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東漢重生> 第六百章 目標西海

第六百章 目標西海

  聽見有人高喊,公孫續就用手捅了捅王蒙,王蒙並不是傻子,所以,自然明白公孫續的意思。


  於是,王蒙就擺出了太守的架子,隻見他立即嗬斥道:“瞎了你們的狗眼,都喊什麽喊,是我你們的太守大人!”


  這些軍營的兵馬都是王蒙的郡兵,他們自然認識王蒙這個太守大人了,不管王蒙為人如何,但是太守就是太守,既然他們在這裏當了郡兵,那就得知道誰是他們上司。


  而這名看守營門的小頭目,一看自己嗬斥的,居然是自己的太守大人,他才一點沒有被嚇出毛病來。


  於是,這個小子,就立即點頭哈腰的說道:“呀,原來是太守大人啊,是小的有眼不識泰山,這裏跟您認錯了。大人您怎麽到軍營來了?”


  “哼,老子來軍營,還用跟你請示嗎?還不快,閃開道路,讓兵馬都出來集合。”王蒙繼續說道。


  “諾!”守門頭目立即行禮道,接著他就讓手下打開城門,迎接王蒙等人進營,而公孫續等人自然也是跟在了眾人的後麵。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許多了,公孫續讓王蒙把萬把郡兵全部都集合了起來,有王蒙宣布,從今天起,他們都跟隨公孫續了。


  自然有一些出頭之鳥,但是被典韋斬殺了幾個人之後,剩下的人也都老實了,至於,有沒有臭魚,有沒有兵痞,這些問題,公孫續他們自然都有辦法。


  兵馬自然需要整編等等手段,而王蒙公孫續也沒有騙他,自然讓了王蒙,但是王蒙隻是孤身一人逃出了敦煌郡,至於他的什麽總管什麽王媽媽都沒有忠心的跟著他。


  而王蒙的家產自然都歸了公孫續,公孫續一戰養戰,自然不是說,他自己是一個財迷,而是公孫續現在幹什麽事情,都需要錢,沒有錢,你連手下和兵馬都募集不來,更養不起大家。


  現在,大漢已經名存實亡,而公孫續自己本身就是諸侯,他是手下眾人和百姓的主公,所以,公孫續治下百姓的死活,公孫續手下的俸祿,都需要公孫續來出。


  西海郡,是華夏古代的一個地名。即(即後世的青海湖)、允穀(即大允穀,後世的共和縣等地區)、鹽池(後世的茶卡鹽池)等地。


  西漢末年,大司馬王莽掌握了朝中大權。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四年),王莽派中郎將平憲等人,來到西海(即後世的青海湖)地區,以金錢財物,利誘卑禾羌首領良願獻地內屬。


  良願等人懾於西漢武力,又貪圖財幣,於是率領本部落一萬兩千人遷出鮮水海(即後世的青海湖)、允穀(即大允穀,後世的共和縣等地區)、鹽池(後世的茶卡鹽池)等地,將環湖地區獻給了漢朝,自居高山險阻處為漢藩蔽。王莽誘使卑禾羌獻地,羌人又一次被迫到自然條件更差的地區去放牧。


  王莽得西海、鹽池後,為竭力製造“四海一統“的政治升平假象,奏報臨朝的太後王政君,謂當時全國已有東海、南海、北海郡,請在良願等所獻的地區設西海郡。


  準奏後,於元始四年冬設置了西海郡,治龍夷(又名龍耆,即在後世的青海省海晏縣三角城),並在環湖地區設置五縣歸西海郡管轄。時西海郡設修遠、監羌、興武、軍虜、順礫五縣。以後屢經廢建。西海郡的設置,使漢帝國西部疆域深入到了青海西部的草原。

  王莽建立西海郡後,在國內增立新法五十條,凡有違犯者,強行遷徙到西海地區。被迫遷徙的內地百姓數以萬計,引起了內地人民的強烈不滿。


  西海郡設置兩年後,即王莽居攝元年(公元六年),西羌豪酋龐恬、傅幡等興兵攻打西海郡,企圖奪回水草豐美的環湖地區。西海太守程永棄城逃走,後被王莽所殺。


  羌人遂即占領西海郡。次年,王莽遣護羌校尉竇況等擊破西羌,收複了西海郡。王莽篡位稱帝後,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新莽政權無力顧及邊疆郡縣,卑禾遂又趁機奪回了故土,西海郡也隨之廢棄。


  東漢建安年間,改張掖居延屬國為西海郡,。治所在居延(即後世的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轄境約當今居延海附近一帶。北魏廢。


  隋大業五年(公元六零九年)在後世的青海省青海湖西古伏俟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尕亥鄉鐵卜加村西南)置。轄境約當青海湖附近一帶。隋末廢。


  唐朝時,貞觀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年)即唐太宗去世之年,唐高宗封吐蕃王鬆讚幹布為“西海郡王“。


  西海郡,也就是張掖蜀國,但是在東漢建安年間百威西海郡,這裏就是公孫續下一個目標。


  但是,西海郡這裏毗鄰鮮卑和匈奴,又人煙稀少,這裏又長安被鮮卑和匈奴襲擾,所以,多數的百姓不是南遷,就是被擄掠到了北方。


  所以,西海郡畢竟是大漢的郡縣,公孫續不能不管這裏,接下來公孫續就派出得力幹將和兵馬,去收服西海郡。


  因為有了羌族和劉瑩的幫助,公孫續手中,還真的不缺人馬,羌族之中也有將校。


  而此時的南匈和烏桓早已經被公孫續給滅掉了,但是鮮卑還在,並且鮮卑還是分為東中西三部,西部鮮卑是步度根部,中部鮮卑是步度根部,而東部鮮卑則是以扶羅韓為主的諸多小部落。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阿爾泰語係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華夏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華夏北方。


  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公元四十五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鮮卑才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製。公元八十五年和公元八十七年,鮮卑兩次攻打匈奴,反抗壓迫。


  公元九十一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占據蒙古草原。


  二世紀中葉,檀石槐率部統一鮮卑各部,檀石槐死後,鮮卑陷入分裂。三世紀前葉,軻比能重新統一東部和中部鮮卑,但軻比能死後,各部落又開始獨立發展。在此期間,鮮卑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


  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先後建立國家。公元三八五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公元四三九年統一北方。公元四三九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