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問題(上)
朱慈炯很鬱悶,半年時間不到,張獻忠便完成了對東南各國王室的大屠殺,近乎完美的執行了他的東南戰略,各國王室覆滅,權力處於完全真空狀態,朱慈炯即便是想要假惺惺的去扶植一個傀儡政權都沒有合適的人選……
民生近乎被完全摧毀,諸國上千萬子民,前後一年多以來被直接屠殺的百姓超過一成,死於戰火的兵民更是高達兩成以上!被張獻忠當做奴隸販賣的人口高達一百三十餘萬!逃亡大明倒斃路途的不低於五十萬!
諸國之地遍地可見的都是一具具死亡之後未被掩埋的屍體,觸目驚心仿佛人間煉獄!
數十大小城池被付之一炬,無數屹立千百年的寺廟徹底坍塌,更有無數可以見證曆史,可供後世研究見證王朝興衰的文化遺跡被完全摧毀!
浩劫!宛如末世天災!
截止聖武三年四月初張獻忠浮海而去之時,整片東南偌大的地域內人口相比一年前銳減達八成以上!百裏無人煙千裏無雞鳴之狀,處處可見!
擺在朱慈炯眼前的大問題,一是派遣星辰、偃武兩軍攜同防疫醫護人員分兩路南下,工作隻有一個,收集屍體或掩埋或集中焚燒,這可不是一城一域,而是整個東南數百萬平方公裏區域的收集,而且刻不容緩,朱慈炯根本無法想象一旦夏季到來,酷暑暴曬導致瘟疫蔓延至大明南方數省,會產生什麽樣的驚世大劫!
三百年前,橫行歐洲達數年之久,奪去兩千五百萬人性命的黑死病,相傳就是有蒙古大軍拋屍入城,被老鼠蚊蟲啃咬以後攜帶大量病原體而引發的如海嘯一般的災難。
大明如今有防疫局有垃圾收容站,甚至還頒布了相關的衛生條例,金陵乃至整個南直隸如今已是初見成效,但國人的觀念想要改變談何容易,隻能是一步一個腳印,潛移默化的去誘導加利益去慢慢改變,讓國人培養起衛生習慣,這一點任重而道遠,絕非一朝一夕能行遍天下的。
南方數省臨近東南各國,氣候遠比北方炎熱,而且因為相對富庶的原因,各省居民並不會太看得上滅鼠滅蒼蠅那一點點小利,朱慈炯可不想看見剛剛經曆過陣痛,正在煥發新春的南方,因為鼠疫橫行而陷入災難進行蔓延全境。
消滅瘟疫之源,已是刻不容緩!
第二個問題就是災後重建工作,隻可惜這個問題目前為止還沒能提上朱慈炯的規劃日程,大明境內各省目前都在開展如火如荼的建設,無數勞工在自己家門口就能做工賺銀子,誰願意千裏迢迢的去差不多成了死域的東南建城蓋房?
這一點對於商賈同樣適用,大明光是三大工程眾商賈都不可能一口吃下,工程展開以後,光是第一階段成效都以十年二十年計,哪個商賈願意放著眼前的利益不去狠賺,而是跑到遙遠的東南,還要花費數倍的代價去東南搞重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中的名言完美詮釋了商賈們的心態,若非有大利可圖,否則誰會甘心南下,這一點,朱慈炯即便貴為九五至尊都沒有辦法勉強或是強令,除非他願意開出足以讓商賈前去重建的利益,當然,這一點朱慈炯肯定不願意。
三大工程實在是太浩大了,古往今來即便是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沒有這麽大魄力或是財力去支撐三大工程的巨額消耗,前者修皇陵、建長城、鑄兵馬俑、開運河乃至三征高麗動用的民夫不過一二百萬,即便如此都拖垮了兩大皇朝,更不用說聖武朝三大工程總計動用的勞工近千萬計了。
朱慈炯很會賺銀子,這一點乃是朝野共識,但朱慈炯自家知道自家的帳,如今三大工程加上軍費開支每年耗費的國庫銀預算超過兩億五千萬兩!按照目前的國庫收入計算已經是入不敷出,若非朱慈炯這幾年間通過戰爭、勒索等手段讓內庫具有足夠的儲備金,加上鹽政和礦政改革,近似於寅吃卯糧的方式來收集財富,聖武朝根本不可能將三大工程同時立項上馬,否則必然會將整個大明再一次拖入財政困境當中。
當然要解決也不是沒有辦法,朱慈炯可以恢複徭役製度,不過他要是這麽做,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皇室聲望不說跌落穀底,也必然大受打擊,這種蠢事朱慈炯當然不屑為之,民心永遠都是一個皇朝的立身之本,為了建設而失去民心,他豈不是成了隋煬帝?開鑿造福後世萬年的大運河的同時也將大隋這條船給鑿沉了……
第二個辦法是讓銀行大發紙幣,如今銀行的紙幣發行已經初見成效,民間對於紙幣的抵觸隨著內閣下達的金融條例已經漸漸減到了最低點,不但拒收紙幣的商賈會受到嚴懲,即便稅收也對紙幣放開優惠。
銀行發行的一元紙幣相當於市麵上還在流通的銅錢一百文,十元紙幣相當於一兩銀子,百元則相當於一兩金子,貨幣改革已朱慈炯沒有刻意去做,但因為銀行的存在已經完全改變,以前一斤換算是十六兩,現在則是整數十兩,銀對銅錢的換算比例一直不穩定,但現在也已經確定為一比一千。
百姓繳納賦稅,一兩銀子計算,如果持現銀繳納則該繳多少就是多少,但若是持紙幣繳納,則隻需交九元紙幣,等於為了紙幣的推行,生生將稅收降低了一成!
這也算是聖武朝開了曆史之先河,曆代稅收盡多苛捐雜稅,官府乃至朝廷能將盤剝與苛捐雜稅降到最低點都算是夠有良心的了,什麽時候減免過本就應該繳納的人頭稅和土地稅?
百姓嘛,能節省一文錢都是好的,也正因如此,經曆過一開始的觀望、質疑、忐忑以後,現如今通過現銀繳納賦稅的百姓越來越少,甚至於市麵上的交易,如今也是以紙幣占據了主導位置,大明新幣正在日漸堅挺,比起朱慈炯一開始的預期不知道提早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