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明末皇太子> 第六百零五章 完善

第六百零五章 完善

  朱慈炯點了點桌麵道:“要想大明的商業興盛,就不能有壟斷經濟,不能一家獨大,而需要競爭,哪怕這種競爭有可能會讓朕損失一部分利益,但是從長遠看,終歸還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聯合銀行如今已經成長到了足以壟斷一切存儲的地步,原本的私人錢莊已經完全沒了競爭生存的空間,因此有些投機取巧之輩,會改變經營策略,諸如提高存儲利息,高一點的話也正常,但若是高的太多就是惡性競爭,利用高額的存儲利息來吸引哪些喜歡貪圖蠅頭小利而不顧風險的百姓!”


  “這些私人錢莊、銀行沒有約束,沒有規避風險的能力和手段,一旦資金流轉不靈或是遇上擠兌風潮,瞬間就有破產的可能,有良心的商賈還能盡量彌補百姓所受的損失,純粹做空包買賣的多半卷款潛逃,最後倒了血黴的自然還是百姓。”


  “而這些私人錢莊,經營方式老舊,因為付出遠比銀行要高的利息,他們想要賺取不讓自身虧本的利潤,便隻能靠放貸,且放貸的利息還要遠遠超過存儲付出的利息,民間有些實力的商賈都能在銀行貸到款,即便是家無餘糧的百姓,隻要有田地資產都能貸的到周轉銀,那麽私人錢莊唯一的出路就是放高利貸,給哪些不學無術的刁民、無賴、賭徒,然後陷入惡性循環,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他們可以拿著借條光明正大的榨幹陷入高利貸的百姓之家最後一口餘糧,讓他們最終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


  “高利貸是禍國之源之一,其危害朕就不多說了,蔣卿心知肚明,但為什麽高利貸在民間還有生存空間呢?有的是逼不得已,有的則是想要不勞而獲,還有的是因為被銀行拒貸沒的選擇,想要改變這一現象,倒也不是沒有辦法。”


  朱慈炯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此刻他不僅僅想到曆史上哪些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借貸,最終還不起而賣田賣地的失產農民,這是一個龐大無比的群體,根源是土地兼並,但現在聖武朝的土改政策已經算是絕了土地兼並的生存空間,哪些喜歡用放貸來吞並農民土地的大地主已經不太可能這麽做,因為土地越多承受的賦稅越狠,不要說兼並土地了,便是土地太多的大地主都低價拋售了名下土地,以此保住自己利益不會受損。


  他還想到了後世媒體上麵經常報導的高利貸案例,有輸紅了眼的賭徒,有涉世不深而誤入歧途的可憐人,甚至還有利用女學生的攀比、虛榮心理誕生而出的裸貸,如果說錢是萬惡之源,那麽高利貸就是這惡源之中的深淵!


  後世對於高利貸的定義是但凡超過銀行四倍以上利息便可稱之為高利貸,但是即便利息高達百分之百、兩百、三百都一樣,放高利貸的人大多還是能夠免受法律製裁,欠錢還錢、願打願挨嘛,既然都有錯,為什麽要懲罰的隻有債主?

  但朱慈炯不這麽認為,他隻知道放高利貸的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取暴利,哪怕最終的結果是逼的欠債人家破人亡都在所不惜,那麽對於這種人他自然也沒有心慈手軟的必要。

  聖武二年頒布的《大明商法》中已經極其嚴格的對於借貸做出了司法解釋,但凡民間借貸利息超過五倍皆屬高利貸,五倍如何認定,一是借貸契約上標明的借貸利率,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放貸者會通過口頭約定的形勢對民間放貸,反正放貸的可以糾集打手進行威逼、人體傷害,那麽如何界定這一類借貸,借貸條例規定,隻要民間超過三戶人家聯名作保,認定放貸者的利率是多少,那麽即便不是也是!


  放貸利息超過銀行五倍,一律視為以不正當的方式謀取暴利,一旦核實,不論幾等善商一概剝奪善商頭銜,並且三年內不得進行善商認證,另處以十倍借貸額之罰金!


  超過十倍,剝奪善商頭銜,處二十倍借額罰金,五年不得善商認證!

  超過二十倍,剝奪善商頭銜,五十倍罰金,並交由檢察院論罪!處以不低於五年坐監之罪!


  超過五十倍,罰沒家產,終身監禁!

  超過一百倍,抄家,斬首!

  超過二百倍及以上,夷三族!


  對此惡行,唯以重典!朱慈炯沒有興趣以懷柔的手段慢慢去勸化去改變不良風氣,那就殺一儆百,殺百儆萬!

  他是帝王,是掌天下權柄的獨裁主義者,他既有能力也有魄力通過無數人頭來實現自己理想中的大治之世!

  但朱慈炯也知道,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他可以保證在聖武一朝,以此酷法震懾天下,但後世之君呢?

  太祖皇帝反貪手段之烈堪稱曆代之罪,無數貪官汙吏被嚴刑峻法嚇怕了,收斂了很多,然而太祖殯

  天以後,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永樂大帝朝,貪腐之行立即死灰複燃,是永樂大帝不夠狠嗎?當然不是,而是官員的劣根性在被壓抑了幾十年以後隨著太祖歸天轟然爆發,成祖若是靠殺來止貪,隻怕朝堂得要清空八成以上,天下靠何人去治理?所以成祖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至於貪腐之風欲演欲烈,大明王朝三百年天下,真正廉潔如水一般的不過也隻有一個海瑞,橫向對比,如果如海瑞一般清到差不多變態的官員有十個八個,海瑞還會這麽名垂千古嗎?

  因為朱慈炯很清楚,要想改變光靠重典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製度,但天下何曾有過盡善盡美的製度,法還有不責眾,還有不外乎人情之說呢,想要在有生之年讓大明的法製完美無瑕,朱慈炯幾乎從未有過這麽荒誕的想法。


  但不能盡善盡美,但可以努力去完善,完善的辦法有很多種,朱慈炯剛才說的雞蛋與籃子的隱喻就是其一,說白了,就是讓人有選擇的餘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