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東漢重生> 第五百八十七章 滅曹爽

第五百八十七章 滅曹爽

  正始二年(公元二四一年)四月,吳帝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將軍全琮率軍數萬出淮南,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前將軍朱然攻樊城,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


  五月,吳將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孫倫圍攻樊城,諸葛瑾、步騭侵掠中,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朝臣認為,敵兵遠來攻堅,當待其自破,司馬懿則說:“邊城受敵人侵擾而大臣安坐廟堂,會使疆場騷動不安,眾心疑惑,這是社稷的大憂患。”


  六月,司馬懿統軍增援,司馬懿知南方暑熱低濕,大軍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輕騎挑戰,朱然不敢動。於是,便休養土卒。檢選精銳,招募勇士,發布號令,擺出攻城的架勢。


  吳軍驚懼,連夜撤退。在三州口(荊、豫、揚三州),為魏軍追及,吳軍被殲萬餘人,船艦物資損失甚多。而進攻六安、中的吳軍亦無功而還。


  正始五年(公元二四四年)春,大將軍曹爽欲立威名,不聽太傅司馬懿勸止,力主伐蜀,魏帝從之。結果為蜀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王平所敗,魏軍被阻於興勢,後方也軍糧供應不上,牛馬騾驢大量死亡,蜀涪縣及費援軍亦相繼到達。


  曹爽見不能勝,被迫聽從司馬懿的勸告,於五月率大軍退還。遭蜀軍截擊,魏軍苦戰,始得退回,但是兵馬卻失散了、傷亡甚眾。


  司馬懿假裝病重,讓兩個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穩,掉在地上,還指著嘴說渴。侍婢獻上粥來,他用口去接,湯流滿襟。李勝說:“眾人以為明公原來的風疾複發,沒有想到貴體病成這個樣子!”


  司馬懿故意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年老臥病,死在旦夕。君當屈身守並州,並州接近胡人,應妥善為之戒備。恐怕不能見麵了,把兒子師、昭托付給你。”李勝說:“我說的是還忝本州(李勝是荊州人),不是並州。”


  司馬懿故意錯亂其辭:“君方到並州,努力自愛!”李勝又說:“當忝荊州。”司馬懿說:“我年老昏迷,不解君言,今回守本州,盛德壯烈,好建功勳。”接著流涕哽咽。


  李勝出來後對曹爽說:“司馬公已像屍體一樣,臥床不起,隻有殘餘之氣,形神已經分離,不值得憂慮了。”以後又說:“太傅不能康複,令人憂傷。”所以曹爽等對宣帝未加戒備。


  司馬懿表麵裝病,實際上也在暗中布置,準備消滅曹爽勢力。


  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駐紮在洛水浮橋。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


  曹爽扣住奏章,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樹木建成鹿角,征發屯兵數千人以自守。桓範勸曹爽挾持皇帝到許昌去,發文書征調天下兵馬勤王。


  曹爽果然疑惑,不從其計。反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去見司馬懿,探聽動靜。司馬懿乘機數說曹爽的過失,讓他早來服罪。接著又派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對他說,朝廷隻是免他的官職,並以洛水為誓。


  曹爽欲信其言,桓範等人從晚上一直勸到第二天黎明。結果,曹爽投刀於地,說:“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桓範哭說:“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於是,曹爽請免職,隨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高樓,派人在樓上密切監視著。曹爽拿彈弓到後園中,樓上人就喊:“故大將軍東南行!”曹爽愁悶,不知所措。

  不久,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但對曹爽門下的二流人物,司馬懿特別寬大處理,如魯芝,辛敞,王沈等人,後來還有人成為晉朝新貴。


  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為其封邑,前後其計八縣,食邑二萬戶,特許奏事不名。司馬懿固辭丞相之職不受。十二月,詔命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司馬懿又固辭九錫。


  嘉平二年(公元二五零年)春,曹芳命司馬懿在洛陽立廟。司馬懿久病,不任朝請,每遇大事,天子親自到他府中去征詢意見。


  王淩是司徒王允的侄子,早年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賈逵等人是好友,曹死時,為征東將軍假節督都揚州軍事,曹爽對他積極籠絡,因破吳有功,把他提升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後又升為司空。司馬懿誅曹爽,王淩心生不滿,與侄子令狐愚圖謀廢黜曹芳,立楚王曹彪為皇帝。還未行動,令狐愚便已死亡。


  嘉平三年(公元二五一年)正月,王淩借口吳人塞塗水,請求出兵征討。司馬懿知其陰謀,不令興兵。


  並於四月親率中軍討伐王淩。司馬懿故技重施,先下赦書赦免王淩之罪,寫信安慰他,但不久大軍突至。王淩自知勢窮,便獨自乘船迎接,派屬官王或請罪,送上印綬、節鉞。


  司馬懿軍到武丘,王淩在水邊自縛等待,說:“我如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簡召回,何苦親自來呢?”司馬懿說:“因為君非折簡之客啊!”說罷,命將領率六百人馬想把王淩解送洛陽。


  王淩向司馬懿要棺材上的釘子,想試探一下司馬懿想不想殺自己,司馬懿命手下人找來送給他。五月,王淩到項城,絕望,服毒而死。


  司馬懿進軍壽春,參與王淩之謀的人都出來自首。司馬懿推知其事,凡牽連在內的一律誅滅三族。派人挖開王淩、令狐愚的墳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屍三天,然後,燒掉他們的印綬、官服埋於土中。逼楚王曹彪自盡。並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鄴城,命有司監察,不準他們互相交結往來。


  曹芳策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孫及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後食邑五萬戶,封侯者十九人。司馬懿固辭相國、郡公之位不受。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公元二五一年九月七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於河陰首陽山,諡文貞,追封相國、郡公,司馬孚秉承他的遺願,辭讓郡公和殊禮,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


  諡號後改為文宣。但《三國誌》和《晉書?文帝紀》均記載諡號為“宣文”,故多以後者為準。


  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於魏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


  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鹹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