但戰敗趙城,據守兀愛營的東部土默特於是震駭東奔。


  同東土默特聯合抵抗察哈爾的哈喇慎大營殘部也投到了朵顏衛舊地,東土默特只能被迫繼續往更東遷移,並在後來投奔了后金,歸附皇太極,建立土默特兩翼旗。


  鄂木布楚琥兒部建土默特右翼旗,游牧於遼西朝陽地區,而與鄂木楚琥兒一同東遷的蒙古勒津部被黃台吉建為土默特左翼旗,居於阜新一帶。


  曾經的土默特別部,反而成了札薩克旗,而歸化城土默特本部,卻被分割肢解,成了內屬蒙古,甚至本來不是土默特的勒津部卻也成了土默特左翼。


  從滿清韃皇帝對蒙古各部的手段,就可以看出,其實一有機會,不管是林丹汗,還是黃台吉,都是想要削弱甚至吞併蒙古各部的。


  如今大明天子北巡,直接曆數蘇尼特的種種罪行,甚至還直接派兵把他們新建的一個鄂托克給滅了,察哈爾阿布奈和巴林塞布騰自然也是順從聖意,站出來聲討。


  甚至還想趁機分杯羹,也瓜分蘇尼特的人口部眾,若是滅掉了蘇尼特,或許到時還能再分一些蘇尼特的地盤,他們現在佔據的位置,緊鄰大明,還處於通往漠北要道上,這可是個好地方。


  察哈爾、內喀爾喀、土默特,甚至是兀良哈等這些部落被分割、肢解甚至滅亡的例子,讓不少王公們都認為,今天皇帝可能要藉此機會把蘇尼特滅了。


  否則也不會搞的這麼興師動眾。


  氣氛已經上來了。


  有年輕的阿布奈打頭陣,巴林部的塞布騰跟著衝鋒,其它部王公們都面臨著站隊的問題。


  但很明顯,並沒有人願意這個時候站出來幫蘇尼特騰機思兄弟倆,哪怕當初曾經挑起騰機思反叛女真的漠北車臣汗碩壘也沒吭聲。


  所有人這個時候才明白過來,這次的多倫會盟,那絕不是什麼簡單的漢蒙聯合,更不是什麼歡慶大會。


  刀光劍影,十面埋伏。


  鄂爾多斯汗額磷臣也站了出來,表示當嚴懲蘇尼特部。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可能是蒙古諸部的再一次大洗牌。


  當初后金擊敗林丹汗,漠南蒙古諸部也經歷了幾輪清洗,後來才有二十五部四十九旗內札薩克,以及察哈爾、歸化城土默特等部格局。


  但現在,大明捲土重來,滿清敗走,自顧不暇,蒙古面臨再一次的重新洗牌。


  蘇尼特攻伐其它部落,不過是個理由,有沒有這事,到了如今,大明都會找理由來重整蒙古諸部的。


  所有人都看向皇帝,聽侯這位聖可汗的處置。


  朱以海看著昏死過去的騰機思,還有仍在磕頭如搗蒜的騰機特等蘇尼特首領們。


  他對於騰機思兄弟這對便宜女婿,並沒有什麼親情感情而已,互相聯姻也不過是政治手段,當初扶持重賞蘇尼特,也只是因為他們最早反清,大明可以利用蘇尼特和外喀爾喧打壓附清的漠南蒙古各部。


  但現在漠南二十五部,倒是有十八部來歸附稱臣,局面自然又不一樣了。


  朱以海目光一一掃過諸王公,卻沒急著開口,他心中沉吟。


  其實對現在的局面,是有些意外的。


  這次出關北巡,多倫會盟,本就早有要拿騰機思開刀,殺雞儆猴之意,但是這刀怎麼砍,卻也並沒有事先就決定好,一切要看局勢,看各部反應。


  本來也只是打算先敲打敲打蘇尼特,罰些駝馬牛羊,削減些領地,甚至讓原右翼的叟塞回來分蘇尼特部眾,兩翼變三部甚至四部的。


  但現在氣氛這麼好,朱以海不得不考慮,或許可以動作更大一點。


  達延汗所建的蒙古六萬戶,兀良哈被俺達汗攻滅,永謝布在林丹汗時分為兩部,一部遠走青海,亦被林丹汗所滅,另一部剩下喀喇沁等東走,後來歸附后金,如今在遼西一帶,設立了喀喇沁三旗,卻已經不再是黃金家族掌握,而是異姓統領,跟土默特左翼旗一樣,屬於滿清所立的諸旗里的特別四旗,由非黃金家族後裔統領,首領不稱台吉,而保留塔布囊爵。


  土默特萬戶本部也被拆分控制的差不多,東部土默特卻是異族同牧,共同建旗。


  察哈爾經歷林丹汗的折騰后,也被清軍搞的差不多了。


  喀爾喀早年分為內外喀爾喀,但內喀爾喀被林丹汗和后金禍禍完了,就剩下巴林和扎魯特兩殘部。


  外喀爾喀因為佔據漠北之地,倒是偏安一隅,但近年也受沙俄侵襲。


  鄂爾多斯相對保存完整,其七部直接編為一盟。


  朱以海本來封騰機思為蘇尼特汗,讓他在壩北游牧,是想扶持他做為漠南蒙古的一大首領,與其它幾部分統蒙古,互相牽制。


  皇帝沉思良久,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朱以海終於緩緩開口,「蘇尼特部最早舉旗歸附大明,出兵抗虜,勞苦功高,亦是朕之女婿,近來雖因被手下烏班岱等奸佞挑拔蠱惑而犯下諸多罪行,但朕不是那種記過不記功之人。


  不要再以兄弟之親相互吞併了,過去草原上征伐不斷,常年內鬥,蒙古牧民們深受其害,苦之久矣。


  如今朕來多倫與諸部會盟,希望能夠與諸部好好的會商,擬出一個各方都接受的劃界方桉,以後各自在自己牧區放牧不要越界,有矛盾可以找大明協商調解,不要動不動就打仗。」


  朱以海雖然口裡說著記蘇尼特功勞,但聰明人卻都聽出話里重點是重新劃界。


  后金多次與蒙古各部會盟,用了多年時間,才建立起了現如今的這麼一個大致穩固的盟旗制度和各旗界線。


  現在皇帝一句話,要重新劃界。


  「蘇尼特將近年所搶掠其它部落的牲畜、人口都歸還本部,將所依附的牧民各還本部。」


  當然,若是其原部落不在,也可聽任自由選擇,留在蘇尼特,或是去投其它部落,或是南下投大明,成為大明的編戶齊民牧戶,都要聽其自由選擇,不得阻撓。


  在劃界的問題上。


  朱以海讓大家討論,其實也不過是先讓蒙古各部爭,爭的差不多了皇帝再出來調停。


  最終其實還是要按著皇帝的那一套來。


  不出所料,當朱以海讓各部討論后,立馬吵翻了天,除了蘇尼特的騰機思兄弟跟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外,其它各部首領爭吵激烈。


  一連吵了幾天。


  最後也沒吵出個結果來,皇帝於是才拿出了一個自己的方桉。


  在漠北,以現在喀爾喀三大部落,設立三個都護府,車臣汗、札薩克圖汗、土謝圖汗各授都護職,同時加封三汗分別為懷化、懷德、懷仁親王。


  對漠北三大部汗王所統轄的各部,朱以海直接以尊重喀爾喀傳統為名,將其分別設為都督府,但卻又搞平衡,每汗給了十二個都督府,總共三十六都督府。


  都督皆由各鄂托克部首領擔任,他們都是達延汗的子孫,各都督皆授郡王爵位。


  各都督府劃定界線,不得越界游牧,不得互相攻伐、偷盜搶掠,每年在都護府駐地會盟一次,由都護主持。


  另外,三大都護府下,還設置副都護兩名,一個由大明朝廷派官員擔任,一個由部落推選擔任,協助都護理事,朝廷授其濟農銜。又設長史、司馬各一,其餘參軍事等,長史和司馬都由朝廷派遣,負責處理司法訴訟,越界糾紛等。


  三十六都督府,各設都督,加諾顏銜,下也設副都督兩名,一名朝廷派遣,一名部落推選,部落推選出來的朝廷授其琿台吉銜,另由朝廷派駐長史司馬參軍等。


  「凡達廷汗子孫,年滿十六歲入京侍衛三年,役滿正式賜封台吉銜並子男爵位等。


  都護、都督職由嫡長子世襲,副都護、副都督由部落推選,朝廷授封。」


  漠北三汗,和各都督諾顏,劃界統領部眾,享有徵稅等權。


  他們不需要向朝廷繳稅,都督需要三五年一進京朝貢,都護兩三年一進京朝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