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謀在三國> 第六十九章 開言納諫的靈帝

第六十九章 開言納諫的靈帝

  “玄甫老弟,方才見你左顧右盼,可是欲尋故人?”


  “非也,權且無聊,四處尋些趣事而已。”


  “哈哈哈……在如此時刻能說出無聊之人,非玄甫莫屬啊!怎得,玄甫可是尋得何等趣事。說將出來,圖此一樂啊!哈哈哈”曹操是不相信呂恒隻是為了尋樂子的,畢竟今天可是大朝會,哪有人會抱著尋開心的想法來啊!可是事實上,呂恒方才是真的在尋開心。


  見曹操如此,呂恒隻能將自己看到的情況大概說了一下。還別說,還真讓呂恒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蔡邕這個大儒,竟然會去拍何進的馬屁。當然這種事情,呂恒是不會說出來的。真有的趣事,隻是一些地方官員發生的。比如一個長江南的官員,吵著口地道發言,竟然與其他人相談甚歡。更有趣得是,有兩人官職品階基本一樣,在外麵爭著一塊石階。


  見呂恒說的有頭有臉,曹操不得不相信呂恒所說。又等了大概一個時辰,才有宦官提醒朝會將開,朝臣各回己位。呂恒因為官職原因,所以不能跟著曹操過去。左右看了看卻發現,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去哪!


  好在呂恒臉皮夠厚,一路問一路找,不一會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剛剛坐定,便感覺有人拉自己,轉身看去,卻是劉備。回頭看去,見竟然是劉備,往劉備後麵看去,竟然沒看到關張二人。心中不由得意(哈哈,今天你們哥仨可是終於分開了!)

  “玄德兄,你早何時出發來此啊!我可是起了個大早,誰知上了路卻看到一路的朝臣。可真是‘莫道君起早,更有早行人啊!’”


  正在呂恒侃侃而談之際,旁邊走來幾名持戟侍衛。畢竟在如此場所,呂恒竟然敢如此喧嘩。不引來侍衛才是有問題了。劉備見呂恒竟然惹來了侍衛,趕緊起身對著侍衛一拜。隨後幾番說辭,好不容易才糊弄走侍衛。呂恒頓時感覺丟人了,用謝意的目光對著劉備點了點頭,隨後安然靜坐。


  不一會,便聽遠處傳來一聲通報“陛下駕到!”這次呂恒學乖了,看著旁邊眾人的舉動,自己在一旁學著做。隻見現場,並沒有出現後世電視劇裏麵的“三呼萬歲,隨後跪地等平身。”附近的眾人,僅僅是站起了身,將頭低下,目不斜視。呂恒跟著眾人有樣學樣的低下頭,目光看下前麵那家夥的屁股。


  不一會,便聽到悉悉索索的聲音路過。又過了幾分鍾,聽到一中年男聲,輕輕的說了句“坐”。隨後剛剛的聲音再次大叫道“陛下賜坐,坐…坐…”聲音一聲接著一聲從大殿傳出,一直傳遍整個朝會現場。隨後眾人便呼呼嚕嚕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陛下有旨,今日再開朝會,一為黃巾,二位天下治平。今黃巾已定,群臣皆需獻策,以平天下百姓之治。”


  呂恒剛找了個舒服的姿勢,猛然聽到,靈帝好像要在場每個人獻策,用來平定天下亂象。(靈帝是吃錯藥了?還是一下變得賢明起來了。)不管其它人想法,反正呂恒認為靈帝應該是在作秀。至於作秀的目的,當然是不用他自己下罪己詔了!如今天下紛亂,雖然主要原因不在靈帝,但是他自己是有莫大幹係的。如果不是他任用宦官,打壓世家權貴,也不會導致大漢各處的暴亂發生。


  本以為靈帝隻是讓殿裏麵的大臣,隨便提一些建議。誰知道,沒多久便有小宦官為每個人送來紙和筆。要知道這個時候的紙還是很難得的,今天在場的起碼有大幾千人。如果每個人都有,哪的多少套器具啊!不提紙張,光是筆墨就得不少啊!


  拿到的人冥思苦想,沒拿到的卻在互相交流。呂恒見現場可以談論,便轉過頭看向劉備“玄德兄,陛下這是要做什麽?不知玄德兄是否準備獻策?”

  劉備見周圍並無侍衛阻攔,便開口道“先生此問,可是問錯人了!在下不過一草莽之人,如何知曉陛下想法啊!就是在下想獻策,也想不出治國大策啊!若是讓在下上陣殺敵,沒準劉某還能領兵上馬。”呂恒聽劉備回答,登時感覺問錯人了。悠悠一歎,準備轉身自己考慮。


  還未轉身,便發現小宦官已經發到自己這邊了。接過紙和筆,呂恒準備隨便寫寫應付了事。畢竟靈帝什麽德行,作為一個穿越人士,呂恒是再清楚不過了。劉宏在位20年,是宦官在漢朝曆史上最長的統治時期。宦官的編製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而且它們在靈帝時代更是有增無已,靈帝更是突破常製一次便冊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稱“十常侍”。建寧二年(169年),在宦官曹節病重時靈帝以其為車騎將軍,他死後又追贈為車騎將軍;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趙忠為車騎將軍,負責對討伐黃巾的將領論功行賞。


  劉宏執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節深受他信任,後來王甫被司隸校尉陽球害死,曹節逝世,張讓和趙忠便成了劉宏寵信的宦官,劉宏甚至將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見對宦官的依賴。宦官們在雒陽修建的宅邸非常高大,有一次,劉宏到永安候台登高觀看雒陽城。宦官們請中大人尚但進諫:“天子不適合登高,登高則百姓離散。”劉宏居然聽信,便作罷。


  劉宏在位的另一項創世之舉,更是駭人聽聞――賣官鬻爵。光和元年(178年),劉宏在其母親董太後和及常侍們的教唆下,又嚐試賣官。朝廷公開宣布可花錢買到自關內侯以下至光祿勳下屬虎賁、羽林等部門職位;賣官的規定是:地方官比朝官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價納錢。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一般來說,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計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段熲、張溫等人雖然功勞很大,聲望也很高,卻也都是先交足了錢,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後來更變本加厲,以後官吏的調遷、晉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也就是說,官員上任要先支付相當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許多官吏都因無法交納如此高額的“做官費”而嚇得棄官而走。


  劉宏成年後,設置西園供自己享樂,靈帝將賣官所得收入用於西園的建設。中常侍呂強進諫:“天下財物都是陛下的,何必還分公和私?”劉宏不聽。賣官的政策一直持續到劉宏逝世。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劉宏去世,諡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


  劉宏一生幾乎敗壞了東漢的所有元氣,估計唯一優點就是其喜好辭賦,作有《皇羲篇》、《追德賦》、《令儀頌》、《招商歌》等。他作為皇帝對於天下唯一貢獻也隻有文學了。


  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劉宏根據此前楊賜、蔡邕、馬日磾、李巡等人的建議,下詔命儒學大師們校正《五經》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隸書三種字體書寫,將其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太學門外,使後來的儒生晚輩,都以此作為標準。石碑剛豎立時,坐車前來觀看以及臨摹和抄寫的,每天有一千餘輛之多,填滿大街小巷。


  熹平石經的刻立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並開創了中國曆代石經的先河,啟發了捶拓方法的發明,對印刷術的發明也有間接影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