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八百二十九章 什麼是天命?

第八百二十九章 什麼是天命?

  論天命,襄王能不知道誰才是天命所歸?

  甭管陛下的身世是什麼,當下陛下坐在那個位置上,就是毫無疑問、無可置疑的大明皇帝,是先帝血脈。


  這種風言風語造皇帝的謠言,能打擊到陛下的威信嗎?

  不能。


  羅炳忠知道,朱瞻墡知道,朱祁玉知道,大明那幫深諳朝堂政斗的大明朝臣們,自然也清楚,他們之所以要如此造謠,完全是為了砍掉陛下的一條胳膊,大明尊貴的襄王殿下。


  如此一來,在太子仍然不能主持朝政之前,大明的皇帝就得乖乖的待在皇城裡,哪裡也去不得了。


  這還是陛下南巡之後的後遺症,對付不了陛下,還對付不了你一個襄王殿下?

  朱瞻墡慢慢坐下,眼睛微眯著思考了起來。


  羅炳忠有些焦急的說道:「這都火燒眉毛了,殿下怎麼又不急了?這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不急。」朱瞻墡老神在在頗為澹定的說道:「陛下又不是建文君,有那麼好湖弄的嗎?」


  「孤相信陛下,正如陛下相信孤。」


  要說建文君為什麼丟了天下,還要跟朝中一群文臣妖言惑眾有極大的關係,當然做決定的是建文君,他是第一責任人。


  說起來靖難之役,其實總結來說就很簡單。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君登基,第一年還沒改元,建文君就在各大文臣的勸導下,開始對叔叔們下手,一年時間不到連削五王,燕王開始造反,從建文元年打到了建文四年。


  這四年時間裡,燕王屢戰屢勝,接連消滅太子府的主力數次,最後在建文三年末南下,建文四年進了南京登基為帝。


  但在建文三年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料到太子府會敗,燕王會勝,因為燕府在以一地打一國,歷史告訴所有人,這樣的造反,絕對不可能成功。


  這種歷史教訓和預估是對的。


  燕王府消滅了那麼多次太子府主力,到了建文三年,建文君再次陳兵數十萬在真定德州,形成了鉗形攻勢,準備來年繼續征伐燕府,並且徹底平定燕府逆賊。


  這個時候南京城裡,又流傳燕王戰敗北歸,建文君召回了徐輝祖,導致靈璧之戰太子府大敗,最後軍心渙散之下,燕王便進京稱帝了。


  開始的時候,是這幫傢伙在搖唇鼓舌,削藩是應該的,太宗文皇帝也削藩,甚至還搞藩禁,但是沒有建文君這種削法。


  結束的時候,仍然是這幫傢伙在搖唇鼓舌,擔心將領兵權過重威脅社稷安定,該有的制衡也是應該,可是這幫不懂兵的文臣們,直接湖弄著建文君把征戰的主帥給招了回去,就只能說是愚蠢了。


  軍事行動,仍然要搞政治操弄,結果就是戰敗。


  朱瞻墡急嗎?他真的不急。


  因為陛下不是建文君,這種鼓雜訊勢,鼓噪半天,看看到底是害了他襄王,還是害了這幫長舌鬼。


  「這怎麼能不急呢?」羅炳忠聽到了襄王的一頓分析之後,直接就慌了神,結果自己的殿下,卻是處事不驚,似乎是勝券在握。


  朱瞻墡伸出了一根手指說道:「他們這招啊,就叫無中生有,一般情況下,他們這樣鼓雜訊勢,孤只有兩種應對方式。」


  「第一個是上書陳情,可是一個繞不開的結兒就在這兒,你沒什麼心思,上書陳什麼情?」


  羅炳忠忙不迭的點頭說道:「可不是嗎?要是問心無愧,何必陳情?既然陳情必由因果,有因必有果。」


  「朱瞻墡伸出了第二根手指說道:「第二個應對就是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但是這樣一來,陛下又該犯滴咕了,這皇叔咋回事兒?都鬧到傳聞要造反了,也不上個奏疏陳情,這是打算真的造反了嗎?」


  「這心裡越是犯滴咕,就越是猜忌,越是猜忌,就越犯滴咕,這滴咕久了,就成了心病,這要是成了陛下的心病,孤這襄王直接自縊,還體面點。」


  「對對對,這幫孫子可真的是太損了,殺人哪裡要用刀!這上嘴皮下嘴皮就這麼一碰,咱們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羅炳忠一臉喪氣的說道。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這種陰損的招數,實在是有些無法應對。


  朱瞻墡靠在椅背上,臉色越來越是澹定的拿起了一本《論世界帝國》,這本書可是讓朱瞻墡頗為喜愛,當然他看的是查找-替換版本,三經廠將書中羅馬換成了大明,沒有任何邏輯錯謬之處。


  在朱瞻墡看來,這本書,寫的很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才符合朱瞻墡心中帝國的模樣。


  大明具備了世界帝國的必要條件,能不能成為世界帝國,還是得看陛下有沒有雄心壯志,得看陛下能不能完全掌控朝局。


  朱瞻墡笑著說道:「那是一般情況,可是咧,咱們這位陛下啊,他不是一般情況,所以可以直接採用第二種法子。」


  羅炳忠不明所以的說道:「怎麼不一般?」


  朱瞻墡笑著說道:「陛下哪有功夫滴咕孤想幹什麼,陛下在京師整天忙的腳打後腦勺,京宣馳道在修,官道驛路在平整,徐有貞在疏浚河道,各地官廠、各地掌令官通過通政司遞奏疏,就這些,處置起來,何其繁瑣?」


  「孤講的這些還是景泰朝的新政,還有桉牘勞形。」


  「泰安宮裡的妃嬪都望眼欲穿,連爭寵的心思都沒了,陛下還有功夫滴咕孤在大寧衛幹啥?有那個功夫陛下還不如回泰安宮。」


  「錯非孤在大寧衛這裡撐不住了,連滾帶爬滾回京師去,否則陛下,不會猜忌孤的。」


  「再有,陛下是個光明正大的人,要是心裡翻疑惑,就會下旨直接問,不搞那麼多的彎彎繞繞,陛下問,那孤說沒有,陛下也會信。」


  朱瞻墡有這個自信,因為他相信陛下就像陛下相信他一樣。


  他十分清楚,陛下是知道他對寶座沒有絲毫的企圖心。


  朱瞻墡對寶座但凡是有一點點的企圖心,就應該在景泰三年,在陛下親征南下平叛、他在京師監國,他離寶座最近的時候,在北衙造反,和南衙一起,南北夾擊,給陛下來一個兩麵包夾。


  朱瞻墡整天坐在小方凳上監國,距離寶座只有一步之遙。


  可是這一步,就是天塹,是天時地利人和,是天命。


  其實那時候,叔侄二人也不是很信任,朱瞻墡鬧到自己生病也不想監國,陛下也曾經派遣唐興回到了京師,看看情況。


  但是朱瞻墡在景泰八年再次監國之後,陛下就沒有派親信回京。


  這是信任,也是朱瞻墡的底氣。


  「孤一個聖卷正隆的世襲宗親,還怕一群小鬼?任由他們鬧,看看誰倒霉!」朱瞻墡底氣十足的說道。


  朱瞻墡的底氣不是宗親,是聖卷正隆,他為大明立過功,就是被冤枉了,也能見到陛下。


  「殿下高明。」羅炳忠心服口服的說道,想用襄王殿下的腦袋換奇功牌,怕是一輩子都換不到了。


  「見過殿下,聊什麼呢?」楊俊龍行虎步的走了進來,身上乾乾淨淨,但是仍然帶著一股濃郁的血腥味,還有滿身的煞氣,即便是楊俊在笑著說說話,但仍然讓人感到膽戰心驚。


  這種煞氣,是剛剛殺完了人。


  羅炳忠打了個哆嗦,他聞到的不是血腥味,是煞氣,也不怪朝臣們整天惦記著興文匽武,整天提著刀四處殺人的機器,誰不害怕?

  「稟昌平侯,朝中有人說殿下在大寧衛準備效彷燕王事謀大逆,殿下說不用管,看誰先倒霉。」羅炳忠總結性的說道。


  楊俊聽聞也是一樂,笑意盎然的說道:「哦,確實不用管,要有人跟我說襄王要造反,還不如跟我說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這話還靠譜些。」


  襄王搞造反,應該走宮變路線,而不是走軍變路線,軍變那都是軍頭才能玩的東西,而且至少得有點軍事天賦,能跟官軍打的有來有往,才有一線之機。


  襄王真的要造反,在京師搞宮變這條路線更合適。


  但是在京師搞宮變,得瞞得住陛下的耳目,不能讓陛下知道。而且還得自己的手下,不能抱著領奇功牌的打算把襄王給告了才行。


  「我也是聽到了這樣的傳聞,說陛下宣德三年到宣德十年一直住在宮外。」楊俊十分確定的說道。


  這股風力之大,就連在塞外剿匪的楊俊都聽聞了。


  朱瞻墡是這一系列事情的親歷者,他解釋道:「其實當初也是有原因的。」


  「宣德三年陛下出生的時候,宮裡正鬧著廢后的事兒,彼時孫太后和恭讓章皇后胡善祥各顯神通,陛下要是住在宮裡,吳太后又是漢王府罪卷出身,怎麼可能護得住陛下呢。」


  這就是真相,宮裡鬧的正凶,廢掉胡皇后的理由是胡皇后只有公主沒有皇子,孫太后得位在即,有一個誕下皇子的妃嬪,孫太后能饒過吳太后和年幼的陛下?


  必然不能。


  昌平侯說起了傳聞,朱瞻墡自然要解釋清楚其中緣由。


  「真的是見到個縫兒,這幫人都能鑽進去。殿下,今天出了些狀況。」楊俊不再糾結流言,而是開始彙報軍務。


  最近一段時間,草原頻頻異動,楊俊今日去剿匪之後,就開始不斷的收縮兵力,這是在攢勁兒,拳收回來,打人才疼。


  「兀良哈部很幸運,在永樂年間,他們站在了勝利的那一邊,也很不幸,他們是永樂年間的戰勝方。」楊俊說了一段很奇怪的話。


  永樂年間兀良哈部組建了朵顏三衛隨著文皇帝南征北戰,成為了勝利者,在草原上稱王稱霸,這是兀良哈部的幸運。


  可是隨著大明的興文匽武,兀良哈當初的戰勝方變成了了一種悲劇。


  這些年,兀良哈部過得日子很不好。


  朱瞻墡、羅炳忠都能夠理解楊俊的說法,他們已經在大寧衛這裡主持王化多年,對兀良哈部的朵顏三衛的境遇知之甚詳,他們的草場被奪走,他們的牲畜被劫掠,他們的女子被戕害,他們的壯丁被屠殺。


  那大明已經開始王化韃靼,那麼兀良哈三部的日子好了嗎?好了一點,也就一點點。


  至少大明軍在大寧衛,等閑之下,沒人敢劫掠兀良哈部了,但是大明也沒有給兀良哈部更多的優待,而是一體王化。


  朱瞻墡的面色有些冷厲的說道:「永樂九年,文皇帝下敕諭三衛眾曰:昔,兀良哈之眾數,為韃靼抄掠,不能安處,乃相率歸附,誓守臣節。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窮,設福余、朵顏、泰寧三衛,授爾等官職,律各領其眾,臣屬既久,后竟叛去。」


  這是朵顏三衛的第一次叛變,在洪武二十一年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滅亡,無主的朵顏三衛投靠大明,太祖高皇帝建朵顏三衛授予官職,安民生息,這僅僅第二年,朵顏三衛就叛了。


  朱瞻墡繼續說道:「文皇帝敕又曰:及聯即位,復遣使來朝,朕略其過,加意撫綏,數年以來生聚蕃息,朝廷於爾可為厚矣。」


  「比者爾為本雅失里所脅,掠我邊卒,又遣苦列兒給雲馬市,實行窺伺。狡詐如此,罪奚可容?」


  永樂元年朵顏三衛再次朝貢,文皇帝對當年事兒不加追究,又授予官職,生聚蕃息,結果到了永樂九年,和韃靼本雅失里之戰中,兀良哈部不僅為本雅失里前驅,還遣了兵馬窺探馬市。


  文皇帝對兀良哈三部的敕諭評斷為:狡詐如此,罪奚可容?


  這和大明的主調並不盡然相同,在大明很多人看來,朵顏三衛就是文皇帝當年在塞外養的最兇狠的三條狗。


  因為在很多民間故事裡,兀良哈部甚至是參加了靖難之役,甚至有很多傳聞說,燕王能奪位,完全是依靠韃軍兇狠。


  但是這三條公認的狗,反覆叛了兩次,投靠大明不過是為了兩頭下注而已。


  「兀良哈部最近和阿剌知院走的很近,孤當年去過一次和林,還以為阿剌知院就此能消停點,看來,彼時是實力不足,現在生聚蕃息,覺得自己又行了。」朱瞻墡嘴角抽動了下。


  不亮刀子的王化,就不是完整王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