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選秀(15)
“你叫什麽名字?”朱慈炯伸出手指點向左起第一位女子問道。
被指的女子哪裏知道皇帝問的是她,好在宮中隨侍女官及時提醒了一下才慌忙一福道:“民女方悅悅,民鹽籍,江蘇揚州人氏,今年十六歲。”
“封婕妤,賜居景陽宮。”朱慈炯短短幾個字已然決定了方悅悅一生的命運。
韓讚周扯開嗓子叫道:“揚州女方悅悅,賜居景陽宮,封婕妤。”
“臣妾謝陛下隆恩。”方婕妤差點喜極而泣,剛才那一瞬間,心似乎都已經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天子會說出讓她回歸原籍的話來,那樣的話她即便連留在宮裏做宮女的資格都不會再有,而且皇帝封了她做婕妤也是大大出乎她的預料,婕妤可是嬪以下的最高封號,也是最有希望晉升妃嬪的尊號,按照她原先的估算,若是能入宮被封個美人、才人哪怕是貴人都心滿意足了。
心滿意足的方婕妤被女官帶了下去,入了宮有了位次就是宮裏太監宮女乃至女官的主子,但皇室不比民間,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要去學,比如侍寢這些都需要女官親自去教導才行。
“你呢?”朱慈炯目光移到方悅悅身邊的女子身上。
“民女秦憐兒,軍籍,安徽泗縣人,今年十七歲。”
“賜居永壽宮,封昭儀。”
秦憐兒再次一福謝過皇恩,她的位次是昭儀比起方悅悅的婕妤要低了一等,但是她心裏的喜悅比起方婕妤來半點不差。
天下人誰不知道當今天子最寵愛的兩位女子是卞氏姐妹,如今兩女升了妃位,是永壽宮的正位主子,原先的蘭嬪現在的淑妃為天子誕下皇長女,原本的麗嬪現在的莊妃有孕在身再過幾個月卞便要臨產,風頭之盛就是顧貴妃和楊賢妃都壓不住,教習嬤嬤都說過,萬歲爺一個月倒有大半個月是宿在永壽宮的,她能被賜居永壽宮,可以想象日後麵聖的機會要遠比住在景陽宮的方婕妤大的多,次數多了還怕沒有被天子臨幸寵幸的機會嗎?
實際上朱慈炯哪裏會有這些接受了宮裏嬤嬤初級宮鬥知識的秀女想的那麽長遠,一百一十三名秀女,被他金口一開,八成以上進了儲秀宮,這剩下的十六位女子,朱慈炯已經打算照單全收了,內閣張羅選秀這麽久,這麽點麵子還是要給的嘛,至於賜居何處,也是朱慈炯想到哪裏就說去哪裏,當然他自己住的乾清宮、長平公主居住的交泰殿和未來皇後居住的坤寧宮不在此列。
至於封號位次怎麽定,朱慈炯則隻有看外貌了,十六位秀女美貌雖各有擅場,都是萬中挑一的絕色佳人,但隻要用心去看還是能分出個高低上下的。
比如那位粉衣女子,一眼看上去就是個禍水級的人間猶物,在這十六位女子麵前絕對能夠拔得頭籌的存在,另外這畢竟是聖武朝的第一次選秀,眾女的位次不便定的太低,否則後來者居上,對先入宮的難免也有些不公。
“民女苗翠翠,匠籍,安徽蕪湖人,今年十六歲。”
“賜居長春宮,封昭儀。”
“民女謝芳,醫籍,浙江溫州人,今年十六歲。”
“賜居翊坤宮,封昭儀。”
……
轉眼間朱慈炯便冊封了六名秀女,四位昭儀兩位婕妤,第七位便是徐丹,徐大小姐右邊的秀女盡數被女官帶走,她自己顯然也做好了大皇帝問話的準備,剛剛發現欺負她的小賊就是大明天子,徐丹趁著朱慈炯冊封秀女的這段時間也慢慢平複了心情也認清了現實,心裏明白小紅的仇這輩子是沒機會再報了……
既然入宮已是板上釘釘,現在的徐大小姐其實更加關心自己入了宮以後會被封到什麽樣的位次,憑借他的身世,就算照顧中山王府的麵子怎麽也不至於被封到嬪以下吧,徐大小姐對自己容貌有著絕對的信心,就算比不上身邊這位,又豈是剩下的那十四位庸脂俗粉可比!她就像是賭了氣一般,希望通過大皇帝的禦賜封號來證明自己的一樣。
然而朱慈炯的目光僅僅停留在她臉上一瞬!便迅速移到她左邊第一位女子身上,然而第七次問出了那兩個字。
徐大小姐頓時氣苦!這算什麽!報複她剛才君前失儀嗎?堂堂大明天子盡然這般小肚雞腸,實在是與她心目中的形象相去甚遠……
“臣女關蕎,士籍,廣東南海人,今年十七歲。”
“臣女?”朱慈炯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站在殿內的陳子壯一眼道:“你父何處任官?”
關蕎柔聲說道:“回稟陛下,臣女之父現為新安府知府。”
朱慈炯明知故問道:“那你在朝中可有親眷?”
“回稟陛下,臣女表叔姓陳,如今任職內閣。”
朱慈炯的目光落在陳子壯臉上,笑道:“陳閣老讓自己的表侄女參於選秀,恐怕與製不合吧。”
陳子壯連忙出列道:“老臣惶恐,此女確為老臣表侄女,隻因仰慕陛下文治武功,一心想要入宮侍奉,否則終身不嫁,老臣與其父不忍誤了她的終身,這才出於私心讓其參選,原本以為她絕過不了前三輪,到時候她想必也怨不得老臣,誰承想……哎……老臣有罪有違祖製,還請陛下治罪。”
朱慈炯笑了笑道:“朕並無怪罪愛卿的意思,說起違背祖製,這天下還有誰能與朕想比,說起來時遷時易,天下又何來萬年不變之法,說句不肖的話,祖製好的一麵自當保留,祖製若是已經不合時宜也當廢止,朕在位之時所立之法,若後世之君認為已然過時,因而將之廢除,朕非但不會怪罪反而還會很欣慰,因為朕知道,這被廢止之法多半已不合世情,不廢除則會影響國計民生,墨守陳規是對天下萬民的不負責任,陳愛卿以為然否?”
陳子壯連忙附和道:“陛下聖心獨具,繼位之初便頒行新政,廢除多項不合時宜的製度,大明因此而一掃頹勢,國庫為之充盈,流寇為之喪膽,百姓因之而安居樂業,萬民稱頌,大明幸甚,故而老臣以為陛下不因循而守舊實為萬世君王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