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遊
想通了這點林曉做事就更加得心應手了,她覺得之前盤得那家店不夠好,若是做普通酒館那還不錯,可是現在要把飯館檔次提上去,那兒就略顯平民了點。
於是林曉就又看上一家店,這會是樓了,地段門麵看著就挺高雅的。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林曉這會沒著急盤下來了。
她不打算一口氣開兩家飯店,因為飯店這種事挺考驗人的,衛生環境和食品質量就很磨人了,這家店林曉打算幹點別的。
林曉讓人把酒樓裝修一番,名字還沒起好,她決定等帶衛萄去一趟秀禾莊找找靈感。
霍青山沒想到她和衛萄關係竟然如此好了,也很欣慰,他覺得林曉能有幾個朋友也是好的。
林曉索性把給酒樓取名的任務丟給霍青山,道:
“取一個朗朗上口的、好聽的雅致的。”
霍青山道:
“想什麽想,直接叫林家酒樓,一聽就是你開的。”
可是林曉一想到那個華樓,覺得林家這兩個字太簡單了。
霍青山道:
“那叫嘉平酒樓好了。”
林曉猶豫道:
“不好吧。”
又對霍青山道:
“別省事,給我好好想一個。”
那邊衛萄也說服了家裏大包收拾好東西等著林曉帶去秀禾莊了。
衛萄還有些不好意思,道:
“難得自己出來一趟,家裏怕我不習慣,就帶了這許多。”
林曉能理解,自帶被褥這種事霍青山幾乎每次出門都做,就是帶不了被子也得帶被套床單,也就是豪華睡袋了。
路上衛萄還挺興奮的,時不時探窗看看外頭,道:
“進京的時候走得不是這條路,沒想到這兒風景也好。”
林曉道:
“其實哪兒都有好風景。隻是有時候人來人往,步履匆匆不會欣賞罷了。再有就是人不知道珍惜,反壞了景致。”
林曉見衛萄喜歡,便示意人把馬車放慢,讓衛萄慢慢看看。
秀禾莊那裏是早就安排好的,張勝男他們聽到林曉要來,早就收拾好房屋酒菜了,不料林曉到的晚了些。
也不止些,是有點晚了,好在現在天熱夜色到的遲。
衛萄到了秀禾莊,雖然她家出身也沒多高,但是這樣原生態的莊子她著實第一次來,看什麽都新鮮。
就是家裏見過的雞鴨鵝此刻瞧著都挺不一樣的。
張勝男笑道:
“現在天晚了些,兩位姑娘舟車勞頓的,休息好了明兒逛也不遲。”
林曉跟他們熟絡了,想著就住張家也不妨,而且張家也挺大的,就是有旺家豐田兩個男孩,可是年紀也都還小呢,就是衛萄身邊跟著的嬤嬤姑姑也不阻攔。
就是林曉身邊跟著暗衛都是成年男子,個個長得人高馬大的,她們著實為難。
林曉解釋這是暗衛,霍青山派來保護她的,都不進屋子不用怕的。
有霍青山打底,她們也隻得作罷了。
衛萄興致上來,又是出來住,大膽提出和林曉一塊睡,林曉也欣然同意。
一晚上衛萄都說能夠認識林曉這樣的人真是知足了,林曉笑道:
“我能告訴你的也有限,還得你自己去開闊。”
衛萄又歎氣,道:
“可恨我未來的命運也大概是相夫教子了。”
想想都有些不甘心。
林曉也不知道如何安慰衛萄,她能這樣已經是上天開金手指了,也不知道怎麽樣把自己的金手指分給衛萄啊?
林曉道:
“我倒是有心勸你別那麽早嫁人,別聽什麽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可是這樣的話大多數人聽來是大逆不道的,你要是真這麽做了,家裏人不高興,也未必得到良緣。我也是害了你。”
不比不知道,林曉能遇上霍青山真的是此生最大的幸運了。
算是上天給她穿越的一個彌補?
可衛萄呢?她能找到這樣一個人嗎?而且她獨自出來,又能做得了什麽事呢。
她們兩個絮絮地聊了很多,衛萄直到天蒙蒙亮才睡下。
林曉還是那樣睡眠淺容易醒,其實從醫學而言她這樣是不好的,很影響身體和神經,可是又有什麽辦法呢?
倒是霍青山為了讓她好睡,又是調製香料又是專門製作枕頭的,還教她調理呼吸讓自己放輕鬆。
都沒啥用,目前為止最有用的就是白天累得渾身乏力倒頭就睡。或者就是熬大夜,睡眠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倒頭睡著好幾個小時,就是你在拍門拍得哐哐響也弄不醒。
缺點就是有猝死的風險。
等衛萄醒了林曉早已經出去用過早飯了,她一邊梳洗打扮一邊出去尋林曉賠禮道:
“我遲了。”
林曉笑道:
“沒事,我也剛起,昨兒趕路累著呢,好好休息一會兒。待會還要好好逛呢。”
衛萄卻不用補覺了,打扮好跟林曉一塊用早餐。
她看林曉用得早餐挺不一樣的,他們的早飯多是清粥小菜的,精致的就是再加點心等物。
林曉則是喝羊奶,吃雞蛋然後還有點青菜和蝦肉,主食也是肉類包子,肉餡還是張家按林曉要求張羅的。
林曉讓衛萄也試著這麽吃,還笑道:
“吃慣了對身體好。”
衛萄沒聽過這說話,但是林曉說得話她總歸願意試一試的,就按樣吃了。
不得不說,味道是很好的,就是味有點重,得漱口。
還好林曉還得再吃點水果,味道可以抵一抵。
她們吃過早飯就出去逛逛了,衛萄道:
“聽姐姐說這兒還辦了學堂,還有紡織廠,我想看看。”
這個簡單,林曉按照距離先帶她去了紡織廠。
織布是民間不少女子會的,為得是補貼家用,衛萄家還不需要她做這個,所以衛萄見了也新鮮得很,甚至想動手試一試。
英子就教衛萄上手,林曉也跟著學了學。
別看紡織廠是她的主意,織機還是她帶著買的,生意也是她談的,可是她壓根不會織布。
聽到這兒的女子,年紀半大不小的不少都來織機了,尤其是那些年輕守寡的,或者原本幾個莊頭家的,莊頭被抓後自己沒事也沒去處,就都來了這兒做事,也是一份生計。
至於剩下的女子,不少去了學堂讀書,因為費不了幾個錢,佃戶也都樂意,隻是礙於男女有別,女子讀了幾年書終究還是要下地幹活或者來織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