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返1977> 第883章 走穴

第883章 走穴

  有人留戀大鍋飯,就有人痛恨大鍋飯。


  因為這種對勞動成果平均分配的方式,在給予人們安心保障的同時,也會嚴重壓抑人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事實上這種制度僅僅只適合兩種人。


  一種是沒有更多要求,也不願意冒任何風險的本分人。


  他們只知道知足常樂,老老實實幹活。


  甘心被領導,也願意跟著別人的指揮棒轉。


  而另一種就是好吃懶做,坐享其成的人。


  他們是當前這種體制下,所滋生的最大害蟲。


  只會偷奸耍滑,濫竽充數地吸大傢伙的血。


  所以和大部分普通人不一樣,一些個人能力既出色,又不甘心把命運交於別人之手的社會精英,便免不了率先以他們自己的方式開始尋求突破桎梏的可能。


  毫無疑問,文藝圈兒就是這種分配矛盾最先爆發的陣地。


  像洪衍武就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對劉曉芩的好意,他保住幾位內地女星尊嚴的慷慨之舉。


  竟成為了劉曉芩邁出人生中至關重要一步的重大契機和導火索。


  敢情這兩個月以來,他所提供的伙食實在是太好了些。


  為了這件事兒,龐師傅專門抽調了一個白案師傅,一個紅案師傅,在外景地附近租用了幾間民房駐紮下來。


  並且把廚具也運了過去,搞了一個比較專業的廚房。


  由於食材都是每天早上在當地自由市場現買的、


  蔬菜、肉食、禽蛋不僅特別的新鮮,價錢還便宜。


  所以每日一個人五塊錢的標準管兩頓飯,簡直太富裕了。四十人可就是二百塊呢。


  再加上洪衍武早有吩咐,對幾位女演員要區別對待,特殊照顧。


  兩位大師傅呢,也因為跟人家合了影,得了簽名,對幾位女演員很是承情。


  於是不同於普通工作人員,給劉曉芩她們三個「咸豐的后妃」,每頓開飯就整上一桌五葷四素的「花九件」來,飯後還有西瓜、綠豆湯、杏仁豆腐這樣的消暑佳品。


  真是把這幾位女演員當真正的皇太后伺候上了。


  想想看,在當年花六十四萬就能複製圓明園外景的年代。


  就這伙食標準,「港慫兒」們騎著馬也趕不上啊。


  而且別忘了,這還是正經京城「口子」活兒,他們連見都沒見過。


  這麼一來,不但再無內地人羨慕香港人,反倒惹得李韓祥和梁嘉輝在內地這邊蹭了好幾頓飯。


  那不用說,劉曉芩是面子、裡子都享受到了。


  這種得意的感受,和原本歷史中,她如同乞丐一樣跟香港同行要飯遭拒的屈辱,因飢餓而淚流滿面的滋味一比,那當然是天壤之別。


  不過有意思的是,儘管壞事變了好事,可因此產生最終效果,卻同原有歷史走向如出一轍。


  因為慾望也和怨憤一樣,同樣可以轉化為促使人行動的動力。


  而且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吃不了的苦。


  好日子一旦過久了,再過苦日子可就加倍難受了。


  九月上旬,劇組一殺青,香港人一撤,兩位師傅也收拾家什回了「大食堂」。


  劉曉芩她們自然也從外景地回歸了各自的單位。


  這樣沒了每天的酒宴伺候的榮耀,又恢復到了過去一樣,每日靠大食堂的粗茶淡飯過活,可就讓劉曉芩有點心理失衡了。


  因為食髓知味啊,上山容易下山難。白水蘿蔔和白斬雞豈能是一回事?


  另外也別忘了,在這個計劃經濟的時代,除了富起來的個體戶外,國人當時的收入都很低。


  即使是紅透半邊天的影視明星,也僅僅是外表風光。


  實事求是的來講,像劉曉芩她們真正的生活其實寒酸得很。


  平日演出得擠公共汽車,演出補助僅有兩元一場,甚至就連演出服,京城都得靠她們自己想辦法。


  所以每逢出差,她們往往要面臨買不起衣服,住不起賓館,吃不起飯的窘境。


  為此,一向以來無數的應酬、活動邀請,劉曉芩統統都是抗拒態度。


  但有的活動偏偏她還拒絕不了,比如說要參加京影代表團出訪日本這樣的政治任務。


  結果就因為經濟上的窘迫,整個代表團里,拿一件演戲用舊旗袍充當服裝的她,成了聚光燈下最尷尬的一個人。


  原來那件旗袍胸間被蟲子蛀了一個洞,下擺還有另一個洞,旗袍開衩的地方也撕裂了。


  最後劉曉芩全靠急智,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才矇混過關的。


  把胸前的洞用一朵紅花綴在上面擋住,開衩的地方打了個結,提上皮包就看不見了。


  下擺的洞就只能視而不見了。


  這件事結束之後,劉曉芩羞憤、沮喪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在香港上映,大獲成功。


  新的榮耀才將她從低落的心情里解救出來。


  可惜她才高興沒幾天,來京參加慶功會的陳燁又深深的刺激了她一把。


  原來陳燁打算辭職去美國,去外面好尋找新的生活。


  一開始劉曉芩還很不理解,想勸陳燁留下來,說你剛紅,趁著成了大明星,有了名氣應該多拍幾部電影才是。


  沒想到陳燁卻問她,「什麼明星?名氣又有什麼用?我沒有房子住,工資只有47元,你能為我解決嗎?」


  這讓劉曉芩當時就沒話了。


  是啊,這樣寒酸的明星又算得了什麼明星呢?


  一想到聚光燈後面全是破舊不堪和忍飢挨餓的寒酸,連她自己都想哭一鼻子了。


  再看看人家個體戶,這仨字兒說出去名聲是不大好聽,可人家腰裡橫啊。


  人家能不重樣地給她送包席,用錢來維護她的體面。


  人家能為了在《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里安插幾個鏡頭,就給李導演開出了十萬八萬的價錢。


  雖然沒拍成,可這樣的手筆,就連香港人也不能小覷吧。


  聽說《夕照街》還是靠了人家的贊助,才沒讓演員受罪呢。


  哎,也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她要是這樣有錢那該多好啊?不是為了吃好的、喝好的,關鍵是能維持住應有的自尊。


  可以名副其實地做一個真正的明星,不用再帶著心虛和自卑,膽戰心驚的站在聚光燈下……


  就這樣,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遵照著必然的客觀規律和冥冥指引,歷史不走樣的出現了。


  劉曉芩在遭遇兩個邯鄲人高價演出邀請后,這次竟然連猶豫都沒有,就跟著人家趕赴邯鄲,完成了她第一次「走穴表演」。


  當她帶著三千六百塊演出報酬在一周之後回京后,已經從心理完成了一次關鍵性的轉變,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因為缺乏合同和商業經驗,被欺詐的情況仍舊如原有軌跡一樣不可避免。


  但在經歷幾次波折后,她卻比原有歷史中更堅強、更快的成長起來。


  進化成了一個憑個人信譽組織、引領「走穴小分隊」聯繫對外演出的「穴頭」。


  由於人品、號召力、節目質量、演出態度,得到了合作過的演員們每一個人的公認,演員們都以撲克牌里的至尊牌稱呼劉曉芩,給她取了個外號叫「大貓」。


  然而在劉曉芩自己的心裡,這一切的起源,恰恰是因為拍《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那最後兩個月的包席所啟發的。


  讓她明白了,錢不光只是錢,還是一個人的尊嚴、價值與自信心。


  所以日後在做節目或是自傳里,一個「個體戶朋友」,成了她的救星和指路明燈,被她反覆提及。


  這一點,當是洪衍武始料未及,也讓他哭笑不得的。


  不過最幸運的是,歷史儘管兜了個圈子最終總算回到了原地。


  這才沒讓洪衍武這隻小蝴蝶煽動的風,把陳培斯的經典作品淹沒。


  因為洪衍武根本不會知道,其實在1984年春晚上誕生的經典小品《吃麵條》,竟然也是陳培斯為了一場一百塊的報酬,跟著劉曉芩在瀋陽「走穴」的產物。


  正是因為這個小品在東北爆紅,反響強烈。


  導致同去的演員們為了順利完成演出,都不得不把這個藝考小品給變成壓軸節目。


  像這樣的名聲在後來傳到了春晚導演黃鶴的耳中,共和國的觀眾們才會有幸看到如此經典的節目,才會就此引發延續至今的小品熱。


  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極為幸運的事兒,否則共和國春晚的歷史和整個小品節目的歷史,恐怕真的得改寫了。


  但另一方面卻不能不額外提一句。


  因為特別有意思的是,由洪衍武間接造成的影響其實也不小。


  那就是陳培斯這次表演的搭檔可不是那個眉眼厚重的「老茂」了。


  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去瀋陽的演出,陳培斯是帶著「紅葉」一起去的,自然這位眉目清秀的「劇務」就把這位當紅男明星給頂了。


  於是陳培斯原本的老搭檔並未像歷史原有那樣與之攜手合作,成為了延續幾十年的搭檔和朋友。


  這位紅透半邊天的「牧馬人」瀋陽之行表演的節目,變成了普通的詩朗誦。


  這樣歷史便出現了一個比較重大的偏差。


  「紅葉」這個本不應該出名的普通人,甚至不應該出現在文藝圈裡的人。


  註定將會在不遠的將來,變得家喻戶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