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家子孫
吃飯嘛,難免就有些雞飛狗跳的事情。
老鱉這個家夥一邊揉著腳,卻一邊也不耽誤說事兒。
他還真有事兒要跟我說。
“曹七,你到了這個時候,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曹家子弟。不錯,畢竟是嫡傳,可是比我那個不孝子孫強多了。”
“你老家還有不肖子孫呢?”
我還以為你斷子絕孫呢。
不是,我這個人太刻薄,實在是因為有些事情老鱉做的也太過了。他好幾次都是漏了一個臉兒,轉頭就沒了,簡直比那孫悟空還難抓。
每次找他都跟抓賊一樣,而且比抓賊凶險萬分。
好歹人家抓賊看到的,聽到的全都是正常的。按照老鱉順序頭沒有一次是正常的。
“我那個不孝子孫指的不就是關玉門嘛。你去看看,他整天就在這麽一個小縣城裏麵,當個土霸王。這還能有多大出息?他這輩子最大的作用,估計也就是給我養老送終了,誰給他養老送終還不知道呢。”
“嗯,你可別這麽說!”我搖搖頭,對這件事情表示深深的不讚同。
別看關玉門幹的事情不是特別出彩兒,但是他要想在這一畝三分地兒當中取得富貴,那可以說是易如反掌的。
這小子在摸金倒鬥這個行業當中可以說是獨當一麵了。他都不用幹別的,隻要下雪撈那麽一筆,基本上就夠他們那一幫人一年的吃喝了。
而且他還是守家帶地的。像這種本地杠,一般情況下別人還都惹不起,還有專門自己的勢力。
他若是想靜下心來,來個成家立業,估計也不會有人反對。
隻要關玉門能找個好點兒的女人,他有後不成問題。
但是老鱉……哈!
我也就不想說什麽了。
“行啊,我也希望這個家夥能給我生個孫子出來。這樣曹家子弟當中我這一脈也算是後繼有人。”
我聽著怎麽這麽別扭,他什麽時候開始曹家子弟了?
“我從小就拜你爺爺為師,外號叫老鱉。但是我大名叫做曹圭。”
“烏龜的龜?”我問道。
老鱉不樂意了。
“你爺爺那也是滿腹詩書的人,怎麽可能給自己的徒弟起這麽個名兒呢?是圭玉的圭,兩個土落的一塊兒。”
我憑空寫了一下這個字,不得不感歎我爺爺算是糟蹋了一個好名字。
曹圭,哪怕把這破名字給了我也行啊。曹七,這算是個什麽玩意兒?
算了,關於名字的事情我就不想討論了。
現在我想知道的是,關於老鱉這麽長時間所為的事情。
“你在這麽長時間以來,也並不是毫無進展。甚至可以說你一個人的進展,比你們家人兩代人的進展還要多。曹家上一次100年的努力,這一次居然在你身上,隻用這麽短短的兩三年就實現了。曹七,你TN的,還真是個天才!”
“說話歸說話啊,罵街我可抽你。”我一點兒也不想對他客氣。
老鱉嗬嗬一笑,倒是白起了,一副老人的架勢。
“哎呀,好歹也是你師叔呢。怎麽說話呢?難道你們家就沒有跟你說說那老輩子的事兒?”
“什麽倒黴的老輩子的事兒。你說。”我還真不信老鱉能說出什麽來?
但是我心中也清楚,如同曹家一般如此,大家大業的人物應該是有一些東西的。
“你們家老輩子上就是給人做上門女婿發的家。”
我去你的吧!
老鱉,名副其實,果然是個老王八蛋!
給人家當女婿,當出來的發家致富,這好聽是怎麽著?
“你還真別不服,你們曹家上古以來的那個人家還的確是個好人家。可以說是當時最大的,也是最有錢的人家。”
“誰啊?”
曹家還有這麽能耐的親戚呢?
“贏氏啊。”
果然是來說是非者,必有非常人。
老鱉掛了這麽半天羊頭,終於把這個狗肉賣出來了。
感情他老人家這葫蘆裏頭賣的是這個藥。
“我說你這個當初是當初到什麽時候去了?”
“秦朝啊!”
我暈!
果然是千年王8萬年龜呀,人家說想當初,也就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兒。他這一想當初,直接當初到兩千年前的事兒去了。
行吧,我算是聽明白了。
“哦,你的意思是說,曹家起家是因為曹家是取了秦始皇的女兒或者妹妹。”
“不,小姑奶奶。比秦始皇小兩歲。”
感情是出生於長平之戰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說比劉邦小兩歲。
誰能想象得到劉邦和秦始皇居然是同齡人呢?
算了,這筆賬就先不說了,再說秦始皇那姑奶奶也就是我們曹家的祖奶奶。
“曹家在一統天下之時,可以說是能謀善戰,也可當元帥,也可當丞相。如果不是因為曹家絕學注定了你們家不能出名。恐怕那大秦宰相也輪不到李斯。後來天下大定,書同文車同軌,你們家就歸隱深山了。因為你們曹家本來就出自於那個山穀。”
“什麽山穀?”
“鬼穀。”
老鱉說起這兩個字的時候,尤其顯得神秘。
飯桌上,無論是我還是半天沒有說話的應溫嵐在聽到這兩個字之後,都是一震。
曹家原來出自於鬼穀。
“鬼穀子不是姓王嗎?”
老鱉在這件事情的解釋上還尤為清晰:“我原本還不知道自己姓什麽呢,不也跟你們姓了曹了?關玉門還姓關呢,怎麽就是我徒弟了。”
明白了,鬼穀子王禪老祖弟子眾多,難免其中會有一個兩個姓曹的。
其實他二弟子當中有姓什麽的都不讓人意外。
“曹家是鬼穀子但是弟子!”我驚訝。
“對啊,據說曹家在那個地方一待就是四百年。中間也不知道傳了多少代,每一代人都是精修自己的專長。所以曹家人才輩出。後來倒是有了那麽一個不孝子弟因為好色,耽誤了師妹被曹家除以宮刑趕出了山門。後來這個人跟一個姓夏侯的結義成兄弟了。”
我眨了眨眼睛,怎麽這段故事聽著這麽眼熟啊?
周朝一共八百年,漢朝一共是四百年。所以才有那麽一句說法叫做興周八百年之呂望,興漢四年之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