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大宋很野蠻> 第228章 黃金海岸

第228章 黃金海岸

  “趙大郎,你龍灣海港捐了十八萬貫,此事誰能夠作證?”一個身穿皂袍頭戴方巾的中年人大聲質疑。


  “對對,這十八萬貫該如何證明的確捐給前線充作軍資?”


  “還有,若是我們捐了錢誰能保證這些錢沒有被偷偷拿走?”


  有人帶頭之後,各種質疑的聲音接踵而來。


  “諸位……”趙頎舉起喇叭,“這些募捐箱沒有箱蓋,接口處都是一次用性的銅釘焊死,等到捐款結束之後我們會邀請德高望重的士紳當麵在海港打開清點登記,而我們龍灣海港的十八萬貫也同樣會邀請社會賢達和名流親自點驗,善款全部匯總之後,我們還要再邀請鄞縣甚至慶元府的官員再次點驗,最終將所有捐款的數量用布告張貼在碼頭各地接受所有饒監督,若是有人質疑,也可以參加親自點驗捐款數量,若是少了差了,都會由我們龍灣海港補齊,絕對不會擅自挪用一文……”


  “諸位現在可以上前查看捐款箱是否如同我所,這是一次性的榫卯解構,隻有一個投放捐款的入口,三歲孩童的手都無法深入進去,而且為了防止有人用工具偷盜,我們還專門在裏麵安裝有一個翻板,任何方法都無法將裏麵的錢取出來,隻能將木箱破壞之後才行,這五口木箱我們會一直放在這裏,稍後會在上方搭建木棚遮蓋並且在木箱四周打上木籠固定,日夜安排人看守,方便所有人隨時前來捐款,同時還有另外五口木箱我們過幾會送去鄞縣三江口募捐,到八月底這些募捐箱全部會當場開箱點驗……”


  “走,上去看看!”趙頎解釋之後,人群中有人忍不住上前觀看募捐箱,上下左右甚至底部都翻過來仔細察驗之後,這些人全都點頭承認趙頎沒有出錯,這些木箱不僅是用厚實的木頭打造而成,而且真的除開一個一尺長一寸寬的入口之外,整個箱子渾然一體,唯一可以撬開的榫口還打上了銅釘焊死,要想打開隻能暴力破壞。


  “箱子沒問題,而且會一直擺在這裏,應該不會有問題!”


  “有龍灣海港作保,想來不會有差池!”


  “是啊,當初崇國公還來龍灣海港視察過,聽非常高興……”


  “我還聽當初呂家還想暗中破壞……”


  “豈止是破壞,聽聞還暗中霸占別人家妻女,被趙大郎當場打了個半死,這才尋釁報複……”


  “噓,呂家勢大,莫要談論此事!”


  “哼,勢大如何,最後還不是灰頭土臉,龍灣海港如今紅紅火火,他呂家在海港欺行霸市欺男霸女之事幹的還少?”


  “與我等無關,還是聽聽趙大郎如何吧,崇國公厚待我慶元府百姓,如今自身前去鄂州抵抗蒙古大軍,我們的確要做點兒什麽才行,前有遼金,今有蒙古,我大宋這是越來越窩囊了,可恨……”


  “既然諸位都看完了,那我們便言歸正傳,前線將士抗戰流血流淚,我們決不能袖手旁觀,更何況錢財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此國難當頭之時,我希望諸位慷慨解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為抵抗蒙古蠻子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同時我也希望我們的捐款送到前線之後,能夠激勵前線將士報國殺敵的熱情和勇氣……”


  “雖然我們龍灣海港已經捐了十八萬貫,但那是所有股東的錢,今首次募捐,我趙頎便當第一個捐款之人,為大家做一個表率……”

  趙頎從懷裏掏出來兩張銀會打開,“諸位,這是兩張五百兩的銀會,算是我個饒一點兒心意!”趙頎將兩張銀會投入了募捐箱之鄭


  “我們茅灣村的百戶村民也一起募捐了三百一十八貫,他們委托我今當眾捐獻,助前線將士奮勇殺敵!”一臉嚴肅認真的冬瓜將厚厚一疊零散的會子拿出來展示之後分做幾次投入募捐箱。


  “我們秦月樓和春香樓的姐妹也湊了五十貫,希望崇國公和前方的勇士們多殺幾個蒙古惡徒!”一個長相甜美的女子為代表,把一疊零散的會子和幾塊碎銀子投入了捐款箱。


  “嘩~”看到一群妓女都捐錢,圍觀者一陣嘩然。


  “我們也要捐……”人群外麵響起一個稚嫩的聲音,人群一陣騷動之後,隻見幾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乞童端著破碗拿著打狗棍擠進來,挨著一個一個從碗裏或者衣袋裏拿出幾文錢投進捐款箱之鄭

  “謝謝趙大郎照顧我們的兄弟姐妹,希望崇國公爺爺能夠趕走蒙古大壞蛋!”一群孩子捐完還對著趙頎一起鞠躬。


  圍觀者麵麵相覷。


  趙頎收留了一群乞童的事整個楊公鎮早有家喻戶曉。


  而且趙頎還經常和五等人弄些食物在碼頭附近散發給乞討的孩童,這件事雖然並不是什麽轟動的大事,但畢竟也不常見,流傳之下也成了茶餘飯後百姓津津樂道之事。


  “可憐的孩子!”一個穿著破舊補丁衣服的大嬸摸著一個乞童亂糟糟的頭發,抹著眼淚從衣袋裏翻出來一張皺巴巴的會子有些緊張的走到一口募捐箱前麵投了進去。


  有人帶頭,圍觀的不少人都開始翻衣袋錢袋,有的是會子,有的是銅錢,還有的碎銀子,陸續都往募捐箱裏麵投。


  “國家有難,我等豈能袖手旁觀……”一個穿著洗的發白長衫的文士掏出繡花荷包,打開之後也沒數,就將所有的紙鈔銅錢碎銀子全都倒出來一股腦塞進了木箱之鄭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當真令人激動,雖然我等不算富裕,但也略表寸心,為保家衛國盡一份力!”另一個身穿皂袍的漢子也掏出一個錢袋,拿出一塊銀子投入募捐箱鄭


  “張兄以為如何?”一個身穿華服頭戴方巾的士紳轉頭問身邊的同伴。


  “自然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了,若是蒙古人殺過長江,慶元府也難免血流成河……”另一個同樣身穿華服的矮胖男子走到募捐箱前,從懷裏掏出一張紙鈔向趙頎等人展示,竟然是一張一百兩的銀會。


  “張兄珠玉在前,陳某豈敢落後!”方才話之人也從懷裏掏出一張紙鈔展開,同樣是一張一百兩的銀會。


  “多謝多謝,如此大額捐贈,還請留下姓名登記在冊,到時候我等會將二位的名字和捐款公告一起張貼出來,讓慶元府的父老看到二位的愛國義舉!”趙頎很是認真的拱手道謝。


  “區區錢財,當不得留名,略盡綿薄之力罷了,要義舉,大郎和諸位這才是義舉,我等自愧不如,我等回去之後,定會幫忙宣傳捐款之事,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前來捐款!”兩人拱手之後很快就擠出人群離開。

  “既然是殺蒙古蠻子,我們也捐一些吧,少了些,希望大郎不要見怪!”


  幾個扛著扁擔的黑瘦腳夫也擠上來,各自從衣袋裏掏出幾張皺皺巴巴的會子或者零散的銅錢,叮叮當當的塞進募捐箱之後結伴離開。


  而此時空地四周,已經圍的人山人海,在一群孩童的大聲宣傳之下,四麵八方不斷有人圍攏過來,有的是想看熱鬧,有的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還有擠出人群離開的人,詢問討論之中,外麵圍觀的許多人才知道裏麵是為了抗擊蒙古人進行捐款,聽之後,有的人直接就轉身離開,還有的拚命往前擠,幾千人熱鬧喧嘩之下,整個海港都被轟動了。


  時間轉眼過去一個時辰,圍觀的人早已散了好幾撥,但整個捐款現場仍舊被圍的水泄不通。


  趙頎號召捐款宣言早已在楊公鎮海港傳開,前來的捐款的除了一些士紳商人之外,最多的還是大量在海港謀生的民夫和幫工,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漁民船工和挑擔售賣食物的商販。


  這些都是大宋最底層的百姓,家境也並不富裕,捐的也並不多,一兩貫會子,幾十文銅錢,甚至其中還有婦人捐一些銀釵首飾。


  “趙兄搞這麽大的動靜,怎的也不招呼一聲,莫非看不起我等!”


  就在趙頎覺得捐款已經走上正軌,準備回去準備一下明去鄞縣募捐的時候,幾個身穿華服的商人結伴從外麵擠進來。


  當頭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正是當初趙頎逃出來之後送他回家的一個茶葉商人,名叫鄭振。


  “原來是鄭掌櫃!”趙頎趕緊拱手作揖。


  “趙兄無需客氣,保家衛國,捐助軍餉,這種愛國義舉我等豈能落後,方才要不是看見有孩童在我酒樓前麵散發傳單,我還不知道!”鄭振一把抓住趙頎的胳膊激動的。


  “恕罪恕罪,我正準備忙完這兩再邀請鄭掌櫃和一眾好友去酒樓聚一下商討此事,沒想到鄭掌櫃自己就跑來了!”趙頎趕緊道歉解釋。


  “無妨,我得知消息也是先趕過來問問情形,來,我與趙兄引薦幾位好朋友,這位是鄞縣茶商高玉成高兄……這位是紹興府茶商曹峰曹兄,還有這位是福建茶商蘇厚幼蘇兄……”


  鄭振將一起來的幾位同伴介紹一下,又是一番寒暄問候之後幾人問起捐款的事情,趙頎也將自己的打算詳細了一遍。


  “趙兄雖然年幼,但所做之事都與眾不同,我等本在各地經營茶莊,並不經常來楊公鎮,等聽龍灣的事之後跑來,卻發現你們的房子全都賣完了,實在是錯過了一次良機……”氣質儒雅的蘇厚幼很是遺憾的開口。


  “沒辦法,龍灣海港比較,產業有限,而且與楊公鎮近在咫尺,完全供不應求,幾日便也賣光了,實在對不住蘇掌櫃!”趙頎隻能苦笑著道歉。


  “唉,既然沒了,不也罷,蘇某本是鄂州人,這些年一直在福建經營茶山,方才聽是捐款資助鄂州,某便迫不及待的讓鄭兄帶我前來見識一下,也是想當麵感謝趙兄為支持我鄂州抗戰做出的這番義舉!”蘇厚幼微微歎息之後很是認真的拱手。


  “抗戰報國,這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何來鄂州他州之,荊襄乃是大宋西北之門戶,而鄂州就是我江南之咽喉要衝,崇國公推測蒙古人會全力進攻鄂州,可惜官家和朝堂之上的諸多大官都以為不會,因此崇國公不得不在朝堂之上立下軍令狀單槍匹馬去了鄂州,朝廷這般敷衍,一旦蒙古人真的大軍攻打鄂州,崇國公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怎能抵擋得住,我這樣做也隻是想盡一份微薄之力罷了,若是鄂州城破,鄂州將會生靈塗炭不,江南門戶大開,蒙古人將長驅直入掃蕩江南,我等即便是躲在這慶元府,又還能苟延殘喘多久……”趙頎搖頭苦笑。

  “趙兄的不錯,鄂州若失,江南必然不保,這繁華的江南,也定然會赤地千裏哀鴻遍野,可惜朝堂全都是丁大全這等奸臣敗類……”


  “蘇兄慎言!”鄭振等人聽的臉皮發白趕緊低聲製止。


  “蘇兄,此處不是話的地方,要不我們去找個安靜的地方再聊?”


  趙頎也覺得在這熙熙攘攘的圍觀之中討論這種話題不太安全,畢竟丁大全還沒倒台,這海港巴結他的人還有很多,一旦傳出去,隻怕會有人前來找麻煩。


  “趙兄的不錯,剛好不遠就有我一位好友經營的茶樓,很是清淨,要不一起去喝一杯茶?”鄭振趕緊點頭。


  “正好正好,方才的口幹舌燥,諸位請!”


  “趙兄請~”


  趙頎叫來冬瓜仔細叮囑幾句之後就和幾個茶商離開碼頭,幾分鍾之後來到一座茶樓,兩層木樓,裝修的古香古色,門楣上掛著三味居的招牌。


  三味居的掌櫃是一個年約四旬男子,身材修長濃眉大眼,長相頗為英武,舉手投足竟然隱隱有幾份武風。


  而經過鄭振介紹之後才得知,此人名叫範海龍,的確練過武,以前還曾經在餘玠手下當過校尉,餘玠被奸臣害死之後,範海龍一氣之下辭職歸鄉在楊公鎮落腳,盤下這座茶樓當起了茶樓老板,因為為人豪爽講義氣,在碼頭混的還不錯,許多商人談生意都會跑到他這裏來。


  對於趙頎等饒到來,範海龍非常熱情,親自安排僻靜的茶室,一番忙碌安頓下來,香噴噴的茶水也在茶娘優雅的衝調下端上茶桌。


  “這是產自四川的蒙頂茶,諸位品嚐看看和南方的茶有何不同,請!”範海龍是武夫出身,喝茶的動作也幹練爽快,各種客套話也並不多。


  “多謝多謝,範掌櫃請!”


  “諸位請!”


  一番客套之後,所有人都端起茶杯品嚐,滾燙的茶水入喉,趙頎瞬間便感覺口幹舌燥的喉嚨輕鬆了許多。


  “茅灣村趙大郎的名聲如今在楊公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日能夠光臨三味居,實在令範某這茶樓蓬蓽生輝!”幾口茶之後放下茶杯,範海龍笑著開口。


  “範掌櫃過獎了,趙某窮苦出身,無權無勢,何來蓬蓽生輝之,範掌櫃不嫌棄就好了!”趙頎趕緊擺手。


  “哈哈,趙兄平日不喜交友吃酒喝茶,恐怕還不知道自己眼下在慶元府商界的地位吧,如今隻要有人起楊公鎮的生意,那第一個絕對就會想起趙兄的龍灣海港,這種完美的策劃和大手筆,完全是不可複製的商業典範,以區區不到十萬貫的投入撬動一個年收入數百萬貫的買賣,令所有人都望塵莫及,方才我與蘇兄等人閑聊,也正在起你的龍灣,結果剛好聽聞外麵有人你在海港做募捐,因此才迫不及待的跑來一看究竟!”鄭振笑著替趙頎正名。

  “慚愧,當時我也隻是想買一塊地修建倉庫,但看著龍灣地勢的確不錯,這才開設策劃修海港,其實最開始還是非常忐忑,而事實上海港建設也並非一帆風順,要不是崇國公看好龍灣,估計眼下早就黃了!”趙頎十分謙虛的解釋。


  “龍灣的事所有人都心裏明白,隻不過是呂家欺人太甚罷了,但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呂家也絕對沒想到崇國公竟然會親自來龍灣海港視察,哼,不自量力踢到石頭崴了腳,活該呂雲泰倒黴!”鄭振很不屑的。


  “呂家背後靠著丁大全,行事霸道也在情理之中,我們惹不起,以後盡量躲著他們吧,此次蒙古人入侵,崇國公不惜年邁之軀上前線抗敵,我覺得我們慶元府商界不能無動於衷,而是應該眾誌成城的鼎力支持,我策劃的這次募捐活動,也是想拋磚引玉激起大家的愛國人情,希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持崇國公和駐守鄂州前線的將士!”趙頎撇開了呂家和丁大全,把話題收回到募捐上。


  如今大戰一起,丁大全作為丞相無暇關注民間的動向,而朝廷也無暇顧及民生,開始加大征稅征糧抵抗蒙古大軍,呂家其實趙頎也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


  如今龍灣海港已經成了氣候,呂家即便是心有不甘想再次破壞也畏手畏腳,畢竟眼下投資龍灣海港的商人達到了一百餘人,這些人全都是身家數萬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貫的富豪,這些去個出現,呂家或許不會放在眼裏,但一旦這些人全都凝聚在一起,將會是一股恐怖的勢力,這些商人和各地官員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其中不乏有人在京師有靠山。


  這些人在龍灣首期便砸下來百萬貫巨資,都指望海港修好之後跟著擴大生意等著發財,若是呂家還敢出手,必將會得罪所有人。


  最重要的是眼下龍灣海港已經將這些人全部都綁在一條船上。


  俗話放牛的娃子賠不起牛。


  龍灣海港已經動用首期募集的資金開始大規模修建,也就是即便是現在有人想退款,那也還要看龍灣願不願意退,畢竟這些錢已經變成了建材和人工費用正在流水般的大量消耗,所有的投資人都隻能期望龍灣能夠一帆風順的修好,若是中途被人破壞陷入資金斷裂,則所有饒投資都會打水漂,龍灣不可能賠付所有人投資,因為賠不出來,一旦成了爛尾工程,所有人最後隻能得到一塊荒地。


  因唇了眼下,龍灣海港已經不是趙頎等人策劃的一個純商業地產,而是變成了一群熱著發財的黃金海岸,性質已經完全變了。


  利益方已經不是趙頎幾個開發商,而是所有投資者。


  而所有在龍灣海港的投資者都不是普通百姓,全都是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的商人,自然也知道報團取暖的道理,因此隻要現在呂家稍有對龍灣海港出手的跡象,隻怕不用趙頎出手,暗中就有另外的人出手阻攔了。


  就好比鄭振這些人,時刻都在關注龍灣海港的建設,對於趙頎這位策劃者的動向,平日也非常的關注。


  因此今趙頎突然又高調的在海港搞莫名其妙的募捐,自然他們這些人也都忍不住要前來打聽一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