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三年定論
“今年,此地的考生,他們的分數比三年前更高,來我盛宴的,還要高出5%,其中要有許多細節,美好結果。”
??返程路上,是熟人相伴。那個家還是要回去的,反正已經做了許多更改。看著眼前人,心中升起許多願景,果然,用他的思維做一些事情,這要比我自己夠想簡單得多。
??人類總是更期待躊躇不前,這就是“比三年前更高”的來由。三年之前是中考,語數英都是120分,物理和政治各有70分,曆史和化學各有50分,生物和地理各有40分,實驗40分,體育50分,共計770分。
??此地有兩所普高,那一年,他所在的普高錄取分數線是525,另一所普高的錄取分數線是514。按照舊日的命令,會不會有人超滿分呢?其實不會。那年的中考第一人有707分,這倒是撿了個大漏。
??舊日的命令所要得到的不是一個機械的結果,因為在那之後還有“許多細節,完美結果”。許多細節是針對需要之人所說的,完美結果則是針對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對多數人而言,這都是極其盛大的祝福,因為有太多的人中考時意氣風發,高考時悲催落淚。按照舊日的命令,那個5%還是保底的。譬如來赴宴的,中考是546分,高考是557分,那結算的成績則是585分。
??舊日並不考慮這樣的命令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會讓多少人“有失公平”,那都無關緊要。這一年,在這裏,有應屆者約5000,受到命令恩惠的,大約有3500人。而這一年,這一個省,有考生大半個百萬。
??舊日對這樣的命令很滿意,因為越是高級別的存在,越可以語義不明。如果那條命令改成這樣:
??“今年,此地的考生,他們的分數比三年前更高,來我盛宴的,還要高出5%,其中要有許多細節,美好結果。
??“那些成雙成對的,盡量安排在同一個學校,至少也得是同一個城市、同一個省。他們的專業要盡可能地好一些,避開那些無聊、乏味、收入少的,最好也要符合他們的興趣,難度也得相當,不要讓他們出現太多的掛科行為。
??“對於那幾個重要的人,還得有更特殊的安排,我要與某某某同校,與某某某同城,而且距離不能超過多少多少千米。
??“還有一些人值得更好的待遇,他們是我的朋友,要給他們減少一些競爭對手,讓他們有保研的機會。重置掉一些老師的狀態與未來幾年的試卷,我不願意見到他們犯太多錯誤。
??“讓更多的人聚在一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點燃友情。三年之前在這裏的,三年之後也還願意在一起,也還有相遇的機會。
??“修改他們的分數時,不能隻是修改他們的分數,還要改掉他們的答題卡,要讓他們確確實實就是這個分數,也得讓他們確確實實有這樣的頭腦能在任何一次類似的考試中都能勝任這個分數。
??“要把他們的智力水平提高到與分數相當的水平,讓他們能夠應付以後的所有同級別考試。在有必要的時候,再給他們一點小小的幸運,但是不能超過5%的界限。”
??很顯然,這條命令指意明確,如果能再具體到某一個人,那就更不得了。然而,越具體越好,那隻是人類的說法,舊日的命令隻需要足夠全麵就可以了。誠然,他對聚餐前後的安排很費心思,但那畢竟不是命令。
??人類做事力求準確,要程序準確,要數據準確,要講話準確,不能語義不明,不能有歧義,這都是好事,但是舊日用不著。太具體的說法反而看不出能力,因為你已經定死了一切,那幾乎就不能變。
??這一路上有許多言談,從過去延伸到未來。先是從聚餐談起,讚歎他如何如何可以,之後就是在為未來做打算,大約有多少分,想去哪座城市,能去哪所學校,想上什麽專業,又有誰或許能同校。
??從那一年的錄取信息來看,班裏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考出省。省內的學校也屈指可數,確實有大片大片的同學去往同一所學校,但那又能如何呢?永別早已注定,即便是同校,也沒有再見一麵的理由了。
??“這會改變多少人的命運走向呢?我已經放任他們離開了,他們也該是他們自己了吧?如果是我的信徒,那他會怎麽說呢?他會說,我已經足夠悲慘,我不想讓他們與我一樣慘。嗬,雖然他的口中能講出‘你還可以過得更慘’這樣的奇怪言論,但也正是如此,他還有那麽一些善良可言。
??“這些人在今日結下的情不知道能維持多久啊!半年?一年?如果不主動回憶創造機會,其實也維持不了幾天。有那麽多人躊躇滿誌,也有那麽多人徘徊不前,這一時的感動,要不了多久就會煙消雲散。
??“世人們是怎麽評定分數的呢?那些人用性命換來的也就是20分,用無數天賦換來的,也最多隻有30分,但是來赴我宴的,這一年裏與我共同奮鬥的,其中有些人恐怕得了兩三百分的好處啊。
??“這三年已經成了吧?永別的最後一重奏還有多久呢?大約還有20天。成績出來之後再做,在那裏,怎麽說心態都不一樣了吧?不知道又會有多少人,熱淚盈眶,整整一夜睡不著覺。”
??送她到家門口,再回到自己的家中,最多再過兩個月就該搬走了。是啊,我要搬走了,她也要搬走了,要不是因為有高考,又得錯過多少人?可也正是有了高考,也要錯過許多人。這就是命運的工具嗎?
??開門,家中無人,多退少補,事了拂身去。明天去找個記者幫忙報道一下,今晚的事情完成得很好。信徒已經觀看了不少曆史吧?我補上這兩年,他再熬過75年,這一切也就算是完成了吧?也不一定是75年,有去處就好。
??回到家後再互相問個好,站在陽台上遠遠地看著那一排房子中唯一有燈的地方。說起來很奇怪,那一排房子都租給了畢業生,也不知道來年又會迎來怎樣的人。這就是信徒期待的感覺嗎?
??有明確時效性的種種人生事自始至終都不能讓人長久滿意,趁著現在多混一混班群,然後再上傳信息錄活躍活躍氣氛。其實人也都還是好人,離十惡不赦還差的遠,就是有時有那麽一點點無情無義。
??沒有誰不是奔著成績來的,但在那之中也有其他重要的事。同樣是三年時光,身邊的人和事至少能記住一些。回想雨夜時泥水打濕褲腿,回想凍雪中攙扶著前行,這一生之際這樣的場景也屈指可數。
??可能有許多人要反駁,像是父母上一代,不,舊日那邊沒有這樣的稱呼,應該說是30年前一代,有這樣經曆的人有很多,冰川雪原之上,也總會有同行之人,但是,那早已不是所期待的浪漫與精彩。
??或是看看一下是誰在體檢時抽血之後麵露難色,“大家一起去笑他”?又是誰在暗中注意著暗戀之人的身高與體重?是誰在最後一個夜自習偷偷聽歌,又是誰在一個深夜思索著離別偷偷抹眼淚?
??都是很常見的事情。那個年齡。那樣的環境。如果不是恰好有這樣的環境,恰好有這些事,其實那個年齡並沒有那麽重要。16歲,18歲,20歲,想幹什麽還可以繼續幹,但追憶起卻截然不同。
??舊日並不在意這些珍貴的情感,他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麽要做這些事情。僅僅是因為一個想法就大費周章地做信息錄、發起同學聚餐,到底是為了爭奪什麽呢?是要與信徒的心願保持同步嗎?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