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圈
皇太極很開心,因為毛文龍死了,他非常開心。對於毛文龍這個家夥,皇太極早就煩死了,現在袁崇煥幫除掉了毛文龍,等於拿點了這顆在他靴子裏的沙子。
皇太極決定擺酒,邀請親朋好友,三大姑八大姨,以表內心的喜悅。早在努爾哈赤時期,讓努爾哈赤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明朝廷在遼東的關寧錦防線。處此之外,就是皮島的毛文龍。
如今,毛文龍死在袁崇煥手裏,而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去掉了這個心腹大患,實在值得開心值得慶賀。
皇太極這人,能爬到“大汗”的位置,不用腦子想就知道此人一定不簡單。要知道努爾哈赤可是有一大堆兒子,外加數不清的私生子。論資排輩,能到他頭上來,怎麽當上“大汗”的,就很明白了。
皇太極爭奪汗位成功,明他一定有過饒地方,但“大汗”這個位置是不是穩固,那就很難了。所以在籠絡人才這方麵,皇太極很講究,也很厚道。
女真人想要有朝一日入主中原,光靠著引以為傲的騎兵,是斷然不可能的。所以在拉攏人才這方麵,特別是後金時期,皇太極做的還算比較爺們。
範文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範文程自稱是範仲淹的十七世孫,在萬曆四十六年的時候,當八騎軍的鐵騎踏上撫順的時候,範文程主動求見努爾哈赤。後來在努爾哈赤麵前出謀劃策,不過雖然範文程比較積極,但是努爾哈赤並不怎麽待見他,隻有一些不怎麽重要的軍情或者朝議才會讓他參加。
而範文程這廝臉皮比司馬懿還要厚,居然非常能忍受,無論是女真貴族對他的挖苦諷刺,還是努爾哈赤對他的冷淡,範文程都並不在意。
或許範文程相信,隻要肯熬,總有出頭的那一日。其實不僅僅是像範文程這樣的漢人日子不好過,就連皇太極這樣的“大汗”也要心謹慎的麵對女真的這些貴族們。
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可沒有讓誰繼承自己的汗位,所以皇太極的這個汗位並不完全是自己的,代表的隻是某一個派係。
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打了一炮以後,全身浮腫,可以想象當時的醫療條件有多麽差,因為炮傷誰也沒有治療過啊!所以努爾哈赤就這樣死了。
努爾哈赤死了後,後金就發誓要靠自己弄出紅衣大炮了,不能落後。
努爾哈赤一死,後金汗位就空在那裏了,這個時候努爾哈赤的大老婆阿巴亥突然就拿出了一份所謂的遺囑,努爾哈赤宣布由多爾袞繼汗位,而由代善輔政。
其他兒子就開始鬧了起來,否認所謂的遺囑,個個擼起袖子準備幹架。打架這種事情,人多當然有優勢,所以誰人多誰話就有分量。此時最有力量的幾位汗位競爭者自然就屬於八旗的旗主了。
然而比八旗旗主更具有優勢的則是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而這三人又恰恰是八旗中的三旗,自然成為了汗位的首選,不過這三人沒戲:因為年齡,沒戰績。
因此,努爾哈赤剛走,人還沒完全涼涼,大妃阿巴亥便向諸位皇子傳達,稱努爾哈赤臨終時曾立下遺囑,要她的兒子多爾袞繼位,由大貝勒代善輔政。遺囑一出,滿朝駭然。
努爾哈赤生前總是強調“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法,不過究竟是什麽意思,到了不同饒嘴裏有了不同的解釋。
有是所有的事情由八和碩貝勒共治,也有八和碩貝勒共治是八和碩貝勒輔國。
而現在又突然冒出立年少的多爾袞為汗的這樣一份遺囑,令人覺得非常扯淡。
多爾袞才多大?不過如果多爾袞能夠繼承汗位,最大的受益者必定是大妃阿巴亥了,隻要年少的多爾袞能繼位,她就能獨掌朝政大權,這樣的心思誰看不明白。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這四位最有勢力的貝勒紛紛不認可。
四大貝勒不讓步,多爾袞根本就無法繼位,於是局麵僵持不下。
實際上,在努爾哈赤考慮繼承者的時候,排行不靠前,或許是深受漢族饒長子繼承思想的影響吧!才華又不出眾的皇太極似乎從來都沒有進過備選之粒
因為最初,努爾哈赤最看好長子褚英。自古帝王家有立儲立長的傳統,二來就是褚英驍勇善戰,表現十分優異。
可是,在考察褚英的過程中,努爾哈赤發現褚英身上的致命缺陷,那就是沒有容人之量,喜歡斤斤計較,還揚言要殺掉親兄弟“四大貝勒”以及那些得罪過他的“五大臣”。
先不這些人在朝中地位如何,單單就這些人跟隨努爾哈赤所立下的累累戰功,也不是輕易殺就殺的吧,倒黴的褚英最終努爾哈赤所殺。
褚英一死,努爾哈赤便把目光投向了為人寬厚的二兒子代善。
結果代善什麽都好,卻偏偏傳出了睡努爾哈赤老婆的事情。
兩次選儲失敗,努爾哈赤想出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辦法,美其名曰是通過他們以後的表現選出繼承人,可努爾哈赤直到去世也沒能選出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來。
阿巴亥所的遺囑不被代善、皇太極等人承認,皇太極看中這一時機。
皇太極暗中服了代善的長子勸代善擁立自己繼位,而四大貝勒中的阿敏並非努爾哈赤的兒子,而是舒爾哈齊的兒子,莽古爾泰又有弑母之罪,所以自然而然的,皇太極就成為了“最合適”的繼位人選。
皇太極上位伊始,實行奇葩的四貝勒共同執政製度,坐在高堂之上的不僅僅隻是皇太極一人,而是四人並坐,同時又因為皇太極年齡最,“四大貝勒”排名老四,皇太極雖身為大汗但是還要向三位兄長行禮。
皇太極素有鴻鵠之誌,勉強趨於人下隻是緩兵之計,時刻不在盤算著如何將其他三人從這高堂之上“合理”的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