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武會諸天> 第三百七十一章朱祁鎮

第三百七十一章朱祁鎮

  武會諸天最新章節

  宣德二年,孫氏為明宣宗朱瞻基產下長子朱祁鎮。隨即,出生四個月的朱祁鎮被立為皇太子,其母孫氏為皇後。


  宣德十年春正月,明宣宗駕崩,皇太子朱祁鎮即位,次年改年號為正統。皇太後張氏尊為太皇太後,皇後孫氏尊為皇太後。


  在朱祁鎮即位之前,宣宗駕崩之後,宮中傳言,說要立襄王為帝。當時的張太後召集群臣,指著皇太子朱祁鎮說,這就是新君。於是朱祁鎮順利登基。新君年僅九歲,主少國疑,眾臣請張太後垂簾聽政。張太後不允。即便如此,國事仍舊掌握在已經貴為太皇太後的張氏手中。


  張氏地位尊崇,卻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許外戚幹預國事。還三天兩頭把王振叫去罵一頓,有效地打擊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權的時候不敢幹壞事。而當時王振並不囂張過分,也可見張氏的眼光很遠。她重用仁宣以來的舊臣,其中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頗為著名,史稱”三楊“。


  三楊擔任內閣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得大明朝國力鼎盛。明人焦竑《玉堂叢語》卷七中有言:“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為西楊,文敏(楊榮)為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正統初年,張太後與三楊治國有道,明朝頗有一番欣欣向榮之態。然而好景不長,正統五年,楊榮去世;正統八年,張太後駕崩;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


  隨著三楊去世,太後駕崩,一直以來被皇帝朱祁鎮寵信的宦官王振開始嶄露頭角,興風作浪。正統朝的政治開始走入滑坡路。彼時,皇帝從少年天子長成熱血青年,頗有一股安邦定國的雄心壯誌。在位初期勵精圖治,令南方諸省籌措糧餉,派遣南兵穩定因宣德皇帝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引發地緣地震後動蕩不安的雲南承宣布政使司。


  而且仔細觀察朱祁鎮的一個成長軌跡,就會發現在之前的曆史上有一個帝王的成長經曆和他十分的相似,那個人就是漢朝的漢武帝。


  文景之治,經曆文帝、景帝兩代的積累,給漢武帝積攢下了深厚的家底,才可以讓他肆無忌憚的擴充軍隊,橫掃匈奴。


  而明朝也有仁宣之治,自永樂朝以後,仁宗皇帝、宣德皇帝兩人的勵精圖治,將整個大明朝經營的日益強大,給朱祁鎮留下了一個底蘊深厚的大明帝國。


  因此,幾乎所有的文臣武將,包括皇帝朱祁鎮自己在內,都覺得如今的整個大明帝國將會更加的強盛,會在他的手中發揮出更耀眼的光輝。


  當初明太祖驅逐韃虜,定鼎中原。明太宗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驅逐的,防備的,無外乎漠北的蒙古。蒙古逃回漠北,北元一分為二:瓦剌和韃靼。瓦剌和韃靼之間,互相爭雄。到了正統年間,瓦剌逐步強大起來,並且時不時就南下侵擾明朝疆域。


  尤其是瓦剌的實權派——太師也先,經常以朝貢為名,騙取明朝的各種賞賜。因為明朝自詡為天朝上國,對於進貢的使者,無論貢品如何,總會禮尚往來,賞賜頗為豐厚,並且按人頭派發。這種情況下,也先不斷增加使者數目,最後竟然高達三千餘人。總覽朝政的宦官王振對此頗為不滿,下令減少賞賜。也先借此為名,揮師南下,直逼大同,威脅北京。


  是以,當祖母和一幹老臣都已經離世,皇帝朱祁鎮剛剛二十餘歲,正是自己一展拳腳的大好時機,看到北方韃子如此放肆,頗為惱恨。王振借此鼓動皇帝,建議他禦駕親征。朝中大臣勸阻,皇帝不聽,一來是效仿他的父親——明宣宗曾在楊榮的建議下,禦駕親征,打敗漢王;二來為了證明自己,何況大明朝國勢鼎盛,區區蠻夷,怕他不成?


  當時,朝廷的軍隊主力都在外地,倉促之間難以集結。於是皇帝從京師附近,臨時拚湊二十萬人,號稱五十萬大軍,禦駕親征。為了說服自己的母親孫太後,他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並讓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朱祁鎮信心滿滿的帶著大軍禦駕親征,在他看來之自己建功立業的第一步,他將完成大明數位皇帝都沒完成的功業,徹底的消滅蒙古人,正如當年漢武帝打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馬一般,成為比肩漢武的皇帝。


  可惜的是,一朝英明喪盡,不但功敗垂成,將士死傷無數,連隨行的官員也死傷殆盡,甚至自己都被瓦剌人俘虜,這無疑是讓朱祁鎮滿腔的雄心壯誌一喪而空,甚至是起了尋死的念頭,畢竟數十萬人因為自己而死,朱祁鎮不過是一個二十餘歲的青年,心中負擔何其重。


  但是或許心中還有著一些對於生存的渴望,朱祁鎮最終還是沒有去死的勇氣,隻能用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來激勵自己,告訴自己現在還不能死,他還要報仇。


  他的選擇沒有錯,果然瓦剌人在京城受挫之後,知曉明人寧願另立皇帝也不願意向瓦剌人認輸的時候,對方終於選擇了要送自己回去,利用自己這個曾經的皇帝,去挑起大明的內耗。


  說實話,最初聽到滿朝文武不在乎自己的姓名,寧願另立自己的異母弟弟為皇帝,都不願交換自己回去的時候,朱祁鎮心中滿是不忿,覺得他們是背叛了自己,他恨不得將這些亂臣賊子統統殺個一幹二淨。


  但是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反複思考,他心中的不忿卻也沒有當初那般大,甚至還有一些理解了對方的選擇,知曉那其實是最好的選擇,隻是他不能夠接受自己是被拋棄掉的那個人罷了。


  所以,現在聽到也先的話,朱祁鎮卻是依舊一副古井無波的心態,這是他最大的一番收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