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男人的眼淚
厲海和譚長安達成共識,回到客廳,他們看到在坐的四個人,已經開始小聲地討論起來。
??大家正在看到兩人回來,就停住了說話。
??厲海開口說道:“別停下啊,繼續!誰來先拋塊兒磚?”
??一邊說著,他和譚長安,也分別坐回各自原來的位置。
??……
??客廳的氣氛,驟然嚴肅起來!
??這場討論很重要,直接決定丫丫下一步的解救方案。
??厲海堅信:這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戰鬥團隊!
??管你什麽魑魅魍魎、百鬼夜行!
??統統現形!
??……
??老譚和任東西,自然不會先開口的。
??他們一個剛才已經做了現場陳述,腦子裏已經重演過無數回……
??一個習慣動手指(嘴皮子那也是很厲害,汗……大家請期待)。
??兩個因緣際會、跨國合作的“國際刑警”,你看我,我望你,最後還是邁克紳士地伸手,示意華方的倪警官先發言。
??……
??江州姑娘倪雙雙的性格本來就大方,不怯場,現在更是要抓緊時間,就當仁不讓地開口道:
??“不說廢話,我直接進入主題!
??“構成刑事案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犯罪時間、犯罪空間、犯罪主體、犯罪對象、犯罪行為五個方麵——有時候,也會稱之為“人、事、物、時、空、痕”六大要素。
??“我和邁克先生,剛才共同認可:需要從以上5個方麵來分析這起綁架案——
??“是的,毫無疑問,丫丫失蹤,就是一起有預謀的綁架案!不是惡作劇,充滿惡意!而且作案的,是一個團夥!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
??……
??“一、犯罪對象——失蹤快24小時的8歲女童丫丫。
??“兒童失蹤案,被誘拐綁架的機率大概是1%——這個比例在華國,更低——因為華國人口更多,而且因為國情原因,拐賣市場的需求更大。
??“其實無論是在華國,還是美國,未成年人的失蹤,大部分都是離家、逃家。
??“這跟丫丫的年齡也有關。4-6周歲,13-14周歲——這兩個年齡段的孩子,是被拐騙的高發年齡段。
??……
??“2-4周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易失蹤,是因為孩子到這時已有脫離家長監護的情況。孩子年齡小,沒有自我防範意識,一旦遇到危險無法進行自我保護。
??”低幼年齡段的孩子因為天性活潑安靜不下來,一旦周遭有新奇好玩的事物,就能很快吸引他們的注意,這個時候家長稍稍疏忽,孩子就有可能轉眼不見。
??“與其他國家人口販運的主要目的是剝削不同,在華國,人販子拐賣兒童的主要目的,是賣給別人收養。年齡越小,孩子的記憶越少,越能融入收養家庭。”
??……
??“13-14周歲孩子的失蹤率也比其他年齡段高。這時人販子拐走兒童的目的,已不是為了收養,而是做苦力、去乞討,甚至強迫被拐孩子參與詐騙、賣yin等違法犯罪活動——而且基於他們未成年的‘優勢’,易於哄騙,加上可能長期受到虐待,容易性格扭曲,形成反社會人格……其犯罪行為,往往更加沒有忌憚,更加變本加厲。
??“這些青春期孩子,因為跟家庭鬧矛盾,青春期叛逆等等因素導致離家出走,或被有心人士哄騙、誘拐。寒暑假是這類兒童失蹤的高峰期,家門口、公園、火車站、超市商場、動物園、遊樂場、醫院、路上這幾類場所,更容易發生這類兒童丟失或被拐的案件。
??“丫丫的年齡,不屬於這兩個高發的年齡段,所以很大程度上就排除了被拐騙的可能性——但為什麽是綁架,我們還要結合後麵的犯罪要素來得出結論。“
??……
??“二、犯罪時間。
??“首先,是發現失蹤的時間。
??“據剛才譚哥說描述的,他是在吃過午飯後,自己一貫的散步時間,帶著丫丫沿著他慣常的道路,往青沙江二橋方向去的——因為帶著女兒,他的原計劃,也沒有像以往那樣走得更長,去南濱公園走上一圈兒再回來。
??“而丫丫的失蹤,就是在他到二橋上,太過專注思考,直到走到江南橋頭位置,才發現丫丫不見的。
??“以這個過橋的時間來說,或者再放寬點兒,從他描述的最後一次看到女兒的時間,是在江北濱江大道的十六碼頭小廣場,時間大約有20分鍾。”
??……
??“其次,我們來看看犯罪時間。丫丫的失蹤,現在已經接近24小時。
??“身為警察,我應該澄清一下:電視和電影上說的一個廣泛的誤解——隻有失蹤超過24小時才可以去報案。
??“目前在華國,並沒有任何法律法規寫了這一條。2010年時,由公安部聯合最高法等出台了《關於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明確規定:‘接到兒童,或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少女失蹤報案的,不論案件是否屬於自己管轄,都應當首先采取緊急措施。’
??……
??“但為什麽現實中,人們去派出所或者120報案,會收到‘24小時不予立案’的回饋呢?
??“而且,邁克先生也說,全世界,也幾乎都是失蹤24小時後才立案?
??“從華美兩國兒童失蹤案件反饋情況看,兒童失蹤案件的立案依據的確有一個兩難困境。設立24小時立案製,客觀上的確可以減少很多的警力付出,並用於其他需要的地方。
??”但這隻是公共資源上的調配……具體到每一位兒童失蹤或被拐的家長身上,那就是切身之痛,報案後收到的答複,也通常是先自己找一找,問一問同事朋友,發動家人來先確定其他兒童失蹤的可能性……
??“基於統計,如果兒童遭到的是拐賣,孩子走失後的24小時,是展開救援的“黃金時間”,錯過這段時間,孩子很可能已被倒手轉賣,或者——”
??……
??倪雙雙看了看老譚,把“可能遭受殺害”後麵的話,吞到肚子裏——而是馬上又開始解釋起“72小時黃金救援定律”來:
??“不隻是兒童,大部分失蹤綁架案的解救幾率,在72小時內都是最高的。超過72小時……幾率就會大大的降低。當然這也隻是一個幾率問題而已,不是絕對!
??“這個定律,隻是依照曆史案件的數據,加上人類心理行為的分析研究統計出來的——重點不是72小時後就不用急著救了,而是:前72小時,要爭分奪秒!”
??……
??邁克適時插話,給大家科普:“‘黃金72小時’,其實原稱應為“心理危機幹預黃金72小時”——對於危機事件的心理幹預越早越好,最佳幹預時間,在危機事件發生後24到72小時。”
??倪雙雙對美國老警察的解釋點頭致謝,接著說道:
??“無論是綁架還是拐賣,兒童能承受的生理傷害的可能性,可能會比成人要來的很多——陌生環境下,充滿害怕,這種情況下很可能隻會又哭又鬧……如此一來,激怒綁匪的機會,就比能自製的成人要大的多。
??……
??“但另一方麵,若綁匪真隻是為錢的話,通常會維持肉票的基本生命,所以被拐兒童挨餓受凍之類的機會相對來說較小……挨打受傷的可能性卻相對提高,尤其是錯誤的言行,很容易讓歹徒暴怒……
??“被綁架的時間越久,越容易讓重壓之下、草木皆兵的綁匪獲歹徒失去耐性,進而……“
??她還是看向老譚,將“撕票“兩個字又沒有明說出來。
??……
??“所以,丫丫失蹤快24小時,你們選擇不報警,實在是……當然,你們也有受到錯誤信息的誤導,比如說那張照片——
??“這個誤導,技術含量不高,綁匪設計得很巧妙,對被綁兒童家屬心理有一定了解——這個,一會兒可以由任老板,來映證我和邁克先生的共同看法!”
??……
??老譚聽到這裏,神情大變,眼睛直直地盯著倪雙雙,還轉頭去看外國警察——
??白人老頭,向他肯定地點點頭。
??老譚的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
??……
??最大的恐懼,8歲女兒丫丫,手指被人活活切下來的慘烈畫麵……從收到那張照片起,就像一座巨山,壓在這個男人肩膀上!
??整整20小時,他才第二次流淚!
??而這次,多少帶點兒喜悅!
??……
??倪雙雙不再說話,在場的人,也都為老譚此刻的真情流露,而暫時沉默……
??都是男人(倪雙雙同學表示“我可以暫時男人一下”),哪怕沒有孩子……大家都可以感同身受!
??一個男人當眾落淚,那才是讓觀者百味雜存的,情緒崩潰!
??沒有人,不被打動!
??沒有人,不心生憤怒!
??怎麽能,對小孩子犯罪?
??……
??任東西起身,去他的設備那邊,拿過來一台筆記本電腦。
??他將老譚手機裏的照片傳到上麵,開始飛快地敲打起鍵盤來,用他的方法,鑒別起斷指照片的真偽來。
??……
??心中最大的恐懼得到專業人士的否定,老譚知道哭泣並不能解決問題,丫丫還在等待大家解救——
??他很快收拾好了心情,跟倪雙雙說道:
??“倪警官,感謝你!還有邁克警官!
??“你請繼續說!”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