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寧中則
武會諸天最新章節
蘇白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太過於高估左冷禪的能力了,在又自己派出廠衛的人的幫助下,對方策反泰山派這幾人,竟然今日當場叛亂已經是弄得很不體麵了。
現在泰山派幾人竟然還起了內訌,雖然說有這幾人各自野心勃勃的原因,但是也無疑從另一方麵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左冷禪的能力不足,哪怕有鎮武司的幫助,竟然也無法掌握泰山派,真是不堪大用。
就在蘇白想著要不要自己插手的時候,突然聽到人群中傳來一道聲音:“以小女子我看泰山派武功的精要,你二人誰都摸不著半點邊兒,偏有這麽厚臉皮,在這裏唆爭吵,虛耗天下英雄的時光。”
眾人向說話之人瞧去,卻見識一個妙齡少女,臉帶笑容有意無意的說著話,正是華山派嶽不群的女兒嶽靈珊。
就連一旁的令狐衝也驚訝不已,自家小師妹怎麽會突然開口。
嶽不群喝道:“珊兒,玉音道長乃是長輩,不得無禮!”
嶽靈珊應道:“女兒知道了!”
玉音子怒道:“嶽先生,你調教的好女兒!連泰山派的武功如何,她也能來胡言亂語。”
然一個女子的聲音道:“你怎知他是胡言亂語?”
卻是嶽不群的夫人,華山派寧中則。她背上負著一柄長劍,右手反過去握住劍柄,說道:“我便以泰山派的劍法,會會道長的高招。”
玉音子自然人的寧中則,心想嶽不群這番大力讚同五派合並,左冷禪言語神情中對他甚是客氣,倒也不敢得罪了她,微微一笑,說道:“貴派劍法精妙,貧道向來是十分佩服的。但華山派門人居然也會使泰山派劍法,貧道今日還是首次得聞。”
寧中則道:“我師兄要做五嶽派掌門人,對五嶽劍派每一派的劍法,自然都得鑽研一番。否則的話,就算我師兄打贏了四派掌門人,那也隻是華山派獨占鼇頭,算不得是五嶽派真正的掌門人。”
此言一出,群雄登時聳動。有人道:“嶽先生要做五嶽派掌門人?”
有人大聲道:“難道泰山、衡山、嵩山、恒山四派的武功,嶽先生也都會嗎?”
嶽不群朗聲道:“內子信口開河,小孩兒家的話,眾位不可當真。”
寧中則卻道:“左師兄,如果你能以泰衡華恒四派劍法,分別打敗我四派好手,我們自然服你做五嶽派掌門。否則你嵩山派的劍法就算獨步天下,也不過嵩山派的劍法十分高明而已,跟別的四派,終究拉不上幹係。”
群雄均想:這話確然不錯。如果有人精擅五嶽劍派各派劍法,以他來做五嶽派掌門,自是再合適不過。可是五嶽劍派每一派的劍法,都是數百年來經無數好手嘔心瀝血鍛煉而成。有人縱得五派名師分別傳授,經數十年苦練,也未必能學全五派的全部劍法,而各派秘招絕藝,都是非本派弟子不傳,如說一人而能同時精擅五嶽派劍法,決計無此可能。
左冷禪卻想:“嶽不群的夫人為甚麽說這番話?其中必有用意。難道嶽不群當真痰迷了心竅,想跟我爭奪這五嶽派掌門人之位嗎?”
玉音子道:“原來嶽先生已然精通五派劍法,那可是自從五嶽劍派創派以來,從所未有的大事。貧道便請嶽夫人指點指點泰山派的劍法。”
“甚好!”寧中則道,刷的一聲,從劍鞘中拔出了長劍。
玉音子心下大是著惱,卻也不得不提起警惕,畢竟華山派伉儷的名聲已久,哪怕是自己長對方一輩,也不敢說輕言勝之。
一瞥眼間,隻見寧中則右手長劍斜指而下,左手五指正在屈指而數,從一數到五,握而成拳,又將拇指伸出,次而食指,終至五指全展,跟著又屈拇指而屈食指,再屈中指,登時大吃一驚:“他怎地懂得這一招‘岱宗如何’?”
玉音子在三十餘年前,曾聽師父說過這一招“岱宗如何”的要旨,這一招可算得是泰山派劍法中最高深的絕藝,要旨不在右手劍招,而在左手的算數。左手不住屈指計算,算的是敵人所處方位、武功門派、身形長短、兵刃大小,以及日光所照高低等等,計算極為繁複,一經算準,挺劍擊出,無不中的。
當時玉音子心想,要在頃刻之間,將這種種數目盡皆算得清清楚楚,自知無此本領,其時並未深研,聽過便罷。他師父對此術其實也未精通,隻說:“這招‘岱宗如何’使起來太過艱難,似乎不切實用,實則威力無儔。你既無心詳參,那是與此招無緣,也隻好算了。你的幾個師兄弟都不及你細心,他們更不能練。可惜本派這一招博大精深、世無其匹的劍招,從此便要失傳了。”
玉音子見師父並未勉強自己苦練苦算,暗自欣喜,此後在泰山派中也從未見人練過,不料事隔數十年,竟見寧中則這樣一個外人使了出來,霎時之間,額頭上出了一片汗珠。他從未聽師父說過如何對付此招,隻道自己既然不練,旁人也決不會使這奇招,自無需設法拆解,豈知世事之奇,竟有大出於意料之外者。情急智生,自忖:“我急速改變方位,竄高伏低,她自然算我不準。”
當即長劍一晃,向右滑出三步,一招“朗月無雲”,轉過身來,身子微矮,長劍斜刺,離寧中則右肩尚有五尺,便已圈轉,跟著一招“峻嶺橫空”,去勢奇疾而收劍極快。隻見寧中則站在原地不動,右手長劍的劍尖不住晃動,左手五指仍是伸屈不定。玉音子展開劍勢,身隨劍走,左邊一拐,右邊一彎,越轉越急。
這路劍法叫做“泰山十八盤”,乃泰山派昔年一位名宿所創,他見泰山三門下十八盤處羊腸曲折,五步一轉,十步一回,勢甚險峻,因而將地勢融入劍法之中,與八卦門的“八卦遊身掌”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