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隋末之草根崛起> 第二百三十四章 劉武周敗走

第二百三十四章 劉武周敗走

  就在益都主賽場熱鬧非凡的時候,臨淄、臨朐兩地也迎來了比賽日。


  前往兩縣的人絡繹不絕,除了看熱鬧的,還有無數的小商小販。


  魏征、淩敬等人分別前往坐鎮。


  兩個分賽場主要的比賽是馬球、蹴鞠和騎術的預賽。


  賽場內,比賽進行的異常激烈,觀眾叫好聲此起彼伏。


  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舉行運動會,而且還確定了國旗和國歌,蕭正就是想要給轄內官員和百姓灌輸國家的概念。


  當初楊廣最為人詬病的便是其非常喜歡四處遊玩,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當蕭正成為一方首領的時候,才理解楊廣的用意!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許多農村,太多的老百姓並沒有多少朝廷的概念,更不關心皇帝是誰,在他們那一片小天地裏,族長就是天,族規高於一切,遇到什麽事,都是族裏來處理,哪怕是用活人生祭,也毫無反抗的心思!

  齊魯大地曾飽受戰亂,那時候人們唯一的念頭就是活下去,沒有別的心思,新柳軍的各項工作開展的也異常順利,蕭正還曾因此而沾沾自喜。


  可等逐步安頓下來後,人們的心思反而多了起來,尤其一些老人家,再次念叨著什麽祖宗之法,這讓蕭正大為火光,可再火光也不能濫殺無辜。


  思想的轉變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潛移默化,幾年幾十年,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


  蕭正反思自己,步子邁的已經夠大,再大的話那就非出事不可,眼下難得安定下來,哪怕是擁戴自己的老百姓,也絕不想再有什麽動蕩。


  所以,蕭正便想接著全民運動會的機會,拉近官民之間的關係,增進民眾之間的團結。


  之所以目前還沒立國,蕭正隻是不想過分刺激王世充和竇建德,那麽,借著此次運動會,向官民傳遞立國的心思,就能更好的安定人心。


  運動會舉行的很順利,尤其在這個娛樂十分匱乏的年代,如此盛事引來無數人叫好,十天之後,運動會才落下帷幕,上至官員,下到百姓都非常滿意,蕭正決定三年舉辦一次,而且,還要舉行豐收農業大會,工匠大會等等。


  運動會過後,便是科舉,所以,益都城內在各地代表團逐漸離開後,依然是熱鬧非凡。


  蕭正這裏舉辦著運動會,進行著科舉,河東、河北等地的形勢開始明朗起來。


  在伏擊了尉遲恭和尋相之後,李世民並未乘勝追擊,依然固守不出。


  這對宋金剛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自從李世民進入絳州以來,老百姓紛紛投唐,宋金剛轄下城池基本都成了孤城,如此下去,糧草無法征集,將士士氣逐漸低落,那麽失敗就隻是早晚。新網首發


  不得已,宋金剛開始大舉進攻李世民,幾場仗下來,宋金剛未討到絲毫便宜,糧草也基本告罄,宋金剛隻好率軍向北退卻,準備與劉武周匯合。


  直到這個時候,李世民才開始主動出兵。


  在霍縣,負責斷後的尉遲恭和尋相再次被李世民擊敗,宋金剛越發驚恐,撤退也變成了逃竄。


  在李世民收複絳州和晉州(臨汾郡)後,李淵對他這個二兒子愈發滿意,加封李世民為益州道行台尚書令。


  李世民乘勝追擊,在鼠雀穀大敗宋金剛,宋金剛率軍暫退至介休。


  徐世績在投唐後,果然受到重用,被李淵授予右武侯大將軍,且被賜姓“李”,改名李績,歸李世民的秦王府統領。


  在介休城外,宋金剛率最後的兩萬餘人背水一戰,結果受到李世民和李績夾擊,宋金剛大敗,最後率殘部繼續向北逃竄。


  在宋金剛敗走之後,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郢國公宇文士及勸降負責斷後的尉遲恭和尋相。


  宋金剛一敗再敗,手下將士已經毫無鬥誌,而李世民不僅勝仗連連,且在收複失地同時,始終善待百姓,名聲甚佳,很受擁戴。


  尉遲恭和尋相基本沒有猶豫,收拾殘部投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對二人非常看重和信任,讓二人仍然統領其舊部八千餘人,二人對此非常感動。


  因為劉武周對尉遲恭有知遇之恩,所以屈突通擔心尉遲恭是詐降,屢次向李世民進言,整編尉遲恭舊部,李世民不為所動,此事傳到尉遲恭耳中,尉遲恭對李世民的用人不疑愈發敬佩和感激。


  在宋金剛被李世民擊敗後,劉武周大為恐慌,尤其他的手下將士,逃走的越來越多。


  萬般無奈,劉武周放棄太原,向突厥逃竄。


  不得不說,劉武周很明知,李世民剛剛兵至晉陽,劉武周任命的仆射楊伏念便以晉陽城投降。


  至此,李唐徹底擊敗劉武周,重新奪回失地。


  在這失而複得的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李世民,在軍中,李世民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敗敵於舉手之間,將士無不擁戴。


  在民間,秦王李世民寬厚有加,善待百姓,賢名廣為傳頌。


  當地很多士子甚至以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來稱頌李世民。


  李世民對此並未感到欣喜,反而有些憂心。


  早在太原起兵之時,李淵就曾承諾,平定天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結果被李世民婉拒。


  後來攻占長安後,因李世民功勞甚大,文臣武將建議李淵立李世民為唐王世子,李淵也聽從了這些建議,結果李世民二次婉拒。


  之所以兩次拒絕,李世民考慮的很清楚,其一,李淵立其為太子基本是處於政治考慮,與其功勞關係不大。


  李世民本身屬於關隴集團,其妻長孫氏也隸屬關隴集團。而李建成的妃子鄭觀音出自滎陽,是山東士族。無論如何,李淵不可能像楊廣那樣,成為關隴集團的“叛徒”,至少在明麵上,李淵必須傾向於關隴集團。


  而李世民如果答應了李淵,那就完全與關隴集團綁在了一起,也必然遭到山東士族打壓,在起兵之初,前途未卜的情況下,與山東士族對抗,顯然不明智。


  其二,就是李世民的性格,至少在平定劉武周之前,李世民的興趣始終都在軍事上,而非政治上。倘若答應了李淵,成為太子的話,還能掌握軍權嗎?當然不可能,縱觀曆史,哪個太子在上位之前會掌握軍權?而如果沒了軍權,那還打的什麽仗?再深一步說,沒了軍權,什麽都是虛的!

  故此,李世民兩次婉拒太子之位。


  但現在不同了,尤其收複李唐發祥地晉陽,李世民聲望達到頂峰。


  會不會引來父親李淵的猜忌,李世民不知道,但有一點,李世民毫不懷疑,那就是兄長李建成肯定會忌憚。


  這一點,讓李世民非常頭疼,若是引來李建成忌憚,甚至有所行動的話,兄弟鬩牆不說,更會讓李淵也麵臨兩難選擇,在沒有大的過錯情況下,李淵不會隨意廢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關隴集團的態度呢?軍方的態度呢?若是因此而發生內鬥、內耗,對李唐來說將極為不利。


  眼下雖說平定了劉武周,但顯然還沒到放鬆的時候,平定天下之路依然漫長而艱難,蕭正、竇建德、王世充、蕭銑都頗具實力,不是易於之輩。


  如此情況下,怎麽才能避免內鬥?李世民對此憂心不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