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武昌怪誕ii.
盡管曆史在李平等人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就出現了很多偏差,但曆史車輪強大的慣性和糾偏力也讓很多事件繼續沿著原有的軌跡狂奔。
就比如武昌的陷落。
張獻忠自鴨蛋洲過江後,焦慮狀態中的李平很快就確定了自己暫時並不是張獻忠的首要目標,但他卻不知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張獻忠一旦順利攻占武昌,其實力無疑將更加強大,李平的處境也將更加危險並再無所避。
但他現在什麽也做不了,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武昌被攻陷前後的一幕幕怪誕與離奇。
那不隻是眼花繚亂,也更是目瞪口呆。
李如靖自團風過江後,武昌城內那個有勇有謀的參將崔文榮就把城西外的洪山交給了一個姓胡的副將防守,然後自己跑回了城內去找到賀逢聖。
崔文榮認為當前張獻忠的主要軍力都在江北,並且武昌縣又已經丟失,那武昌城唯一的北門也就是武勝門將成為禦敵要衝。
崔文榮決心親自防守。
賀逢聖認同了崔文榮的意見並決心同他在武勝門共同防守。
如此軍機重事,崔文榮不找武昌城內的正式官員們,卻找一個致仕在家的老官員,武昌陷落中的種種神奇被全麵拉開了大幕。
果然,張獻忠的主力不久即在鴨蛋洲過江,然後在經過整頓和重新集結之後按原本的曆史軌跡於五月二十九日進抵到武昌城下並首先對武勝門發起了攻擊。
由於崔文榮和賀逢聖的堅守,武勝門一時無虞。
可就在這麽個關鍵時刻,武昌城內官職最高的監軍參政王揚基卻用有事去漢陽為借口堅決要求出城,與他一起走的還有武昌府的推官傅上瑞。
雖然漢陽縣僅靠著漢水的縣城被張獻忠的農民軍占據,其南邊十分廣大的鄉間仍在官軍控製之下,但王揚基和傅上瑞現在去漢陽,也太詭異了吧!
傻子都知道他們想幹什麽。
他們大概率是跑了,因為漢陽南邊的府縣仍全在官府的控製之下。
王揚基和傅上瑞一跑,武昌城內的心就徹底亂了。
很快,那個之前出城秘投張獻忠的張其在就抓住機會帶領楚府兵打開了保安和文昌二門,已秘密接近此二門的農民軍紛紛蜂擁入城。
張獻忠和張其在一北一南配合著出色演繹了一把聲東擊西。
直接管轄楚府兵的楚王府長史徐學顏雖然猝不及防,但還是勇敢的選擇了力戰,甚至在左臂被斷的情況下仍然奮死抵抗,但終究力單被殺。
由於徐學顏嚴重幹擾了想要投降的那部分楚府兵的投降行動並且沒能讓他們在張獻忠攻城的第一時間實現獻城,導致那些急於想要投降並賣弄表現的楚府兵們十分痛恨他。
徐學顏盡管已經死了,還是遭到了分屍肢解。
而兩個城門被打開,武昌城直接在一天內就陷落了。
城破後繼續堅決抵抗的崔文榮不久被農民軍用長矛殺死,而賀逢聖則被俘虜了。
但農民軍並沒有難為賀逢聖,甚至還把他送到了張獻忠麵前。而張獻忠也十分恭敬的稱賀逢聖為先生並無條件釋放了他。
張獻忠在徐以顯的建議下決定一改前態的對所有武昌的官員和知識分子一律不以計較並以禮相待。
不過,賀逢聖並沒有領情。
他匆匆趕回家中,穿戴好衣冠,北向叩拜,然後一家人坐上一條船,駛向墩子湖(今紫陽湖),在深水處鑿穿船底,全家十二人淹死在水中。
與此同時,城內的遊擊朱士鼎也被俘並被強迫給農民軍當總兵,朱士鼎堅決不從,惱羞成怒的農民軍將其斬斷左右手後丟棄在江邊。
朱士鼎也是個狠人,他縛草於臂,作書畢乃死。
盡管武昌城破後,興都留守沈壽崇、通判李毓瑛、知縣鄒逢吉、知嘉魚縣王良鑒、貢生黃岡、馮雲路、諸生汪陛延、熊雯、明睿也皆死。
但忠烈的官員和文人還是屬於絕少數,大多數人選擇的還是苟活投降甚至於主動與農民軍進行合作,以至清初文人曾慨歎“全楚淪陷,死者寥寥”。
張獻忠放過了武昌的官員和知識分子,但卻不打算放過大明的宗室。
七十多歲的楚王這回傻眼了。
作為當朝皇帝曾祖父級別的宗室(楚王和明穆宗朱載坖同輩),老邁的朱華奎顫抖著向張獻忠叩頭求生,求其放過自己一條命。
但燒了大明鳳陽祖陵、殺了襄王朱翊銘、對大明皇家恨之入骨的張獻忠怎麽可能放過他。
喜歡玩花活的張獻忠直接將楚王裝進一個大豬籠裏,然後扔到長江裏給活活淹死了。接著,張獻忠將武昌城內的大明所有宗室全部給殺了,然後一把火將半城而居的楚王府給燒了。
從鳳陽的明皇祖陵、到襄陽的襄王府、到蘄州的荊王府,再到現在的楚王府,張獻忠似乎對燒掉老朱家有一種特殊的癖好和執拗。
同時,張獻忠對坐擁大量錢財並且被廣大勞動人員普遍仇視的地主大戶們也一如既往保持著樸素的仇恨,繼續采取有選擇性的血腥鎮壓行動。
為什麽說是有選擇性的。
那就是沒有全幹掉,而是在徐以顯的建議下對少部分非常識相並有利於幫助他們統治的留了下來。
這是一條從麻城開始的政策。
麻城的劉僑,1592年的進士,作過都督宮保,是麻城最大的蓄奴家族之一劉家的族長。
年邁的劉僑通過被任命為常勝州(張獻忠將麻城改的名)知州的本地生員周文江給張獻忠進獻了自己的兩個美妾和數萬金銀並同意進行積作合作成功保住了性命。
張獻忠與李自成的艱苦樸素不同,他好美女,也非常樂於享受權貴階級的家眷,然後還是進獻的,這能讓他感受到一種特殊的快樂。
他在穀城時就欣然接受了穀城一個姓敖的生員出於獻媚而把妹妹(女第)送給自己為妻。
這是一種扭曲的嗜好,也是明末底層百姓在翻身後普遍最喜歡幹的事,張獻忠也不能免俗。
但不知出於什麽原因,在殺宗室和選擇性幹掉地主大戶們的同時,張獻忠也沒有放過武昌的商人們,甚至還把繁華的整個漢口商業重地也給一把火全燒光了,比左良玉離開武昌時隻燒碼頭狠多了。
也許是張獻忠曾被商人們騙出過心理陰影,也許是他覺得商人們天然都是搞囤積居奇的奸商,非常不利於他現在想要搞統治和建立政權。
反正從數以萬計的大明宗室到獻媚不夠積極的地主大戶再到無數倒黴的商人(應該不包括小商小販),武昌血流成河。
以至《明史張獻忠傳》中記載:由鸚鵡洲至道士洑,浮胔蔽江,逾月人脂厚累寸,魚鱉不可食。
啥意思?
就是江麵上積了厚厚一層人油,魚鱉全都成吃過人的了。
這個很有可能是過份誇張,但應該也算部分史實。
關於張獻忠在武昌大開殺戒,有很多人認為是清朝的汙蔑。張獻忠想要建立統治,不可能再殺人了。
但漢口有一個地名叫孝子裏。
就是當時一個年輕鐵匠因要給父親守孝而堅持住在父親墳旁的茅屋裏沒跑,張獻忠受了感動,於是給了年輕鐵匠一麵小旗讓他插在茅屋上以保安全。
其他百姓知道後紛紛跑去緊挨著年輕鐵匠父親墳頭的茅屋搭房建屋,並由此形成的一條街巷,稱為孝子裏。
從這點看,武昌還是死了很多人的,而且也肯定不全是宗室,大部分都是商人的漢口肯定也很慘,至少老百姓都嚇壞了並且拋棄了原本的家,他們分辨不了誰會被殺和誰不會被殺。
並且如果張獻忠對漢口很友好,也沒必要給那個年輕鐵匠小旗了。
左良玉年初在武昌主要針對普通百姓搞,幾個月後張獻忠又主要針對富貴階層搞,武昌半年來徹底來了個全民皆無幸免的互相比慘。
而火燒楚王府前的查抄卻又把張獻忠嚇了一大跳,張獻忠完全沒想像到他會從楚王府中抄出了達百萬之巨的金銀珠寶,以至調集了數百輛車都沒裝完。
楚王的富足與昏庸讓見多識廣的張獻忠也禁不住瞠目結舌。
就是那個娶了楚王女兒朱鳳德並提前跑出武昌的王國梓,他在張獻忠離開武昌後回到了一片瓦礫的楚王府,然後在原郡主門監毛文華的指引下還從瓦礫中又挖出了郡主自殺前藏下留給他的兩箱子金銀珠寶。
憑著這兩箱子金銀珠寶,王國梓不僅厚葬了郡主,還在洪山之側買了八百畝地並更名為“駐鳳村”,小日子過的很是富足。
楚王之富可見一般。
反正最後張獻忠忍不住仰天大譏:“有如此金銀不知設守,朱胡子真庸兒!”
接著,張獻忠又很快聽說了武昌大戶們在河流湖汊中藏船藏糧的事,於是立即兵分三路尋覓攔截。共截獲大戶之船1000多艘,所獲糧食及物資甚巨。
這也更堅定了張獻忠繼續幹為富不仁的武昌地主大戶們的決心。
正是有了楚王府中的豐厚繳獲、查抄商人們的資產以及搜出大戶們藏匿在船上的海量糧食物資為支撐,突然間發現完全不用愁軍需的張獻忠決定開倉放糧以收民心。
這是張獻忠一生中為數不多的放糧經曆,上一次還是在襄陽。
然後這一舉措果然受到了貧苦老百姓們的熱烈歡迎和狂熱支持。
接著,張獻忠就決定跟李自成學了。
他在楚王府大門前立了兩麵大旗,上麵寫道:“天與人歸,招賢納士”。然後在武昌九門也各立兩麵大旗,上麵寫著:“天下安靜,威鎮八方”。
然後,張獻忠自封為西王。
李自成沒稱帝,張獻忠也沒敢正式稱帝,並隻是在黃鶴樓搞了個小儀式。
再然後,張獻忠改武昌為天授府,江夏縣(武昌城所在縣)為上江縣,鑄“西王之寶”銅錢,設“五府六部”。
再往下就是大家都該知道的論功行賞和封官許願了。
徐以顯被授予左丞相兼刑部尚書,潘獨鼇之子被授予禮部尚書,那個給他建議奪武昌的羅田生員李時榮被授予湖廣巡撫,打開武昌兩門的張其在被任命為總兵前軍都督。
而麻城的那個知州周文江被授予兵部尚書,在張獻忠攻黃州府城前糾集賊匪武裝投靠的生員張義澤被授予黃州巡閱使(原為黃蘄巡閱使,因為李平隻好巡閱之地銳減)……
其他的任命還有很多,因為大家都不熟悉就不一一贅述了,反正張獻忠對所有投靠他的人都給予了足夠的投桃報李。
而且,這些飛升一般身居到新政權高位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曾經的小人物,是在大明的官場體係中幾乎永遠撈不到一官半職的人。
而這也成為了張獻忠新政權最有利的武器和最致命的毒箭。
政權的體係被基本建立起來後,張獻忠緊接著開始委派投靠他的知識分子們跟李自成一樣組織開科取士,並且更為隆重和正式,完全像個皇權國家該有的樣子。
與此同時,就是分兵四方招降納叛並擴大地盤了,新生的政權需要土地和人口,需要萬眾歸一。
而近在咫尺的大治縣和整個興國州自然成了最礙眼和最影響新生政權威信的所在。
注釋:
在張獻忠政權裏有一個叫沈會霖的被任命為漢陽知縣,他被一些資料認為是告了潛入武昌城內潘獨鼇的密並導致潘獨鼇被官府抓住後殺死。
這部分資料認為張獻忠沒有與沈會霖計較還把他任命為知縣,說明了張獻忠的大度與壯誌。
但個人認為矛盾處過多,尤其是潘獨鼇作為一個軍師潛入武昌的意義何在?所以還是傾向於有些文史記載的潘獨鼇被殺死在安徽潛山的黃泥港。
也因此,本文與沒有用沈會霖來說明張獻忠在武昌的行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