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漢道天下> 第256章 深得我心

第256章 深得我心

  看完了軍械,再次落座,裴茂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


  “陛下方才說內潤以文明,是指教化麽?”


  劉協反問道:“令君以為可行麽?”


  裴茂慨然道:“得其人則可行,不得其人則不可行。”


  “請令君詳言。”


  “陛下可知傅燮傅南容故事?”


  劉協一聽這個名字,就明白了裴茂的意思。


  但他沒有說,很客氣地向裴茂請教。


  一來他對傅燮的了解來自於曆史,未必就是事實。二來裴茂主動進言,自然要讓他一吐為快。


  這些讀書人說事,從來不是就事說事,大多有所寄托。隻有聽他自己說,然後再反複揣摩,才有可能搞清楚他真正想說什麽。


  裴茂喝了一口水,開始講述傅燮的故事。


  傅燮是北地人,名臣傅介子之後。


  他文武兼備,師事太尉劉寬,後隨皇甫嵩大破黃巾,授議郎。


  韓遂、邊章起事,涼州不安,棄涼之議再起。傅燮在朝堂上公然駁斥司徒崔烈,力證涼州不可棄,名聲大噪,百官敬重。


  後來因得罪宦官趙忠,傅燮外授漢陽太守。


  漢陽即涼州的天水郡,是漢羌雜居之地。


  傅燮臨郡數年,深得漢羌信任,不少叛亂的羌人都來歸降。傅燮在漢陽屯田,安置歸降的百姓,漢陽的形勢迅速好轉。


  但涼州刺史耿鄙卻是個貪濁無能之輩,見形勢漸好,便以征討叛軍為名,重用治中從事程球,大肆盤剝百姓。軍隊嘩變,耿鄙、程球等人都死了。


  叛軍隨即又包圍了漢陽。


  叛軍中有數千來自北地的匈奴人,他們敬佩傅燮為人,請傅燮出城投降,發誓保證傅燮父子的安全,卻被傅燮拒絕了。


  傅燮以身殉國。


  “羌胡並非不守忠義,隻是生活困苦,粗鄙無文。若能以仁心體恤,則視之如父母。若以貪濁盤剝,則視之如寇仇。故治羌胡,必文武兼備,恩威並施,非此不能安境。”


  裴茂越說越激動,聲音也跟著大了起來。


  “山東士大夫長於坐而論道,短於持戈跨馬。無事則舌吐蓮花,空耗錢糧,有事則束手無策,慌作一團。更有甚者如耿鄙之輩,貪得無厭。他們根本不在乎涼州是否安定,隻想中飽私囊,任期一到,便轉調他任。”


  劉協抬起手,示意裴茂不要太激動。


  再往下說,估計要罵先帝寵信宦官了。


  “令君所言甚是,臨邊郡者,須文武兼備,缺一不可。迂闊之輩隻會害人害己,耽誤國事。”


  “陛下聖明。”裴茂心滿意足。


  天子雖然年少,卻極聰明,一聽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關東士大夫隻知棄涼,焉能守邊。並涼形勢潰爛至此,與山東士大夫有莫大的關係。


  “令君,隨朕走一遭吧。”劉協向裴茂發出邀請。


  裴茂的官雖然不是很大,但他在河東的影響力不小。將他留在河東,對荀彧的幹擾太大。


  “敢不從命。”裴茂正中下懷,躬身領命。


  劉協再次拿出了楊彪的奏疏。“對這個方案,令君若有補充,不妨直言。”


  裴茂想了想。“諸公皆是名臣,他們的方案,豈是臣敢置喙的。雖然,臣身為河東人,對河東事略有所知,有幾句淺薄之論,敢請陛下斟酌。”


  劉協點點頭。“是否可行,在乎利害,不在官爵尊卑。請令君不吝賜教。”


  裴茂豎起兩根手指。“其一,這數萬屯田兵屬朝廷,還是屬郡?其二,屯田兵耕種自給,朝廷又由誰供養?陛下衣食,百官俸祿,從何而來?”


  劉協無聲地笑了。


  這兩個問題,他接到奏疏的時候就考慮過了,如今又被裴茂提了出來。


  並不是他和裴茂有多高明,甚至超過了楊彪、荀彧等人,而是楊彪、荀彧刻意回避了這個問題。


  按常理,河東郡的屯田兵,自然由河東太守掌握。可是如今朝廷也在河東,朝廷同樣有掌握這支力量的理由。


  奏疏是由楊彪、趙溫、張喜題署的,他們不好主動要兵權,也不好直接由河東太守掌握兵權,所以略過不提,將這個問題交給天子定奪,以免天子又有懷疑。


  至於供養朝廷的問題,其實並不複雜。


  河東有鹽鐵,隻要經營得當,供養當前的朝廷基本生存有餘,寬裕卻不可能。


  “令君可有解決之道?”


  裴茂幾乎沒有遲疑。“國之大事,在禮與戎。兵權乃天子立身之本,不可與人。陛下在河東,自歸陛下。陛下不在河東,當付大將。”


  劉協滿意地一笑。


  裴茂提出這樣的意見,可見是下定了決心,要將裴氏綁在他的戰車上。


  爭取兵權是外朝的士大夫官員一直以來的心願,並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竇武、何進兩任大將軍是他們最接近目標的時候,卻還是錯過了。


  所以楊彪、士孫瑞才對太尉掌兵如此急切。


  裴茂身為士大夫的一員,直言當由天子掌兵,固然和尚書令屬於內朝有一定的關係,但是表忠心的重要選擇。


  內朝官員可以隨時轉為外朝,士大夫的身份卻不會輕變。


  他這麽做,簡直是與整個士大夫階層為敵。


  這個犧牲不可謂不大。


  “朝廷供養又當如何解決?”


  裴茂笑笑。“陛下與普通將士同甘共苦,食不二味,叢不重席,能有多少開銷。夫子厄於陳蔡,不忘禮樂。諸公皆是道德君子,為了王道,再節儉幾年又有何妨。”


  劉協不禁哈哈大笑。


  後世史書提到王朝崩潰,都會將責任歸結於昏君奢靡無度。


  桀紂如此,秦始皇、隋煬帝也是如此。


  卻沒幾個人提整個官僚階層的腐化。


  即使提,也是一筆帶過,藏在字裏行間。


  可是皇帝再奢侈,浪費的財政和整個官僚階層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就以後漢來說,都說是桓靈二帝昏庸無能,賣官鬻爵,尤其是漢靈帝建萬金堂,卻沒人說袁氏那樣的大臣奢侈絲毫不比朝廷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協如此節儉自苦,固然是真窮的原因,卻也不乏與大臣較勁的意思。


  不就是比節儉麽,看誰先忍不住。


  現在,裴茂也提出了這一點,可謂是殊途同歸。


  劉協伸手指指裴茂,又指指自己。


  “令君此言,深得我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