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老奸巨猾
封德彝仿若沒感受到李淵的不快,不慌不忙的說道:“陛下,蕭銑,庸碌之輩,不足為慮,殺之無益,臣以為,可與蕭正交換棉甲若幹,以壯我軍!”
哦?交換棉甲?李淵沉吟著,蕭銑確實不足為慮,可蕭正有那麽傻嗎?為了一個素未謀麵的蕭銑,以棉甲贖之?
李淵緩緩掃過群臣,最後問道:“玄真(裴寂),你以為此議如何?”
裴寂出班躬身施禮,“陛下,臣以為不妥,當斬草除根才是!”
李淵對裴寂最為信任,聽罷也不細問,道:“朕意與愛卿相同,蕭銑不可留,三日後處斬吧。”
封德彝見狀隻好施禮回班,眾臣再無為蕭銑求情者。
蕭瑀臉色黯然。
退朝後,李淵單獨召見裴寂,裴寂不由心中發苦,卻也隻能硬著頭皮去見李淵。
賜坐後,李淵道:“玄真,朝堂上不便細說,此下隻你我君臣二人,蕭銑一事,還請愛卿教我。”
裴寂匆忙施禮,“老臣不敢!”
“坐坐坐!”李淵笑道,“你這老家夥,在這裏還那麽多禮數作甚!”
裴寂暗歎李淵洞若觀火,先前他隻不過有一絲猶豫,便被其察覺,心中不由暗罵封德彝居心叵測,徒生事端,可是該裝糊塗還是要裝。
“陛下明鑒,蕭正還真有可能答應以棉甲贖換蕭銑,蕭銑畢竟皇族出身,又在江淮經營多年,還是有些人脈,尤其是底層百姓和士兵,對其有好感者怕是也不在少數,蕭正若以蕭銑相招攬,對我朝平定江淮將極為不利。故此,臣以為,此人留不得。”
李淵笑笑,這一層他也考慮到了,否則不會那麽幹脆的下旨將其處斬。
“玄真,若朕以蕭銑安撫江淮人心,你以為如何?”
“老臣以為也不可取!”裴寂雖然心中無奈,卻也不敢再遮遮掩掩,否則君臣必生嫌隙,不過對封德彝,更多了幾分恨意!
“陛下,我朝與蕭正不同,無論關隴勳貴還是山東士族,對江南士族多有排斥,前隋楊廣遷都洛陽,大肆提拔任用江南士族,由此引發朝堂之爭,陛下不可不察。”
李淵麵沉似水,沉吟了好一會兒,裴寂不由有些惴惴不安。
“嗬嗬。”李淵複又笑道,“你這老狐狸,在朕這裏還有什麽不能說的!”
裴寂後背直冒冷汗,急忙離座施禮道:“老臣惶恐!”
李淵擺了擺手,“玄真不必如此,朕並沒怪罪你,隻是沒想到德彝.……唉!算了,不說這些了。”
裴寂不由長出一口氣,心中暗罵封德彝,讓你耍聰明,真當陛下昏庸糊塗不成?
封德彝此番為蕭銑求情,可是一箭三雕!
其一,如今李唐和蕭正最終誰能問鼎天下,實難預料,不論能否為蕭銑求下情,日後在蕭正那裏都有了一份牽扯。
其二,封德彝不僅是內史侍郎,還在秦王府兼任司馬。為蕭銑求情,就是在拉攏蕭瑀和江南士族以助秦王。
其三,日後若李建成順利繼位,則有另外一番說辭。如前番所說,關隴門閥和山東士族對江南士族多有排斥。如今山東士族基本站在李建成一邊,關隴門閥則以李淵為主。若是將此番為蕭銑求情算到李世民頭上,二者對李世民必然心有不滿,豈不讓其更加孤立無援?
裴寂老謀深算,豈能看不出封德彝的見縫插針?
但這些又怎好對李淵據實相告?現在雖然平定了蕭銑,但李唐局勢並未有大的好轉,突厥野心勃勃,劉黑闥死灰複燃,蕭正就更不用說了,乃是李唐最大的敵手。局麵如此嚴峻,內部穩定至關重要,怎可在這個時候涉及二子之爭?
故此,裴寂對封德彝極為不滿,也不好對李淵細說,至於李淵能想到哪一層,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淵不再提及此事,而是問道:“玄真,我意派世民領兵出征江淮,你以為如何?”
裴寂點頭道:“陛下英明,江淮當盡快平定才是。”
“是啊,越拖延下去,於我朝越是不利!”李淵越來越忌憚蕭正,江淮,更是不容有失。
翌日,李淵下旨,著秦王李世民領兵出征。
李世民渴盼已久,大為振奮,李建成豔羨不已。
為防走漏風聲,李世民稟明李淵後,並未大張旗鼓,而是於晚間才率軍悄然離開長安城外大營,故此,新柳軍安插在長安城內的細作並未察覺,直到唐軍抵達竹山,竹山細作才回報蕭正。
岑文本略一猶豫,道:“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蕭正笑道:“景仁兄但講無妨。”
“是!”岑文本施禮道,“臣請主公即刻回轉洛陽。”
“哦?景仁這是何意?唐軍援兵已至竹山,本王豈能在此時離開襄陽?”
“主公,襄陽城內守軍萬餘,且糧草充足,當可固守,為我軍攻取安陸、武昌贏得時間,但臣以為,主公當回轉洛陽,臣聽聞主公登基大典定於二月二十,眼下已不足四十天,李世民所部必然全力圍困襄陽,以期破壞主公登基大事。”
“而唐軍也會因此而士氣大振,必拚死攻城,故此,臣鬥膽建言,主公立刻回轉洛陽,且當悄然而行。李世民足智多謀,房玄齡、杜如晦皆非易與之輩,臣料李世民必會下令在淅陽的李績於襄陽至南陽、南陽至東都途中設有埋伏,主公可走竟陵、漢東和淮安一道。”
“此處,可選一與主公身材、容貌相似者假扮,每日出城巡視以迷惑敵軍。待主公抵達洛陽再昭告天下,彼時,此處唐軍必然士氣受挫!”
蕭正聞言不由大笑,“哈哈,景仁兄真大才,本王不及也!”
“主公謬讚,臣慚愧。”
“登基之事確實不容有失,本王走後,此地就拜托景仁兄了!”
“主公請放心,臣以性命擔保,必全力守住襄陽。”
“景仁兄嚴重了!”
當天,蕭正連下幾道命令,襄陽以岑文本為首,南漳、義清、長平盡皆放棄,全力固守襄陽,同時命令南陽薑純固守城池,不得妄動。
第二天,蕭正便悄然出城回轉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