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烏桓
卻讓丘力居大人的養子踏頓知道了,結果踏頓就設計害死了丘力居,他還想要擊殺我們,多愧有人給我們兄弟兩個通風報信,我們才逃的一命,最後我們沒有辦法在烏桓待下去了,就來到了大漢,也就投奔了劉虞劉大人。”鮮於銀說道。
“哦,原來你們兄弟還有這段故事,那個現在烏桓的形勢如何?”張誌剛又問道。
“主公,烏桓本來和鮮卑都是東胡的一支,後來被匈奴的冒頓單於擊敗,就從此沒落了,有一段時間也歸附了大漢,可是世事難料後來大漢沒落,鮮卑又舉起了,我們烏桓一支都在夾縫中生存……”鮮於銀一點一點的講述著他們兄弟的過往,也講述著他們烏桓的血淚史。
張誌剛一聽,再結合自己後世的曆史知識,這才清楚,原來烏桓是有來曆的,他不是憑空出現的。
“烏桓“,中國古代民族之一。亦作烏丸,烏桓族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一支。原與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其族屬和語言係屬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諸說,未有定論。公元前3世紀末。
匈奴破東胡後,遷至烏桓山(又曰烏丸山),遂以山名為族號,大約活動於後世的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裏河西南地區。公元前119年(西漢武帝元狩四年),漢軍大破匈奴,將匈奴逐出漠南,烏桓又臣屬漢朝,南遷至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代漢北禦匈奴。公元49年(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即後世的遼河下遊、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駐牧。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但受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幹部落,各自為政,一直沒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
西漢武帝時期,烏桓族主要活動在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相當於後世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中東部、赤峰市北部、河北省北部、遼寧省北部地區。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烏桓首領(大人)朝貢於漢朝,接受侯、王、君長的封號。不久,率眾大規模遷居緣邊十郡。其向西發展到後世的內蒙古河套、鄂爾多斯一帶,東漢末年,因曹魏政權的征討,除部分烏桓人遠遷遼東地區外,“其餘眾萬餘落,悉徙居華夏“。此後,這個古代民族逐步在曆史中消失。
烏桓自被曹操擊破後,勢漸衰落。當時除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烏桓內遷外,其它諸郡烏桓大多留居原地,並保有一定實力。直至兩晉,無論在塞外或塞內,烏桓的活動尚頻見史冊。西晉初,幽州北邊障塞內外烏桓分別歸附鮮卑慕容氏、宇文氏、段氏統治,並逐漸與鮮卑融合。有一部分最後加入庫莫奚之中。自幽州北邊而甫,直至冀州的渤海、平原二郡,烏桓騎兵營分布其間。王浚為幽州刺史兼烏桓校尉,最後以烏桓和鮮卑的兵力為後盾南麵稱製。並州烏桓張伏利度擁眾2000壁於樂平(後世的山西昔陽縣西南),307年(晉永嘉元年),為石勒所並。石勒攻下幽州後,徙幽、冀二州烏桓於襄國(後世的河北省邢台市西南),4世紀中葉附前燕。前秦苻堅滅前燕後,處烏丸雜類於馮詡、北地。而後,慕容垂又利用烏桓之助建立後燕。垂曾引丁零、烏丸之眾20餘萬為飛梯、鑿地道以攻鄴城,並以烏桓張驥為輔國將軍,劉大為安遠將軍,魯利為建威將軍,隨慕容氏南征北戰。北魏初,拓跋珪攻信都(後世的河北省冀縣),張驤舉城降,後驤逃往中山(後世的河北省定州市),依附慕容詳。珪拔中山,驤被擒。398年(東晉隆安二年),其子張超收集烏桓、漢民2000餘家據渤海郡之南皮(後世的河北省南皮縣),自稱烏丸王,後南走平原(後世的山東省平原縣)。次年,為魏征虜將軍庾嶽擊殺。
建安五年(公元兩百年),袁紹被曹操擊敗於官渡之戰,旋即病死。十年,紹子尚等往奔遼西,投奔蹋頓。十二年,曹操遠征烏桓,戰於柳城,烏桓敗績,斬殺蹋頓及名王以下,柳城降者達二十餘萬口。曹操將幽州、並州各郡烏桓共萬餘落徙居中原,精壯隨軍作戰,由是三郡烏桓號為天下名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百一十八年),烏桓聯合鮮卑反叛,為曹彰、田豫所敗,實力再次被嚴重削弱。殘留故地的烏桓,因其地不久即為鮮卑所占,均與鮮卑融合;內徙者則漸為漢人所同化。
烏桓的社會組織形式,分部、邑(邑落)、落。邑落為部下麵的基層組織。每部統轄著數百乃至數千個落。《後漢書?烏桓傳》載:“邑落各有小帥,數百幹落自為一部。“落,通常為戶之意,每帳戶或帳落,少則七至八口多則十餘口。若幹落相聚則為邑落或簡稱為邑。“大約古代烏桓每邑落約有二、三十戶“,“烏桓每一邑落當有人口一百幾十人至二百幾十人“。邑落由不同氏族的帳戶相聚溶合而成,因為被掠的外民族人口要歸入邑落中,而一些漢族逃亡人口也要入其部落,所以邑落已經不是純粹的血緣群體,而是一種地域的人們共同體,地緣關係逐漸代替血緣關係。但由於氏族間互相通婚,血緣關係仍為邑落聯係的紐帶。在習俗上較多地保留了氏族製度的殘餘,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衝突,尚不是階級法律占主導地位,仍是曆史傳統形成的,具有全民的習慣,道德規範起著重要作用。史稱:“其相殘殺,令部落自相、報,相報不止,詣大人平之,有罪者出其牛羊以贖死命,乃止。“血緣複仇的嚴重存在,往往容易引起氏族、部落間的械鬥和互相殘殺。邑落的頭人稱為小帥,多為豪人充任,初由推舉產生,不世襲。各帳落各自單獨經營畜牧業,夏冬兩季轉移牧地時,便在小帥率領下,以邑落為單位,順著一定的路線,共同遷徙,每一邑落占有一定的遊牧區。邑落小帥受製於部落大人。“大人有所召呼,刻木為信,邑落傳行“。通過戰爭、朝貢、胡市,邑落小帥的權勢有所增長,並受漢魏賜封。
漢魏利用烏桓武力的第二種方式是從烏桓兵中挑選精銳,組成突騎和入宿衛的烏桓騎,受漢魏政權直接統率,列入常兵製。烏桓突騎西漢時久已聞名。劉秀平河北時吳漢所率軍隊中就有烏桓突騎三千人。後被稱為天下名騎的三郡精壯也編入軍隊之內,隨往各處作戰。初時他們都居無定所,隻有在特殊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