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周邊形勢(上)
就在孫秀榮大大咧咧帶人在紅山一帶探查礦物,視察鍛冶情形時,紅山以東約莫百裏,饒樂水北岸,後世林西縣新城子鎮地方,有一大片白色帳篷密密匝匝錯落於高處平地。
與所有的遊牧部族一樣,所有的帳篷拱衛著一頂碩大的帳篷。
一頂通體白色,由兩層帳篷布搭成,上麵一層的末端繡著金色的花邊,帳篷頂部主梁頂部立著一根牛角三股叉,三股叉上編著兩根均由九個碩大的羊毛球結織成的飄帶。
這裏就是眼下契丹八部聯盟首領、可汗李懷秀的大帳所在。
這裏距離饒樂水還有大約十裏的距離,與饒樂水相比,這裏的地勢要高出大約百米,從這裏往南,一直到饒樂水,地勢是以此遞減的,饒樂水雖然並不豐饒,不過也有極其厲害的時候,但無論如何,其水勢是漲不到這裏的。
契丹人的王帳原本還在東部,眼下卻遷到了距離霫人的聖地紅山不到百裏的地方,這顯示了契丹人的野心和決心。
契丹這個部族自從出現在中原王朝的視野以來,一開始是古八部,然後是中八部,眼下經過涅裏的改革後形成了新的八部。
在中八部時代(南北朝時代),以乙室活部最為強大,眼下乙室缽分成了乙室部、迭剌部兩個部落,但這兩個部落依舊是八部中丁口最多的。
孫秀榮出現在契丹王庭以西不遠處後,李懷秀很快得知了,一開始,他並沒有將其放在眼裏,也有發兵攻打的心思。
但最後他沒有成行。
“可惡的涅裏!”
大帳裏,二十八歲、滿臉橫肉、留著山羊胡子的李懷秀惡狠狠地罵道。
他最終沒有成行自然不是傳說中的碎葉軍如何強大,在李懷秀眼裏,再怎麽取強大,經過了一萬多裏的長途跋涉後肯定是不堪一擊。
他沒有成行是因為聯盟的軍事大權並不是掌握在他這個聯盟名義上的首領手裏,而是掌握在聯盟夷離堇手裏,雖然眼下契丹八部中還是以乙室部丁口最多,但以乙室一部去挑戰已經被大唐欽封為霫部大都督的孫秀榮怎麽看機會也不大。
何況,那可惡的迭剌部新任首領涅裏竟親自參加了孫秀榮繼任霫部可汗的祭天儀式!
這樣一來,如果乙室部想要對霫部動武,必定能會受到涅裏的反對。
一想到涅裏,李懷秀就氣不打一處來,在大帳裏用契丹語大罵起來,這一罵,讓正在大帳裏伺候的下人一個個都嚇得膽戰心驚。
不知過了多久,李懷秀終於平複下來。
前不久,他先後接見了好幾撥使者。
就是這三撥使者,讓他有了從實際上由涅裏控製的契丹聯盟掙脫出來的可能。
“若是冒然攻打霫部,而以涅裏為首的其它部落不聲援的話,勝了自然是好,若是敗了,自己這乙室部多半會被涅裏等人瓜分了”
這第一撥使者竟然來自大唐的平盧節度使安祿山!
按說對於奚、契丹兩部來說,安祿山此人絕對是不共戴天之仇敵,可以說安祿山從以前的捉生將到現在位極人臣,他絕大多數功勳都來自這兩部,安祿山官袍上每變更一些顏色和紋飾都少不了兩部丁口鮮血和淚水的浸染。
都說邊境諸部是大唐邊將“行走的功勳”,在絕大多數情形下,那也隻是說說而已,最多的時候還是以勒索的情形出現,大唐雖然在邊境各處大量設置守捉城,但實際上大多名不符實。
隻有安祿山,終其一生,無時無刻沒把這兩部不當做行走的功勳。
兩部人眼裏,安祿山就是惡魔,就是大仇,都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但眼下他們也隻能忍著,契丹八部就算全數動員也隻有兩萬騎兵,其中精銳最多一半,而僅僅一個平盧節度使麾下就有三萬多精銳!
若不是燕山以北地形實在太過複雜,以安祿山的秉性,盡起大軍將兩部滅了也不在話下。
當然了,熟知中原王朝典故的李懷秀知曉,“養寇自重”是邊境大將一貫的做法,若是邊境安靜祥和,他們豈不是沒有存在的理由了?
一想到這一點,剛剛回複了些許心情的李懷秀忍不住將麵前一個白玉瓶猛地擲在地上。
大帳的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毛毯,饒是如此,白玉瓶也碎成了好幾塊。
伏在地上的下人們更加戰戰兢兢了,所有的人都顫栗著,生怕李懷秀怒不可遏之下拔出佩刀胡亂殺人。
不過一想到另外一股勢力,李懷秀的心情霎時又平靜了。
這股勢力十分強大,雖然眼下惶惶如喪家之犬,不過實力依舊位居草原之冠。
至於另外一撥使者,李懷秀根本就沒有理會他。
在他心目中,此人不配與他對話。
這個人就是奚人五部之一的辱紇主部落酋長辱紇侍斤,在他敗於碎葉軍之手後,在第一時間向他派出了使者。
一想到辱紇主部落的敗績,李懷秀終於徹底冷靜下來了。
“突厥人有幾分真心實意要攻打霫部?據說在陰山時,孫秀榮就與烏蘇米施可汗達成了盟約,眼下突厥人兩汗並立,雖然其在大草原上依舊有莫大的威望,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烏蘇米施與阿史那施必有一戰”
“強大的回鶻人、葛邏祿人沒有動手,自然是在等著兩位突厥大汗自相殘殺再說,如果烏蘇米施可汗要攻打霫部,在陰山就可以了,為何要等待現在?實在想不通”
原來第二撥使者竟然是突厥人!
“若突厥人說的是真的,在我部、突厥人、辱紇主三部的夾擊之下,霫部端沒有生理,不過在大唐軍隊依舊在陰山威壓其部的情形下,烏蘇米施有多大能力抽出兵力來攻打霫部?”
“唉”
李懷秀發出了一聲長歎。
就是歎息聲讓伏在地上的下人們終於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知道,歎息過後,李懷秀要召集人商議了。
果然,隻見李懷秀指著一人說道:“速速將部裏長老傳過來,本汗要商議大事!”
沒多久,乙室部幾名老者在旁人的扶持下顫顫巍巍進入到大帳。
聽到李懷秀講述一番後,一位老者說道:“大汗,既然那人過來投奔了,何不聽聽他的意見?此人本是唐人,又極為熟悉突厥人,還與孫秀榮交過手,眼下被大汗冷落了多時,如今這樣事關部族興衰的大事,何不將其請來谘詢一二?”
李懷秀眼睛一亮。
原來前不久從遙遠的西域過來了一人,是專程來投奔他的,不過當時他並沒有重視,隻是給他安排了一頂帳篷住了下來。
“說的是,快將他請過來!”
又過了一會兒,一人穿著唐裝的中年漢子走進了帳篷,他向李懷秀行了一禮。
“拜見大汗”
李懷秀點點頭,指著左側一個厚墊子說道:“武先生,這幾日本汗事務繁多,將先生怠慢了,如今正好得空,聽聞先生與草原、中原事務都極為通曉,趕緊請過來討教……”
原來此人竟然是以前西突厥處木昆部的二號人物,前武延秀後代武多祚!
自從莫賀達幹死後,武多祚在處木昆部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骨多羅繼承突騎施可汗後大權獨攬,又隱隱認為是武多祚讓莫賀達幹陷入了險境,故此對他很是疏遠,武多祚一見之下,認為再待在處木昆部也是蹉跎時日,便尋了一個機會跑出來了。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跑到了萬裏之外的契丹部落,他命中注定的冤家孫秀榮也來到了附近!
他心中倒是不少法子來對付孫秀榮的,可李懷秀隻是表麵上客氣,內心並不待見他,原本他是準備回到突厥部落的,因為他的母親一族畢竟還在漠北,正在收拾行囊之時沒想到受到了李懷秀的召喚。
聽李懷秀將情形大致說了一下,武多祚略一沉吟便說道:“突厥人也有使者到來,這就奇怪了,突厥人眼下四麵皆敵,已經與碎葉軍達成了盟約,按說此時是不會撕毀盟約的呀,除非……”
“除非什麽?”
武多祚說道:“對於突厥人來說,彼等有兩個生死大敵,一個自然是滅亡了汗國的唐人,一個則是與唐人勾結的薛延陀,唐人勢大不可製,薛延陀也消亡,眼下的大敵實際上就是回鶻、葛邏祿、拔悉密三部,按說不存在這一節啊,請問大汗,除了突厥人,還有什麽人來過本部?”
李懷秀略微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說道:“不瞞先生,大唐的平盧節度使安祿山也派人過來了,本汗倒是有些奇怪,這霫部大都督是大唐欽封,平盧節度使也是大唐欽封,其為何要在其間挑撥?”
武多祚笑道::“大汗還是唐國天子欽封的郡王呢,此中情形,不說也罷,想必大汗最為清楚,不知安祿山的使者來到後說過什麽?”
武多祚這麽一說,李懷秀頓時想起一事。
“先生這麽一說,本汗倒是想到一事,那安祿山的使者到來後,似乎很篤定突厥人一定會出兵,當時我以為平盧與突厥王帳相隔萬裏,此人必定是在打誑語,現在想起來應該是事出有因……”
武多祚點點頭,“安祿山此人在下也略有耳聞,此人既然如此篤定,多半同時向烏蘇米施可汗派出了使者,而讓烏蘇米施可汗不顧身邊的拔悉密、唐軍而決定派出軍隊者,必定認為他不得不出兵了”
“難道是因為孫秀榮與阿史那施結拜為兄弟?”
“不可能,此事在陰山時阿史那施就知曉了”
此時一位老者突然說道:“碎葉軍沿途先後擊敗好幾個鐵部落,其中有鐵勒人,也有黨項人,還將大量的丁口裹挾這一起遷到霫部,難道原因在這裏?”
武多祚眼神一亮,他站了起來,“老丈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一事,碎葉軍在路過豹文山守捉、威遠守捉時曾勸說那裏的兩個前呼延小部落跟著一起走,難道就出在這兩個部落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