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官路高升筆記> 第61章靈魂拷問

第61章靈魂拷問

  會議室的長桌兩邊分別坐了項目的甲方乙方,甲方這邊吳志奇帶隊,還有兩位專家評審,七八個人坐在桌前,尹先發和幾位辦公室主任都坐了後排靠牆的椅子,葉三省在最邊上,他旁邊是高雲。


  「可以。你說。」


  楊中首先表態。


  葉三省站了起來,手中拿著一個硬面的筆記本。


  「剛才何鎮長問到了油茶的出油率,這位同學說根椐各地品質不同,在14%——27%之間,這個數據是經過了親自實驗,還是從別人那裡得到的數據?」


  甲方乙方都有些嘩然:正府這邊認為這個問題其實無足輕重,而且也不是農大的主攻方向,出油率說到底還是設備和工藝;農大那邊直接覺得這個問題像是在挑釁。


  女同學鎮定了一下,微笑著回答:「我們當然不可能把各地品質不同的油茶都拿來做個試驗,這個試驗好像意義也不大,這個數據是從以前別人的論文中查到的。」


  「我是說,14和27相差很大,將近一倍,具體到農民的收入,一倍就會引起很多的變化,比如農民家庭的決策和正府的決策。」葉三省解釋,「那麼,我們這邊的出油率是多少呢?」


  「我們的報告上面有。」女同學依然微笑。


  「提高出油率,或者說決定油茶的出油率基本由工藝和設備決定,我聽你介紹說,油茶的加工工藝目前來說可分為壓榨法和溶劑浸出法,壓榨法源於傳統作坊制油的方法,可獲得較高質量的油脂,而浸出法的出油率高、純度高,那麼,具體我們該如何操作呢?」葉三省沒有報告,繼續問。


  「一般加工企業會將兩者結合,先採取壓榨法壓榨出原茶油后,茶餅在通過浸出法提取剩餘的茶油,但是目前臨江鎮的加工企業,還是採用的古法榨油,因為溶劑浸出**提高成本,也對榨油工人本身有更高的要求。這一點,報告里也寫了的。」


  「我想說的是,如果溶劑法能夠提高出油率,我們是不是應該嘗試一下,看看到底有多高,然後再跟現在的出油率比較,如果相差很多的話,即使要提高成本,培養工人,也應該改變目前的加工工藝。」葉三省說


  「那就是正府的決策和工作了。」女同學輕鬆地回答。


  但是這句話在大部分人,包括兩位教授心中都覺得不妥,無論如何,這方面的數據不應該缺少。


  「我的第二個問題也是何鎮長剛才關心的,就是臨江鎮目前的土壤問題。」葉三省看著筆記本,繼續問:「其實這個問題得分成幾個問題,我們臨江鎮的土壤是否真的適合種植油茶?你剛才說了油茶最合適的土壤,陽光,但是臨江鎮的土壤跟這個最合適有多大的距離?需要改造嗎?怎麼樣改造,有具體的步驟和措施嗎?最重要的,如果投入土壤改造的成本太大,這間有沒有一個平衡點?不求最合適先考慮性價比。甚至可以說,如果成本無法承受,是不是直接考慮種植其它經濟作物,比如柑桔更好一些?」


  女同學被鎮住了。


  所有的人都被這幾連問驚呆了。會議室一時鴉靜無聲。


  「我來介紹一下,這是我們鎮今天分來的新同事,招考來的,叫葉三省。」尹先發呵呵一笑,介紹說。


  他怕農大那邊誤會是故意安排挑釁。


  「我來解釋這個……這幾個問題。」農大一位教授輕咳一聲,說。


  「首先臨江鎮的土壤是否適合種植油茶,這還真是一個靈魂拷問。」教授一笑,「我們不能說臨江鎮種植油茶已經幾百年上千年了,就證明這裡適合種植油茶,好比西北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在貧瘠的土地上耕種了幾百年,也並不證明那裡適合耕種,只是因為無奈。臨江鎮是否適合種植油茶,需要一種科學的精神,需要用各種數據來說話,這就是這位……小葉同志的第二個問題了,臨江鎮的土壤距離油茶生長最適合的土壤有多遠?」


  「報告中我們做了對比,剛才小黃介紹這一塊的時候可能是考慮到它的專業性比較強,沒有過多介紹,其實我們的分析是比較詳細,結論也是比較紮實的。簡單打個比方吧,如果說最合適油茶種植生長算一百分,臨江鎮目前的土壤條件應該有七十……八分吧。」


  「然後是接下來的問題,臨江鎮的土壤需不需要改造?」


  「回答當然是需要。你施個肥除個草就是一種改造。當然,我們這裡的改造是有組織,有方向,有規模,有深度的改造,這就是小葉同學的下一個問題了,這種改造的性價比,或者說是產生的效益和投入是否匹配,其實,這中間,我個人覺得,有一個度的問題,也就是小葉同志提到的平衡點。」


  「需要把臨江鎮的土壤改造到一百分嗎?當然不需要,也不可能。哪怕是靠近一百分,投入也相當大,沒有這個必要,我看,改造到八十五分就夠了。」


  「不要忘記,我們的初衷是利用荒山野嶺來種植油茶,也就是說,油茶的種植是以不大量投入為前提的,所以,我們只需要適當地進行改造,進行施肥、鬆土、澆灌、裁剪就行了。」


  「那麼,這個適當的改造……主要是施肥吧?這個施肥有沒有更加詳細的說明,或者說進行了實驗嗎?」


  葉三省繼續追問。


  「小葉這問題還問得真好,實話說,我們還只做了一些初步的實驗,畢竟有些結果要經過好幾季的反覆實驗才能夠得出可靠的結論。我們的報告也寫了,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報告,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實驗來進一步論證和補充。」教授苦笑,但畢竟是專家,「我們目前的實驗結論是,每50公斤油茶果大約要從土壤中帶走氮6.55公斤、磷0.43公斤、鉀1.71公斤,因此為了保證油茶果的產量和品質需要適時補充養分,主要手段是增施有機肥,平衡施用氮磷鉀肥。」


  他停了一停,「其實我還有一些考慮,因為不夠成熟這次就沒有寫進報告。比如我們是不是可以跟化肥廠合作,私人訂製,我們出配方,請他們給我們生產油茶專用的肥料?這樣的話,就能夠有的放矢,有助於提高油茶樹的冠幅,提高油茶植株的光合效率。同時,適時修剪,因樹修剪,剪密留稀,去弱留強,大年輕剪,小年重剪,中耕除草,深挖墾複,合理栽培,新老搭配等等,都跟土壤的改造互相促進,小葉同志,我的回答你滿意嗎?」


  「謝謝教授。我的第三個問題是關於混交林的。」葉三省看著筆記本,不急不緩地按照自己昨晚做的思考繼續提問:「剛才報告介紹了混交林的很多好處,比如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面積,較好地發揮防護效益,可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條件,提高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達到經濟利益最大化,甚至還有防火啊等等,那麼,有沒有壞處呢?有的話有哪些?這些壞處如何防範和改進?有沒有具體成熟的實驗?」


  「這個問題還是我來回答吧。」教授再次苦笑,「有沒有壞處?當然有。比如目前通常與泓森槐混交林……」


  ……


  會議室近三十人看著葉三省與農大教授你來我往地問答,心思各異。


  基本上都是驚異中稱讚,但也有少數不解甚至厭惡。


  比如他身邊的高雲。


  尹先發讓他參加今天的會議時他以為跟這一個月的其它工作一樣,他就是來旁聽增加經驗的,哪怕是好久不見的葉三省意外地坐在他的身邊,他也沒有多想。


  可是轉瞬之間,葉三省成了這個會議室的焦點,所有的人都在看他,聽他說話,偏偏他的話還很有道理,聲音沉穩,一點都不怯場。


  他有些後悔,他其實還充當了跟農大的課題組的聯絡員,如果他需要,完全可以事先看看這個報告,準備一些同樣有建議性和深度的問題,可是他卻連想都沒有想過。


  他的心裡充滿了妒忌、屈辱、憤怒,遠遠超過上次他們報到時在正府食堂聽說葉三省意外地阻止了那次工人鬧事。


  還有楊中,心裡非常不快。


  因為葉三省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中竟然有臨江鎮是否真的適合種植油茶。


  油茶這個項目,可是他一到臨江鎮就看好,並且在各種場合不遺餘力地推薦,希望得到大力推廣,也是他決心做成的一項鐵板釘釘的政績。他想過可能遭遇到的困難,比如資金籌措困難,農民組織困難,領導不重視等等,可是還從沒有人懷疑過這個項目本身。


  那一瞬間,他的情緒遠超出高雲,憤怒得差點爆炸,努力控制自己至到農大的教授親自回答了那一系列的疑問,他才慢慢平復情緒,然後看著繼續侃侃而問的葉三省,覺得這個年輕人並不是有意針對他,也沒有什麼居心,而是真正對這個項目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且他的提問是有價值的。


  他原諒了他,重新恢復了對他的認可,品性和能力。


  再聽到後來,他意識到了自己剛才憤怒的可笑,可能是因為關心則亂吧,自己對這個項目投入感情了,倒有些像王洪九對水廠的感情一樣,都是志在必得,絕不放棄。


  他也意識到了葉三省這些提問的價值。不僅讓課題組一方有更多的表現,證明了農大的態度和能力,讓在座的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油茶項目,認識到這個項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說明他一力主持的這個工作非常有意義,他楊中,楊鎮長做了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他開始感激葉三省,再聯想到他以前和事迹,他覺得尹先發說的「福將」真有可能一語成讖。


  或者,也不玄乎,只是因為葉三省愛琢磨,做事認真,恰巧配合了他的步伐。


  二十分鐘后,葉三省才結束他的提問,一共是七個大問題,十多個小問題。


  葉三省坐回座位后,農大的教授長長地舒了口氣,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今天陽光不烈,又開了空調,可是教授的額上,冒出了細汗。


  又是長達一分鐘詭異的靜場,教授才笑笑問:「還有同志提問嗎?」


  沒有人接話。


  楊中看看左右,再看看後排,笑道:「我看可能沒有了。小葉把問題已經問得差不多了。」


  教授用手指著遠在角落的葉三省說:「你們臨江鎮有人才啊。像小葉同志,我看把他拉進我的課題組算了。他有些問題,很能啟發我的思路。」


  楊中說:「沒有問題,以後就讓他專門負責聯繫你們這個課題組。」


  「反正看來他研究油茶也用了功,以後油茶這邊幾個課題組都讓他負責聯繫吧。」尹先發在後排建議說。


  楊中點頭說好,然後轉頭看著兩位評審專家,請他們發表意見,做評審總結。


  農科院副院長和農業的專家謙讓一下,接過話筒說:「那我就先來吧。說實話,我每年都要參加好多類似這樣的會議,但是今天這樣的項目驗收會,我這幾年還真是第一次碰上,像小葉同志這樣認真直接地追問,非常罕見,證明了臨江鎮正府對於這個項目的重視和期待,反過來,也證明了我們農大對於這個課題的用心用功,沒有敷衍塞職,沒有應付交差,而是扎紮實實地實驗,扎紮實實的數據,都很好,很讓我感動,我覺得我這次來做這個評審,不虛此行。」


  「同時,因為剛才小葉同志的提問和農大的回答,我想大家對於這個項目已經有了更加清楚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做起評審來也更加有底氣,不會信口開河,等會打分,也更加靠譜,所以我還真的要感謝小葉同志,替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啊。」


  大家都笑了起來,會議氣氛輕鬆。


  除了高雲。


  副院長進入實際總結,楊中忍不住拿起手機,給尹先發發了條短訊:


  小葉他想幹什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