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真桃花石帝國> 第245章 鹹海之濱

第245章 鹹海之濱

  都摩度去世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鹹海附近,對於那裏的烏古斯諸部來說影響微乎其微,但對於同為西突厥左廂五部之一的拔塞幹部來說卻不啻是在平靜的湖泊中投下一顆巨石。


  “沒有一塊土地是多餘的”


  這句話用在歐亞大草原再合適不過。


  此時的西伯利亞及其以北區域就已經出現了遊牧、漁獵人口,遑論大草原地帶了。


  “每一處都是擠滿了牲畜和人丁的地方”


  後世某突厥史學家在他的書籍裏哀歎道。


  對於此時的歐亞大草原也是如此,原本生活在碎葉川流域、西突厥左廂大部之一的拔塞幹部同樣如此,在對未知土地渴望的驅使,以及對突騎施大汗蘇祿晚年狀態的恐懼下,拔塞幹部西遷了。


  臨近鹹海時,他們遇到了勁敵。


  此時的鹹海還是一處南北長度八百裏,東西最寬五百裏的超級大湖,周圍水草豐美,又富產食鹽,成了遊牧部落必爭之地。


  其南麵的花拉子模綠洲地帶就不用說了,千百年來一直是波斯人的領地,間或被西遷的匈奴人、突厥人征服,但波斯王族後裔一直占據著主要地位。


  但鹹海附近的遊牧部族就不同了,在其西邊、北麵、東麵都是荒漠草原,麵積廣袤,是後世哈薩汗國小玉茲所在,眼下卻分別由三股勢力占據著。


  正北麵則是西遷的基馬克汗國中的突厥部族,西北麵則是一直在此地遊牧的一支操著古突厥語的部族——佩切涅格人,也就是後世在伏爾加河到烏拉爾河一帶遊牧的韃靼人以及巴什基爾人的祖先。


  而在鹹海與裏海之間,則活躍著另外一支操著古突厥語的部落聯盟——烏古斯部落。


  於是,懷著滿滿的對無窮無盡大草原憧憬的拔塞幹部一開始還勢如破竹,不過越接近鹹海遇到的阻礙就越多。


  最終,拔塞幹部在後世錫爾河哈薩克斯坦的卡紮林斯克與克孜勒奧爾達之間的牧場停了下來,他們雖然也擁有了煮鹽的鹽場,但隻是鹹海的一小塊,他們遇到的對手並不是同樣出自突厥汗國的基馬克部落,而是西邊野蠻的烏古斯人。


  當然了,他們遇到的隻是原始的烏古斯人,眼下隻有九個小部落聯合而成的烏古斯部落,遊牧於後世小玉茲哲德烏爾聯盟所在的區域,其牧場東達鹹海,西至裏海,是一個完全的遊牧部落,飼養的馬匹高大雄健,還有大量的駱駝。


  烏古斯部落聯盟是由九個小部落聯合而成,其中的克尼克部落酋長一直擔任著部落聯盟大酋長,另外還有八個部落,其中兩個較為出名,一個叫薩爾古爾,一個叫阿夫沙爾,其後裔都曾建立起王朝。


  對於佩切涅格人以及突厥汗國餘部來說,夾在中間的烏古斯人自然最為野蠻和粗陋,有些類似於此時處在漠北的室韋人,不過與室韋人不同的是,烏古斯人就算野蠻粗陋也能冶煉鐵器,加上骨子裏的野蠻,自然戰力強悍。


  在拔塞幹部剛剛遷到鹹海附近時,就遇到了烏古斯聯盟的襲擊,自那以後,雙方在鹹海東北部連番大戰,眼下拔塞幹部占據東北部小塊鹽場那也是曆經了多次大戰的結果。


  得知自己的鐵杆盟友阿悉結部大酋都摩度病故後,將大帳設在後世克孜勒奧爾達的拔塞幹部大酋,自稱克孜勒汗的突厥藍貴族諸部之一的蘇農部後裔蘇農阿波也病倒了。


  他將駐紮在鹹海附近,由他的一名來自阿夫沙爾部落貴酋之女可敦生下的兒子蘇農達幹召回大帳。


  “達幹,我不行了,長生天在去年就召喚我了,我強撐著才來到今天,有幾件事情,我一直沒對你說,眼下是時候了”


  蘇農達幹是一個剛滿二十歲的精幹年輕人,由於他母親來自烏古斯三大部之一,正好在鹹海正北遊牧的阿夫沙爾部落,故此,他父親才讓他帶著五千帳在鹹海東北處遊牧,並管轄著自己的鹽場。


  也由於這層關係,拔塞幹部才與烏古斯人暫時相安無事。


  “統葉護可汗時期,將西突厥人分為十部兩廂,最盛時汗國以十部為核心,威壓眾多小部落,控弦之士幾十萬,每一部控製的部落在五萬戶左右,可惜汗國未能長久,疏忽而滅,到了突騎施時代,每一部銳減到兩萬帳左右”


  “眼下更是連兩廂十部的名頭都沒有了,大唐、北庭先後崛起,原本還有攝舍提、胡祿居、歌舒、阿悉結、拔塞幹、處木昆六大部,處木昆被北庭所滅,攝舍提、胡祿居、歌舒徹底投靠了北庭”


  “本來隻有阿悉結、拔塞幹保持了相對獨立,本汗當時也是因為距離大唐太近而將部落不斷向西遷徙,可沒想到沒有了大唐,西邊也不安寧,烏古斯、基馬克、花拉子模,沒有一個好相與的”


  “我等能夠擁有眼下的牧場,那也是長生天護佑的結果”


  “自從受阻於鹹海後,我的雄心早就沒有了,能夠維持眼下的牧場就心滿意足了,我冷眼旁觀了好幾年,終於悟出一個道理”


  “父汗請說”


  “那就是無論是以前的阿史那氏,還是之後的大唐、突騎施,對於我等十部實際上分別並不大,無非還是以我等貴姓為首領,通過我等管轄牧戶而已,具體來說,突騎施人壓榨最甚,大唐最輕,阿史那氏居中”


  “但眼下在碎葉川崛起的孫秀榮卻是一個異數,他沒有通過收取賦稅簡單來管轄部眾,而是通過常備軍、學校、工坊來管轄諸部,現在看來他成功了,他通過常備軍、學校、工坊,實際上將諸部青壯全部吸納到他的博格拉部”


  “由於博格拉部牧戶的生活遠遠超過其它牧戶,於是便在諸部中形成一個向往博格拉部的跡象,於是,若是孫秀榮在其它部落征招常備軍、學生、工匠的,響應者甚眾,於是,博格拉部愈發興旺,其它諸部愈發衰弱”


  “若光是一個博格拉部也沒什麽,以前我等在沒有分出十部以前,還不是統稱突厥部落,長此以往,博格拉部就不會沒有這個結果?但孫秀榮不愧是唐人出身,他還有一招.……”


  “那是什麽?”


  “博格拉部隻是一個幌子,等到進入到該部的牧戶、匠戶、農戶都穩定下來了,他就在當地設置漢人常用的郡縣,用官吏取代諸部貴姓管轄賤姓,由於他的部落裏並沒有奴戶,他做這一切時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


  “於是,一個不同於以往汗國形製的國度實際上已經出現了.……”


  “父汗,你同我說這些是.……”


  “傻孩子,我蘇農氏與阿史德氏、執失氏、舍利氏都是從阿史那氏裏分出來的,原本就是一家,是騰格裏之姓,其中阿史德氏世為阿史那氏的後族,執失氏世為阿史那氏的掌兵官,舍利氏世為阿史那氏的宮廷總管”


  “而我蘇農氏,則世為阿史那氏的掌璽官,突厥人為何疏忽而滅,衰敗至此?那是因為印璽丟失了的緣故啊”


  “哦?草原部族也有印璽?”


  “自然是有的,剛開始時,是在印璽上刻著狼頭的圖案,用藍色印泥蓋在羊皮上作為信物的,可惜在東突厥汗國滅亡後印璽就丟失了,後來西突厥的統葉護可汗偶然得到了它,故也曾顯赫一時,我的祖先也曾保管過它”


  “可惜,突厥人總是無法長久團結一心,統葉護可汗在一場內亂裏被殺,與他一起被殺的還有我的祖先,在那場內亂裏,那枚印璽再一次丟失,從此以後,突厥人便一蹶不振了,不過,本汗倒是知曉它的下落”


  “哦?”,蘇農達幹頓時來了精神,這個故事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對於他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還是十分吸引人的。


  “十年前,這枚印璽蓋過的羊皮我從一個來自西方的商人手裏見到過,我蘇農氏世代為掌璽官,自然對於那個印記十分清楚,那確實是我突厥人的鎮部之寶”


  “從西邊?”


  “你猜猜,此印落在何人手裏?”


  “我想想,嗯,西邊除了烏古斯,便是基馬克、佩切涅格,都稱不上汗國,也沒有用印的習慣,那就是科薩汗國了,對了,該部落正式稱汗國就是從十年前開始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在十年前得到此印的?”


  “不錯,以前他們也就是一個部落聯盟,跟烏古斯人差不多,可在十年前卻將女兒以公主的名義嫁給南麵的羅馬大國,羅馬,按照從西邊來的商人說那可是不亞於大唐的大帝國”


  “父汗,也就是說,科薩汗國就是有了突厥人的印璽才興起的?”


  “差不多,一開始我也不信這個,無非是一塊石頭而已,怎會如此神奇,不過當我打聽到另外一件事後便由不得不信了”


  “哦?”


  “當時我蘇農氏掌管的印璽一共有兩枚,都是白中帶紅的模樣,河中一帶的人稱之為桃花石,突厥汗國所用的自然不是普通的桃花石,都是千百萬年的化石,其中一枚裏麵有一隻蝴蝶,被稱為鳳紋璽,另外一枚裏麵則是一隻壁虎,被稱為龍紋璽”


  “那科薩汗國得到的是……”


  “科薩汗國四麵皆水,得到的自然是龍紋璽”


  “那鳳紋璽呢?”


  “你猜”


  “我猜不出”


  “嗬嗬,環顧四周,眼下在大草原上,誰的風頭正勁?”


  “北庭?!”


  “正是,相傳鳳紋璽落到了石國國王手裏,不知怎地,被大唐監軍太監邊令誠知曉了,威逼之下得到那枚印璽,後來不知怎地竟落到了孫秀榮手裏,原本他一直藏著沒用”


  “後來他成為霫部大都督,乃至被周圍諸部推舉為博格達汗後才將印璽上的狼頭抹去,用突厥文、唐文分別刻了‘博格達之印’才算正式公諸於世了”


  (實際上孫秀榮見到的鳳紋璽並沒有狼頭,早就被石國國王抹去了)

  “難怪!”


  “孩子,眼下事態至為明顯,以我拔塞幹一部,是不能夠長久的,要不西去投靠科薩人,要不東去依附北庭人,一切都由你自己掌握……”
……

  蘇農阿波死了,帶著突厥汗國掌璽官的秘密死去了,留下彷徨無措的蘇農達幹。


  “西去科薩汗國還要穿越烏古斯、基馬克、佩切涅格人的土地,談何容易?原本我部是與阿悉結部落挨著的,眼下阿悉結部整個投靠了北庭,幹脆投靠孫秀榮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