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8章 賽跑
想到他的皇阿瑪那麼多年之前就充分預料到了會是這個結果,而他自己卻是不管不顧地一頭掉進了先皇給他設下的溫柔陷井,皇上非但沒有半點的後悔與遺憾,相反卻是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即使深陷泥潭卻也是自願受困並甘之如飴。不過再一想到現在正好整以暇地看他的笑話,皇上當即又是口也不服、心也不服:皇阿瑪,您的如意算盤還真的是打錯了,您一定不會看到您想象中的那個「笑話」,因為兒子已經下定了決心,兒子要和老天爺爭一爭,要時間雲賽跑!兒子一定要保持龍體安康,一定要堅持活到福惠阿哥年滿十四歲的那一天,活到小阿哥可以親政的時候。那樣的話,兒子就再也不怕什麼漢姓攝政王了,再也不怕什麼外戚篡權了,什麼都不會怕。
從這一刻開始,皇上為自己定下了一個十二年的宏偉規劃,福惠今年就要滿兩歲了,只要再有十二年就能夠長到十四歲,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國之棟樑,到了可以親政的年齡,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於是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皇上不停地祈求老天爺,懇求老天爺一定要最少保證再給他十二年的時間!當然時間越多越好,長命百歲更好,但這十二年一定不能少。
十二年是皇上對自己壽數的最低目標,卻也是一個不小的遠期規劃,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既然自從他剛剛登基就要確定儲君人選,也說明了他對世事難料的擔憂。人吃五穀雜糧,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就算不是因為疾病也有可能是因為宮廷政變或是其它的天災人禍,只要他在位一天,這個可能性就存在一天,國不可一日無君,皇上實在是不能想像在他突然駕崩之際,因為沒有確定儲君人選而上演諸子相互殘殺、搶奪皇權的血腥一幕。
真若是那樣的話,參與到搶奪皇權之人不一定只是他的這幾個皇子,甚至王公大臣、流民草寇都有可能趁亂世造反謀逆。他怎麼可能讓祖宗幾代人打下的江山在自己的手中毀於一旦?真若是那樣的話,他即使是到了九泉之下也沒有臉面去見列祖列宗。
因此在這十二年之內,不,就是現在,他必須立即確定一個儲君人選,按照他所設計的那樣,置於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面。儲君關乎著江山社稷,他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怠慢,他自己長命與否無關重要,但是江山社稷絕對不能淪落旁家,這是。
反正只有他一個人知道這張紙上寫下的到底是哪一個皇子的名字,此外,誰說現在寫下的名字就是一勞永逸的?他是皇帝,他認為哪一個皇子更為勝任做儲君就選哪一位,他想什麼時候改就什麼時候改,完全只是他一個人的權力!不過現在形勢逼迫,他必須要先寫下一個名字,以防萬一的發生。寫哪一個皇子的名字呢?不管寫下的是誰的名字,反正肯定不是福惠阿哥,現在的小阿哥實在是沒有能力擔此重任。
冰凝,朕對不住你了,不過朕向你保證,一定要堅持至少再活十二年,直到福惠阿哥一天天地長大,長到足夠大的時候,一定會再將這個名字改過來。朕有這個自信,因為朕堅信,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中,朕一定會是笑到終點的贏家。
想到這裡,皇上的臉上不自然是露出了微笑的表情,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幾乎吵翻天的朝堂群情激昂,而且是愈吵愈烈,幾位意見相佐又脾氣火爆之人差點兒要動起手來。然而皇上因為忽然間尋到了走出泥潭的法子,頓覺豁然開朗,心情極度愉悅之下,對於幾近失控的場面沒有半點責備之意,甚至扔下大殿中的群臣百官,也沒有宣布退朝,就徑自一個人優哉游哉地退了下雲,任憑爭吵之聲不絕於耳。
當天的這個秘密立儲話題似乎是無疾而終,草草了事,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事情不但沒有像眾人猜測的那樣就這麼暫時擱置下來,而是皇上在背地裡加快了部署的步伐,結果不出五日,中秋佳節的喜慶氣氛還沒有盡數散去,舉國上下還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之中,彷彿就是掐准了老虎獅子們還在打盹呢,皇上一個出奇不意就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而且這一次,他連事先知會都沒有就這麼毫無徵兆地做出了事關全局的重大決定,因為他決心已定,不論是誰也不能阻攔他前進的腳步。
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上諭內閣:
「今躬膺聖祖託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為長久之慮乎?當日聖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憂悴,不可殫述。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慎,此時安可舉行?然聖祖既將大事付託於朕,朕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為之計。
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干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數十年,亦未可定。」
此道上諭的意思就是先皇將大清江山交付他的手中,必須要長遠打算。此前先皇因廢太子之事殫精竭慮,現在他的諸子都還年幼,立儲之事必須謹慎。現在他將儲君人選秘密定在一張紙上,藏在匣里,放在乾清宮正中最高處順治皇帝書寫的「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以備不時之需,令各位都知曉此事。
上諭宣讀完畢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沒有了任何可以翻盤或是迴旋的餘地,眾人聽罷既震驚又無奈。畢竟秘密立儲是一項關係江山社稷的重大變革,不管是對於反對派還是對於保皇派來說,都是太過新鮮的事務,一時半會兒還轉不過來這個腦筋,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取得統一意見。眾人本以為這件事情還要經過幾番商議才會有結果,哪裡料到才五天的時間就乾坤已定,反對派們沒有了挑事的機會,保皇派們也沒有了表達不同意見的可能,群臣心中多多少少都很不痛快。
皇上當然是害怕夜長夢多毀了自己精心謀划的立儲大計,但他又不得不走走過場以示對群臣的尊重,現在過場走完了,他必須抓緊時間、當機立斷,不給任何人以半點可乘之機,罵他獨斷專行也好,罵他虛晃一槍也好,他都不能將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
由於猜想到今天會有一場惡戰,皇上當然也不會打無準備之戰,既然定下來是今天宣讀之道上諭,那麼就要好好地籌劃一番。因此當上諭剛剛宣讀完畢,眾人還來不及交頭接耳之際,隆科多按照昨天晚上與皇上密議的內容,率先急急地奏請皇上,以做表率。
「啟稟萬歲爺,臣聞上諭,頓覺耳聰目明,聖慮極是周詳,為國家大事發明旨,臣下但知天經地義者,豈有異議,惟當謹遵聖旨。」
確定由隆科多來演這場大戲,也是皇上深思熟慮的結果。首先必須是高官,說話才有僅僅是,而高官非總理事務王大臣莫屬。在總理事務大臣中,怡親王因為是有直接的利益關係,不適於擔此重任,廉親王是反對派,根本就不可能與他一唱一和,馬齊雖是元老級重臣,一言九鼎,然而畢竟不是他的心腹,立場也不夠堅定,特別是在五天前還曾經大放厥詞,狠狠地打了他的臉,他怎麼可能啟用馬齊?因此今天這場重頭戲只能由隆科多來唱主角。
在時間上,皇上也是千叮嚀萬囑咐隆科多,一定要迅速發聲,搶佔主動權,切不可再任由群臣百家爭貴鳴而使場面失控。
果然不出皇上意料,有了他們事先未雨籌謀的嚴密部署,又有了隆科多這樣的權臣率先定下了基調,此時整個大殿完全就是鴉雀無聲,能夠拿得出來的反駁觀點五天之前就說盡了,今天根本就沒有什麼新言論,一切都在皇上的牢牢掌控之中。此外隆科多是什麼角色?既是皇上的心腹,更是皇上的傳聲筒,不用猜就知道,今日隆科多的所言所行絕對不是自己溜須拍馬,而是皇上授意的結果。因此一待這位總理大臣語畢,諸王大臣九卿全都不得不審時度勢一番,上諭下發,意味著秘密立儲已成定局,皇上又假借隆科多之手變相地恩威並施一番,佔盡了天時、地利。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先皇是以仁慈著稱,群臣才敢存了為各自利益團體舉薦儲君的野心,而眼前的這位皇上已經讓眾人充分信教了他的鐵腕手段,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哪一個還想當那出頭鳥遭槍打?還不趕快識實務地免冠叩首!
望著呼啦啦、烏壓壓伏地一片叩首的群臣,皇上知道,秘密立儲之事應該是有驚無險地順利確立下來,至此,皇上的心中總算是長長地出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