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魏晉乾飯人> 第765章 送禮(陌顏啊,回來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5章 送禮(陌顏啊,回來吧)

  王儀風和王玄帶親兵先行,她和趙含章要的軍隊、糧草等都留在後面。


  一開始沒多少官員願意聽王儀風和王玄調遣,倆人太年輕了,最要緊的是,他們都姓王。


  哼,姓王的都不是好東西,一個王澄把荊州作亂了,換另外兩個姓王的來接手,以為他們荊州的官員和士紳都是吃素的嗎?

  於是各級官員各自為政,勾引和他們交好的士紳,建造鄔堡,搶奪流民,就跟刺史府作對。


  當然,這都是暗地裡進行的,他們要作亂,總不能在腦袋上刺字說,我不服,所以我要造反吧?

  正熱鬧時,兩千趙家軍帶著三十個學生、糧草、軍備到達南郡江陵,這是荊州的治所,王澄當年上任時帶來的人也都在這裡。


  荊州的官員不配合,王儀風直接用自己帶來的三十個學生,先讓趙家軍接管荊州的軍隊,打出趙家軍的旗號,去叛亂的流民中招安。


  學堂的學生跟著他們一起,這種事他們做多了,學堂也專門培訓過,很熟練。


  趙家軍和趙含章收攏流民的手段天下聞名,這也是荊州叛亂來得又急又快的原因之一。


  他們實在是受不了王澄這個刺史和當地衙門,所以想要離開荊州去豫州。


  反正去豫州的流民和難民都能分到田地,還能分得糧種,衙門還會減免一些賦稅,只要不遇上天災,他們就能活。


  所以大家都湧向豫州。


  王澄是不管事,但從前年開始就限制荊州的百姓去豫州,去年,賦稅收不上來,大量百姓丟下土地流浪,后以流民的身份進入豫州。


  除了去豫州,還有不少流民選擇去當土匪,去年趙駒不就以剿匪的名義跑到侵入江夏郡嗎?

  那一次之後,王澄就派人在邊界設立關卡,既防備趙駒,又不許人口再流入豫州。


  偏他只攔人,並不處理流民的問題,不收攏,不安撫,凡是被抓到的,要麼被充作奴隸,要麼被送入軍中當兵。


  這樣的懶政怠政之下,流民們這才造反,就是想衝破關卡去豫州。


  哦,已經有一部分衝進豫州了,最近豫州收了許多從江夏郡進入的流民。


  可荊州很大,更多的流民被關卡攔住,根本越不過,王澄前段時間又鐵血手段殺了八千多人,那八千多人中大部分是流民,少部分是被當地被當做流民的百姓。


  但流民也是百姓演變的,他們丟下土地,隱掉姓名,不繳納賦稅,是為流民。


  但他們還是荊州人啊,親朋故舊都是荊州人。


  王澄這一殺,直接把荊州百姓的心都殺冷了。


  所以聽說繼任的刺史是王澄的侄女,還是王家人,叛軍們就很怨恨,完全一副我不聽,我不聽的態度。


  直到來的軍隊打出趙家軍的旗號。


  他們那麼努力,那麼拚命,不就是想活在趙含章的統治下嗎?

  這是他們過不去,趙含章就過來找他們了?


  學堂的學生出面勸說他們投降,表示,新到任的刺史王儀風曾是趙刺史麾下掾史,是她一手培養出來的,此次她能當刺史,也是因為趙刺史舉薦……


  同時,王儀風一到任就和王澄大吵一架的事也傳遍了荊州。


  躁動憤懣的荊州慢慢安靜下來,氣氛沒那麼緊張了,趙家軍領著荊州駐軍分成幾路,竟然真的勸降了叛軍。


  而王儀風說到做到,招安的叛軍給他們分了一些口糧,讓他們回鄉耕種土地,家中已沒有土地的,她分給對方田地,減免了一部分賦稅,因今年受天災人禍,因此夏稅不需繳納。


  不僅招安的叛軍流民可以減免賦稅,整個荊州都減免了,哪怕只是減了三成賦稅,對百姓們來說,也足夠了。


  各地叛亂的態勢稍歇。


  就連荊州的官員們都沒言語,倒是有人覺得這樣不好,哪有一叛亂就減免賦稅的,這豈不是收買百姓嗎?

  將來他們若是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叛亂怎麼辦?

  但想到王澄,心中覺得不妥的官員還是壓下了滿腹心思,算了,王澄還在江陵呢,王儀風可是王澄的親侄女,萬一他這邊一反對,王儀風被王澄帶的也不理政事,那就完蛋了。


  王家在這方面有傳統,他們很害怕啊。


  王儀風直接打著趙含章的旗號行事,帶來的三十個學生全部安插進刺史府和各郡縣中。


  荊州很大,轄二十二個郡國,一郡國安插一個學生進去都去二十二個了,這一次叛亂可是死了、傷了、逃了不少縣令,甚至是郡守。


  王儀風都重新選定人去擔任,這三十個學生根本就不夠用。


  而且他們都只能從小做起,在刺史府中做書記員,在郡守府中做主簿,在縣衙里做縣令縣丞這樣的小官小吏。


  這也是王儀風的升遷之路。


  趙含章說過,須得從小做起,方知百姓之苦,百姓之需。


  像王澄這樣直接天降刺史,那真的是心裡只有自己,不知百姓疾苦。


  所有從學堂里出來的學生也深深牢記這一點,在荊州叛亂漸平后領了官職去往各處上任。


  一直被堵在武昌和江夏的商旅等也終於能夠離開。


  春小麥收割完,種下耐旱的大豆等作物,夏至也快到了,趙含章開始準備禮物去鄆城。


  給皇帝帶禮,那自然是錢最受對方喜歡了,畢竟皇帝不富裕。


  所以趙含章讓人帶上一筐又一筐的錢,全是新錢。


  一年多的時間,趙含章的新錢已經擠進蜀地、荊州和江南的市場,就連兗州,也有不少新錢。


  主要是朝廷只要張口和趙含章要錢糧,其中的錢,趙含章必送新錢。


  哪怕新錢比舊錢輕,朝廷為了維持開銷,也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當同樣重量的錢花,加上趙銘和汲淵的運作,世上的人都知道,趙氏新錢雖比舊錢輕,但價值是一樣的。


  這一次,趙含章又送新錢。


  當然,這些新錢不是隨便鑄造就能用的,錢得賦以價值,趙含章新麥剛收,就拿出去換了新錢。


  哦,交易給了工部,私轉公,最後虧的是趙含章自己。


  東西都裝到了車上,趙含章才嘆氣,「為何給陛下送禮要我自己掏腰包?」


  趙銘面無表情的道:「不是你說的要遏制此風,公中不得給權貴上峰送禮嗎?要我說,你就不該送禮,空著手去多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