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蘇肯的奇幻旅程(上)
得到孫秀榮讓他去基輔堡的命令後,蘇肯的眼神非常凝重。
他還剩下六日,而巴統港距離基輔堡還有三千裏地!
三千裏,中間還隔著廣袤無垠的黑海,對於此時的人們來說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對於具備了海上快速航行能力的碎葉軍來說也是如此。
雖然如此,蘇肯還是趕緊與元豐商議起來。
最終,還是同樣有任務在身的元豐一錘定音。
“既然時間很緊,就必須橫跨黑海,那樣的話,用快船就不合適了,快船隻能貼著海岸線行駛,於是便隻能用大船了,這樣,四艘主力艦你帶走一艘”
“主力艦配備了橫帆,吃風飽滿,眼下東北風漸漸占了上風,正好利用側風,橫穿黑海直抵陶魯斯半島的航線我軍試過一次,開動後保持磁針與羅盤的夾角不變,就能直抵陶魯斯半島東海岸的中端”
“然後再貼著海岸線往西南航行,抵達半島最西南端後再以設定好的夾角朝著西北方向的敖德薩港航行,一路上都可利用側風,你是知道的,側風反而推力最大”
“我計算過,這樣航行的話,比完全貼著海岸線航行少五百裏左右,五百裏,就算是我國的船隻,也需要一晝夜,這樣你就可以節省一日的時間”
“我水師主力艦在滿帆並吃風飽滿的情形下可以達到三十裏每小時,考慮到不利因素,就以二十裏好了,一晝夜就是五百裏,橫穿全程在兩千裏左右,這樣的話,你需要四日才能抵達”
“若是能途中遇上暴風雨就更慢了,但無論如何,你上岸後,隻有兩日時間抵達基輔堡!從敖德薩到基輔堡,又是不下千裏的路程,中途又沒有驛站,隻能攜帶三匹馬拚命地跑”
“馬匹的速度可以達到五十裏每小時,可以連續奔跑兩百裏,中途你要歇五次,每次歇息一刻的時間,不惜馬的話,若是有熟悉路途的人帶路,確實一晝夜也就到了,但如果貼著第聶伯河奔馳的話,兩日的時間就有些勉強了”
“庫特巴商行的人曾經從敖德薩出發直接深入到內陸,不過這些人肯定不可能長時間騎著馬奔行,於是你隻能貼著河岸奔馳,而河岸邊居住著大量的牧戶,有些地方更是部落匯聚所在,如果有攔截的就糟了”
“既然是一艘主力戰艦前往,幹脆給你配備五十騎兵,一人雙馬,上岸後略事歇息就沿著河岸奔馳……”
“不妥”,這個方案被蘇肯否決了,“總督,黑海西北海岸我恰好去過,抵達敖德薩後,往東北抵達第聶伯河沿岸還要穿過多條另外的河流,雖然此時河流水位普遍偏低,但要找到合適渡河的地方需要花費時間”
“幹脆這樣,據說小船可以經第聶伯河直達基輔堡,幹脆一艘主力艦、一艘快船一起出發,有主力艦在,快船就不怕出事,此時還是秋季,黑海海麵冬季最可怕,快船也能進入深海航行”
“繞過陶魯斯半島後不去敖德薩了,直接去赫爾鬆,那裏是科薩汗國與羅馬人流放犯人的地方,也有一處小型港口,我等從那裏上岸後,就能貼著第聶伯河直接奔馳了”
(赫爾鬆,第聶伯河出海口港口,此時緊挨著大海,而不是後世深入陸地,與阿特勞、阿斯特拉罕一樣)
“至於人手,也不能太多了,太多必定會引起沿岸的馬紮兒人的注意,十個人就夠了,扮成牧戶模樣,一人雙馬,由於節約了去敖德薩的時間,估計兩日之內還是能到達的”
“為了完成大王交給的任務,避免被人一網打盡,抵達赫爾鬆後,快船繼續逆水航行,此時有東北風,快船的縱帆也能戧風,等繞過第聶伯河的拐向西北的大彎就能滿帆前行了”
(指的是從紮波羅日開始船隻由於航向西北,就能最大限度利用東北風了)
“快船上有火炮,還有幾十名水兵,足以應付沿岸的馬紮兒人了,他們的小船根本無可奈何”
“與馬匹相比,船隻能夠晝夜不停歇地航行,在內河航速慢一些,不過也能達到二十裏每小時,讓水兵辛苦一些,加上船槳,最快三日也到了,雖然沒有按照大王的要求在十日內抵達,但也就是遲了一日,沒有耽誤大事”
“何況,假如陸上受阻,這一路還是最保險的”
元豐點點頭,“難怪大王點名要你去,還真是沒看錯,不過赫爾鬆如今控製在馬紮兒人手裏,上岸容易,離開碼頭卻千難萬難”
蘇肯笑道:“馬紮兒人也隻是在那裏有一個臨時的小據點,有幾十名騎兵看守而已,我等有一艘主力艦,有一百戰鬥兵,實在不行的話,殲滅此地的馬紮兒人,拿下此港也使得,然後我等十人騎上馬從容離去”
“一旦上了岸,就由不得他們了,他們怎地知曉我們要去哪裏?依著他們訊息傳遞的速度,不見得比我們還快”
“等主力艦完成任務後可立即返回塔曼港”
“也罷,既然你已經想明白了,就祝你一路順利”
……
蘇肯想的確實不錯,黑海上,風浪最大的時候是隆冬,那個時候,從西伯利亞過來的強烈的東北風會讓黑海尋常的浪濤都在三米以上,別說平底船了,就連碎葉軍吃水兩米的快船都搖搖欲墜。
隻有主力艦隻和大船,前者已經被命名為“鎮海級”,後者則被命名為“鎮洋級”,有著三米的吃水深度,才能在如此險惡的海麵上航行無虞,當然了,若不是有緊急任務,在一般情況下,就算是鎮海級、鎮洋級,也都會貼著海岸線航行。
至於最小的快船,則是“鎮河級”,比起時下科薩汗國、羅馬帝國的大型槳帆船的吃水深度都大,但依然不敢橫穿大洋,不過在除開冬季之外的季節,還是能冒一冒險的。
元豐與蘇肯幾乎同時出發,他帶上了一整個碎葉營,準備去執行孫秀榮下達的突襲、進占塔曼港,並以此為依托,吸引陶魯斯半島、北高加索西部的科薩大軍前來攻擊,從而為從阿特勞過來的白孝德大軍在機動中打援創造條件。
這個時代,所有的船隻都不會離開海岸線超過十裏,一旦超過了十裏,若是驟然遇險,葬身魚腹的概率將會遠遠大於掙紮著抵達岸邊求生。
不過碎葉軍的船隻卻不受這個限製。
蘇肯的一艘鎮海級,一艘鎮河級船隻按照羅盤上設定好的角度直直地駛向陶魯斯半島時,元豐帶著剩下的十餘艘船隻也跟在他們的後麵,不過在行駛了大約一個小時,也就是距離巴統港約莫三十裏時,他們分別了,元豐船隊往北而去,而蘇肯則邁向了深淵。
此時,與從南方地中海過來的暖風相比,從西伯利亞過來的冷風雖然風勢不大,但已經占據了上風。
所謂占據了上風,那是在一日中絕大多數情形下都以東北風為主,隻是在少數時候南風占據了上風的情況,在這樣的情形下,鎮海級三根桅杆上的十麵橫帆(主桅杆四麵,前後桅杆各三麵)就可以將帆型調整成朝向東北方向四十五度受風。
在這種情況下,風力會吹著船隻緩慢移向南麵,此時若是沒有其他手段的話,船隻雖然大致朝著向前的方向行駛,但最終會偏離陶魯斯半島,大概率在黑海西南方向靠岸。
不過碎葉軍的船隻有容易操控的船舵,以及用來輔助動力的船櫓,可以讓船隻在受到強勁側風吹拂的情形下依舊朝著前方行駛!
兜滿的橫帆讓船隻的動力更加充足(比縱帆大多了),前後各一大型船舵的使用讓其方向可控,在完全逆風的情形下,還能將前後桅杆的橫帆全部降下來,隻保留中間那根主桅杆上的船帆,此時,利用多出來的桁杆、繩索將那四麵橫帆束緊,讓其大致變成一麵看似整體的縱帆,調整角度後就可以呈之字形逆風航行了。
但眼下的側風狀態完全不需要,不過那艘鎮河級快船隻有一麵縱帆,速度自然沒有有三根桅杆的鎮海級快,於是就隻能用一根繩索將其與鎮海級相連,讓鎮海級帶著他跑。
這樣的話,原本可以跑上四十裏速度的鎮海級的速度就一下降到了三十裏左右,而原本隻有二十五裏速度的鎮河級則拉大到三十裏的水平。
當然了,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若是前麵的鎮海級驟遇從西北方向吹過來的大風讓船隻暫時失去前進的速度,而後麵的鎮河級還在向前衝的話,那就會撞船了。
不過就算遇到這樣的情形,無論是大船上,還是小船上值守的士兵都會在撞船的一刹那用橫刀砍斷繩索,然後後麵的小船趕緊改變方向。
蘇肯的運氣顯然不錯,船上的觀測手一直輪流盯著那麵專門用在船隻上、設置了四個方向、帶著磁性指南針的羅盤,由於出發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是確定的,於是船頭的方向就確定了,當指南針正常運作時剩餘的三個方向也就確定了,然後再在上麵刻下刻度,就可以大致朝著具體的方向航行。
古代中國從宋代開始就能按照這樣的技術,憑著羅盤、指南針,加上對星空的辨別,就能從潮州出發,對著菲律賓的方向穿越整個南海抵達呂宋島,宋代的人能做到,被孫秀榮加了BUFF的碎葉軍自然也能做到。
有驚無險,兩艘幽暗大海上的船隻順利抵達陶魯斯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