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 62 章

  第六十二章


  杜雲彤忽然便覺得, 這筋疲力盡提心弔膽的一.夜, 好像也不算太壞。


  有個人在你心力交瘁的時候陪著你,雖然不會說什麼甜言蜜語, 悶上半日,也不過說句我在,但她還是覺得, 這樣就很好了。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同舟共濟,相濡以沫?


  月色皎皎, 溫柔似水, 順著窗戶上的琉璃流淌進來。


  琉璃將月光過濾, 漾在秦鈞的眼角眉梢。


  風聲依舊喧囂,積雪尚未融化, 然秦鈞眼底似終年難消的霜意,卻一點一點淡了下去。


  杜雲彤驀然便生出一種錯覺,被世人畏懼如殺神的秦鈞, 其實是一個挺溫柔的人。


  「謝謝侯爺。」


  杜雲彤道。


  心裡好像有什麼東西破土而出了,痒痒的, 不知為何,她挺喜歡這種感覺,像是心臟被裝的滿滿的。


  生平第一次, 杜雲彤有了想要和一個人共度一生的念頭。


  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大抵是因為喜歡吧, 所以才有勇氣與他一起, 去面對人生路上的暴風雨。


  就像面對現在的李昱的死一樣。


  李昱的死,對於旁人來講,不過是一個又走上先太子老路的普通皇子罷了,但對於秦鈞來講,意義非比尋常。


  李昱是唯一一個與先太子李昊還有點關聯的人,也是眾多皇子中心胸最為爽朗仁善的人,他若為帝,對於大夏,對於秦鈞,都是好事。


  所以秦鈞活了兩世,兩世都想擁立李昱為帝。


  李昱是最容易問鼎帝位的人,可偏偏,兩次都失之交臂。


  爽朗之人,鑽起牛角尖,比常人更為執拗。


  不是秦鈞的錯,也不是秦鈞能力不夠,是李昱這人啊,心裡有比天下更重要的東西。


  親情是排在他心裡第一位的,皇位不是。


  所以秦鈞哪怕替他拋頭顱灑熱血,也不過無用功罷了。


  不過秦鈞的心血也不算白費,李昱在臨死之前,幫秦鈞除掉了後顧之憂。


  正德帝彼時雖然沒死,但也跟死沒什麼差別了,被李昱一劍刺成了植物人,渾渾噩噩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了。


  六皇子李晃的名聲不比秦鈞好多少,七皇子李易更是勢單力薄,皇子里勢力最為強大的李曇被擒,縱觀天家皇子,再無一人可以與秦鈞抗衡。


  而李昱的死,給太后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悲慟之下,太后未必再會和以前那般,把持朝政,說一不二。


  正德帝,更不用說了,能活幾天尚是未知,拿什麼去跟秦鈞添堵?

  如果以前的秦鈞是權傾天下,那麼現在的秦鈞便是一手遮天,不需要挾天子,周圍諸侯也會避其鋒芒,不敢與他相爭。


  這是李昱回報秦鈞的,或許是不忍讓他的一腔報國之心付之東流,又或許是其他原因,把秦鈞送上了萬人之上。


  這便是李昱所說,秦鈞想要的,他都會給他,秦鈞不方便做的,他都會替他做了,就當還秦鈞的多年相護。


  掌天下之權,多麼讓人心動的一句話,可杜雲彤覺得,登上權力頂峰的秦鈞,並不快樂。


  他的眸還似舊日一般,只有在看向她的時候,會活泛點,其餘時間,比往日更為沉寂幽暗了。


  讓人一眼望不到底。


  他還是難過的吧,李昱於他,也是半個知己,重活兩世,他都改變不了李昱的命運。


  命運如同一張悄然張開的大網,任何的掙扎與努力在命運面前,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像是早已寫好的劇本一般,誰也逃不脫既定的結局。


  莫名的,杜雲彤有點心疼秦鈞,心疼之後,又覺得秦鈞大抵是唯一一個意外,他是一個從來不會認輸的人,也是一個從來不會輸的人,他的身上有無數的可能性。


  他已經把大夏朝改變了那麼多,以後還會改變更多。


  而她,想和他一起。


  他心裡那個空前強大的大夏朝,她也想看看。


  昏黃的燭光映在杜雲彤臉上,如水的月色傾瀉下來,屋內冉冉升起的檀香,屋外風吹積雪的沙沙聲,時間的輪迴從未停止,在尚未察覺間,已經有東西在悄悄改變了。


  杜雲彤握住秦鈞的手,撫摸著他掌心的薄繭。


  常年握著陌刀的人,怎會沒有繭子?


  手心是繭,手背是傷,都是他少年英武的勳章。


  杜雲彤倚在秦鈞的胸口,閉上了眼。


  隔著薄薄布料,她聽到秦鈞有力的心跳聲,矯情的話不需要再說,她知道他懂她。


  月兔隱於黑暗,金烏再度升起,官兵清掃著宮變后留下的痕迹,一盆又一盆的水潑上去,原本殷紅的血跡被沖刷至沒有。


  時有大膽的百姓探頭看外面的場景,官兵便說沒事了,該做什麼做什麼吧。


  小商小販們便陸陸續續支起攤位,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一切又恢復了原狀,彷彿什麼都不曾發生過一般,那夜刀劍錚鳴的屍堆滿地,更像是人們午夜夢回做的一個噩夢罷了。


  但那個噩夢是真實發生過的。


  對於某些人來講,這個噩夢,還在持續著。


  李曇看著窗外的景色,天空是清透的藍,遠處的樓台亭閣,近處的九曲迴廊,都變得無比真實起來。


  不過一夕之間,他從一個備受正德帝器重的皇子,變成了謀逆造反的人,當初他強加在先太子李昊身上的罪名,如今被秦鈞盡數安在他身上。


  當真是因果報應不爽。


  時值正午,有暗衛送來吃食。


  桌上的小菜樣樣精緻,一看便知道是用心做來的。


  人都要死了,很多事情也就看開了,他與秦鈞本就沒什麼深仇大恨,他倆之間的衝突不過是因為政見不同,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隔閡。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秦鈞也不會在他臨死之前羞辱他,仍給他該有的皇子體面,讓他舒舒服服走完最後一程。


  大抵是看他快要死了,秦鈞的暗衛們沒有在吃的地方難為他,對他的一些要求,也盡量滿足,更有甚者,還頗為貼心地問他要不要聽曲兒,喜歡勾欄院里的哪位姑娘。


  從最初的難以置信到現在面無表情接受一切,李曇搖頭,說不用。


  他一生為帝位奔走,身邊一個姬妾也無,這樣也好,省得連累了旁人陪著他一同赴死。


  沒有一個紅顏知己,也無人為他的死拘上一把傷心淚,這樣的人生,好像有點失敗。


  李晃收回目光,笑了笑,拿起筷子,慢慢吃著菜。


  失敗就失敗吧,輸在秦鈞手上,不算委屈。


  只是不知道秦鈞會留他到什麼時候,想了想,大概也就是這幾日的事情了。


  天啟城裡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秦鈞總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的,他就是那個交代。


  閉著眼,他也能想象得到秦鈞會給他安上多少罪名,不過奪嫡之路素來如此,不成功便成仁,從來沒有折中的出路。


  若他成功了,想來也會把一切污水全部潑在李昱頭上,都一樣,成王敗寇,他沒甚好怨的。


  自詡洞察人心的李曇,又一次猜錯了秦鈞的心思。


  秦鈞素來不是一個在乎名聲的人,他才不管怎麼向天下人交代,立李晃為東宮太子需要昭告天下與祖廟,輔政大臣要選誰,條條樁樁都擺在他案頭,讓他想分心去想李曇的事情都難。


  好不容易讓李晃做穩了儲君之位,又要挑挑選選,在杜雲彤的推薦下定好了輔政大臣,忙完這些還不算,春閨的奏摺被送上了他的桌上。


  而至於如何處置李曇,正德帝又是什麼位置,因為官服顏色花樣都能吵個面紅耳赤的朝臣,彼時卻難得團結了起來,都沒有上書提醒他。


  無人提醒,秦鈞更是想不起來,一心一意去忙春閨的事情。


  大夏朝死了兩位太子,朝堂上也經歷了幾番清洗,能用的朝臣壓根沒有幾個人,故而秦鈞更為看重此次的春閨,至於李易廣寧公主,杜雲彤勸秦鈞不要多關注。


  太后眼睜睜地看著李昱死在龍首殿,悲慟之下天家威儀都顧不得了,是不可能放過廣寧公主的,根本不需要秦鈞再去動手。


  天家皇室里,若論起來手段殘酷心腸狠辣,太后多半排第一,一個連先帝都敢私下弄死的人,還有什麼是她不敢做的?

  廣寧公主若是識趣點,一根繩子趁早了解自己的性命,免得等太后醒過來神,讓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聰明人與聰明人在想法上總是不謀而合的。


  廣寧公主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只有她死,太后才會扶持兄長,她不死,太后難消心頭之恨。


  至於兄長會不會因為她的死記恨太后,她覺得大抵是不會的,奪嫡之路素來殘酷,她弄死了兩任太子,每一個都是太后的心頭肉,太后殺了她,著實正常。


  一報還一報,她有今日的結果,全是她自己做來的,奪嫡之路無對錯,誰與誰也沒什麼深仇大恨,不過是為各自的利益而戰,兄長沒道理去恨太后。


  一報還一報,她有今日的結果,全是她自己做來的,兄長沒道理去恨太后。


  她的心毒得很,早就該死了,活到現在,是她賺了。


  只盼她死之後,兄長能夠榮登九五,成為天下最為尊貴的人。


  白色的長綾垂落下來,廣寧公主閉上眼,腳尖輕輕踢翻了凳子。


  如果還有什麼未了的心愿,那大抵是,唯願來世不生帝王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