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權傾

  洛陽雖然被毀了一半, 但是等天氣變暖,土地漸漸解凍, 洛陽城的重建便熱熱鬧鬧地開始了。圍城時的士兵還沒退, 這幾日正在城內收拾斷壁殘垣, 將燒焦的石塊搬到車上,運送到外面去。路過的百姓看到, 也會過來搭把手。


  城內軍民一心,欣欣向榮,和身後焦黑的洛陽城融成一幅奇異的畫面。重建洛陽如火如荼,容珂坐鎮東都,立刻著手洛陽的新建。


  洛州刺史投奔了梁王,如今梁王一死,洛州許多和梁王有牽扯的官員也紛紛入獄問斬,洛陽官署立刻空出許多名額來。容珂接連不斷地將這些年新中舉的進士調到洛陽來,甚至還在二月時, 親自主持洛陽的進士試, 和長安的科舉同時進行。


  洛州刺史已斬,重建洛陽這種當口,沒有刺史自然行不通。蕭景鐸是鄜州都督,總管十州軍事,同時兼任都督府所在州的刺史,蕭景鐸身上已經有了一個刺史之位, 無法再兼任洛州刺史, 但事實上, 洛州刺史的事都是他在負責。


  新洛陽城的輿圖是容珂親手所繪,許多大方向上的政策也是容珂所出,而政策之下一些具體的事務,都是蕭景鐸在細化落實。再加上此時洛州大多數官員都是新調來的寒門官,背景比起官宦世家的那些老臣要簡單不少,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是年輕人,就算有時政見不同,容珂說話他們至少肯聽,真是比長安省心太多,政策的推行也很順利。


  這樣連著忙碌了幾個月,六月份時,定鼎門大街修建完畢,兩邊屋舍儼然,圓頂佛塔拔地而起,鳥瞰全城。


  蕭景鐸站在佛塔最高層,向下看去,這個城郭都盡收眼底。他對容珂說:「這便是新的洛陽城。」


  容珂眼睛看著下方,微笑而立。


  高塔上的風令人心曠神怡,彷彿離下方的俗世遠去。可是蕭景鐸知道,他們沒有。


  「今日長安又來催你回去。」


  容珂聽到后也嘆氣。容珂已經出了孝,可以穿鮮艷的顏色。她今日穿著輕薄的紫色上襦,下著玉色長裙,臂彎間掛著赭黃色的披帛,眉心用硃砂勾了紋飾,遠遠看去,鮮妍非常。除孝還是松雪幾個宮女帶頭張羅的,光從儀式上講一點都不盛大氣派,可是即使如此,容珂還是不想回去:「回去之後,隨隨便便一道詔書,光和那群老頑固扯皮就得浪費一上午,心煩。」


  「光拖著不是解決之計。六部都在長安,去年參與政變的人也等著你回去處理,這一步遲早都要走的。」


  容珂也知道這個道理,她排斥了一會,最後無奈地接受現實,嘆氣道:「回去又要早起上朝……」


  ……


  皇帝從收到洛陽的消息后,一直盼著容珂回來。他四月發了一道聖旨,請容珂回京,五月又發,直到六月,容珂才帶著眾多隨眾,從洛陽起駕。


  容珂回京時的狀況和離開時完全不同,眾相領著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乾寧長公主的歸來。


  而京城裡,許多人家都暗暗捏了把汗。


  乾寧這個人,最是記仇。內戰的最終勝利者是她,指不定要怎麼秋後算賬呢。


  蕭景鐸帶著右部留在洛陽重建城郭,而白嘉逸早早就帶著左部的人回來,處理參與叛亂的人。和梁王有牽扯的人紛紛下獄,誰出面通融都沒用,除此之外,左部暗地裡還有一份名單,上面寫了雖然沒有參與叛亂,但是在政變當天隔岸觀火的人家。


  這份名單,早早就放到了容珂案前。


  容珂回京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將新安駙馬等主導去年政變的人處死,罷官免職的人更是數不勝數。鄭王起兵造反,本該斬首,但是念在他年幼,判處終生□□,餘生不得離開王府一步。朝堂上的崔家人也被全員罷免,容珂毫不客氣地打發他們回清河,好好教導後輩忠義廉恥,教不好就不要出來當官。除此之外,和崔家、梁王府、鄭王府來往過密的人家也不能倖免,好些人被停職后,想要托門路疏通,可是沒多久,他們的門路也被罷官了。


  朝中人人自危,他們埋怨容珂的鐵血手段,同時也驚心於她情報網路的強大。


  區區半月,朝堂上就空出了大半。新安駙馬的父親在朝為相,他多次上書求見容珂,都被容珂拒之門外,後來,這位楊宰相終於歇了心,只當自己沒有這個兒子,上書言年老體衰,乞求致仕。


  容珂連樣子都沒做,直接允了。


  段公為此還勸容珂:「楊公這些年為國盡職盡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因著楊二郎的事便被罷免宰相之職,這樣他顏面上怎麼過的去?你這樣做,未免會寒了老臣的心。」


  容珂小時候常在高祖書房玩,幾乎算得上在段公、楊丞相這些老臣眼皮子底下長大的。她小的時候,沒少被這幾位重臣指點書法文章,現在容珂二話不說就罷免了楊丞相,別說段公,就是夏太后也覺得容珂所為不妥,太咄咄逼人了。


  「段公,我向來敬重您,您總是勸我寬厚,可是在外楊二郎是臣子,在內他是我的姑父,他當日用袖中的□□對著我時,他可想過寬厚?既然做錯了事情,就要接受後果,這一點無論新臣老臣,都是一樣。若天下老臣因為這種事情便對我寒心,那就當我的祖父,看錯了人罷。」


  這話說的實在太重了,段公不敢再勸,他過了一會,說道:「殿下,楊二郎罪有應得,弒上之罪確實該罰。可是你對崔家的處罰,是不是太重了?便是鄭王做錯了事,也該一事歸一事,崔家旁支甚眾,並不是所有人都贊成崔太后,你一紙詔書便將崔氏所有人都打發走了,實在不是明理之舉。世家大族在民間舉重若輕,而且這些望族的祖先也對天下有大功,你這樣對待清河崔氏,實在不妥。」


  「對天下有功的是他們的祖先,而不是他們。」容珂說道,「我又不是不允許世族人入仕,只要他們有真才實學,科舉、投卷,有的是途徑入仕。」


  段公面露為難:「讓士族人去科舉,這……」


  「太丟面子了,是嗎?」容珂接過話茬,繼續說,「他們覺得這樣做丟份,是因為他們習慣了壟斷官場職位。段公,您素來有善謀略之名,您來告訴我,讓他們長長久久地把持朝堂,世襲官位,是不是一件好事?不要用世家子弟比庶族學識高、修養好這種鬼話來搪塞我,若是他們真的學識過人,那就去參加科舉,和天下學生同台比拼。若他們還是想靠著祖宗的名聲而安生度日,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天下能者居之,無能者就要給後來人讓位。世家望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段公聽了這些話,良久無言。片刻后,他長長嘆了口氣,扶著手拜道:「今日是臣唐突了,臣告退。」


  段公從兩儀殿出來時正要遇到蕭景鐸和幾個新科進士入宮議事。蕭景鐸率先避開,行禮道:「段公安好。」


  段公也溫和地回禮:「蕭都督不必多禮。蕭都督這是要去和公主議事?」


  「正是。」


  「那老夫便先出宮了,不送。」


  「不敢,段公慢走。」


  蕭景鐸站在一側,讓段公先走。段公走過時,這些年輕人全都低頭恭敬地說道:「段公慢走。」


  段公慢慢從兩儀殿的石階上下來,他走在威儀的太極宮內,突然感慨萬千。


  蕭景鐸是今朝第四批進士,那時考進士還需皇子下場,才能帶動民間讀書人的熱情,可是到了今日,朝中年輕的官員基本都是進士出身,像原來那樣靠門蔭、家族聲望入仕的,反而成了少數。


  容珂說得對,北朝那種半個朝堂都是同一姓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世家望族行將衰落,進士集團的崛起,終將取代名望之族。


  段公看著明凈如洗的碧空,突然間感到悲愴,他們都老了啊,看看如今的朝堂,攝政長公主十九歲,重權在握的蕭景鐸二十四歲,新崛起的白家復興之光白嘉逸二十五歲,夏家支柱夏之衡二十八歲。


  風華正茂,來勢洶洶,這天下,終究要讓給這些年輕人。


  兩儀殿內,段公離開后,松雪乘機進來稟事:「殿下,程慧真找到了。」


  「哦?在哪兒?」


  「洛陽城破后,梁王自己突圍,剩下的人都被扔在洛陽城內。程慧真趁梁王離開後人心渙散,自己繞開守衛跑了出來。殿下前段時間一直停在洛陽,程慧真許是害怕我們去抓她,一直戰戰兢兢,東躲西藏,後來,她乾脆藏到洛陽城外的一座尼姑庵里了。」


  「尼姑庵。」容珂失笑,「她是有多麼怕我。事實上,若不是梁王提醒,我都要忘了她了。」


  尼姑庵和佛寺號稱方外之所,一旦入內,凡塵往事俱化作過眼雲煙,一筆勾銷。官府的律法在佛家只是一紙空文,就算信徒在俗世犯了殺人放火之罪,只要大師願意剃度此人,那官府便無權追究此人的過錯。程慧真躲入尼姑庵,乾寧當然不能再去逼她。程慧真為了躲開容珂竟然作出這種事情,容珂都不知該難得地贊她一句聰明,還是說她何必。


  容珂也一直沒想好該怎麼對待程慧真。若放過她讓她好端端過日子,容珂自認沒這麼大肚量,可是殺了她,容珂也覺得罪不至此。程慧真和這幾次暗殺密不可分,但是仔細看她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幾乎為零,她唯一起作用的是祭祀墜崖那次,但是程慧真並不是制定計劃的人,她只是將她知道的消息說出來罷了。後來容珂藉此扳倒吳太后、崔太后,程慧真好歹也起了些作用,雖然真正決勝的其實是容珂的計謀,而不是程慧真這個人。


  程慧真處置輕了處置重了都不妥,現在她自己去尼姑庵出家,青燈古佛常伴一生,倒讓容珂鬆了口氣。


  這樣也好,容珂立刻吩咐松雪:「立即讓人去辦程慧真的度牒,然後送到她所在的庵堂,順道提點提點庵堂的師太。還有,我們參與其中的事情,就不要讓她知道了。」


  「奴明白。」


  出家哪有那麼容易,若是所有人在俗間犯了事,就想躲進寺廟或者尼姑庵免罪,那官府豈不是亂了套?只有官府發了度牒,寺廟才能給信徒剃度,這個人才算真正出家,若不然,在每年兩次的檢查儀式上,沒有度牒之人,通通要被趕出來。


  松雪退下后,另一個宮女才進來通報:「殿下,蕭都督求見。」


  「傳。」


  蕭景鐸是來和容珂商量人手調動的事,容珂大力剪除梁王黨羽、世家子弟,蕭景鐸的權力也隨之急劇膨脹。從前許多人都說蕭景鐸前途無量,到現在,蕭景鐸便已經是這個「無量」了。


  「右衛大將軍一職空缺,你矚意何人?」蕭景鐸問。


  右衛大將軍掌管勛衛、親衛、翊衛,是戍守京城的主要人物,這種人選不能馬虎,容珂沉吟了一會,道:「你先擬個單子,將合適的人呈上來,我再來挑選。」


  「好。」


  兩人正說著,一個宮女匆匆過來了。她看到蕭景鐸,連忙停步,低頭道:「蕭都督。」


  兩儀殿的宮女沒有冒失之人,無事匆匆行走,必然有要事稟報。蕭景鐸和容珂都知道這個道理,容珂直起身,問:「怎麼了?」


  「殿下,吳太后想要見您。」


  容珂停了停,過了一會才低聲問:「她怎麼了?」


  容珂已經感覺到,這不會是什麼好消息。


  「太后好像……撐不過去了。」


  吳太后將自己熬的燈枯油盡,終於熬不下去了。


  事到臨頭,她反而長舒了一口氣,她放心不下和靜,一直勉力撐著,現在,她終於可以閉上眼睛,好好休息了。


  臨走之前,她卻突然想看一看容珂,最後再看一眼這個從小到大,從來沒被她關注過的曾孫女。


  老邁的吳太后聽到殿外傳來宮人的問安聲:「見過乾寧長公主,見過蕭都督。」


  蕭都督是誰?哦對,是那個陪著乾寧東征西討的年輕郎君。吳太后掀開沉重的眼皮,看到一男一女,兩個人影並肩朝她走來。


  殿內的熏香燒的太旺了,熏得她想瞌睡,這樣想著,吳太后就慢慢閉上了眼睛。片刻的靜默后,巨大的哭聲在殿中炸響:「太后,太后!」


  這樣大的聲音,再也不能吵醒這位三朝老太后了。
.

  吳太后薨逝,宮廷內外到處都是一片哀戚。


  白幡獵獵作響,崔太后穿著重孝麻服,眼角都是紅紅的。她坐在祭殿之後的配殿里,帶著些低聲下氣問容珂:「志兒,真的不能入宮哭孝嗎?」


  「不能。」


  「你便這樣絕情?一點通融都不能有嗎?」


  「對。」


  崔太后怒了:「你這樣做,就不怕被別人說道嗎!」


  容珂輕輕將茶盞磕到桌案上:「讓他們說唄。」


  容珂將鄭王終生□□,就囚在長安角落的一處宅子中。造反謀逆這種大罪,能保下命來都是奇迹,容珂只是□□,在外人看來還算寬厚。


  可是事實上,崔太后卻知道,這一切都是容珂精心算計的,若不是容珂,鄭王根本不會離京,更不會造反。


  崔太后的氣色比往常黯淡了許多,仔細看她的鬢邊,竟然已經生了華髮。她默了一會,晦澀地說:「如果你因為我的緣故,遷怒五郎,那我和你致歉。如果你還是不解氣,盡可朝我撒氣,不必牽扯到我的家族和五郎。」


  崔家許多人都被罷官了,她原來以為容珂只是嚇唬人,族中長輩也是這麼想的,他們可是清河崔氏!可是眼見著崔家人騰出來的職位一個個被新科進士佔據,崔氏人慢慢覺得不對勁,到最後眼看容珂來真的,心裡都大慌。


  崔家裡許多人見此非常生氣,直言容珂倒行逆施,不做他們家的官也罷。可是崔太后久在宮中,卻知道離開權力中心有多麼可怕,這些氣節,委實沒必要堅持。


  崔氏知道自己和容珂這一系積怨許久,容珂的親祖母是昭德皇后,和崔氏其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容珂連自己的親叔叔都能下手,何況她這個繼祖母。更別說,容文哲還是太子的時候,崔太后沒少為難夏氏和容珂,容珂攝政之後,崔太后也三番五次策劃針對容珂的謀殺。


  容珂恨她,崔太后完全可以想象到。崔太后只是仍然心存幻想,希望容珂針對她就夠了,不要遷怒鄭王。鄭王今年才十四歲啊。


  崔太后頹然道:「若我死了,你能不能放過五郎?」


  容珂輕輕笑了笑,好笑地搖頭,慢慢道:「你猜呢?」


  容珂起身,毫不留戀地朝外走去。殿內,崔太后跌坐在地,久久沒有動彈。


  靈堂內許多內外命婦都在哭靈,看到容珂過來,所有人都斂裾行禮:「乾寧殿下。」


  親王郡王一個接一個倒下,如今就連位高權重的梁王也在容珂手下轟然倒塌,朝臣和命婦們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乾寧主政,已成定局。原來總有人覺得女子攝政肯定不長久,心裡存著得過且過,熬過這段時間容珂就會下台的想法,可是如今容珂用事實證明,她才是最後且唯一的勝利者,用天底下對女子的準則約束她,絕無可能。


  如今朝中大半都是容珂的人手,天底下還有誰敢怠慢她?好些人這才後知後覺地,考慮起討好容珂和投其所好的問題來。


  然而凡事唯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能得利,最先站隊的那一批都已經功成名就,其中尤以蕭景鐸為首,他明明是進士出身,之後做的事情卻算不上文雅有氣節,但誰也攔不住人家如今功名赫赫,威震一方。便是其餘人,如白嘉逸、夏之衡這些,也都成了後起之秀,朝廷新貴。


  局勢彷彿一朝就變了,江安王,鄭王,梁王,以及他們身後的支持者,這些倚老賣老、堵在容珂前面的人被一個接一個除去,不過四年,宮中三位太后只留下一位。吳太后病逝,崔太后家族和兒子都被廢掉,已經完全失勢,唯一留下的那位,是容珂的親生母親。眾人覺得變故發生在一夜間,可是事實上,容珂為了這一天已經謀劃了三年,許多改變,都融在不知不覺間。


  齊王妃站在靈堂,覺得自己尷尬極了,文宗容文哲兄弟四人,如今竟然只餘下他們一家。齊王妃現在看到容珂,腿肚子都在打顫。


  她現在可不覺得容珂是一個後輩了,在齊王妃眼裡,容珂簡直比史書里的暴君還可怕。


  容珂在靈堂守了一會,就到側殿去了,齊王妃瞅住時機,趕緊追上去。


  「乾寧殿下。」齊王妃細聲細氣地對曾經的侄女說話,「齊王他脾性冷,不愛和人打交道,這些你也都知道。梁王的事,他確實不知……沒想到因此讓你受了傷,齊王和我心裡都後悔極了。這是最好的凝痕膏,塗上之後清熱解毒,還能舒緩傷痕,是前些天西域人送給齊王的,我們用不著,便交給殿下了,還請你笑納。」


  對著一個年僅十九歲的晚輩說敬語,齊王妃自己都彆扭極了。可是沒辦法,這些話她必須說,女眷出面好歹有周轉的餘地,若是由齊王來,容珂一旦拒絕,那就全完了。


  齊王府的侍女端著一個盤子,恭敬地舉到容珂眼前。容珂只是掃了一眼,道:「齊王妃太客氣了。」


  她喚的是齊王妃……齊王妃心都涼了半截,勉力笑道:「哪裡,我們是嫡親的叔侄,關心你本就是我們該做的。殿下,梁王的事,齊王真的毫不知情,他和梁王分別帶兵離京,唯有在洛陽附近遇見了一次,之後齊王忙著打鄭王,就沒有再關注梁王。他若是知道梁王的打算,就不會獨自帶兵回到京城了。」


  「我記得,俘虜鄭王后,齊王和梁王一直都是同行的,從齊州到洛陽這麼長的路,齊王就真的一點都不知道?」


  容珂說這話時一直笑著,齊王妃本想咬定齊王不知道,可是對著容珂的眼神,她就慢慢氣弱下來。


  齊王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一方是從小一同長大的兄長,一方是長兄留下來的遺女,齊王誰都不想站,乾脆蒙住耳朵堵住眼睛,裝作不知道這件事。


  齊王說他沒有站隊,可是當時梁王要做的是造反,不是奪嫡,齊王豈是真的沒站隊?

  只是如今他默認的那位爭鬥輸了,齊王和齊王妃這才急了罷了。


  齊王妃心裡撥涼一片,完了,容珂知道,她什麼都知道。


  齊王妃嚇得臉都白了,而容珂卻突然笑了出來,連稱呼都換成了四嬸:「四嬸不必緊張。我自然是信任四叔的,想必四叔也是一樣,對嗎?」


  齊王妃拿捏不準容珂想做什麼,但還是忙不迭點頭:「對。」


  「今年蜀錦上貢的數量不知怎麼了,比往年少了許多。益州是江南道的中心,也是西南要緊之地,一絲一毫的變動都不能馬虎。不知四叔可願意去益州,替我查蜀錦的事?」


  不過是蜀錦少了而已,這些絲錦波動再尋常不過,有什麼可查的?而且容珂只說讓齊王去益州查案,卻不說給齊王安排什麼官職……


  齊王妃覺得自己已經懂了,她僵硬地扯出一個笑容,道:「能為殿下分憂,我們自然是願意的。」


  「那便好。前朝還有事,我就不陪著四嬸母喝茶了。」容珂站起身,齊王妃也趕快跟著起來恭送。容珂走到一半,停住腳步,回頭對齊王妃笑言:「成都府是好地方,我一直想去那裡親自一觀,奈何一直抽不出空來。四叔和四嬸去了那等錦繡之地,可要玩得盡興。」


  容珂走出很遠,齊王妃才如同脫力一般,猛的朝後一歪。侍女連忙過來扶住齊王妃,齊王妃底不可聞地喃喃:「深不可測,喜怒無常,我今兒算是見識到了……」


  齊王妃得了容珂的準話,心裡的石頭也放了下來。齊王雖然被容珂半軟禁在益州,但是益州也稱成都府,是個繁華之地,容珂最後那句話意味著他們可以盡情玩樂,只要不動不該動的心思,幾年之內衣食無憂。這種生活,老實講,齊王妃是滿意的。


  辭別齊王妃后,容珂往靈堂走,打算再露個面就回去處理朝政。沒想到路上卻正好遇到了到後面休息的夏太后。


  夏太后叫住女兒,問:「珂珂,你如今已經十九了,你父親的孝也除了,你的婚事,是不是該張羅起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