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蔡琰
陰修、王瑰、胡毋班等人的死亡,給天下士民敲響了一記警鍾!
??要是在以前,像他們這種海內知名的官宦士族,無論如何都能保持一份體麵。
??沒想到居然也會慘遭刑戮……
??這份血淋淋的現實,讓所有人都明白,時代已經變了……
??……
??韓融回到長安後,心中慶幸萬分,對劉備滿懷感激。
??先是上交了刺史焦和的遺表,然後便駛向蔡邕的府邸。
??因為劉備曾經拜托他,一定要盡力說服蔡邕離開長安。
??為了報答自己的救命恩人,韓融自然不遺餘力!
??……
??等到韓融離去,蔡邕跪坐在幾案後麵,長歎一聲,久久不語……
??想當初,劉備也曾用雕版印刷之術,勸說他一同離開雒陽。
??當時他覺得此事耗費太大,難以實現,就沒有同意。
??沒想到,轉眼之間,就來了一個凶狠殘暴的董卓!
??在身死族滅的威脅下,蔡邕也不得不委身侍賊,曲意奉承。
??不過,親眼看到西涼軍的種種暴行,也讓他的內心備受煎熬。
??如今,沒想到劉備再一次要他離去……
??甚至還不惜拿出了北海相之職,要建立所謂的儒道樂土。
??這個提議,就更加不現實……
??不過,隻要能離開這個魔窟,就是蔡邕所夢寐以求的!
??至於其他,哪還顧得上?
??隻是,有一點他還不太明白……
??劉玄德與自己無親無故,為何要頻頻出手,幫助自己?
??就在這時,從內堂走出一個倩影,跪坐在一旁,柔聲問道:“爹爹,你在為何事煩惱?”
??“琰兒……”蔡邕苦笑一聲,講出了自己的疑惑。
??蔡琰心思靈慧,似乎猜到了什麽,臉色微微一紅,悄悄的瞥了父親一眼,轉而回答道:
??“不管怎樣,隻要能離開長安,終歸還是一件好事!”
??“爹爹還是仔細想想,應該如何說服董……相國?”
??“也是!”蔡邕點點頭,感歎一聲:
??“等我們回到了關東,就不用像這樣整天擔驚受怕了……”
??……
??“這些逆賊!”
??董卓怒罵一聲,狠狠的拍在幾案上。
??之所以這樣,一是因為袁氏兄弟斬殺了自己派出去的使者!
??那些人都是朝堂高官,天下聞名,又是以朝廷使節的名義,前去調解。
??沒想到……居然被他們毫不猶豫的當眾斬殺!
??這可是在狠狠的擊打朝廷的臉麵呀!
??不過,袁氏兄弟也不差這一點了,當初他們攻破皇城,堵著城門,誅殺閹宦,就已經把漢室朝廷的臉麵與威嚴踩在腳下。
??如今,殺幾個使者,又能如何?
??“袁氏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董卓喘著粗氣,恨得咬牙切齒。
??另外一個便是劉備送來的遺表……
??你這是糊弄鬼呢?
??刺史焦和的品性,誰人不知?
??自恃清高,誇誇其談,迂腐無能,崇信巫卜!
??他會推薦你來繼任刺史?
??還能提前預知到徐榮?寫好薦表?
??董卓把幾份薦表抖落到身前的幾案上,恨恨的大罵道:“連字跡都不一樣,劉備那匹夫就想如此糊弄朝廷?”
??“唉……等等,這個字跡怎麽那麽眼熟?”
??董卓拿起徐榮的薦表,在身前抖了抖,朝著眾人問道:“你們過來看看,這個是不是徐榮的筆跡?”
??周圍的將領聚攏過來,搭眼一看,就認了出來,連連點頭:“正是那廝的筆跡!”
??“欺人太甚!”
??董卓怒吼一聲,把所有的薦表掃到地上,惡狠狠的咒罵道:
??“劉備這匹夫,欺人太甚!”
??你偷偷的代替別人,篡改遺表,也就罷了……
??居然還敢讓本人舉薦自己為官!
??你這明明就是在挑釁吧?
??你還有沒有把漢室朝廷放在眼裏?
??一旁的王允低頭看了看地上的薦表……
??既然是徐榮自己推薦自己,也就意味著青州刺史的官印,就在劉備手中!
??“這些年輕人呐,一個個的全都膽大包天!什麽都敢做!”
??王允暗歎一聲,搖了搖頭。
??“子師,你以為劉備那廝想要幹什麽?”
??董卓平靜下來,轉頭問道。
??“自然是為了討官!”
??這不是明擺的事嗎?還有什麽疑問。
??“那廝千裏迢迢,奔赴雒陽,又跟老夫打了兩仗,隻是為了討官?”
??董卓感覺很是委屈,想要升官,你就早說嘛!
??為何要一言不發就直接開打呢?
??“他要是和和氣氣的前來討官,相國會答應嗎?”
??“這……”自然不可能答應!
??董卓暗自搖了搖頭——
??劉備那匹夫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就從一介白身,驟升至兩千石的高位,豈能再給他繼續升官?
??“既然如此,老夫不答應就是了!”董卓自然不會讓他輕鬆如願。
??“就算相國不答應……”王允苦笑一聲:“也擋不住那廝回去任職!”
??其實,在董卓撤回關中之後,漢室朝廷便對山東之地,徹底失去了管轄能力。
??地方官員互相舉薦,根本不需要朝廷任命,隻要你有足夠的實力,就能坐穩官位。
??劉備此行,也是這個打算!
??能夠得到朝廷任命,自然很好。
??若是得不到,自己帶兵回去強行任職,又有誰能阻擋?
??“確是此理!”董卓暗歎一聲,默然無語。
??“相國——”
??王允拱著手,鄭重其事的說道:“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如今登高一呼,中原群雄便贏糧而景從!”
??“劉備雖為漢室宗親,但卻悖逆朝廷,貪得無厭,又與袁氏相惡,不如暫且滿足其欲,令其互相爭鬥!”
??“相國據形勝之地,擁朝堂大勢,待到中原群雄精疲力竭,便可出關以定天下!”
??王允雖然心中厭惡董卓,但對目無朝廷的劉備與袁氏,更加仇恨。
??此番為其謀劃,也算是盡心竭力。
??當然了,在他的計劃中,等到時機成熟,就可除掉董卓!
??到那時,率兵出關,平定天下的執政者,便是自己!
??“有道理!”
??董卓連連點頭,不過,一想起劉備舉薦的北海相蔡邕,他又麵露遲疑:“隻是,老夫對伯喈先生很是敬重,難道也要把他外放出去?”
??“這……不如把伯喈先生請來,問一問他自己的意見?”
??王允此時,對蔡邕還沒有惡感,自然不會阻撓。
??“也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