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東漢重生> 第七百三十九章 廬江

第七百三十九章 廬江

  以上就是孫靜在史料之中的記載,至於,到底準確性有多大,那就不好說了,但是,他既然出現在史料之中。


  至少,孫靜此人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們不去管這些,畢竟我們的,也是演義類,他不是紀錄片。


  我們閑言少敘,書歸正文,而孫靜跟孫策的感情非常的好,可是,孫策卻突然被害,這一點讓孫靜感到十分的奇怪,他有很多的懷疑,可是,孫靜沒有確實的證據,自然就不能做什麽。


  而查明大哥孫策究竟是如何遇害的,這件事情,孫靜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可是,事情跟孫權有關,孫權又處處小心,這也是讓孫靜,在探查大哥的死因之上,沒有任何進展。


  但是,最近孫權和公孫續觸發了大戰,而孫權把所有的經曆和人力,武力都用在了,和公孫續交戰的上麵了。


  所以,最近孫靜在探查大哥的死因,這件事情上,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根據細作匯報,孫策的死應該和曹操,孫權他們有直接的關係,而陰謀的策劃者是郭嘉,執行者就是孫權。


  為此,最近孫靜正在積極的聯係,江東孫策的老臣,準備推翻孫權,所以,他在豫章郡的守衛,才會如此的鬆懈,反過來說,周瑜,劉備在江夏郡和公孫續大戰。


  就算是,周瑜和劉備是飯桶,他們敗給了公孫續,那麽,公孫續進軍的方向也是廬江郡和九江郡,又怎麽會是自己的豫章郡呢?

  正是,公孫續的出其不意,孫靜的經曆都用在了別的地方,才給了趙雲天大的戰機。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殺啊!殺啊!殺啊!


  殺啊!殺啊!殺啊!


  等戰鼓之聲一響,趙雲親自率領兵馬,就攻破了南昌城,而此時,孫靜正在郡守府休息,此時可是深更半夜啊。


  等孫靜被下人叫醒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孫靜和他的兒子孫瑜,孫皓,都被趙雲給生擒活捉了。


  而南昌城的守軍和文武,也大多數都被公孫續,給生擒活捉在了被窩之中。


  至此,趙雲也算是旗開得勝,而趙雲占領了南昌城,隻要,他在攻占整個豫章郡,就算是完成了主公交代的任務。


  畢竟,趙雲這一隻人馬,隻有兩萬來人,他們的任務是偷襲是奇兵,孫權如果丟失豫章郡,對於,他們江東的基業是一大損失,也讓孫權在和公孫續大戰的時候,敗數就會更大一些。


  公孫續下令,三路大軍,攻打江東,北路軍的夏侯和夏侯淵大獲全勝,攻占了整個江夏郡,而程普率領殘兵敗將,退回建業去了。


  而劉備和張飛卻不知所蹤,而南路軍的趙雲也是奇襲了南昌城,趙雲他攻占整個豫章郡,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而此時,公孫續親自率領的主力大軍,也是兵臨廬江郡,廬江郡,古代郡名。治在番陽(即後世的江西省鄱陽縣),轄今天的安徽省銅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鎮市、上饒等市。漢置,郡治在後世的安徽廬江縣西二十裏。


  漢末徙治,在後世的安徽潛山縣。三國魏置,在後世的安徽六安市北。晉置,治在後世的安徽霍邱縣西五十五裏。南朝宋置,後魏因之,治所在後世的安徽霍山縣東北三十裏。


  隋置,唐初廢,天寶元年複名廬江郡。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十二月,廢。後世的安徽合肥市治。南齊置,隋廢,改舒縣曰廬江,即後世的安徽廬江縣治。漢廬江郡:治所在舒縣,即後世的安徽廬江西南。

  根據安徽省誌.建罟沿革誌之中記載:西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年七月,九江郡屬漢,境內設舒縣(治在後世的廬江縣城池埂),地名大城阪,後世的遺址城牆依稀可見,三十米護城河尚存。


  (這裏是三國時曹操築建的軍事城池,並不是舒縣治地)元獰二年(公元前121年)七月,撤銷江南廬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東部與九江郡南部地區並,組建新廬江郡(治舒縣)。


  此時廬江郡領十二個縣,除境外英山、黃梅縣外,在後世的安徽境內設十個縣,它們分別是:舒縣(治後世的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龍舒縣(治後世的舒城縣龍河口)、皖縣(治後世的潛山縣梅城鎮)、湖陵邑(治後世的太湖縣東)、鬆滋縣(治後世的宿鬆柳溪鄉,古名仙田)、潛縣(治後世的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襄安縣[治後世的無為襄安鎮(後王莽改為廬江亭)]、臨湖縣(治後世的無為百勝鄉臨湖圩山臨壁村)、樅陽縣(治後世的樅陽縣城南下樅陽鎮)、居巢縣(治後世的巢湖市區東北)。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縣為昆鄉。


  東漢複名舒縣(仍治後世的廬江縣城池埂),屬揚州廬江郡(治舒縣),章和二年(公元88年),和帝即位,複撤銷六安國,並入廬江郡(治舒),在後世的安徽境內十個縣、侯國。


  它們分別是:舒縣(治後世的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皖縣(治後世的潛山縣城梅城鎮)、居巢侯國(治後世的巢湖市區東北)、臨湖侯國(治後世的無為縣湖壟百勝鄉臨壁村)、龍舒侯國(治今舒城縣龍河口)、六安侯國(治今六安市區北西漢故址)、安風侯國(治後世的霍邱縣邵崗鄉許集村)、陽泉侯國(治後世的霍邱縣臨水鎮)、襄安縣(治後世的無為縣襄安鎮)、潛縣(治後世的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廬江郡治遷皖城(後世的潛山縣梅城鎮),改六縣為六安縣。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吳撥皖城,廬江郡一分為二,吳廬江郡仍治舒(後世的廬江縣城池埂、大城阪),魏廬江郡陽泉(後世的霍邱臨水鎮)。


  舒縣,根據三國吳書之中記載:“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這裏的“廬江“指廬江郡。“舒人也“,指周瑜係東漢末年舒縣人。如今地望之爭,名望之爭激烈,說周瑜是今舒城人,說周瑜是後世的廬江縣人。


  到底周瑜是何縣人氏?東漢末的“舒“,是舒城,還是廬江?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依據史誌記載和曆史事實,對古廬江郡舒縣和龍舒縣進行一次研究考證,實事求是地加以辨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古後世的縣名考無法退回時間實證,僅是研究,各縣邊界怎能千年不變,舒縣、龍舒相鄰,古代劃分當今相互交錯才是,無論所屬,實屬一家。


  三國戰亂,廬江郡分治為二:魏廬江郡治六安、吳廬江郡治皖城(潛山),原廬江毀於戰禍;至西晉複廬江郡,治舒縣,行政中心在今舒城縣縣城東北處。


  舒城縣,古為郡舒,後又分立舒蓼、舒庸、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國。漢置龍舒縣。應劭曰:龍舒縣,即郡舒之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