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下震動 各有心思2
武會諸天最新章節
董卓為何皺眉苦惱呢?
正是因為洛陽發生的事情。
其人剛剛丟在座榻上的文書不是別的,正是袁隗給他來的一封信函,心中大概講了一些洛中的情況,最後袁隗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並州要穩,要如同冀州王芬一樣表明態度。
說實話,如果是其他的事情,袁隗提出來,他董卓是必然要聽從的,因為當初他董卓倒黴的時候,正是袁家伸手拉了他一把,才讓他有了現在的局麵,要不然他即便翻身,仕途也沒有這般的通暢。
可是令董卓為難的是,這件事情並非那般的簡單,如今的形勢不明朗,如果真的下注,說不得連他自己都要賠進去。
朝廷的公文雖然還沒有到,但是實際上能夠成為一方封疆大吏,董卓又怎麽會真的對於洛陽沒有任何的關注,其人除了袁家之外,自然有著自己獨有的消息渠道,剛才他派李儒出去就是為了確認這個消息。
“何進、袁紹、曹操,這三人中曹孟德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倒也罷了,可是何遂高和袁本初敢做出這樣的事情,倒是真的令我刮目相看啊。”董卓對著李儒說道。
不管李儒是和表情,其人自顧自的說著:“我出身邊郡,而且家室極低,十幾年沙場征伐,立下功勳無數,可是得到的結果卻不如給袁家當狗得到的東西多,真是諷刺之極。”
說實話,董卓雖然現在投到了袁家門下,但是對此要說心中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其人自為官以來,立下大小功勞無數,沙場征戰曆經數次生死,可是不但沒有得到封賞,應有的報酬,反而處處的被世家子弟排擠。
投入袁氏門下之後,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官位唾手可得,這令董卓心中升起了一股極為矛盾的心理,自己拚死拚活立下那麽多的功勳,卻不如投到袁氏門下收獲多,這令他對於自己之前的奮鬥產生了一絲的懷疑,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用。
而且董卓其人還十分的自傲,他對於無論是袁紹還是何進都有一種看不起的感覺,在其人看來那袁紹何進都是優柔寡斷,無勇無謀之輩,若非一個靠著家世,一個靠著有個當皇後的妹妹,這兩人又怎麽會有如今的地位,這是何其的不公。
堂下的李儒、牛輔聽到董卓的自嘲,全部是低著頭不發一言,仿佛是什麽話都沒有聽到似得,什麽回應都沒有。
看著兩個女婿這番姿態,董卓也不由笑了笑,卻也並未再繼續說這個事情,然後出聲問道:“文優,對此你有何建議。”
他想要聽一聽李儒的想法,看一看有沒有什麽好的辦法。
自己的兩個女婿,一文一武。牛輔不用多說,西涼豪強出身,算是個標準的武士,敢打敢拚,打仗的話應該是個好手,可是其人卻並未半點智慧,政治頭腦這種東西其人更是沒有,這種問題問對方,簡直和對牛彈琴沒有什麽兩樣。
李儒是個標準的文士,主意很多,而且也能通人心,懂軍事,所以平日裏董卓對於其人多有依仗,又因為其人是董卓的女婿,更是被視為最親信之人。
李儒倒也沒有推辭,一拱手說道:“嶽父大人,小人這裏有上中下三策,卻是不知道嶽父大人想選哪一個?”
這李儒果然早就有了對策,而且還不止一個,足足有三個之多。
董卓苦笑著搖搖頭:“你們這些讀書人啊,總是喜歡故弄玄虛。這上中下三策,你且全部到來。”
出身邊郡,因為家世的原因被這些士人所排斥、輕視,讓董卓對於這些讀書人既羨慕又不滿,羨慕其的能力、本事,不滿這些人的賣弄、高傲。
李儒見到董卓有了一絲不滿,倒也沒有賣關子,點了點頭說道:“首先是下策,嶽父大人自然可以立刻應下袁氏的要求,表明態度,將賭注全部壓在袁家的一方。”
“不行,若是可以直接下注,那有何必苦惱。如今形勢不明,貿然下注,恐怕不會有好的結果。”董卓搖搖頭直接否決了這個辦法,又問道:“中策呢?”
“中策則是,對於這封信不聞不問,就當從未見到這封信,不表明態度,先拖著,等待轉機。”李儒繼續說道。
“時機何來?”對於這個計劃聽起來不錯,但是拖也不能拖太久,而且不知道這個轉機是什麽?
李儒回答道:“如今太平道勢力眾大,大賢良師一言可令數十萬信眾跟隨,我觀其必然要釀成大禍。”
這個時代其實注意到太平道的人有很多,李儒早早就已經在關注著太平道,不過因為朝廷不發話,根本難以有任何作為。
董卓搖了搖頭,這個計劃隻能備用,太平道雖然聲勢浩大,但是現在他可沒時間關注這些,而且按照目前的形勢來說,能不亂最好別亂。
“上策呢?”他又問道。
“借機行事,施恩立威。”李儒平靜說道。
董卓聞言,若有所思,看了他一眼,說道:“願聞其詳。”
李儒解釋道:“如今局勢,風波暗湧,天下各州,各郡國態度不明之前,一切事情都難以有定論。不過對於嶽父大人而言,如今身為並州刺史,則最大的依靠就是並州,不若趁此機會將整個並州控製在手中,至少保證嶽父大人的態度就是整個並州的態度,隻有如此,朝廷才會真正認識到嶽父大人的重要性。”
李儒的話已經說得很露骨了,就是要讓董卓借此機會,徹底的將並州控製在手中,有一州在手,無論洛陽發生什麽樣的事情,那麽董卓的地位都是一種極為超然的態度,處於不敗之地。
“你們先下去吧,此時我還需要在想一想。”董卓並未直接拒絕,說自己想要繼續考慮一下。
李儒和牛輔點頭應是,兩人一同退下。
官寺之外,李儒對著牛輔道:“伯正,等公文一到,立刻派人令各郡國太守前來,就說嶽父大人有事情要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