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天下第三強軍
柳溥,一個喪家之犬,因為謀反戰敗,叛逃到了黎越僭朝的大明人,帶著憐憫的表情,看著月台之上的黎宜民和台下的黎思誠兄弟二人。
唐興不懂,朱祁玉也不懂,因為他們都不是叛徒,而且還是忠於大明,並且致力於為大明發展,發光發熱,不惜名,不惜身,為了照亮大明前進的路,殫精竭慮。
所以他們不懂叛徒。
柳溥最大的落差,並不是失去了世勛的地位,而是不再是大明人。
連他的孩子和他的部曲,也不再是大明人。
而魏國公徐承宗、大明皇帝硃批的書信,讓柳溥擁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大明的海外棄民。
海外棄民也是大明的棄民,只需要表現出自己的價值來,在大明漫長的國運之中,未嘗不會因為在海外卓越的貢獻,再次成為真真正正的大明人。
這就有了一個念想,人一旦有了念想,就有了力量。
這就是柳溥從一個垂垂老矣、混吃等死,已經完全喪失了雄心壯志的老朽之人,忽然要親自披掛上陣,剁掉阮熾頭顱的原因。
柳溥現在可以用大明棄民的身份,高高在上的憐憫黎宜民和黎思誠,高他們這些黎越僭朝的勛貴們一頭了。
一個沒有文化基礎,抄襲得到的政治制度,就如同浮萍無根一樣。
黎朝的政治制度全面彷明,也擁有自己的武勛、文臣、士林、士族、六部等等,可是越看就越是東施效顰的笑話。
黎宜民居然可以帶著一百人,就衝進了皇宮,殺死了很有名望的阮氏英和黎邦基,並且得到了政權。
而此時阮熾的腦袋就在大殿上擺著,為了不讓這個僭越的朝廷毀於一旦,黎宜民和黎思誠,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
滿朝公卿,一聲不吭。
黎宜民看了一圈,深切的感受了什麼叫人走茶涼,帶著幾分慶幸的說道:「嗯,既然沒有異議,元國公阮熾已經伏誅,那就以國公禮厚葬吧,禮部儘快出個謚號。」
對於黎宜民而言,他不敢殺阮熾,是怕舉國皆反,他無法收拾局面。
但是阮熾已死,他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至少目前沒有發生,他暫時坐穩了王位。
柳溥站了出來,厲聲說道:「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大明陳重兵於鎮南關,就連雲貴的大明軍隊都有雲集的動向,我們是不是應該商量下,如何對敵?」
黎宜民眉頭緊皺的說道:「太尉思慮過甚,大明未必伐我。」
黎宜民曾經在萬國薈上見過大明的皇帝,雖然大明皇帝沒有明確的指示,于謙也一再否定,大明會在事後對他進行冊封。
但是黎宜民認為,大明皇帝接見他,是一種默許。
「那萬一呢?」柳溥看向了黎思誠。
老四黎思誠是公認的賢王,黎宜民一個諒山王宮變得位后,最有力的競爭者。
柳溥看這一眼,意思很明白,如果黎思誠像永樂年間那般求助大明,如果黎思誠對大明許下更豐厚的條件,來換取大明的冊封。
大明真的派天兵來戰,該怎麼辦?
要知道,黎宜民還能坐在月台之上,是因為他向大明發去了請求冊封的國書,大明仍未回應,大家都在等大明的態度。
「看我作甚!」黎思誠大怒,一甩袖子說道:「詩曰: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當真我會因為蝸角紛爭,唯利是圖的暗中勾結大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黎越僭朝,國號大越,對外稱安南,國中只有漢文漢字,對大明稱臣納貢。
但是黎朝僭越為皇帝,帶十二旒冕,可謂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黎思誠之所以獲得支持,就是他堅定的反對和大明媾和,力圖成為麓川霸主,威壓麓川諸國朝貢,成為小大明。
「就是看你一眼,那麼大的反應做什麼?」柳溥滿不在乎的說道。
柳溥的目的就是四處拱火,他才懶得管自己做事的後果,大不了也就是爛命一條。
若為國事死,陛下不給他在英烈祠上名刻字,也會給他家卷大明人的身份,無論怎麼算,都是大賺特賺。
「凡有國家,必有武備。常於農隙之時,且停不急之務。聖上,臣以為還是的建立京營,請敕旨建立升龍軍!」柳溥大聲的說道。
這就是柳溥為什麼說黎朝是東施效顰,全面彷照大明制度,但是缺少了京營這一塊極其重要的壓艙石。
大明太祖高皇帝不建京營,是因為天下的軍隊都是忠於高皇帝的軍隊。
而到了太宗文皇帝,大明就建立了隸屬於皇帝的班直軍,京師三大營。
可是黎朝自始至終,都沒有京營。
沒有京營,就沒有壓艙石,所以黎朝這條船,總是從頂上漏水,搞個宮變,跟鬧著玩一樣。
黎宜民聞言,目露喜色說道:「太尉所言有理,可是說得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眾所周知,辦事是需要花錢的。
錢從哪裡來?
黎朝的戶部在十五府建立了直屬於朝廷的條條,戶部清吏司。
而各地的戶部清吏司又直接受制於地方的框框,也就是三司使。
黎朝的稅賦因為阮氏、莫氏、鄭氏佔據多數良田,很難收上來,連年鬧災荒。
黎宜民沒錢。
「要不讓臣來?」柳溥試探性的問道。
練兵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基礎的,比如眼下大明皇帝練兵,就將自己的御書房移到了講武堂去。
否則練著練著,就是黃袍加身情景復現,朱祁玉被威逼退位了。
黎宜民猶豫了片刻說道:「諸位愛卿,孤以為,還是各家拿糧納餉,為我大越紓困才是。」
黎宜民還是要掌控平衡之道。
此時朝中有組建京營能力的唯有柳溥,其他人都沒那個才能,但也要讓軍士們知道吃的誰家的糧,領的是誰家的餉。
丁烈,黎朝的戶部尚書,他站了出來俯首說道:「臣可以調度此事。」
丁烈和阮熾向來共進退,阮熾死後,丁烈不得不硬著頭皮站出來,代表他身後的莊園名主們爭取利益。
柳溥的神情極為放鬆,眼神閃爍,手自然下垂,身體頗為鬆懈,可見他非常的放鬆。
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
「那就由丁尚書主持籌措京衛糧餉之務,不得怠慢。」黎宜民看著丁烈,滿是溫和的笑著說道。
滿滿都是熟悉的味道,這個味道太正了!
柳溥嗅到了制衡的味道。
這是他最熟悉的領域,這就是正統年間的政治風格,相互制約,相對平衡。
在這種環境里,柳溥可謂是如魚得水。
柳溥繼續說道:「臣有水陣軍令三十一條、象陣軍令二十二條、馬陣軍令二十七條、步陣四十二條,合計京衛升龍軍一百二十二條!還請聖上過目!」
「鑿海池以為水陣,海池屈曲百里,於池中設翠玉殿供聖上觀陣,而池邊作講武殿,設壯士、神武、效力、殿前、五府、馬閑、馴象等司,肄習揀練水象馬步四陣十六衛!」
柳溥不僅拿出了京衛一百二十二條的軍紀軍令,甚至連場地都看好了,設五司做後勤,四陣十六衛的編製等都弄的有模有樣。
連大閱的翠玉殿都規劃好了。
黎思誠的眉頭擰成了一座山,在他看來,這都是老大黎宜民授意柳溥在說的話。
不要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
阮熾的腦袋都在地上扔著,黎宜民和柳溥可謂是沆瀣一氣。
黎宜民向來暴躁,驕縱傲慢,喜怒無常,典型的一個無腦莽夫,但是黎宜民突然跟有了慧根一樣,居然要真的弄京衛升龍軍,而且還如此有章法,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黎宜民看完了這一百二十二條,交給了內侍宦官,讓宦官傳閱左右。
黎思誠看著這一百二十二條,更加疑惑,這是黎宜民能整出來的活兒?
黎宜民要是能整出這種活兒,還能被廢了太子去做諒山王?!黎太宗都得撬開棺材板,從墳里爬出來,跪在地上磕頭,叫他一聲聖上!
黎太宗黎元龍短短二十年的人生里,都在致力於建立京衛,始終求之不得,最終不明不白的死了。
黎太宗始終無法建立京衛的主要原因,就是始終不得成法,無法形制,而這本厚重的奏疏里,一百二十二條,把京衛升龍軍弄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黎思誠不認為是老大的功勞,而那個老當益壯的柳溥,才是這一出大戲的主角。
「臣以為善。」黎思誠沉吟了片刻,還是認同了這升龍軍組建的奏疏。
「好,好好!」黎宜民大喜過望說道:「諸公通力合作,朕希望早日在翠玉殿,看到這升龍軍!」
朝議的時間很長,柳溥順利的成為了京衛升龍軍總兵官,在大明求之不得的京營總兵官,在安南國得到了。
散朝之後,柳溥開始搬家,他搬進了皇城之內,成為了黎越僭朝的核心之一,本來就是太尉的柳溥,有了實權。
雖然這個實權,還是個空中樓閣。
唐興聽完了柳溥的敘述,他自有渠道去驗證柳溥所言真假,唐興看著柳溥問道:「柳溥,你這是打算作甚?做黎越僭朝的定國柱石?」
唐興聽完這升龍軍四陣十六衛,再看著那厚厚的京衛一百二十二條,心中對柳溥的懷疑就加深了許多。
這玩意兒一旦練成,那大明和黎越僭朝就有的打了。
「李指揮想說,一旦這升龍軍建成了,將是不弱於瓦剌的天下第三強軍?」柳溥為唐興補全了他的心裡話。
唐興點頭。
柳溥卻頗為澹定的說道:「李指揮啊!海池屈曲百里疏浚靡費,更遑論講武殿和翠玉殿營建,五司營建,徵兵等事。」
「就是建成了,發不出糧餉來,那這升龍軍對黎朝是福是禍?」
「那個黎元龍一直想建京衛,為何沒建?建了也養不起。」
柳溥給黎宜民、黎思誠、丁烈等一眾黎越僭朝的君臣們畫了一張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大餅。
柳溥滿是追憶的說道:「李指揮在緹騎,吃的糧是白糧,用的銃是燧發手銃和鳥銃,出門就是大將軍炮、楯車,自然不知民間疾苦。」
「養一支善戰京營,很貴,很貴,以陛下的財力雄厚,京營的負擔還要分成三份,京師三座軍城耕種,戶部負擔糧草,內帑負擔犒賞。」
「李指揮可知道,大明京營一年的花銷折銀幣幾何?」
唐興看著柳溥,反問道:「你知道?」
柳溥伸出了拇指和食指一比劃說道:「我也是猜測,通過零零散散的消息推測,京營一年折銀幣得這個數兒,若是打仗動武,得翻一番。」
「八百萬銀幣?」唐興再問。
柳溥喝了口茶說道:「嗯,就是按通州糧價,也得八百萬銀幣,這還的是陛下和於少保坐鎮,沒人敢喝兵血的情況。」
「這麼鋒利的一把刀,干養著,以正統年間的朝廷而言,根本負擔不起,稍微有風力鼓動,就是興文匽武。」
柳溥為當年的興文匽武,找補了一下,時至今日,他依舊認為當年的興文匽武,並非是因為仁宗、宣宗目光短淺,聽信了三楊讒言。
而是實在是花費靡費,卻無用武之地。
陛下雖然沒有下西洋,但陛下收稅。
光是那鑄幣稅,就夠養京營了。
柳溥逃離廣州府後,一直在盤算著自己輸掉的原因,而且是深入了研究一番,最後他只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時也、運也、勢也,陛下實乃天命所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換源App】
唐興看著柳溥,他猜測八九不離十,大明京營一年的消耗,折銀之後將近九百萬銀幣。
這其中大半是用實物,比如土地、柴米油鹽等物兌現。
唐興倒是奇怪的問道:「這黎越僭朝,就沒個明白人嗎?」
柳溥搖頭回答道:「一來,從黎利造反,到黎元龍,再到宣慈太后阮氏英,三十多年來,黎朝都在想要建立這樣一支軍隊,但是始終求而不得,有些魔怔了。」
政治正確這東西,什麼地方都有,黎朝的政治正確,就是建京衛,建了京衛,才算是把大明學全了,才算是有了體統。
柳溥繼續說道:「二來,他們沒養過,自然不知道花銷這麼大,我在奏疏里也沒寫,這東西建起來貴,維護起來更貴!」
「三來,我還耍了一些小花招,以往的時候,黎朝每次議建京衛,報的價碼都是一個籠統的加碼。」
「我取了個巧,把這建京衛分成了七步,只列舉了前三步,疏浚、營建殿司、招兵買馬,這看起來花銷就沒那麼多了。」
唐興想了想說道:「朝三暮四?」
「然也。」柳溥點頭承認了他的花招。
朝三暮四雖然簡單,但是有用,唐興嘖嘖稱奇的說道:「得虧柳太尉到了黎朝為官啊,在大明,柳太尉得是個多大的禍害啊。」
柳溥略微有些尷尬的說道:「李指揮說話,真是快人快語。」
唐興連連搖頭說道:「啊,李某是個軍伍中人,丘八一個,向來心直口快。」
「柳太尉,門外有丁烈門房遞來請帖,請太尉前往黛青閣一敘。」一個門房匆匆走了進來說道。
戶部尚書丁烈,和阮熾穿一條褲子的人。
唐興玩味的問道:「早上柳太尉才剛殺了阮熾,此時柳太尉敢去赴約嗎?」
柳溥站起身來說道:「有何不敢!到時候大明天軍至,也會為柳某報仇了。」
唐興拍桌而起說道:「好,那就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