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懵懵懂懂
陝西的古鎮和大多數小鎮一樣孕育著45萬的普通的人類,農村的生活就是種地、養殖;為了生存人們用自己的方式付出勞動力來賺取生活下去的資源,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早起晚歸。 楊妍在這個小鎮長大,40年代的母親在自己娘家的時候是貧農,生活也很拮據,因為外婆眼睛看不見,從小都是母親負擔起家裏的所有勞動包括5個兄弟姐妹的穿衣住行,母親家裏窮很小就開始做飯,她自己養成的一套生活習慣,畢竟是農村的孩子,沒有經過外來眼光的幹擾,在以親人生活為主的慢慢影響下,也不懂如何去分析好於壞吧,但在母親的婆婆眼裏是一種奢侈浪費,也許是從小擔心兄弟姐妹生活不好,做什麽都做的很充足,在哪個經常餓肚子的年代,也不讓他們幾個受一絲的委屈。在她記事開始,地主成分的婆跟自己的母親的婆媳關係不是很好,婆看不慣母親不懂節約的生活習慣。 父親從小受他母親的影響很大,自然也感覺這個新進門的母親很多方麵做的不到位,父親脾氣不是很好,還沒進家門就給母親的長輩說了,我的脾氣不好,你要是進門可以,以後的事情自然要考慮到位,舅舅也心疼母親,自然很生氣,舅舅是教書先生,習慣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心裏埋怨著說:“不嫁了,還沒進門就這樣,以後可怎麽過。”但是沒有辦法,母親曾經有過一段過去,雖然也是受害者,給母親想找一個家庭好的,又是鎮上的不容易,40年代的人結婚不可能有自由戀愛的。 母親每天早上都起的很早,起來後忙忙碌碌,母親早上喜歡聽秦腔(又名亂彈),母親喜歡叫我妍兒,在母親的生活習慣下,80後我們也跟著那些節奏能哼哼幾句,其實就是從不喜歡到喜歡的過程;時間久了也能感覺到一些陰陽頓挫,有扯開嗓子吼得,也有翹著蘭花指一步一回首的不離不棄。 小的時候印象很模糊,隻記得外婆家的親戚很疼我,舅舅、姨、堂哥家的兄弟姐妹都很喜歡我,至於為什麽,大家都說我張的像城裏娃,看著很斯文、說話聲音小,都疼著我,後來想想是因為母親,母親很早就懂事,做起事情來,很多事情想得全麵,大家也愛屋及烏吧。 在大家的疼愛中張大,其實我不太愛說話的,但是卻跟外婆家的親戚很親,給我的童年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小小空白的心靈裏留下快樂的一筆。 小時候鎮上條件不好,主要幾個去外麵賣東西的路經常泥濘,沒有自行車以前,村裏幹活都是拉著那種木質的架子車幹活。門口的路好像就很少見好的時候,太陽出來的時候隻是把人們踩著坑坑窪窪的路曬的幹一點,如果遇到道路幹了好走的時候,村裏一幫娃都在門口一堆一堆的玩遊戲,同我一起張大的幾個女娃比我大1歲的好幾個,總少不了做一起聊天,貌似記憶裏村裏的人們對我印象也挺好,因為我的學習比其他一些女娃好些,人又靦腆,很少惹事,這樣愉快的張大了。 除了跟同齡的女娃聊天外,在無其他人可聊天。隻是經常跟父母走的近幾個人記得稱呼,餘下的村裏相隔幾家人就隻是看看了。哥哥經常出去玩,跟村裏村外一些大大小小的朋友出去野,偶爾會帶上我,我跟他們確沒什麽交集,時間久了,哥哥也不願意帶我一個小女生。經常做在母親身旁,看看電視,去學校的時候看看老師講課,那個時候也不懂什麽叫用心,隻是習慣了淡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