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五百四十五章 勝不驕躁拔營歸
焦屍那刺鼻難聞的烤肉味道,伴隨著嗆人的黑煙,刺激著每個人的眼睛和鼻子,王敬久喃喃地自語道:「還真的是一個也不放過啊,這樣的火勢,應該是將台之下早就有布置了引火之物,才能如此吧。」
朱超石點了點頭:「是的,兩天前我在布置這個營地伏擊時,就是在大將台下半埋了五十桶的火油與硫黃,就是為了此戰,因為我一來不確定他們是不是會有援軍,二來,也不知道會不會出動長生人怪物,能出動多少。只有火攻,才是消滅這些可怕怪物的最好辦法。」
說到這裡,他深吸了一口氣,一指身後的旗幟:「還要看好這個風向,如果風向不對,那這火會反而燒到我們自己,所以,我剛才一直不急於進攻,直到風向吹向了妖賊時,我才跟他答話。」
王敬久一皺眉頭:「可要是他們不等風向變化,就出動長生人怪物攻擊呢?」
朱超石平靜地說道:「那我就和他們保持距離,遠遠地就提前放火,然後後撤,以盾陣和輜重車作為阻擋,為將者,需要考慮各種突發和意外的情況。此戰,我首要的目標還不是消滅這兩千多妖賊前鋒,而是要弄明白他們的意圖,尤其是要確定,他們是不是還有援軍跟在後面。」
庾樂生興奮地說道:「現在看起來,這股子妖賊給全部消滅了,也沒有援軍,而且,他們的長生人怪物也才十幾個,這根本沒啥用嘛,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呢。」
朱超石若有所思地看著前方燃燒著的火場,木條被火燃燒時那噼哩啪啦的爆火苗的聲音,不絕於耳,他喃喃地自語道:「難道,真的只有這支部隊嗎?難道,他們真的只是想嚇退或者是消滅庾悅所部的江州軍團,打通跟長沙的聯繫嗎?我還是覺得哪裡不對勁,妖賊的目標和實力,應該遠不止如此啊。」
王敬久哈哈一笑:「我看啊,石頭哥,他們就是輕敵冒進而已,以為這半年來,我們看著他們打建康都不敢主動進攻,輕視了我們,所以就想著派一支兇悍的人馬,打著老賊的旗號而來,想要以最小的代價,來嚇退我們,而他們的那些長生人怪物的大力丸,恐怕也是數量有限,所以不能讓這支部隊人人服用,只有十幾個英糾的親兵,在兵敗之後,想為他報仇時才會主動服下罷了。」
庾樂生吐了吐舌頭:「這東西確實非常嚇人,如果不是我們早作準備的話,跟他們一戰,還真的不好說呢。不過,我們總算是把這支妖賊給全部消滅了,唉,剛才我們還一度以為,他們真的是怕死投降了,不過現在看來,真的是死硬到底的頑固老賊啊,要不是剛才用替身武者來試探一下,他們還真的是會詐降以後突襲呢,果然是賊性不改,不可救藥,看來以後我們不能留妖賊俘虜啊。」
朱超石淡然道:「雖然是茅五兄弟假扮的我,但那些話確實是我事先教他說的,我們畢竟是官軍,不是那種沒人性的盜賊,一方面我要試探一下他們,另一方面,如果他們真的投降歸順,我也要給他們一條活路,雖然我嘴上說一個也不留,要報仇,但如果真的是斬盡俘虜,那下次就沒人投降了,我們會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個道理,是寄奴哥告訴我的。」
王敬久嘆服道:「跟在石頭哥你的身邊,我們都學到了很多,而寄奴哥還能教導你,這得是多厲害的人物啊,這輩子要是有幸在他身邊作戰,那真的不會有遺憾了。」
庾樂生哈哈一笑:「想當年,我還是個吳地農戶的時候,也曾經加入過北府軍,只不過,是在劉牢之的手下,想當年,劉大帥看不慣劉牢之的作派,單獨出去領一軍守句章的時候,我一時猶豫了沒跟過去,真的是太遺憾了。」
朱超石拍了拍庾樂生的肩膀:「沒事,以後一定有這個機會的,今天我們滅了妖賊的前鋒,後面寄奴哥一定會帶大軍追擊的,我們早晚要跟他會合,共破妖賊呢。」
庾樂生點了點頭:「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做點別的事?妖賊應該附近沒有大軍了,我們應該是現在江南這一帶的最強軍隊,乾脆回頭直接攻取南康,然後去嶺南抄了妖賊老家,豈不是更好?」
朱超石笑著搖了搖頭:「想法是不錯,但不現實啊,要是去嶺南的話,最大的麻煩還不是妖賊的軍隊,而是嶺南那裡有瘴氣,疫疾,我們這些非本地人過去,很容易就生病倒下,無法戰鬥,所以當年我在南康的時候,準備進攻嶺南時,還要大量屯積能防疫病的嶺南各種草藥呢。」
說到這裡,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悲傷的表情浮現在臉上,喃喃道:「只可惜,我當時想著進攻嶺南,可妖賊反過來利用了這些集市,派兵偷襲,甚至還把建造船艦的木材早早地拿到南康來低價售賣,最後不僅是南康失陷,還幫他們在南康這裡建立了造船的儲備,旬月之間,就建立起了整個船隊,都是我的失職啊。」
庾樂生沉聲道:「那你更應該現在奪回南康,一雪當年之恥了,而且打下南康,就切斷了妖賊出五嶺的一條通道,打下長沙和巴陵,就徹底切斷他們的另一條通道了呢,這點我們可以讓道規哥出兵配合吧。」
朱超石正色道:「我們這回最大的教訓,就是如果只想著自己建功,輕敵冒進,不顧全盤戰略,就會吃大虧。甚至這些妖賊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自大狂妄,想著以區區兩三千人就打通整個江州通道,又怎麼會有今天之敗呢?」
說到這裡,朱超石沉聲道:「我們的目的,始終不變,就是守衛荊州,保護江陵,這次我們的前出,也是保衛江陵的一部分,現在,我們的任務完成,全軍迅速整理裝備,拋棄不必要的輜重與糧草,一個時辰內,回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